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们散了以后,李东升把裴行俭单独留了下来:“说说吧,你对报纸的看法!”
裴行俭想了一下道:“这是我们喉舌,是我们发生的渠道。”
李东升点头道:“你看问题很准确,能抓住重点。跟他们讲的那些都是表面上东西,你是家里人我也不瞒你,现在长孙家还有那些世家都当我是眼中钉肉中刺,因为我发明了活字印刷,动摇了他们的根基,有了大批优秀人才就会颠覆他们几千年来垄断官场权利,所以我在官场被孤立,那些科举进去的寒门学子跟我的处境差不多,等你进了官场也跟我一样,那种看不见的疏离跟隐隐约约的敌视会始终在你左右,我办这个报纸就是要打断世家的那种话语权。”
裴行俭道:“他们会坐视不管吗?肯定会有反制!”
“反制也不怕,我能不赚钱,甚至贴钱运营,他们谁亏的起?”
“但是总是亏钱也不是事啊。”裴行俭还是担心亏本。
李东升道:“今天就教你一招,怎么样才能赚钱。”
裴行俭立刻把耳朵竖起来,这可是财神亲口所说的赚钱方法,多少人想听听不到。
“免费的才是最贵的。垄断才是最赚钱的。”
裴行俭举一反三:“先用低价或者免费把他们干死,然后价格就由我们说了算,到时候只有我们一个载体,他们连选择的余地都没有。”
“这个报纸就是你来做主,所有的文章都要经过你的批准,要记住这个就是我们的喉舌,是我们跟他们抢夺话语权的前线,你一定要用心。”
“这个报纸事关重大,我何德何能敢做这个位置。”裴行俭赶紧推脱,这个位置非德高望重的人不可,而且还要对政局很有了解。
“你就先暂代一下,等你去吏部办了手续我再找人换你。”李东升道:“这个是增加你的资历和你在同年里的话语权的好机会,大家知道你在报纸里做过主编,那以后就会以你马首是瞻,虽然我不希望看到结党,但是现在的情况下只有这样才最安全。”
裴行俭最后还是拗不过李东升,只能勉为其难的接受了这个任命,他也知道是自己在关键时候的表态,让李东升相信了自己,所以才把这个主编的位置给了自己。这个位置如果按李东升的规划走下去,那以后什么御史台的老大都没有自己的话语权大,有什么事情在报纸上一说,那就是全大唐都知道。
“好了,公事谈完了。现在谈家事。”李东升道:“你跟我妹的婚事准备什么时候办呢?”
裴行俭正色道:“我准备在秋天的时候,时间再拖我怕会被外派,那就要等好几年了。”
“好,回去准备吧。”李东升站起身来准备回去了。
“侯爷,我。。。”裴行俭难得的脸通红,话也有点说不出口。
“有话直接说,我们一家人还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侯爷,我裴家虽然家世源远,但是家底并不丰厚,我只是家族中普通一员,家族供我读书就很吃力,可能提亲的时候聘礼不是太多。。。另外我只是在长安租了个房子。。。”
“哈哈哈哈,我们都是男人,年轻的时候谁不是这么过来的。我妹妹要嫁的人首选人品其次看才华,至于家境什么的根本就不是事。”李东升拍拍裴行俭的肩膀:“你只要待我妹妹好,另外好好的做事就行了。”
