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地主家的傻儿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地主家的傻儿子- 第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哈哈。”

    李东升的回答把大家都逗乐了,李靖也是不及莞尔:“你是文人,开始不适应也是正常的,看我这个队伍的行进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这下子不禁卫兵们惊讶,连李靖的幕僚们都认真的看着李东升,心想这个是什么关系,大帅竟然这么关照,连行军这么基本的道理都要讲给他听,看来是真的关系不浅啊。

    李东升看着周围如狼一般的眼神,回道:“属下,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想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是对刚才大帅下令现在就扎营有些不解,是不是太早了点。”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李靖咂摸了一下,笑道:“好,你有这个想法我就放心了,为什么这么早扎营,因为军中安营扎寨是一个大事情,具体的你去问你的朋友们去,他们将门出身,我准你在军中自由行动,然后每天做笔记,心得,交来我看,不过你只能观察,不得胡乱插手指挥。”

    “是。”李东升躬身受命。

    等李东升走了之后,有识趣的幕僚凑过来:“大帅,这位是您什么人啊,好像什么也不懂啊?”

    李靖兴致也很高,都是自己人:“这个就是我侄儿李东升啊,文人一个,这次带他出来就是军中历练下,看看能不能做事。”

    “哎呀,他就是才名满长安的李东升?果然一表人才。”

    “人家有才子都是放家里当宝,大帅竟然把他放到军中历练,真是与众不同,令人佩服。”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一说,我们就知道李参军是个做实事的人。”

    “看他气度就知道了,肯定不像有的花花公子傲气冲天,什么事情不懂就指手画脚,将来定是文武双全,出将入相的人啊。”

    幕僚基本都是文人,知道他就是李东升,都表示了亲近,顺便拍拍李靖的马屁,李靖嘴上不说,心中也是得意。李东升今天这个谦逊的态度也让他很是满意,就怕他文人做久了,养成夸夸其谈的作风。

    李东升得了李靖的尚方宝剑,终于可以不用闷头赶路了。他牵来自己的马在路边慢慢的找,现在发现身边没有自己人的不便之处了,就是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去问。薛礼被李靖安排了个仁勇校尉的九品官,也就是排长的官职,手下有50人,由于他会骑射,所以是骑兵编制,薛礼还不想去,被李东升说了一通:“你的才能不是说在我身边做个伴随,你应该有自己的目标跟理想,你难道不想封妻荫子?光耀门楣?我在军中又没有什么危险,我请伯父为你争取的这个职位只是个开始,你难道就想一直做个小军头?”

    薛礼说不过他,只好领命而去。并做了保证:你是我永远的少爷,有什么事情只管说,我必召之即来。

    李东升等他走了也舒了一口气:吗的,把你这个绝世名将送走我舍得吗?不经过战斗你成长不了啊。希望你能像历史上一样横空出世,立下绝世功劳。

    天快黑的时候,终于看到一个熟人了,程处默,他是旅帅,也就是连长级别,正带着自己的兵在哪里埋锅造饭。看到李东升过来,他大吃一惊:“东升,你怎么在军中乱走,扎营之后没有主帅命令,在营中乱走者,斩。”

    啊?李东升还不知道军中有这么严的规矩,看来今天低调是对的,主要是看多了,因为在军中对上司不敬被杀鸡儆猴的多了去了,还好还好。

    他笑着道:“我是那么不靠谱的人嘛,大帅准我在军中行走,调研做笔记。多谢程兄关心。”

    《完本》网址: 书友超喜欢的【全本】书籍站,手机可直接下载txt


………………………………

第138章 出征2

    看完结好书上【完本神站】地址: 免去追书的痛!

