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好男儿啊!
………………………………
第三百零三章 最坏的结果
不过这些想法他也只是在脑海里想想而已,你让他直接指着李世民的鼻子质问这么吊的事情,李东升是不会做的。李世民再是明君,“虚怀纳谏”估计也不会放过他,李东升也不想想试试这个千古一帝的大刀有多锋利。他还有父母孩子要养,还有好多钱没有花完呢。
胶着的战事也让信心满满的李世民失去了平常心,他变的易怒,情绪很不稳定,经常派人来询问攻城的进度,也让张俭感受了很大的压力。
在战场的另一边,程咬金已经跟高延寿在通山迎头撞上,程咬金对李东升的话非常的重视,根本不去跟高延寿的队伍去做正面的对抗,派兵出击都很谨慎。唐军跟高句丽军的交战都是试探性的,强度也比较低,大家都不肯冒进,一取得战果就撤退。在这期间高延寿派轻骑好几次在唐军面前挑衅骚扰,让唐军烦不胜烦。但是有了自己的成见,程咬金看对方任何动作都像是诱敌深入之计,于是下令对于挑衅只是打退,从来不深入追击。然后就在通山下扎营,摆出一副我就跟你耗着玩的样式。
这里攻城不利,那边跟援兵也在打太极,你来我往看起来热闹,但是没有战果,在高句丽多呆一天,对大唐后勤的压力就大一分。虽然唐军采用了草原民族那种带着牛羊出征的办法,一方面可以牛羊可以帮忙驮东西,一方面就可以杀了吃肉。但是几十万人一天的人吃马嚼都不是小数目。李世民等不住了,他派人送了信给程咬金,让他不要消极避战,必须主动出击,尽快的将高句丽援军全歼。
程咬金接到这个旨意的时候,心情很沉重,他没有想到李世民竟然会急功近利到这个程度,不应该啊。他当年也是一个足智多谋的帅才,怎么现在变化这么大?
俗话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大军出征在外,那么选择什么时间开打这个战机的权利跟要用什么方法,选什么地形做战场都必须由这支军队的主帅掌控,李世民在大后方的帅帐里,对程咬金现在面临的情况跟对面敌人的具体虚实都不清楚,现在却命令程咬金主动进攻,是典型瞎指挥,乱指挥。只是陛下金口一开,下面的人必须执行,不然就是抗旨不遵,御史都虎视眈眈看着呢。
但是程咬金还是记着李东升的话,虽然加大了攻击的力度,但是还没有达到那种拼命进攻的程度。一边是在辽东城下僵持的攻城战,一边是自己下了命令竟然有人阳奉阴违,这让李世民非常恼火,他深深感到了自己的颜面受到了打击,于是又下了一道圣旨,命令程咬金必须立刻全力出击,务必在最短时间歼灭高句丽援军,绝了辽东城里守军的希望,从圣旨里激烈的用词程咬金可以感受到李世民的怒火,这么大的压力程咬金实在是顶不住了。
程咬金命令前锋四万兵马对高延寿的中军发起了攻击,又派了一支骑兵绕行到高句丽军的后方准备两面夹击,唐军一改前些日子的保守作风,四万大军直接冲进敌军摆好的阵势里,在唐军将领的带领下,他们犹如一把烧红的尖刀插到黄油里,所向披靡勇不可当。才一个时辰,高句丽军那摆了好几里长的大阵就被右武卫大军冲透,到处都是人喊马嘶,还有被唐军屠戮斩杀的高句丽人的尸首。
唐军跟程咬金都没有想到高句丽军战斗力这么弱,一个冲锋就解决了问题,早知道这样的话,还互相试探什么个劲。
就在右武卫官兵们在敌人的大阵后面搜索残敌的时候,程咬金已经接到战报,他对这么快就打垮高延寿的部队有些不敢相信,于是下令清点战果,就在唐军休息的休息,打扫战场的时候,就在自己大营里冒出了火光,原来不止是唐军派人去抄高句丽军的后路,高句丽也派人端了唐军的老窝。
程咬金脸色通红,暴跳如雷,自己的中军大帐被敌人端了,这样的耻辱出现在他身上,简直就是在他脸上扇了一个打耳光,不过他在组织人回去救营的时候,战场上又有了新的变化,看到这一切的程咬金脸色刷的变白:“完了,全完了!”
