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地主家的傻儿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地主家的傻儿子- 第2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伤敌人,也是两天的时间就攻破了建安城,同样是缴获无数,最关键的是得到了大量的粮草,大大的缓解了唐军后勤补给的困难。

    “哈哈,这就是一招鲜吃遍天!”李世民站在建安城下看着冒烟的城池,心中全是自得:“我大唐实力雄厚,根本不需要哪些阴谋诡计,就是这么堂堂正正的平推过去,管他有什么应对,我们一力降十会。”

    “那是,陛下纵横沙场几十年,当然是慧眼如炬。就是有些人老是仗着自己有点小功劳,觉得自己就是绝世名将了,竟然还在陛下面前班门弄斧,真是贻笑大方!”岑文本先是拍了李世民的马屁,又小小的踩了下李东升,这段时间他太红了,还是让他冷静下。

    “年纪还是小了,不过还是忠心可嘉。”李世民随口回了一句,转头对李绩道:“高延寿那支部队怎么样了?还是这么跟着我们?”

    “回陛下,我军在进攻建安城的时候,他们也想过来偷袭,但是在我们严阵以待的阵势下,他们还是没有敢轻举妄动。”李绩回道:“下一个就是安市城,城主是杨万春,号称高句丽守城第一,要是他坚守的时间长了点,高延寿这个部队还真是个麻烦。”

    “有火器营在,天下什么坚城不可破?”李世民豪气万丈的指着面前的城楼:“建安城以前我们想过可以两天攻破吗?这里的守卫也是天下有数的,不还是用火药炸塌城墙就唾手可得?哈哈,李东升这小子献的还真是好东西!”

    十天后李世民带着大军到了安市城下。他顾不上身体奔波的疲劳,带着李绩等文武到了安市城下,兴致勃勃的打量起了这个平壤城之前最后一个重镇。李东升在后勤的队伍里也到了,他可知道这个安市城在真正的历史上把攻无不克的唐军挡着好几个月,一直要到入冬唐军的后勤补给跟不上了才不得不退兵,这也是李世民一生中难得的一次没有取得胜利的战斗。

    李世民觉得这个城跟辽东城、建安城也没有什么区别,也就是城墙高一点,厚一点,不过这些都不是事情,无非就是炸药的量多放一点好了。现在经常攻城,火器营的士兵用起火药来也是得心应手,熟能生巧嘛。

    这个时候,在唐军的军营中间有一个热气球已经晃晃悠悠的升了起来,就算唐军已经多次说过让他们不要惊慌,还是在军营里惹了不小的动静。

    热气球已经不算什么秘密武器了,在高昌城以后,各国的探子都纷纷打听到了这个东西,大家也都不是傻子,用两次就算了,多用几次再被吓倒的真不多,就连高句丽也不例外,他们在城头上对着热气球指指点点。

    虽然不能用在作战中,但是用来侦察城里的情况还真的好用,俗话说站在高看的远,了解城里的地形与敌方的布置是军队里最重要的事情。在气球上的士兵不停的把竹筒往下丢,下面有人在把图纸进行组合,然后根据上面的标志在地图上写写画画,很快一张安市城的布防图跟城市道路图纸就出现在了李世民的眼前。

    “安市城里的兵营不少啊。”李世民仔细的看了下图纸道:“怎么会有这么多人?他们的粮食够吃吗?”

    “陛下,安市城这里可是高句丽的要冲之地,若是丢了这里,我军与平壤城之间就只隔了一个泊沟口,所以高句丽肯定不会坐视安市城被攻破,所以城里的守军多也是正常的。”岑文本也对安市城做了很多工作。

    “陛下,这安市城城主叫杨万春,是高句丽有名的战将,而且对守城非常在行。据说他的手下都是骁勇善战之士,当年高句丽莫离支泉盖苏文弑君篡权,国中诸侯都是敢怒不敢言,只有杨万春凛然不惧,公然宣称不服宣调,泉盖苏文深恨之,遂倾举国之兵攻伐安市城,进攻了数月却没有攻下安市城,最后只能悻然撤兵,由此可见他的军事才能。”李绩眯着眼睛道:“这样的人守城,我们还是要慎重一点。”