    程处默下面的士兵们闷头吃饭,也没有人搭理李东升这个新来的。程处默感觉自己的朋友受到冷落,热情的介绍道:“这个就是我的兄弟,长安有名的大才子李东升。”

    然并卵,大家还是埋头吃饭,只有几个好像是火长抬头笑了下,很快又低头抢食了。程处默刚想发火,可能想起是在军营,又强自按下了火,讪笑道:“当兵的吃饭都是这样,停了下就吃不饱了。”

    李东升倒是无所谓,他又不是金子,做不到每个人都喜欢他,再说了他这个才子的名头也就是在文人中有用,在这些当兵的人心中,他们信奉的是谁带领他们打胜仗,谁就是英雄。军中崇拜强者,自己这个小鸡子一样的身体,怪不得大家不关注他。

    “不碍事,你们吃你们的,我看看你们吃的什么?”李东升也很好奇古代部队军粮吃的什么。老是在历史跟演义上看到军粮一烧,立刻军队军心大乱,然后就崩溃,直接就败了。

    他转到士兵的锅旁边一看,哦原来就小米熬的稀饭。为什么是小米呢,首先因为小米比较容易保存。据说小米能够保存9年所以小米很适合当军粮。米在古代称“粟”,通常称为“谷”,谷去壳后称为小米。具体做法是用小米煮粥,同时在小米粥里加入各种野菜、豆类甚至加入肉类做成肉粥。那时的粥非常稠,称之为“厚”。

    这个应该算是比较高端的军粮了。一般来说蔬菜、肉类都是军官的专属,普通士兵想都别想。估计今天是刚出征,所以吃的好一点。

    程处默也给李东升端来一碗,李东升顺势坐在士兵的中间,就这么吃了起来。粥里放了野菜跟一点点不知道什么肉,没有盐,就这么喝了下去,感觉还不错。碗是木头的,估计陶碗在行军路上走走就颠碎了,果然伯父让自己到处观察是有道理的,生活处处是学问啊。

    李东升喝完,还想跟身边小兵聊聊,发扬下我军政委到连队的光荣传统,关心下士兵的身心状态,没有想到人家根本不给他机会,吃完后直接就收碗,找个水檫一下就收好,然后找个帐篷就休息了,让准备开口的李大政委很是尴尬。

    程处默噗呲笑了起来:“你准备跟他们说话?”

    “是啊,怎么了?”

    “军营中天黑以后禁止喧哗,违者,斩!人家怕被你害了哈哈,你还是先去看看军规吧,不要一不小心违反军规,就是大帅也保不住你。”

    李东升也反思了一下,他还是把后世人民军队的制度往古代军队上套,这是两个时代,完全不同的背景,看来还是要加强学习啊,文学随便可以抄,军队里不能死搬硬套,会死人的。

    晚上李东升就睡在程处默这里,天色一黑,营地里只有几个地方烧着篝火,然后有巡逻的军士在四处走动警戒,其余的人全部不准出帐篷,违者立斩。

    听着程处默小声的解释,李东升发现这个斩也太多了,动不动就斩。还是要跟伯父要个军规来看看,千万不能撞枪口上去。

    睡在程处默的帐篷里,虽然他只是个旅帅,但是也享受军官待遇,一人睡一个帐篷,李东升跟他挤挤,差点被他呼声给搞的神经衰落,一夜都没有睡。

    早上就听到鼓声,起身准备洗漱,然后他发现他想多了,大家起来轮流方便,然后直接就吃饭,根本没有洗漱这么一说,他受不了不刷牙吃饭,士兵看他用牙膏牙刷刷牙时倒是很稀奇的过来看看,李东升让他们用牙膏的时候,又都红着脸退了下去。

    继续前行,李东升去李靖哪里想找军规。李靖身为大军主帅,忙的很,让幕僚找了一本递给他,让他自己看。那个幕僚倒是很客气:“李参军,有什么不懂的都来问我,我叫裴胜。”