就在唐军坐下、躺下休息的敌军战场上,忽然那些平坦的地面猛的掀开了无数的伪装,巨大的喊杀声就在唐军的屁股下传出来,像蚂蚁一样的高句丽军从地下面钻了出来,首先唐军迎接的是一轮轮的箭雨,很多唐军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倒在哪里。还有侥幸生存下来的唐军士兵,被早有准备的高句丽军直接用刀砍杀,高句丽军就在战场里来回奔走,杀死毫无思想准备的唐军。
那些攻进大营的高句丽军骑兵也跟战场上的高句丽人汇合,肆意的屠杀惊慌失措的唐军,再想到自己派出去的骑兵到现在还没有消息,估计也是凶多吉少,程咬金脸色苍白,他的胸口好像是被重锤打击了一下,眼前一黑倒了下去,这么有名的沙场老将跟敌人用了同样的计策自己却失败了,这样的耻辱让程咬金实在是承受不了。
他身边的亲卫看到程咬金从马上跌落下来,立刻围了上去,用手拿着盾牌,一个人背起程咬金,然后他们拼命保护着程咬金往包围圈外突围,程咬金这么一昏迷,唐军也没有了指挥,顿时陷入了各自为战的境地,然后就可以看出唐军的悍勇,还有久经战事的成熟,他们在中了埋伏后经过短暂的惊慌,而且在没有指挥的情况下,各个中层部将首先镇定下来,他们拼命收拢自己的残部,然后大家都互相靠拢,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经过了一番殊死拼杀,严密的包围圈终于被拼命逃生的唐军撕开了一道口子,然后被逃脱希望刺激的唐军越撕越大,终于突围成功。紧接着就是惨烈的追击战,高句丽军在后面追击,唐军在前面逃,程咬金被亲卫拼死救出来,十几年来从未一败的唐军终于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大唐地主家的傻儿子》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手打吧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手打吧!
喜欢大唐地主家的傻儿子请大家收藏:()大唐地主家的傻儿子。
………………………………
第三百零四章 老匹夫在做什么
“杀杀杀~”
随着张俭的一声命令,几万唐军杀气腾腾的奔向辽东城,又是惨烈的一天开始了。
李世民还在打算趁着高句丽的援军还没有到的时候,直接攻下辽东城,然后和程咬金汇合直接把援军也吃掉。
张俭在中军大营里看着唐军攻城,这个时候弩箭与投石机也都被拉到城下,张俭一声令下,令旗挥舞,只看到密密麻麻的弩箭飞向城头,只是城头上的高句丽人也早摸清了唐军的套路,早就竖起盾牌,城头上也没有什么人,所以弩箭的效果不明显。然后唐军开始用投石机开始发射,用的也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用的新版的火油弹。
顿时辽东城头上火焰腾起,滚滚的黑烟冲入云霄,很多高句丽的守军被火焰包裹为了解脱自己跳下城头,眼看着城头的防守有了缺口。
张俭身经百战,一看到敌人发生了混乱,立即号令早已经准备多时的云梯队与攻城车立刻上前,大军后方的弓弩手拼命的射箭压制城头上的高句丽人,一眨眼的功夫云梯就搭到了城墙上,攻城车也被推到城墙边,车下面顶着盾牌的士卒也顺着攻城车爬到车顶,车顶已经比城头还要高,他们一边向城头上射箭压制高句丽守军,然后拼命的顶住敌人的反抗,放下悬在车顶的吊桥搭在城头上,以方便下面的唐军士兵顺着梯子爬上车顶冲上城头。
唐军现在使用的攻城车,严格来说叫登城车更合适。其实就是就是一个带轮子的高大梯子,建的比城墙要高出一点,实战的时候用人力推到城墙边,车顶上面的士兵向下射箭,在车下面的士兵顺着梯子爬上去,然后放下顶上的吊桥搭在城头,士兵们再顺着吊桥冲到城头上去。
