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话,全国的学子都来考试,你说人多不多。”李德謇道。
李东升走到大门前,一队士兵正在检查证件跟考箱。大门前人山人海,不过次序井然,李东升扫了一圈,发现都是比自己年龄大的人,最大的三十岁了也有,正常都要二十多,像他这样十几岁还真没有看到。
科举就是鱼跃龙门,他虽然是李靖的侄子,但是继承爵位跟门荫都跟他没有关系,在封建时代里要想立身不被人欺负,那就必须进入统治阶级里去,军功李东升是不想的,还是老老实实的做个官吧。只要是考过了进士,在等级森严的封建体系里,也算是有了名位了。
李东升抬起头望向天边,天色已经发白,天边已经露出一丝金边,太阳马上就要升起来了!
李东升笑了,旭日东升,这是个好兆头啊。
………………………………
第229章 对不起了
进了大门,李东升提着考箱看到一个大的广场,几十个盔明甲亮的剽悍士兵两列分站立于广场两侧。考场中的气氛一下子就严肃起来!
三名礼部官员站在中间,看到人进齐了,大门关紧,上锁上封条。当中一人高声说道“现在开始进入考位,诸位考生请听仔细了,所有人自动排成长队,队列最前之人先入场,每次入场十人,其余的人不得喧哗,不可争抢,若有违反者,当即去除考试资格!”
话说完了,几十个万年县的衙役从厢房里出来,大声指挥着考生排队。看到两边明晃晃的刀枪跟衙役手里的铁尺,没有人想到在这个时候去以身试法。
李东升跟队伍进入了考场,见一条道路两旁用木栅分割开来,有士兵在来回巡逻。兵丁检查了李东升的考牌,领着他进了考舍,这考舍就是用木头搭盖的小棚子,就像后世农村的厕所一样,三面有墙,朝着马路的那一面有个布帘,还好今天不下雨,不然风一吹雨水就进来了。每个舍门口都站着一个兵丁,竟然是一对一监考。
李东升盘腿坐在的席子上,把考箱里的文房四宝给拿了出来,一一摆好,过了一会就听到一声鼓响,有小吏开始发试卷。
接到卷子以后,李东升一看第一题就是做五言八韵诗,也称作试贴诗。试贴诗也就是选前人诗作一句,诗作前冠以赋得二字,以规定格式而作,不可以自由发挥。
试贴诗中五言八韵诗,最有名的就是,白居易应考之作,赋得古原草送别,就是妇孺皆知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惜这首诗李东升已经抄过了。
五言八韵诗,题目是‘秋光’,李东升想了一下有那个诗人的诗合适,试贴诗不求你写的多漂亮,而是要求你格式要对,就是不要你句子多通顺,词语多华丽,首先要求不能出韵。
李东升以诗词震长安,这个五言八韵诗必须是要让考官眼前一亮,这样才有录取的机会。李东升又把后面的贴经看了下,已经是胸有成竹了,在心底为后面的文章打起腹稿。借着风吹起的门帘,看见通道对面的考房,不少人已经着急研墨提笔写上自己的姓名,李东升笑笑,这个也太性急了,名字什么时候不能写,先把题目看清揣摩题意才是正道啊。
李东升把笔尖飞快一蘸墨汁,下笔点点,在稿纸上书写起来。35xs笔走龙蛇,没有一刻停顿,整篇诗作一气呵成。
一个个飘逸的的字迹,从李东升的笔下逸出。
赋得秋日悬清光
寥廓凉天静,晶明白日秋。
圆光含万象,碎影入闲流。
迥与青冥合,遥同江甸浮。
昼阴殊众木,斜影下危楼。
宋玉登高怨,张衡望远愁。
馀辉如可托,云路岂悠悠
诗赋一张卷子写好放在一旁,拿过镇纸,压在一旁,又拿出贴经的卷子继续写。有了过目不忘的技能,贴经就是送分啊。进考场的时候花了一点时间,这个时候已经是中午,但是这一刻整个考场里,没有人觉得肚子饿,都是用心誊写,手臂不停。考生们都在把握这个改变命运的机会,特别是穿的破旧衣服的寒门,改变一生命运就靠这个了,个个绞尽脑汁,殚精竭虑,要把这一生所学,全部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李东升不慌不忙的把贴经写完,感觉肚子有点饿,打开考箱拿出肉干跟水,吃了起来。唐朝考试不像后世一考几天,就是一天考完,而且还不糊名,所以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名人名士的推荐。因此,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誊写文章,李东升是李靖侄子,又文名在外,当然就不需要这个流程。
慢吞吞的将肉干吃完后,用布檫了手,李东升又拿起笔,准备写最后一道题,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题,心中默道一声杜牧同志对不起了。
起手写到《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这篇雄文运用了想像、比喻与夸张等手法以及描写、铺排与议论等方式,骈散结合,错落有致。文章语言精练,工整而不堆砌,富丽而不浮华,气势雄健,风格豪放。李东升写的时候都是心潮彭拜,一气呵成,“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这个时候李东升竟然看见有人拿着写完的卷子,提早到公堂交卷,心道哥哥我抄书都抄到现在,你们比我还牛?这个时候就交卷了。果然是才子,佩服。
李东升将文章写在考卷上之后,从头到尾在仔细读了一遍,确认没有丝毫差错后,又题上自己名字,当下也是起身交卷。
礼部小吏来到李东升的面前,一看卷子上的名字,惊道“原来你就是李东升?”