“可是用她的私房钱。。。我。。。”裴行俭还要点面子,不想让自己被人家说是吃软饭的。
“钱的事情不要担心,到秋天的时候你就不要为这个事情担心了。”
好不容易熬过了三天,李东升终于见到了心心念念的女儿,这个时候已经看的出来非常的可爱,李东升抱在手上爱不释手:“哎呀,太可爱。”
旁边的小菊跟小杏两个幽怨的看着他,自己生的是儿子唉,就是庶子也不要这么区别对待吧。李林氏赶紧解释:“小宝他就是喜欢女孩,你没有看到他把珠儿养成什么样子嘛。”
………………………………
第三百八十五章 机会终于来了
已经是深秋的长安,街上落满了树叶,被风一吹在天上飞旋,行人们都走的很快,要入冬了赶紧把过冬的事物给准备准备,特别的蜂窝煤,听说现在大唐到处用这个炉子,蜂窝煤都供应不上。
不过在人群里有一个个的孩子,背着漂亮的背包,里面放满了厚厚一叠的纸张,嘴里大喊着:“卖报,卖报,大唐日报,一文钱一份,只要一文钱,朝堂大事全知道。”
“真的假的?一文钱就能知道朝堂的事情?不会是骗人吧。”一个书生样子的人拉住一个小孩道:“来一份看看。”
“好咧!您拿好!”报童兴奋的把报纸递过去,这一文钱他可以拿一半,一天能卖一百份就是五十文,跟自己的爹挣的一样多。这个机会可是抢破了头才拿到,还亏了自己有个亲戚在蓝田候府做下人。
“咦,这个还是真有点东西。”那个书生接过报纸一看就被吸引了,纸张不是太好,但是看上去很舒服,不大的纸上密密麻麻印着各种信息,正面最上方写着大唐日报,那种飞白体看的人心中痒痒,这个时候可没有字帖临摹,飞白体一般人听说过没有见过。
正面就是朝廷的人事任命还有政策,旁边的是长安的各个坊里的八卦消息,这个书生也看的津津有味,后面还有橄榄球联赛的消息,最后还有一个版面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叫做新人天地,主要登一些学子的作品,以诗为主,今天这一首,书生看了一眼就道:“呸,还没有我写的好呢,这样还能印出来?”
不过他灵光一闪,自己要是在这个报纸上登出作品不是就可以名扬长安了吗,到时候考官听说过我的名字,那录取的机会就要打一点啊。
不过天下的聪明人不止他一个,很多人已经在打听大唐日报的底细了,有眼光的人已经看出这个东西的前途,看看如果没有硬靠山的话,直接把它吞了。
李东升还有魏叔玉他们几个在街边的茶楼上看着下面的报童来回穿梭,努力的推销报纸,裴行俭心里七上八下:“今天是创刊号,不知道销量怎么样呢。”
“万事开头难,大家短短十天就把报纸给搞了出来,实在是厉害。”李东升笑道:“新的事物出来总要给大家一个接受的时间。”
“我们是怕做不好,辜负了你的期望啊。”魏叔玉道:“但是看这个样子应该不会差。”
房遗直也点头道:“要做就做到最好,这个是我的原则。但是我们在楼上看着已经卖了十几份,大唐那么多坊,数量肯定少不了。”
“今天第一版,我们印了八千份。”刘伟也是满心忐忑,生怕压的太多,他现在明白了报纸是一天一份,昨天的就没有用了。
这些东西都是旁支末梢的东西,李东升不关注,他问裴行俭:“现在编辑团队怎么样?有多少人,内容上能跟的上吗?”
