“四弟,请”
同样的,李恪也是满脸笑意的端起酒杯。(未完待续。)
………………………………
第431章 议定
昨日李世民已经和浪费说好了的,叫他今日来上朝,毕竟事情虽然被昨天的变故耽搁了,可是并不代表这事情就这要了了。*文學馆*而作为这次事情的主角的浪费当然不能缺席,要不然,这事情可就没法办了。
反正在这长安城中也没什么事情,虽然店里的生意依旧十分火爆,但是这些却并不需要浪费成天在那里盯着。店员们经过这几日已经对各自的工作都熟悉了,而账房是崔莺莺特意派来的,可以放心。
若是换成以前嘛,李峰喜欢睡懒觉。可是,自从来到这大唐之后,他却每日都习惯了早起。没办法,这幅身体似乎对睡眠的要求极其的小,而且这生物钟极其准确,一到时间就会醒来,再也睡不着了,让李峰想睡个懒觉都不行。
还有一个那就是柔娘了,勤俭持家习惯了的她,更是没有睡懒觉一说,每日不管有事没事,不管是晴天阴天或是下雨天,都早早的就起来了。如此一来,就算李峰想要睡懒觉,一个人睡着也没劲啊。
“看来这些当官的也辛苦啊,每天这么早就上班,真是有些难为他们了”
天才微微亮,李峰骑着马走在还显得十分昏暗的街道上,由于时间还比较早因此街上行人比较少,和白日里那种车水马龙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现在也就是五点多的样子,而且,现在已经是冬天,夜长昼短。这不禁让李峰想到那些每日上朝的官员们,大冷天的,这么早爬起来,真是为难他们了。
可是,没办法。这早朝就是这时候举行,不起早可不行。这还是因为是冬天,皇帝为了照顾众人,才把这上朝时间延后了一些,若是在夏天,现在这个时候,早朝都已经开始了。那些住得比较远的官员,甚至三更一过就得起床。这也是为何大部分官员都住在皇宫附近的一个主要原因了。
“呵呵,这古代的皇帝。那不成都有当周扒皮的潜质”
想到三更半夜爬起来上朝,李峰心中顿时就感到一阵恶寒,这也太狠了一点吧。
本来李峰还以为他来得比较早了,可是等他骑着马到达皇宫门口的时候才发现,比他来得早的人那是大有人在。在皇宫门口已经为了一大群人,三五成群的在那里说这话呢。
李峰本来还在为这马该放哪里烦恼了,可是等他一下马就已经有一个侍卫打扮之人过来,恭恭敬敬地接过了缰绳了。李峰询问之下,得知他们是专门负责照顾马匹的。
说起这大唐来,基本上来上早朝之人,只要不是下雨天。那都是自己骑着马来上朝的。就是遇到比较恶劣的天气,那也只不过是换成马车而已。轿子在这个时候可还不盛行呢。因此,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那都是骑着马来得。
当然了。之所以这样,也和大唐朝尚武之风分不开了。为了激励人们尚武之风,李世民甚至都规定武将上朝之时要佩戴兵器,那么。这上朝骑马,当然也是其中的一项举措了。
“老程。早啊”
下了马之后,李峰也向着宫门处走去。大老远的,他就看到了在那里谈笑风生的程咬金,于是便直接上前去打招呼。没办法,对于朝中的官员,他认识之人那是屈指可数。
“啊。。。。。。嘿嘿,是大帅啊,大帅您也早”
程咬金被突如其来的一声老程弄得一愣,转过头后,却看到是李峰,于是,很快的便十分热情的跟李峰说到。他咱们也没想到,李峰今日竟然也跑来上早朝。
而这时候,周围之人也都发现了李峰的到来,顿时,一个个都向李峰这边看来,很快的,众人眼中便出现了些许诧异来了。随后,便又都纷纷转过头去。只不过,如此一来,便没有人再闲聊了。而是一个个都站立在那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场面一下子寂静下来,让李峰心中一阵郁闷。心想,难不成,咱就真的不让人待见不成。而一旁的程咬金,则是露出一阵尴尬的笑容,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来着好。
不过还好,这时候宫门总算是缓缓的打开了,于是众人便纷纷向着里面走去。
进入太极殿中,这一次李峰不用人提醒了,便直接走到昨日所站立的那个位置,然后便如同老僧入定一般,开始闭目养神起来了。不过,虽然李峰没有睁开眼睛,但是却十分敏锐地感觉到,周围时不时的就有目光瞟向他。
就在众人进入殿中没一会,李世民也到了。随着一阵见礼之后,整个大殿中又恢复了一篇宁静之中。
坐在龙椅之上的李世民,先是看向李峰所在的位置,看到他果然如约到来之后,心中总算是松了口气。说实在的,他还真担心李峰不来。到时候,这戏可就没法唱下去了。
先呢,还是按部就班的,商讨一些日常的朝政事物。对此,李峰就在那里有些好奇的认真听着,说实话,这早朝他来过不少次了,可是,对于这早朝到底做些什么,他还真不清楚来着。不过,听了一会之后,便觉得没意思了。
他咱们也没想到,这早朝商讨的就是这么一些事情来着。有一些,在李峰看来,那就是一些鸡毛蒜皮之事,没想到,竟然也拿到早朝上来说。和他想象中的情况,那可是完全不一样来着。在他看来,这上朝当然是讨论些国家大事才对的啊。
不过,李峰也不想想,在这古代,国家政务本就没法和现代社会相比,哪有那么多的重大事情啊。
“众位爱卿,咱们接着昨日之话题再议。昨晚,朕仔细的思来想去,反复的思考着此事。对于此却是有了些许想法,今日趁着早朝,就说说朕的看法”
看到已经没有政务要说了,李世民便立即开口说到。其实。接下来的话,本该由李峰来讲,那才是最好的,也算是李峰自己的辩解,不是吗。可是,李世民却直接说了起来了,他不是不知道这样有些不合规矩,而是没办法。若是再让李峰来开始,谁知道他那火爆脾气又要弄出什么变故来呢。因此。思来想去,还是又他自己来得好。
