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地主家的傻儿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地主家的傻儿子-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卢松盯着李东升看了一会,看他年纪轻轻,也懂的为官的乾坤大挪移?刚想把事情全扔给他,反正是大帅介绍来的,有后台,到时候拖个一两天也行啊,没有想到竟然轻轻就推出去了。

    “好,我就给你个机会。明天我们就把算好的全给你,你来帮我们汇总。”大帅介绍来的,不能得罪的太厉害,试试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天色已晚,李东升来到营地外,这里全是民工,东一堆,西一群,随便挖了个地洞然后铺上草就在里面睡觉。现在已经是十二月了,天气严寒,但是他们好像都已经习惯了。

    李东升去村子转转,找到当地里正。问问这个村子里有没有木匠。里正看到有个军官来找自己,心慌的跟个什么似的。听说他是来找木匠的,送了一口气,亲自把李东升带了过去:“这个是我们村的刘木匠,手艺不错,周围人家的的家具都是请他打的。”

    李东升打量了一下他的家里,四个字:家徒四壁。什么也没有。刘木匠正躺在地上,是的,就躺在地上,连个床也没有。看到里正带了个军官过来,吓得一骨碌爬了起来:“不知里正跟这位军大哥找我何事?”

    李东升知道自己的衣服给人家的压力,乡下人基本都没有见过官,所以惊慌是正常的:“我找你做个东西。你看这个你能做吗?”

    刘木匠接过李东升递过来的一张纸,屋子里黑咕隆咚的也看不清,出了像是门的地方,在月光下,看了下道:“这个可以做,什么时候要?”

    “现在就做,我明天过来拿。”说完,扔下几个铜钱就走了,不是不想多给,怕给多了他害怕啊。

    第二天天一亮,李东升就来到刘木匠的家,刘木匠眼睛通红的在打磨呢。看到李东升来了,邀功似的把东西递过来:“大人,东西做好了。”

    李东升接过来,仔细的打量这个划时代的东西—算盘。珠算是由筹算演变而来的,这是十分清楚的。老子提到:“善计者不用筹策”,可见这时筹算已经比较普遍了,因此我们说筹算是完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算盘一般认为发明是在元代,到明朝的时候才大规模的运用。

    明代完善珠算机械化算法的直接结果,就是使数学在大众中空前普及。运用珠算机械化算法,口诵歌诀,拨珠练习,即便不懂原理,也能掌握珠算法。不管公学、私塾和家教,以及商工店主授徒,都能够教学珠算法,即便孩子也都能学会和掌握。这种珠算法一直延续到0世纪50年代,中国在困难时期,计算原子弹的数据也是用算盘。有些地方甚至直到如今。也正是这个缘故,珠算得以很快传播,以致传到海外。

    这个算盘就是用松木制成,由于比较匆忙,做工也比较粗糙。不过珠子倒是打磨的圆润,没有毛刺,李东升接到手上,噼里啪啦的拨了一阵,心中大乐,出手也大方:“不错。再给你五十文。”

    “多谢大人,多谢大人。”刘木匠根本没有想到还能拿这么多钱,高兴差点晕过去,这个钱抵得上他赚几个月了。

    来到账房的时候,卢松他们还没有到。估计昨天晚上加班了,李东升也不管他们,直接找了张大纸,然后用尺在纸上画了一些横竖线,这些横竖线形成了一张格,将支出和收入分别列在格中进行归类,最后再进行综合计算。

    等卢松过来,李东升接过他们算好的账,直接在表格里归类计算,不过他写的是阿拉伯数字,由于数字太大,直接用算盘计算,房间里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

    卢松被这个声音闹的心烦意乱,账也做不下去,忍不住过来看李东升在做什么,看到李东升画的表格心下赞叹,这记账方法倒是前无古人啊,账目清晰,一目了然,就是这像鬼画符一样的文字是什么东西?