牛逼的人果然在任何领域都牛逼,裴行俭虽然从来没有见过报纸这个东西,也不懂操作,李东升也想看看他能做到什么程度,就没有提点他,裴行俭不但短短十天就组织了一个编辑团队,而且在每个坊安排了几个信息员,专门记录那些百姓的事情。这个就是以后的记者了。
又招聘了一百多个小孩做报童,而且给他们做了统一的衣服,既宣传了大唐日报,又给人一种正规的感觉,在别人看来就是一个高大上的职业,因为别的没有那个行业发工作服的,当然你说当官发官袍我也是无话可说。
裴行俭知道这个报纸李东升很看重,所以在挑选编辑的时候特别注意家族背景,那些世家子弟一个不要,他不是长安人,认识的也大多是那些同年,编辑部里最多的也是他们,几十个年轻人把报纸搞的红红火火。
对面前的局面李东升已经是很满意了,这个事情也不是一撮而就的,客户群也是慢慢累积起来的,不过他办这个报纸的初衷可不能忘:“你让那些信息员给我多盯着点世家,特别是长孙家,有什么消息必须报上来,只要用的着那就有赏。”
大军得胜而回,朝堂上纷纷扰扰的过了几个月才把功劳什么的理清楚,各种升官晋爵的诏书雨点一样飞出政事堂,中间夹着抚恤的诏书,活生生的就几家欢乐几家泪流。
李东升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也能爵升一级,成了蓝田县公,别看这是一及,但是多少人一辈子也跨不过去。接到圣旨的侯府里欢声雷动,人生的大起大落实在是太刺激了,这个就是蓝田候府所有下人的心声,从出征高句丽时候的青眼有加,到涉及谋反被围府,然后就是一段时间的闲散,到现在的晋爵,这些下人只能佩服自己的侯爷,实在是太能折腾了。在侯府干活待遇好,心情也愉快,就是太废心脏了,胆子不大的能被吓死。
“恭喜老师!”小大人一样的狄仁杰给李东升行礼,这个小家伙虽然不大说话,但是他是一肚子的主意,而且的确聪明伶俐,把李四维搞的跟个小迷弟一样弄的服服帖帖,现在一说话就是狄哥说,听的钱多多他们几个都笑话他。
“恭喜父亲!”李四维也恭恭敬敬的跟上,他现在还不知道这个爵位的意义,只是看狄仁杰做的跟着学而已,李东升看着面前的两个人,想到自己穿越过来的时候也就这么大,一转眼的时间已经十多年了,别的穿越者功成名就的多了去,只有自己除了赚点钱,别的好像是一事无成,做个官还整天被人家怼。
考校了一下两个人的学问,发现学的还算扎实,果然能在历史上留名的学霸都是有真本事的,各种书籍一看就会背,又是一个过目不忘的。本来聪明的李四维在他面前只能算还行,李东升有时也感叹,人家的儿子怎么养的。
裴行俭去吏部报到等待分配,李东升就暂代主编,反正也吏部也没有安排他的职位,他也就装傻,反正就是不去朝会。他正在翻昨天的信息员报上来的简报,突然看到了他等待已久的一个东西。
《大唐地主家的傻儿子》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手打吧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手打吧!
喜欢大唐地主家的傻儿子请大家收藏:()大唐地主家的傻儿子。
………………………………
第三百八十六章 愿为侯爷马前卒
长孙无忌随李世民东征高句丽,也是有了赏赐,不过他已经是国公,爵位对外姓已经是最高,赏无可赏的情况下只能恩荫自己的儿子,长孙冲作为长子又赚了,在一个明和坊赐个宅子给他,作为他们的新府邸。
长孙冲现在是春风得意,娇妻美眷,去年又得了一个儿子,现在父亲圣眷正隆,又有平高句丽的大功在手,眼看就要压下房玄龄成为大唐第一宰相的迹象,所以他有点飘了,也想学着李东升把明和坊全部收购作为自己的府邸。
可惜李东升买长乐坊是它地处偏僻,居民人数少,再加上他有钱,同意置换房产还保证那些人都有工作,现在长乐坊的原住民提到李东升的名字,谁不竖起大拇指说好!把自己的破烂土坯房拆除,换成砖房,现在房价涨得自己都心慌,多少用牛车拉着铜钱来买,而且每家可以出一个人去维护坊里的卫生跟街头次序,他们已经是长安城最被人羡慕的老百姓。
长孙冲也眼红李东升的长乐坊,他把王敬直他们几个组织起来也复制一下长乐坊的模式,可惜就是照着抄作业也不作业给抄歪了。
或许在他们这些权贵们的眼里,底层人民根本不算什么,他们的想法也没有人愿意听,直接安排了家奴去收购房子,价格随便给了一点,就把人家一家给赶走。这点钱到哪里都买不到房子,因此这一千多户居民都去万年县衙告状,可惜长孙无忌位高权重,万年县根本不敢接,百姓们流连失所,准备把坊门堵了。
李东升立刻拿起笔,一篇文章一气呵成,叫来一个编辑:“明天把这篇文章登在第一版上。”
那个编辑是裴行俭的同年,可惜没有考上进士,又不愿意回乡,介绍到这里做编辑,解决了他在长安的生活问题,所以他很是珍惜,拿到稿子一目十行的看了一下:“侯爷,这篇文章写的好,但是还缺传播度,听说侯爷你的诗作得好,斗胆请侯爷吟诗一首,到时候传唱长安,一定把他变成盛事!”