    “是啊,陛下。我军进入高句丽以来,一直都在行军作战,将士们都很疲劳,而这个杨万春则以逸待劳,就算有火药在手,他们也一定做了准备。我估计这一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围城战,我怕我军二十多万兵马全围困安市城,泉盖苏文正好有了喘息的机会,他正好可以从全国调拨兵马,到时候跟高延寿的援兵一起和安市城守军内外夹击,我军非常的危险!”说话的是张俭,他还是攻城的总指挥。

    “不必涨敌人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李世民不以为意:“再坚固的城我们直接炸塌了,然后就直接厮杀就好了,我大唐府军正面对敌可不虚任何人。不过你们说的也有道理,我还是想着围城打援,能消灭高句丽的援兵就是更好了。”
………………………………

第三百一十四章 好大的一个意外

    “此次唐军携大胜之威来势汹汹,又有火药这等利器为助,我军实在难以抵挡。现在我的意见是所有的大军全部在城中结阵,然后固守不出,只等唐军攻进来以后,我们寸土不让,只要我们熬到秋冬之季,天气寒冷到时唐军自然不战自退!”在安市城的城主府里,城主杨万春正在给守将们讲话。杨万春身材高大,说话声音洪亮,脸色红润,留有长须,按高句丽的标准是真正的美男子。

    唐军进攻辽东城跟建安城的方法早有探子把唐军的战法给传了回来,虽然火药威力巨大,但是也不是没有可以抵挡,现在安市城就在开作战会议讨论这个城怎么守。

    “杨城主,只是守城是不是有点保守了,你看辽东城跟建安城都比我安市城差不了多少,但是都被唐军一攻而破,唐军有火药在手,坚城不是问题,只是被动的防守还是吃亏,高延寿的十万援军就在对面,我们是不是两面夹击,城里有十五万虎狼之师,就可以把唐军全歼灭在安市城下?”说话是高慧真,他是安市城的守将,但是城中大权被杨万春一手掌握,只是个光杆司令,只能偶尔说几句话显示自己的存在。

    “幼稚!”杨万春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不管什么场合想骂就骂:“你这个脑子还做主将,也不知道大莫离支是不是手下无人可用,才把你给派过来。我们十五万人出城要多长时间?等我们整队的时候唐军都冲进城里来了。你想死不要带着我们。”杨万春根本看不起这个王族出身的家伙,就是一个纨绔子弟,还想仗着身份在他面前耀武扬威,要不是怕引起混乱,早把他一刀砍死了。

    “你。。。”高慧真这么多人面前被骂刚想站起来反骂回去,但是看到周围那虎视眈眈的卫士还是心虚的道:“大家都在讨论,我也只是把我的意见说出来。”

    “你的意见说出来我还以为你是唐军的奸细。”杨万春根本不理他这个废物,直接开始调兵遣将,按照城市的规划把十五万人全部给分到各个街道,做好了跟唐军打巷战的准备。

    “我安市城两面环山,一侧临河,所需物资都可以从水面运过来,所以我们就要跟唐军在这里打持久战,把他们全部拖在这里。到时候大莫离支就可以整合兵力,前后夹击,让唐军尽墨于此!”

    “城主,我听说唐军还有一路水军已经攻下了卑沙城,一路北上准备跟唐军汇合,到时候我们是不是还能撑的住呢?”现在消息传的满天飞,一个部将小心的说了出来。

    “那个不要我们操心,已经有援军过去了,到时候石城和我们安市城就是唐军噩梦!让这些自大的汉人也看看我们高句丽人的厉害!现在我命令。。”杨万春说出命令两个字的时候,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李崇率一万人晚上出城去偷袭,先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

    李世民晚上睡的很早,这段时间仿佛刚进辽东后的坏运气都已经远离了唐军,攻下建安城后,大军南下,高句丽军队根本不敢正面接触,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唐军包围了安市城,这个时候李世民已经做好了两天攻下安市城,然后跟张亮的队伍在平壤城下会合的美梦。

    这个时候一声声巨响把他给惊醒了,他刚坐起来还没有来得及问王德怎么回事。就看到王登峰带着侍卫们冲了进来:“陛下,快走,我军炸营了!”