李东升看周围的学生都抬起了头看他,这个地方千万不能给人以口舌,点了下头,就去了广场,等待开门,广场上人也不少了。
旁边一个家伙上前笑着拱手道“小家伙,你是哪里人士?年纪小小就来考进士,对自己很有信心啊?”
林延潮看了他一眼,微笑道“是啊,没有信心谁敢来考这个。”
那个家伙吹嘘“我此次考试必中,你如果想要考中的话,可以把你的诗赋说给我听听,我来帮你评价评价。”
看这个家伙在哪里自鸣得意,李东升道“我诗的第一句就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自不量力上下够不着。”
你!”那个家伙被李东升一喷,刚想翻脸,想想这个地方不对,自感没趣,讪讪的走了。
再看看周围的人,有的洋洋得意,仿佛已经中了进士一般,有的痛哭流涕,李东升摇了摇头,这就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独木桥,人生百态都在这个上面体现啊。
………………………………
第230章 我真的不需要你们安慰
走出大门的时候,李德奖兄弟两个还在外面等他,这个时候已经不是早上那种小心翼翼的情形了,豪门骄奴大声说笑,人声鼎沸,看到自己家的少爷出来了,就连忙把车开过去,堵的门口水泄不通。35xs于是下人吵架的,少爷们斗嘴的的,怎么一个热闹了得。门前的兵丁们也不会去做这个出头鸟,考试的时候那是国家大事,不得不为,现在再上去就是自找没趣,给自己找事了。
隋朝以前都是做官的方式九品中正制,官员都是推荐制,是世家大族的专享,与所谓的寒门无关。对于这些一出生便高人一等的世家子弟来说,读读书,玩玩女人,然后在家族的安排之下稳稳当当的入仕为官,没有志气的人就是混混日子,天天吃喝玩乐,志向远大的想要造福家族与国家的就兢兢业业,为自己搏一个前程。
隋朝科举的出现,是选官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把选拔人才权力从地方豪门大族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为平民阶层进入仕途创造了条件,扩大了官吏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可以说隋朝的灭亡跟这个也有一定的关系,科举等于是在世家大族的统治基础上挖了墙角。
李世民登基以来,虽然举办了两次科举,但是效果不很明显,因为读书的权利都在世家大族手里,就像是学校建立起来,你总要有老师吧。所以李世民就大力推广书院,李东升在县城里的万松、青松书院都是这样才出现的。这次科举也是接着远征突厥大胜的形势来推出,这个时候是没有人敢与皇上顶着干的。
不过,这些从小就有着各种特权的幸运儿并没有把科举考试当成一回事,绝大多数这个考试不过是个过程而已,难道还不给我们当官?那国家谁来治理?你皇上一个人管的过来嘛?天下间的世家大族,各个门阀,实力雄厚,互相联姻,各种关系盘根错节,收一发而动全身,是哪么好动的?
看到李东升出来了,李德謇跟李德奖也没有敢问他考的怎么样,成绩没有出来,李东升也不想张扬,就这么沉默着回到了尚书府。门房以及下人看到三人神情严肃,也不敢问为什么,只是小心的用眼神传递消息。
第二天起床的时候,李东升听到门口有抽噎的声音,顺着声音过去一看,小菊正靠着墙小声的哭呢,大概是怕吵到了李东升,用手帕在不停的檫,李东升看了好笑“好好的你哭什么啊?”