    李东升埋头算了一下,其实账目也不多,就是几万人的每日进销存而已,算了一阵,交到手上的账就算完了,抬头看见卢松正盯着他,脸靠的那么近,人家还是孩子你这么看我我会脸红的:“卢大人,别的账好了吗?”

    “你手上的账都算完了?”卢松惊讶的问。

    李东升点点头:“是的,前二十天账都在这里,进出都没有问题。”

    “这么快?你怎么算的?”卢松还是不相信。。

    李东升没有办法,又要开始上课啊。不讲他不懂啊。于是他从现代会计的原理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复式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讲起,讲到不管进出多少,数目最后必须相同,不然就有账目错了。他在这里滔滔不绝,没有注意在埋头做账的几个人都围到了他的身边,聚精会神的听着。

    李东升讲完会计原理之后,口有点渴,正准备找点水喝,旁边冒出个声音道:“那你用的工具叫什么?我看你速度那么快,是不是跟这个有关系?”

    《完本》网址: 书友超喜欢的【全本】书籍站,手机可直接下载txt


………………………………

第143章 李师

    看完结好书上【完本神站】地址: 免去追书的痛!

    李东升道:“这位仁兄有见识,这个我叫它算盘。他的计算速度比算筹要快百倍。”

    “嘶。。。。”周围想起了一片吸气声。

    “这个东西真有这么大的作用?”卢松呼吸急促,脸色涨红,好像高血压要爆发一样。李东升很担心他突然抽过去。

    “不信可以试试嘛!”李东升既然把这个算盘拿出来就没有准备敝帚自珍。

    “3741加1八76是多少?”果然有人不服气。

    “噼里啪啦,5617。”

    “6八2八的两倍多少?”

    “13656”

    “7965折半是多少?”

    “39八2又半。”

    “真的哎,你看他拨几下就有答案了。”

    周围报出来的数字越来越快,李东升总是很从容的把答案答出来。卢松的眼睛越来越亮,喷出来的热气都快要吐到李东升的脸上了。

    “请李参军能传授此神技!”几个小吏互相交换了个眼色,大家一起走到李东升面前,躬身行礼道。李东升这个时候在他们眼中就是个神啊,古往今来也没有谁能把算术算的这么快的,他手上那个算盘,就这么拨几下珠子就把答案做出来了。用算筹不知道多久呢。

    至于李东升的年纪,他们已经忽略了,古人云:达者为师嘛,这个技术学到手,那就是传家的手艺,以后子子孙孙都有饭吃了,现在不过小小的低个头算什么。

    “请李参军不吝赐教,我定在大帅前给你请功。”卢松也跟着行礼,他也激动啊,账目中军帐哪里催了多少次了,现在他急的焦头烂额,如果大家都会算盘的话,进度要加快好多。

    “不谈传授,我们互相切磋嘛。不过这个易学难精,大家要有思想准备。”

    “多谢李师传授大业,今后我们就是你的徒儿,对你执弟子礼。”大家一听李东升真的愿意传授这个技术给他们,太激动了,这个时代讲究的是教会徒儿,饿死师傅。所以想学个手艺真的就是个血泪史啊。看到李东升这么大方慷慨,在坐的都很庆幸。

    “这个今天讲不起来,首先要先做几个算盘。我这个是在村子里刘木匠哪里做的,你们每人先去定做一个。”

    “是。”回答声很整齐。

    “你们先把账目拿过来看看,中军帐哪里催的紧,我们先把这个给交了。”

    大家立刻把手上的账拿过来,排队站李东升旁边,看他到底怎么算。李东升把纸张一张张的点开,沿线官府送过来的补给写在一个格子了,当日支出的写在另一个格子里,两两对照,账目清晰,差额多少一眼就能看出来。就是这个表示数字的字有点像鬼画符,看不懂。

    “李师,这个字是什么意思?”抓耳挠腮了半天,还是有人受不了问了出来。

    “哦,这个是我自创的字,代替我们数目中的一二山四五六等数字。这个字简洁明了好写,不然写数字太累了,不过我们现在的字也好,可以防止作假。”