    李世民莫名其妙,刚说了句什么情况?就被王登峰给用大衣裹着往后军哪里跑去,边跑边道:“陛下,请恕微臣无礼,现在情况紧急!”

    李世民被夹在中间周围全是侍卫看不清大营的情况,只是能听到到处都有惊恐的喊叫声,还是火光映红了天空,不是传出一阵阵的巨大爆炸声。李世民一瞬间就听出来了:“这个是手榴弹爆炸的声音?”

    王登峰背着李世民边跑边喘息道:“是的,陛下,今天大军行军一天,又扎营都比较累,高句丽人从安市城出来偷袭,乱丢火把,引起了我军的混乱,估计是那个家伙没有搞好,把手榴弹给引爆了,混乱越来越大,最后就导致了营啸。现在谁也控制不了。。。。”

    李世民听着王登峰的话,心里冰凉:这下子全完了。

    营啸是古代军营最害怕的一件事情,中国古代军营之中营规森严,别说高声叫喊,连没事造造谣都有生命危险。而且军营是地道的肃杀之地,中国传统的军规有所谓“十七条禁律五十四斩”,当兵的都是提心吊胆过日子,经年累月下来精神上的压抑可想而知,这些矛盾年复一年积压下来,全靠军纪弹压着。尤其是大战之前,人人生死未卜,不知自己什么时候一命归西,这时候的精神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

    唐军进攻高句丽以来,连番大战没有休息,将士们都很疲劳,今天晚上高句丽人偷袭阴差阳错的把手榴弹给点着了,巨大的爆炸声把其余的营地都给惊动了,然后谣言四起,整个营地就奔溃了。

    李东升在后勤营地睡觉被张勇拖了起来:“少爷,快走!前面大营营啸了,败军马上就要冲过来,不躲起来性命就要完。”

    李东升对自己的小命不知道多珍惜,赶紧爬起来就往山上跑。到了山顶看到前面唐军大营到处是火光,还有偶尔传来的爆炸声,心里跟李世民一样的感觉:我大唐东征军队吃枣药丸。

    这个时候,后勤营的好多人都跑了出来,他们知道挡着失控的人群肯定要死,所以都往山上跑,看到李东升都觉得找到了主心骨,李东升收拢了一下,发现也有个大几千人,大家一起看着下面的大营,都很有感慨,前几天还威风凛凛攻城略地的大军,竟然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李东升看着面前这些歪瓜裂枣,心中也是郁闷,现在我大唐军队前有坚城,后有追兵,本来就是压力巨大,又被高句丽人偷袭,造成营啸这样的大败,我前期的忧虑都变成了现实。不知道李世民会怎么来面对这一切,,,,后有追兵?

    李东升猛然一惊:“所有人集合,去后勤部拿好武器装备,准备应敌!”
………………………………

第三百一十五章 完了,全完了

    李东升忽然想起了高延寿的那十万援兵还远远的吊在后面,现在唐军营地突然发出这么大的动静,以高延寿的本事怎么可能不来搞事?到时候安市城里的杨万春跟高延寿两人这么一夹击,那真的全军覆没,一点机会也没有了。

    他越想越怕,后背上全是冷汗,他最坏的估计就是攻占整个高句丽后,被拖入战争的泥潭,到时候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大唐就是再强盛也会被拖垮,但是这个营啸几十年一遇事情也被唐军碰到,李东升只能说运气真差,现在更惨的事情就是还有十万高句丽军在后面估计已经得到消息正火速的往这里赶。

    李东升在后勤营里的威望高,一句话下去,所有人都凛然而尊,重新回到后勤营里收拾东西,又收拢了四千多惊慌初定的唐军士兵,凑成了一万骑兵,然后就带着他们出发了。

    后勤营的主事看李东升要带着这么多人跟物资走,吓的赶紧拉住他道:“侯爷,这个时候把队伍拉出去,是不是犯了忌讳?”