这些都是中原王朝的士兵跟工匠在长期的城池攻防战中摸索出来的武器。所以汉人既擅长守城,也擅长于攻城。这些都是几千年来的战争潜藏在血液里的因子。还有这些攻城的器械,除了中原王朝的工匠,其余的小国没有一个能够造的出来。
今天的进攻非常的顺利,但是张俭还是心慌他和高句丽人经过这么多天的交手,知道这些家伙都很疯狂,现在虽然唐军占了上风,但是很快对方就会反击。
果然在大唐士兵看到有人登上城头时的欢呼声中,就听城墙中响起了一阵嘹亮的号角声,然后登城车上的唐军士兵就看到一大批高句丽士兵冲上了城头,他们每个人都手举着火把,手里拿着一个羊皮囊,用火把点燃之后就往登城车上丢,羊皮囊里装的也是火油,攻城车瞬间就被点燃,大火猛烈的烧了起来,车顶上面的唐军士兵来不及逃,为了防止被烧死只能闭着眼睛跳下来,运气好的摔断了腿,运气不好的直接残废或者摔死。
靠着城墙的十几辆登城车同时变成了巨大的篝火堆,车子在进攻前已经被用水全部浇湿,但是这些火油都是用特殊配方的黏在车上根本灭不掉。由于唐军后续队伍跟不上,那些冲上城头的士兵寡不敌众,虽然他们拼了命根本不在乎伤亡,重伤的时候想着老子临死也要拉一个陪我的念头抱着高句丽守军一起跳下城头摔成肉泥,还是改变不了结局。高句丽人把城墙上的唐军士兵清理干净以后,又把搭在城墙上的云梯一个个的推下去,这次攻城又失败了。
张俭正在收拾残兵准备再次攻城的时候,就听到右翼的大营里传来巨大的呼啸声,中军大营的张俭抬头一看,登时眼前一黑。
在唐军大营右翼的山里突然窜出来一股高句丽骑兵,他们高举着旌旗呼啸着就像是一把飞刀冲向正在整队的唐军。
本来就士气低落正在用心鼓舞士气的右翼士兵们被突然窜出来的这股敌军吓住了,在猝不及防之下,高句丽军骑兵已冲进了大营里,骑兵来回两轮冲刺,唐军右翼大营立刻被冲垮。然后他们又集结队伍向中军大营冲去。
辽东城的城头上,高句丽守军们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这股高句丽骑兵人数不多,战旗上的写了一个汉字“高”,说明他们期待已久的援军高延寿大部队到了。这对他们这些被围困了好多天的人来说就是一个生的希望。
张俭被这股突然出现的高句丽骑兵吓的不清,右侧防御是程咬金他们负责,他看着不停在唐军大营中驰骋的高句丽骑兵大骂道:“程咬金老匹夫,竟然把高句丽骑兵放了过来,乱我大营,我要去陛下前面弹劾他!”
虽然遇到了变故,但是张俭也是沙场老将,他当机立断下令全军收缩防御,中军一万骑兵去左右两侧包抄,中军步兵列出盾牌阵,后面用弓箭手射箭掩护,最强悍的陌刀营在最后列队压阵。
随着张俭一连串的军令下达,遇袭惊慌失措的唐军士兵按照命令,很快稳住了阵脚,然后唐军整齐的阵型慢慢的巩固了,看到大家都站在身边,动荡的军心也稳定了下来。
一场可能引发军队崩溃的大败在张俭临危不乱的指挥下,竟然稳住了阵型,并且开始了反击。其实这股骑兵的人数并不是太多,只是出现的太过突然导致了刚才攻城失败的唐军士兵们惊慌才让整个大营混乱不堪,现在一旦稳定下来,这些高句丽骑兵就没有机会了。
高句丽骑兵的主将也非常机灵,一看唐军即将要完成对自己的包围,立刻拨转马头往山里逃去。唐军的骑兵追上去杀了几十个人,然后生怕中了埋伏,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高句丽骑兵消失在山后。
张俭看着地上哀嚎惨叫的唐军士兵,面无表情的看着远处,他的心里在思考一个问题:高句丽骑兵出现在自己的右翼,辽东城外,那么负责阻挡敌人援军的程咬金他们遭遇了什么?