    “李师真是天纵之才,都可以自己创造字体。”众人齐声赞叹。李东升回了他们一个帅气的微笑。

    又搞了一天,李东升才把所有的账目整理完毕,当他把最后数字交给卢松,卢松看到余额,也就是剩下的军粮的时候,汗立刻就下来了,:“李参军,你可是帮了大忙了,我先把东西送给大帅,马上回来。”

    “应该的,卢大人先忙。”

    卢松急匆匆的走了。李东升出了屋子伸了个懒腰,坐了一天腰酸背痛。有机灵的小吏已经上来给他捏肩膀了。这些人还是有些眼色的,几个人去村子找刘木匠去了,还有人去伙房安排饭菜。在后勤的第一个好处就是饭菜可以挑选了。所有的物资都在他们手中过,怎么可能亏待了自己。把李东升喝了多少天稀饭的胃又给补了油水。

    晚上李东升回到帐篷的时候,简直都不敢相信这是自己呆了两天的地方。原来的黄土地换成了地毯,上面有厚厚的被褥,最上面还有两个狼皮夹袄。油灯也换成了银的,被褥的旁边竟然还有牙膏牙刷。屋子亮堂,看来每个地方都有特权啊,不过李东升也受之无愧,明天好好教他们就行了。

    第二天,在他们期盼的眼神中,李东升开始了教师的生涯。从基础的会计原理讲起,到阿拉伯数字对应的汉字,一点点的讲。下面的听课人员真的是求知如渴,学习态度无比端正。为了防止有人来偷学,还安排卫士在营房门口站岗,无关人员一律不得进入。

    按李东升的想法教会的人越多越好,不过这个也要有基础的,不懂的人怎么说也不懂。就像他们这些算术都可以的人,学珠算都很吃力。

    “一一上一一下五去四一去九进一二二上二二下五去三二去八进一”郎朗的背书声在房间里回响,没有办法,要想算盘打的好,先背珠算口诀吧。

    卢松昨天去了中军帐到现在还没有回来,李东升估计他去仓库点库存去了,想看看到底跟算出来的是不是相符。

    弄了三天,大家才能勉勉强强的用算盘算数字,还是李东升把珠算口诀写出来,让他们看着打。几句口诀背了三天都没有背上,让过目不忘的李东升很是感慨,还好哥是主角的光环,不然就这么个背法,想考上进士几辈子也不行啊。

    这天刚吃完早饭,李东升溜达到屋子这里,准备再喷喷这些个学员,他们年龄大了,记忆力真的下降。李东升也没有破口大骂只是说话的口气重了点,那些小吏真是沉得住气,不管他怎么说都是笑眯眯,让他不要生气,还有人给他端水捏肩,他被这些人也搞的没有脾气,最后只能说你们要努力走人。。

    这几天跟营地的卫兵也混了个眼熟,笑着点点头刚想进屋,就有人喊:“东升,速度点,大帅叫你立刻去他那里。”

    声音一听就是裴胜的,回头一看,他满头大汗,骑在马上。看到李东升转过来,大喊:“快点,万分紧急,就等你了!”

    《完本》网址: 书友超喜欢的【全本】书籍站,手机可直接下载txt


………………………………

第144章 借粮

    看完结好书上【完本神站】地址: 免去追书的痛!

    李东升跟着裴胜来到中军大帐的时候,李靖已经骑在马上了。看到李东升来了,直接道:“给他一匹马。”李东升懵懂的上了马,还没有准备好,就听到卫兵喊:“出发。”

    稀里糊涂的跟着大部队一起出发,看方向是往晋阳城的。李东升放心了,还好不是出去打仗。如果李靖知道自己侄子这么想肯定要骂:你打仗是主帅出战,士兵在大营等?