    “哦,多谢,那以后就要麻烦你了。”李东升很客气,他知道领导身边人的厉害,可能成不了事,但是绝对能坏你的事。

    裴胜也不大就三十出头的样子,对主帅的这个侄子很是热情,一边走一边给李东升讲了很多行军中的道理,让军事小白很是受用。

    军队还在行进中,斥侯兵就必须把前方可能扎营的地方详细报告给军队统帅。扎营实在不像我们通常所想的那么简单,唐军的军营四周要围起一道临时的木墙。制作方法是先砍两排树干,一排长一排短,把树干底下烧焦以后埋二分之一入土,长树干排成紧密的一排在外,短树干排成一排在内,然后在两排树干之间架上木板,分为上下两层,这样长树干长出的部分就成为护墙,木板上层可以让士兵巡逻放哨,下层可以存放防御武器和让士兵休息。

    唐军的一个小队是五十名士兵再加上队长队副各一,扎营的时候也是如此,大家的营帐两两相对,在营帐的周围和营区之间要挖排水沟。严禁士兵在各个营区之间乱窜,本营区以内也不许各个帐篷乱跑。

    每个营区挖一个公共厕所,有意思的是对于军营卫生也非常重视,不厌其烦的强调厕所挖的位置非常重要,要离水源和贮藏粮食的地方远远的,要离营房有一定的距离,但不能太远,以免上厕所的官兵不能及时归队,当然也不能太近。

    军营还非常重视防疫,比如人和牲口的生活垃圾要及时掩埋焚烧,重病患者和传染病患者要隔离等等。

    行军一般把步兵军队放在前面,指挥中枢及其卫队放在中间,后勤队和其他非战斗人员放在后面。到了午后时分,就不能再走了,作为前锋的工作内容,必须先选择合适的空地,来给后面到达的军队准备今晚休息的营寨。

    一天下来,除去中途休息时间部队行军时间不到时,每小时5公里,这么一天下来走了还不到40公里!但其实还是太快了!这还是第一天呢!接下来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病号,伤员,以及损坏的车辆和跛足的牲口。这不可避免的会让大军行军越来越慢。

    裴胜讲解的非常详细,李东升也感觉到唐代军队也是经过几千年的战争历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程,要学的东西还多呢,他真心实意的向裴胜道了谢,这个也算是兵书里的东西了,在古代算是不传之密,能这么深入浅出的讲给自己听真不容易了。

    不过李东升也很奇怪,因为这个时代书是比较少的,对兵书有这么深刻的研究肯定是大家族出来的,:“裴兄对兵书这么熟悉,不知裴兄是哪个家族出身?”

    裴胜笑道:“哪里是熟悉,我只是会纸上谈兵而已,不过我闻喜裴家倒是出过几个名将。”

    这么一说,李东升肃然起敬,原来是隋唐演义裴元庆的那个家族啊,厉害,不过最厉害还是他们家的那个裴行俭,那可是收复西域的牛人啊,还是苏定方的弟子呢。:“原来是高门大族出身,久仰久仰,以后还要经常请教。”

    《完本》网址: 书友超喜欢的【全本】书籍站,手机可直接下载txt


………………………………

第139章 没有义气

    看完结好书上【完本神站】地址: 免去追书的痛!

    队伍磨磨蹭蹭的往前走,就这么几天。李东升知道为什么孙子兵法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也知道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意思,这个一路上人吃马嚼的真是一个天文数字,这还是在大唐境内,到了一个县以后,就有人安排粮食,给后勤军官,然后各队自己来领取。如果到了塞外那就更难补给了。

    队伍里还有大量的车辆牲口,畜生会吃光路上一切,连路边的枯草也不放过,还好现在是冬天,没有青苗。人多走在路上,又不是现在的水泥路、柏油马路,就是土路,走的多了甚至路上的石头都会被踩烂,沿途的一些浅的水源也会被喝干。