    “军情紧急,实在是等不了!”李东升想到十万大军在拼命的往前赶想要把唐军一举歼灭,他就害怕的不行:“我已经把此次行动的原因经过写了奏章,你派人去找到陛下,我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说完,就让士兵们打着火把出发了。古时候的夜晚可不是现在有了光污染的夜晚,那个评书里说的伸手不见五指那是真的不见五指,而且古代人因为吃的荤腥少,特别的东亚的人都是吃米饭的多,很多人都是有夜盲症,到了天黑的时候什么也看不见。

    一般要到天黑的时候,军队是不会行军的。但是现在千钧一发,李东升只能死马当活马医,拼一把了。也顾不得自己的队伍会暴露,只是希望能把那十万大军给挡住一两天,给李绩、张俭他们这些人收拢败军的时间,最少也要保住李世民能安全回国。

    高句丽的路没有大唐的官道那么宽敞,基本上也就是能走个车,而且还崎岖不平,李东升带着唐军出发的时候,也讲的很清楚,这次行动是自愿的,就是为了中军争取时间,可能会有一场恶战,胆子小的就不要去了。

    可是他小看了自己的名声,这些后勤的士兵都是听说过他的名字的,无论是蒲昌海一战,还是高昌一战,都是以少胜多,斩首无数。大家都心情沉重也没有什么力气喊口号,只是拿了应用的装备就默默的上了马,用行动表示了对他的支持。

    薛仁贵在中军哪里不受待见,也被派到了后军,李东升也就认识他一个擅长打仗的,直接把这一万人全交给了他打理。很多资历、官职在他之上的人看在李东升的面子上竟然也没有反驳,就这么默认了他的指派。

    薛仁贵也没有辜负李东升的期望,一万人的队伍打理的井井有条,分配任务有条不紊,大军就已经全部在行军的路上所有的事情都处理的妥妥当当。

    李东升皱着眉头骑马走在薛仁贵的身边,绞尽脑汁想着怎么样才能把十万大军给拦住三天,就听到薛仁贵低声道:“侯爷,你这个事情可做的差了啊。”

    李东升心不在焉:“怎么差了?有哪里不对吗?”

    “你这是未经陛下许可,私自调动军队,这可是谋反的大罪啊。”薛仁贵本来还没有想到这么远,在行军的路上被风一吹,清醒了过来:“调兵没有圣旨,最关键的是有一万人就这么跟着你走了,陛下知道了会怎么想?”

    “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李东升也知道这样不对,但是又能怎么办?黑灯瞎火大军那么乱,到哪里去找李世民?要是找不到就放任唐军士兵乱跑,然后两面夹击全军覆没?几十万人的性命啊,李东升真做不到无视。

    “关键是我们就是打赢了这一仗,说不定要要被拿下大狱军法处置,没有一个皇帝能容忍手下没有圣旨领兵。”薛仁贵心里现在越想越害怕,拼了命救驾还要被斩首,这样的傻事也只有这个侯爷做的出来。

    “那怎么办?我们就眼睁睁的看着三十万大军被杀?陛下跟我们全部葬身异乡?然后国内动荡,周围各国纷纷反叛?”李东升叹了口气:“当时我劝陛下让他分兵攻击,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一个篮子里,现在好了,篮子翻了鸡飞蛋打,能不能翻身就靠我们了。你就不要想那么远,先想着怎么把高延寿的十万大军给挡住,有命回来再说吧。”

    李世民惊魂未定的喘着气,奔波了大半夜,终于能停下来休息会,看着远方的火光跟混乱的人群,他眼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