为了以防万一,张俭留下五万人仍然对辽东城做进攻的姿态,其余的兵马分成左右两面扎营,以防御之势正对通山方向,以防高句丽军偷袭。
………………………………
第三百零五章 好像没有什么变化
高延寿在高句丽官居北部耨萨。耨萨,是高句丽的一个官职,地位相当于大唐的都督,掌握着一地的军政大权,在高句丽也算是位高权重。他是个典型的高句丽人,身材不高,但是非常粗壮,一张典型的大饼脸,单眼皮,眼神由于长期掌权而变的凶狠,一脸的络腮胡子,看起来就不像个好人。
他现在也在看着面前的地图,眉头皱在哪里,不知道在思考什么东西。这个时候有人来报:“大人,战果已经清点出来,此战我们斩杀唐军共计一万五千,收获兵甲武器无数。对面唐军的主将是程咬金,恭喜大人战胜大唐名满天下的名将,可惜被他给跑了!”
高延寿还是看着地图,仿佛没有听到下面官员的通报,过了一会才淡淡道:“大唐兵多将广,偶尔一场失败无足轻重,我们要是输上一场就要元气大伤,耗不起啊!”
下面人赶紧点头,高延寿又问道:“去偷袭攻击辽东城的骑兵怎么样了?有什么消息传回来没有?”
“回大人,暂时还没有消息!”报信的那个人道:“不过,程咬金的部队被我们打散,他们的右翼就空了出来,想来我们的骑兵肯定没有危险。”
程咬金终于醒了过来,他睁开眼睛的时候发现已经躺在路边的草堆上,周围是一群侍卫,远处都是星星点点的篝火堆,他强撑精神道:“现在是什么情况?我军伤亡如何?”
身边的侍卫都不敢说,程咬金脸色蜡黄,知道情况不妙:“告诉我实话,我好心里有数!”
“回大将军,刚才收拢败军,清点战损时发现,我军伤亡将士一万五千多人。”终于有人忍不住说了实话,他还没有敢告诉程咬金,很多受伤的士兵因为大军惊慌失措而被抛弃在后面,按照高句丽人对大唐的仇恨程度,他们的悲惨结局已经注定,伤亡一词可以叫做阵亡。
程咬金听了老泪纵横:“我罪该万死,李东升那么劝我要小心谨慎,我还是没有顶住压力,害了这么多人!”反复说了几句,又昏迷了过去。
在唐军大营的中军大帐里,气氛犹如冰窟一样的寒冷,李世民听着信使的汇报,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程咬金部伤亡一万五千人?张俭部伤亡三千人?”他整个人都呆在哪里,本来挺直的身躯都弯了下来,一下子仿佛老了十岁。这么大的伤亡已经多少年没有过了,而且还是被敌人追杀,这样的失败来的太突然,李世民实在是接受不了。
此次东征从李世民不顾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强行提前发动就有了失败的苗头,到了高句丽李世民为了虚名不肯接受众人的劝谏,因为急功近利的心态逼着程咬金贸然出击,一场大溃败跟巨大的伤亡就是这种心态导致的严重后果。
大唐这里一幅凄风惨雨的样子,高句丽哪里也不好过,高延寿跟辽东城的信使也发生了争吵。
“你们是来救援我们辽东城,这次唐军由皇帝带队,对我们是势在必得,而且攻城的强度越来越高,我们辽东城已经到了强弩之末,随时有可能被攻破。所以我们城主的意见是你们大军进入辽东城,然后和我们一起固守,只要坚持几个月,到时唐军自然会不战自退!”那信使淡淡的开口道。
唐军这么多天的进攻,给辽东城中造成极大的伤亡,要不是高句丽守军拼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