众人呢,也知道,现在重头戏开始了。因此,一个个都是在那里站立着。一副认真听着的样子。
“咱今日啊,就先来说说这个祖制的问题好了。。。。。。”
接下来,李世民就从这个祖制的话题开始说起,然后,便开始一路的讲下去。其中,还列举了很多的例子。比如说这选拔人才的制度,以前都是举荐制度。可是现在应用得更多的,却是科举制度。总之,零零碎碎的说了一大堆。
众人听着听着,便有些回过味来了。同时心中暗叹。这皇帝果然是够护着这位勇王的。皇帝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要说一件事情,那就是,这祖制也不是不能更变。
不过。皇帝还在说话,众人当然只能认真的听着。再说了。皇帝列举的这些例子,那也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也由不得他们反驳。
“因此,朕认为,好的规矩制度,我们就应该遵守,并且发扬光大。而若是不好的,或者说已经不合时宜的陈规旧习,那么我们也必然要不留余力的要更正过来”
“而评判一样东西的好坏,或者说对错的标准是何呢?朕以为,不是朕这个皇帝说的算,同样的,众位爱卿说的也不算。国以民为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此,只有广大老百姓,这有大多数人说的才算”
“因此,此事的是与非,依朕看来,就没必要在这朝堂之上争论了,没意义,咱们应该听听天下百姓的声音,让他们来评判一下此事的对与错,众爱卿以为如何?”
李世民就根据昨天和李峰两人议定的,一口气直接变说完了,随后,这才询问群臣的意见。
李峰和众人一样,都是一副在那里认真听李世民圣言的样子。不过,他心中却是对李世民竖起了大拇指。这口才,这思维,那真是没得说的,根本就是一个天才演说家。
而很显然,下面的群臣,也没想到,李世民竟然会突发奇招,来一个祸水东引。让许多早就准备好的官员一下子就傻眼了。就好比,通宵达旦的背诵数学公式,没想到,等进到考场才发现,考的竟然是语文。那感觉要多难受,就有多难受。
可是,李世民的一番话却有说得滴水不漏,让那些人根本就找不出任何的破绽。
“陛下所言甚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下事当由天下百姓论,我等虽然身负教化百姓之职,然而,许多事情却是不能越俎代庖。”
一听李世民的话后,魏征却是第一个站出来说话了。因为,他一直以来的政治观点就是如此,国以民为本。既然是如此,那么很多事情,那就皆以民意出发才对。
“臣也赞同陛下之看法,不过,就是不知此事如何实施为好,此事看似简单,可是要操作起来,可就有点困难了。”
看到魏征第一个出来支持李世民,很快的,群臣便纷纷都开始发表自己的看法了。当然,都是表示支持的。不支持不行啊,这都上升到治国之根本策略上面了,谁人敢说着不对来着。
不能明确的表示反对,这是当然的。可是,也不能任由此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不是吗。这些人都是成了精般的人物,很快的就找到了关键的地方了。那就是,这事情如何实施。
听从民意是不假,可是,这个东西说起来容易,可是做起来就太难了。总不成挨家挨户的,一个个的去征求意见吧。
对于会有人出来捣乱,李世民早就预料到了,可是,这才是他最想要的。这不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把他说要实施的办法引出来了吗。
不过,
………………………………
第432章 老百姓的力量
李世民在朝堂之上,一定大帽子下来,顿时使得众人无话可说了,而事情也就如此的拍板了。而众人的焦点也就一下子从李峰身上转移到这次的辩论大会之上了。而矛盾也一下子从李峰的大逆不道,不遵祖法,转移到这祖法该不该遵守。
总之,李世民玩的这首移花接木,祸水东引之术,可谓是精妙绝伦,使得这件事情变得更加的扑朔迷离起来,也使得人们心思各异起来。
由于昨日之事,孔颖达今日的早朝并没有来。这到不是因为他身体不适需要休养,而是觉得脸面上过不去,毕竟昨天那一幕实在是有些丢脸了。不过,虽然他不来朝会,并不代表着他对于朝堂之事一无所知。
朝会一结束,立马就有许多官员开始陆陆续续的赶往孔府。毕竟,作为这次事件的最主力人物,很多事情,他们这帮人都是需要遵从他的意见的。再说事情现在发展到这地步,众人脑子里也有点蒙,有些不知所措起来。
“哼,好一招祸水东引,偷梁换柱之术。不过,想要事情如此简单了事,门都没有。要说理是吧,那咱就好好的理论理论,等到理论出个结果来,到时候老夫倒是要看看这戏如何收场”
等到送走了所有的人之后,孔颖达却是满脸不忿的自言自语到。对于李世民如此的包庇李峰,孔颖达心中还是十分的愤怒的。在他看来,此事本就是李峰破坏规矩,自己却是在维护圣人礼法,维持人间道义而已,说到底,也是为了皇权统治好。没想到,竟然换来如此一个结果,如何不令他心寒呢。
再加之李峰在朝堂之上,如此的大言不惭,如此的对他进行侮辱,更是让他心中怒火冲天。若是不能法办了李峰,那么圣人礼法何在,他们这些圣人弟子又还有何种脸面在此世间,最重要的是。若是任由此事就这样不了了之,长此以往,是不是意味着儒家治国之道要被推翻呢?