吆喝!人才啊!李东升抬头看了他一眼:“你叫什么名字?”
“回侯爷,学生刘玉山,蒙阴人。”刘玉山的心怦怦的跳,自从进了这个大唐日报,感受到这个氛围之后,他就敏锐的感觉到这是自己的机会,所以他就认真的学习,并且思考怎么样才能在这么多同年里脱颖而出。
裴行俭肯定不会做这个主编,人家是侯爷的妹夫,肯定要出去做官的,那些中了进士的人都不在考虑范围之内,竞争对手就是跟自己一样的落第学子,那么自己就要有跟他们不一样的地方,所以今天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其实是刘玉山思考了好久的结果。
李东升笑道:“传播度这个词你怎么想出来的?”
“回侯爷,学生进入大唐日报以来,就考虑这个报纸的定位,还有他能给大唐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机会难得,刘玉山把自己的思考一下子全说了出来:“学生认为,报纸这个新事物的出现最大的改变就是底层百姓有一个发声的渠道。这将改变一个人的定性只能由世家或者史家一支笔的传统,这就是侯爷的对那些世家最好的反击。”
李东升不置可否,眼皮低垂,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刘玉山开了头就只能顺着说下去:“我观侯爷入仕以来,虽然战功赫赫,政绩斐然,但是在官场上的评价始终就是一个能吏,而且备受排挤,这次征高句丽,学生打听到的消息就是攻城和消灭敌人,侯爷发明的火药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且泉盖苏文这个贼首也是侯爷亲手抓回,如此可称灭国的功勋却只是爵生一级,期间还传出侯爷谋反和持宠而骄的消息,现在长安城里传遍了侯爷逼死一个侍卫的传闻,所以学生认为这是侯爷准备反击的一个机会。”
“民意可以说不重要,但是有时候他非常重要,具体就看操作者怎么操弄,这一场战役侯爷指哪打哪,学生愿为侯爷的马前卒。”刘玉山最后表示了效忠,赤裸裸的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李东升站起身来,没有说接受他马前卒的话,对刘玉山刚才的分析也没有评价,刘玉山心里一阵失望,自己的分析难道错了?刚才说的全不对?他的心思不停的翻转,把自己的话又反复盘算,这个时候走到门口的李东升道:“晚上到我家里来拿诗,我用人首先要忠诚,然后就是才能,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
李东升准备反击的时候才深深的体会到了什么叫人才的匮乏,他本来只是想咸鱼一样的过一生,也根本没有太高的人生目标,只是想自己一辈子过的舒服一点,可是生活不是想象中那么美好,给了他无情的毒打,特别是最近两次打的特别重,为了自己跟家人的安全只好硬起来干,,估计这也是宫里的那个老东西最希望看到的吧。
太极宫里,李世民拿着一份大唐日报正津津有味的看:“王德,你说这个李东升还真有一手,被人家搞了两次,就弄个报纸出来。这次他们想不打起来也不行了。你看看,今天的这一篇文章加上一首诗,长孙冲在朝堂上的日子不好过了。这样也好,这小子最近尾巴翘的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