    怪不得以前说几十万大军兵分几路,不是他们想分兵,而是道路跟后勤不允许啊。就供应这么一队,李东升看到路上的民夫络绎不绝,来来往往。衣衫褴褛,面容苦痛。

    李东升就每天记着行军中的大小事宜,李靖隔个几天就把他叫过去,问问他有什么心得。裴胜也跟他讲讲军中的事宜,为什么这么做的道理。李东升就像海绵一样,努力的学习,士兵们看李东升每天拿个笔在哪里记录,开始还很好奇,后来也不管他了,自顾自的说自己的事情,倒是让李东升对整个唐代社会的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

    他的几个狐朋狗友程处默、李思文、尉迟宝林等都在队伍了,级别也是一样都是旅帅。估计这个官也是他们这些二代的起点,以后能不能升就看他们个人的能力了。

    一个月后终于来的唐朝龙兴之地—晋阳,也就是后世的太原。晋阳是中国古代北方著名的大都会之一,也是各朝北方边防重镇。由于晋阳地处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第一线,千百年来一直是兵家争夺的军事重镇,所以他的防卫也是很严密。

    城墙为平砖砌筑,内夹黄土,城墙高约12米,基宽16…18米,顶宽12…14米,城周有观敌台,四周均有登城马道,有垛口若干个,每个垛口都有士兵守着,城墙上旌旗招展,一派肃杀之气。

    部队走了一个月,也是人困马乏,疲惫不堪。李靖安排人去晋阳城交接,然后传下命令,大军在晋阳扎营修整。消息传来,营地里欢声雷动。

    李东升趁这个机会也跟李靖请假想去城里一趟,他想干嘛呢,就是想去洗个澡。古代北方人一年也不洗几把澡,不过李东升穿越来一天不洗澡就难受,行军中没有办法洗,这个时候有机会不洗他是受不了的。李靖也知道这个侄子这个月很累,大手一挥就批准了,然后怕他进城后有什么事情,看他跟裴胜关系比较好,就让裴胜带着他不让他闯祸。

    两个人拿着李靖的手令出了大营,直奔晋阳而去。到了城门口被盘问后进了城。城中由于要开始大战,所以就显得有些萧条,路上没有什么人,加上北方的冬天,寒风凛冽,这么一吹,尘土飞扬,眼睛都睁不开,给李东升一种看香港鬼片的感觉。

    找了个驿站,两个人先洗了个澡,李东升还送了裴胜花露水跟牙膏牙刷,让裴胜开心不已,这么贵的东西早就可用不起啊,大帅的这个侄子会做人。

    洗漱过后,神清气爽。这个时候,两个人才慢慢的走上街头,轻松的逛着街。裴胜见多识广,对这个城市的来龙去脉十分理解,指着城中的各种建筑讲的妙趣横生,也是难得的放松。

    逛了半天,两人饥肠辘辘,这阵子天天吃军中伙食也是吃够了。李东升前世、今生都没有吃过这么长时间的苦,正好要感谢裴胜的教导,硬拉着裴胜进了一个大的酒楼。

    刚进了酒楼,就听到有人喊:“东升,你好没有义气,出营也不带上我们。”

    “就是,过来罚酒三杯。”

    “三杯哪里够,最少十杯。”

    “我们兄弟在边疆见面当多饮几杯。”

    李东升抬头一看,几大活宝程处默、尉迟宝林、李思文还有几个不认识,正朝着他挤眉弄眼。

    “你们还好意思说我,我不来这里,你们不是也没有叫我。”斗嘴李东升可不怕他们,裴胜跟他们几个不熟悉。李东升帮他介绍了,大家坐下来。让小二又加了两套餐具。

    气氛慢慢的熟悉起来,程处默也帮李东升介绍几个不认识的,都是二代。段志玄的儿子段嚾的哥哥段瓒,柴令武的大哥柴哲威,听到柴哲威名字,李东升很奇怪的看了一眼。

    柴令武上次诗会输了一千贯,他感觉程处默跟柴家应该没有什么来往才对。程处默也感觉了李东升的表情:“我们都是觉得投缘玩在一起,家里大人的事情我们不管。”

    柴哲威也是仪表堂堂,年龄比李东升大一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