“啊。”小丫鬟被身后突然冒出的声音吓了一跳,抬头露出一双桃子一样的眼睛,支支吾吾道“没,没什么。”
“没什么会这么伤心?”李东升抢过她手里的手帕给她檫了下脸“我们小菊每天都是开心果,是什么原因呢让你这么伤心?说给少爷听听。”
小菊被李东升突如其来的温柔搞的心慌意乱,不自觉的说出来了“他们说少爷你考的不好,回来时脸色很难看,我听了就。哇。”
李东升听了又感动又好笑“你听人家的干嘛,我考又不是他们考,少爷考的好着呢。”
小丫鬟还是不信“你不要安慰我了,昨天晚上你都没有跟我聊天就睡觉了,我知道的”
“嗨,那是我累了,不是考的不好”
“我知道的,少爷你就不要放在心上了,你才十几岁,机会多的是,他们说考上进士都要二十多,三十多呢。”
看着我就知道你考的不好,所以你不要安慰我了的小丫鬟,李东升笑笑,等结果出来就好了,他揉揉小丫头的双鬏,继续回去睡觉了。
不过他很快就笑不出来了,程处默、李思文这些玩的好的都上门来安慰他,让他不要沮丧、不要灰心,你还年轻,机会多的是。李东升辩解了半天说我考的很好,你们不要来安慰我。这些王八蛋都不信,在他的院子里斗起了地主,又吃起了火锅,美其名曰让李东升感受到兄弟们的温暖。
到下午的时候,国子监的人也来了,魏叔玉、颜浩、连崔老夫子都带来了孔祭酒的转告。不要在乎一时得失,时间还长着呢,你前途远大,不要在乎这个小小的挫折。弄的李东升怎么辩解大家都不相信,到最后他也认命了,你们说什么就是什么吧,等结果出来就不辩自明了。
平康坊里还是那么热闹,每一家的青楼的还是门前一长溜豪华马车,老鸨们娇笑着迎接各个王孙公子富商巨贾,前段时间的突厥之战根本就没有对这里造成一点点影响。
玲珑阁还是那么的繁华。这座平康坊被最大的青楼,就这么屹立在长安城中,静静的看着长安城中的风云变幻。
李家的马车生意已经上了正轨,小菊的想法得到了彻底的执行,所以马车是供不应求,一个字贵。没有办法只此一家,那种普通的到是有货,可惜想要这个车的人会看到上那种?具体情形请参考保时捷。李德謇这个骚包当然要用最漂亮的,所以当他这辆马车到了玲珑阁大门前的时候,门前迎客的大茶壶立马脚步飞快的跑上前去侍候。
李东升被李德謇硬拖到这里来,说要给他换换心情,李东升心里是抵抗的,要换什么心情啊,哥的心情好的很。但是挨不住程处默他们几个的怂恿,再看看李德奖那期盼的眼神,算了,就来玩玩吧。
李德謇早已安排人包下了二楼的一个包厢,三个人在大茶壶的带领下,直奔二楼而去。李东升看着李德奖那好奇的目光,想起了自己刚来长安的时候也是这么的纯洁,可惜那已经是过去了。
二楼的包厢里早已大呼小叫,热闹非凡。程处默他们几个早就到了,喊了几个小姐姐在喝酒,李东升进去的时候竟然看到了苏定方跟薛仁贵,他们什么时候回来的?
看到李东升进来,两个人长身而起,用力的抱住了他“东升,你的事情我们知道了,我们相信你行的。”
………………………………
第231章 你们完了,等着砍头吧
李东升朝他们翻了个白眼“我已经被安慰一天了,晚上你们不要再来这一套啊。”
苏定方哈哈大笑“我相信你,可惜说了他们不信啊。”朝程处默他们几个看了一眼,三个人朝角落走去。李东升问薛仁贵“你们现在在一起了?”
薛仁贵点头“我也是果毅校尉了,这次就跟定芳一起来兵部办手续的。我能有今天,多谢少爷的举荐。”
“好了,你我就不要客气了,我大唐又添一员猛将,可喜可贺,来,喝酒。”李东升感叹,我这是把薛仁贵简拔于寒微吗?
今天在场的都是从突厥战场上回来的,也没有那么多的虚礼,就是一个字喝。把在旁边陪伴的小姐姐累的浑身是汗,主要是搬酒跟斟酒,也是个体力活啊。
她们的眼神还看着李东升,一首首诗名震长安,要是他今天喝醉了,哄的他高兴能得到他的一首诗,对于姑娘们来说顿时野鸡变凤凰,身价翻了百倍,扶摇直上,直接就成为青楼里的头牌。
李东升跟苏定方薛仁贵干了几杯,然后程处默他们就各种借口的过来敬酒,非要把他放到。李东升力气没有他们他到最后就是灌酒了。
酒多了,事情就多,先是程处默哭了起来,他是校尉,在战场上看着手下的士兵在战斗中牺牲了,想起他们的音容笑貌,忍不住悲从中来,大哭了起来,一个人带头,其余的人也都是哭了起来,还有唱精忠报国的,房间里鬼哭狼嚎,一片狼藉。35xs
这个时候隔壁就传来叫骂声“他娘的,谁在哭丧,扰了爷的兴致。”
这个时候骂人不就是找事嘛,七八个人喝的头昏脑涨,听见有人骂自己那还得了,尉迟宝林反口就回了过去“草你吗的,那个王八蛋在喷粪。”
就听到隔壁在念叨“嘿,好样的,竟然还敢还嘴。”一阵推开桌椅的声音,然后门帘一挑,进来十几个人。
为首是一个头戴锦帽,衣饰华丽的青年。这青年一张鞋拔子脸,长着一双粗短的扫帚眉,一双三角眼凶光四射,大蒜鼻子,一脸桀骜不驯的样子。
李德謇看到是这个家伙,神情有些不正常,道“高履行,你又要酒后闹事?小心皇上知道了不放过你。”
可高履行却一脸轻蔑“怎么,你爸一休养你就怂了?那你去宫中告状啊,估计你也就这点能耐了吧,可惜不知道宫中你能不能进去哈哈哈。”
李德謇气得满脸通红,怒道“高履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