“不行,绝对不行,老夫就算豁出这条命。也要维护这圣人道统”
想到这些,孔颖达先是一阵心惊,随后便是咬牙切齿的沉声说到。
不过,这一切现在也只能等到这辩论大会结束之后,才可以进行了。至于这辩论大会,他倒是不担心。讲道理,天下之理。还能大得过这圣人礼法的吗?辩论那更是他们这些读书人的拿手好戏,难不成,他们这些读书人还辩论不过一般山野村夫,开什么玩笑啊。
不过。狮子搏兔亦用全力这个道理他还是清楚的,因此,便立马的开始紧锣密鼓地开始安排起来了,总之。这次的辩论大会,他们一定要赢才行。
而就在孔颖达这帮人围绕这次辩论大会紧锣密鼓的进行布置的时候。李泰和李恪却再一次的坐在了一起,不过,这一次却是在李恪的吴王府。毕竟,上一次的相聚是在李泰的魏王府,来而不往非礼也。
不过,相对于孔颖达那副志在必得的神情,李恪和李泰的脸上却是出现了愁容了。他们可不是孔颖达这种纯粹的读书人,他们看问题也不会那么简单。对于这次辩论大会的结果,他们却没有那么乐观的精神。
“三哥,事情有些不妙啊。”
这一次的事情确实是来得有些太突然了,形式也变得太快了,因此让李泰心中顿时变得有些不知所措起来了。因此,知道消息之后,他便立马赶往吴王府,见到李恪之后,也不像上次那样半遮半掩的了,而是直接开口对李恪说到。
“恩,确实是啊,父皇这手移花接木之术,真是够绝的。辩论大会……呵呵,真是一个绝妙而新奇的招数啊。依我看来,这不像是父皇的行事风格,这个主意十有八九肯定是我们那位四皇叔提出来的。如此一来,这事情确实是有些不利了。其实,此事根本无需辩论什么,长发的累赘只要随便一想便明白的。老百姓可不是那帮无所事事,衣食无忧的读书人,想事情也不会像那帮书生一般,所谓圣人礼法对老百姓而言并非那帮重要,他们在意的那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因此,辩论的结果可以预见,肯定不容乐观啊”
李恪此时又何尝的不焦急呢,因此说着说着,也是一阵皱眉起来。
“四皇叔?呵呵,还怎可能就是他才会想出这种招数出来,看来以前我是太小看咱们这位四皇叔了。辩论大会的结果,现在已经不用去想了。到时候,父皇肯定就会以此为由,狠狠地落一番那帮老夫子的面皮。要知道,父皇早就对他们这帮人十分厌烦了,甚至,接下来可能……恩,我现在最担心的是,经过此事之后,咱那位四皇叔的地位威望可就真是不可动摇了,这以后……”
想要合作,当然就需要诚意了,因此,此时两个人说话也没有那么多的顾忌了。因此,李泰便把心中最担忧的事,说出来了。别的东西他们可不关心,他们关心的只是这次事情若是任其发展下去,所造成的后果。
到时候不用说,这勇王的名号肯定是名扬天下,而这勇王的地位更是变得牢不可破。勇王和太子的关系那就不用多说的,可谓是荣辱与共,如此一来,对他们而言,那件事一件十分不利之事。
“四弟莫急,一切啊,还是照着计划行事就好。不过,如此一来,我们就要加倍小心了,切不可露出半点蛛丝马迹。若不然,到时候你我可都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此事此时已成定局,因此也就没什么好讨论的了。不过还好,如此一来,到时候他们的计划倒是更加的水到渠成了。只是,这种情况下实施之前的那些计划,可就变得更加的困难起来了,同时风险也变得更加的大了。
“恩,三哥所言极是。小弟也正是这般考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