    很快就到了晋阳城,城门口不想李东升上次来要盘问半天,而是站了一堆人,正列队等着迎接李靖。看到李靖他们到来,人群中走出一个瘦瞿的老头,躬身道:“下官崔磊参见大总管。”

    “崔兄,你我就不必这么客气了。”李靖上前托起崔磊的胳膊。

    “礼不可废啊。”崔磊挣扎了几下,估计力气没有李靖大,也就顺便直起腰来。

    然后崔磊一一给李靖介绍了晋阳的大小官,门口闹哄哄的一阵过后,李靖跟崔磊两人骑马在前,大家簇拥着跟在后面。

    李东升也挤在人群中,也不知道李靖叫他来干嘛。裴胜不在,也不好问别人,就埋着头跟着人群。

    走了没有多久,就是晋阳府,李东升那天没有来,现在他对这个官府的办公地点也没有了兴趣,刚来的时候就想看看古建筑。看多了就觉得一点意思也没有。后世那么多风格的装修,这里只有一种—中国风。还没有什么地板砖,最好的就是木地板。还容易生虫子。

    进了府衙,李靖让李东升跟在身后,看着崔磊惊讶的眼神,李靖笑道:“这是小侄,带他出来见见世面。”

    “哦,原来是诗压长安的李东升啊,久仰久仰。药师你好福气啊。”崔磊很适当的给了个回应。

    “见过崔大尹。”这个时候肯定要上去行礼,不能让人说李靖没有家教。

    “好说好说,等忙完了公事还要跟你聊聊,大家都想见见你呢,看看能压下晋阳第一才子王敬直的人物到底是怎样,哈哈。”

    谈笑着,崔磊把李靖迎进大厅,李东升站在李靖身后,边上还有两个人,年纪都不小了,估计是李靖的智囊。大厅布置的很雅致,就是座位有点奇怪。看样子两人熟悉的很,应该坐在一起,可是落座的时候却分了两边,像是黑社会谈判一样。

    喝了几口茶以后,李靖开门见山:“崔大尹,皇上的诏书收到了吧,今年收成不好,突厥又来寇边,沿途的各县都没有把规定的粮草交足,现在军中粮草不多,皇上的意思是跟晋阳的各个大户世家借粮,等我军作战回来归还,你意如何?”

    崔磊轻咳一声道:“大总管,晋阳这里也是有困难的,前几年年成不好,各家都没有什么余粮,今年突厥人来犯,很多庄稼都没有来得及收回来,借粮,很难啊。”

    李靖一笑:“是吗?晋阳这么多世家大族,连几万人的军粮也筹不出来?”

    “唉,难啊,现在个个家大业大,还有各家租户要养活,都不容易。”

    “那能有多少粮食呢?”

    “最多五千石。也是各家挤出来的。”

    “皇上的诏令只能换五千石的粮食?”

    “没有办法啊,下官也是竭尽全力了,为官不能盘剥治下百姓啊。”

    李东升听出来,军中缺粮,马上就要出征了。李世民就让李靖在晋阳跟当地富户大族借粮,可惜命令好像没有什么用,当地世家大族不肯借,扔个五千石出来堵堵嘴。

    说说停停,扯皮了一个早上,崔磊还是不肯松口,李靖很是恼怒,这个崔磊软硬不吃,油盐不进,就是不肯答应给军粮。自己当这个征突厥的主帅,挡住了不少人的路,这时候就出来给他好看了,在自己境内,又不能来硬的,让士兵去抢吧。

    中午,崔磊在府中办了酒席来招待李靖,这个老狐狸把表面的工作做的面面俱到,让你挑不出一点毛病。吃完了,继续谈,各项工作什么民夫征召、伤兵救治、驻地安全什么的。李东升才知道打仗有这么事情,每一样都要细细研究,认真落实。

    崔磊别的事情都是不折不扣的执行,就是粮食的事情始终不松口。天色都黑了,别的事情都谈好了,关键的粮食还是没有得到承诺。李靖很失望:“那今天就到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