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前方将士用心拼命,终于平定了高昌,此是可贺之事!就是在破城时有些过分,也在所难免,我们就不要太苛求了吧。”高士廉第一个站出来,表示了反对,他知道自己儿子在这次战斗中一个损失惨重被处罚,还有一个奸杀妇女被现场拿住,要是处罚了侯君集他的儿子肯定也要被波及,所以他迫不及待的先表态。
接着其他一些朝臣们也站出来,说一番不可凉了远征士兵的心之类的话,反正是大家的素质比较差,就算了吧,反正立了这么大个功劳,说出去也难看。
心烦意乱的李世民,本来也想大事化小,他是战场出身,士兵那些德行也了解的很,他在意的是这些群臣的态度,这个侯君集竟然有这么多人帮他说话,看来势力不小,他低声道:“那这个事情就这么算了?”
“当然有。”那个御史敢站出来挑明这个事情就说明他有十足的把握。
“蓝田候李东升也上书弹劾侯君集。”萧瑀在后面补了一刀,谁让侯君集这个家伙老是目中无人,这个时候就要上眼药了。
“陛下,候尚书是一军总管,又是有功之臣,不能轻易处罚。”房玄龄想想道:“你有确凿的证据吗?”
一群人又为这个事情吵的不可开交,李世民听了也烦,直接一锤定音:“等侯君集回来直接停职待参,等事情查明后再做决定。”
刚要动身,魏征又出来了:“陛下,那高昌是中原往西域要道,每年过往的商旅行人不在少数,现在落入我手,可为我大唐带来赋税的收入。而且高昌有许多地方适合耕种放牧,到时候屯垦戍边再移民过去,这样就能长久的控制西域,”
李世民本来要走,听到魏征这么说,转身道:“那你的意思是?”
“微臣请建安西都护府!”魏征大声道“高昌控制伊州、沙州往西域的道路,守住这里,我大唐则可以有效地对西域诸国施加影响,消除西北方向的威胁,削弱西突厥的影响力!汉朝的时候,我汉人就可以有效地治理西域,我大唐如今的国力比汉朝强大数倍,为何就不能治理西域?“。
“陛下,臣附议”平时不怎么说话的房玄龄也站出来表示支持设置安西都护府的决定,“此战我大唐平定高昌,突厥人也受到重创,我朝不只要在高昌设置州县,还要设置都护府,派我大唐的官吏直接治理,西域之地,必须要纳入我大唐的版图。”
“联也觉得,西域之地,将来一定要纳入我大唐的版图”李世民也被他们说的激动起来,这个可是开疆拓土的功绩啊:“魏爱卿说地在理,汉朝就可统治西域,为什么我大唐不行?联已经决定了,如今我大唐的国力,已经远胜大汉时候,我大唐的疆域,还要往各方扩展,为了威慑西域诸国,在所占之地上设置安西都护府,派我大唐官吏直接治理!”
………………………………
第二百一十七章 长安风起
李世民看着闭着眼睛的晋阳公主,心里说不出的痛,她的母亲长孙皇后去世的时候最放不下心的就这个女儿,所以他李世民身为皇帝每天日理万机也亲自来带孩子,可是现在看她样子,李世民忽然有一阵强烈的无力感。
他一统江山,宇内称霸,大军横扫天下,周围各国齐称天可汗,一个皇帝追求的至高境界,他都做到了,可是却不能让自己的女儿变得健康。
这个时候一阵杂乱的脚步声打破了李世民沉思。这么重脚步声会吓到自己的女儿,李世民抬眼望向来人,眼神里带着凶狠。一名宦官匆忙跑进来跪到李世民面前,奏道:“陛下,东宫出事了!”
“这么晚了,东宫哪里有什么事情?”李世民的表情很惊讶。
“回陛下,太子殿下醉酒,……不知何故与少詹事太子右庶子张玄素,太子左庶子于志宁二人起了争执,喝令将士拿下了于志宁和张玄素,并欲杖责二人”宦官声音越说越小。
李世民的脸色却越来越难看,怒道:“混账东西!”
于志宁和张玄素二人是李世民从朝臣中千挑万选出来的,二人不仅相貌堂堂,熟读经史,也作得一手妙笔文章,而且都有过基层苦熬的资历,任用这两位来时刻督导教育太子,实在是上上之选。
不过李承乾嫌这两位太正直、太叽叽歪歪,每天就是逼迫自己读书,约束自己的言行,从小到大就是这样,每天有两个苍蝇在自己耳边嗡嗡叫真的很烦人啊。再加上李世民这几年莫名其妙非要捧魏王李泰与太子李承乾分庭抗礼,平衡东宫势力。心理上的压力,魏王的挑衅,父皇的强势,终于让李承乾受不了如此沉重的压力,开始自暴自弃。每天嬉闹玩乐,,自我麻痹,种种行径荒淫暴虐。这些举动让太子左右庶子于志宁和张玄素发火了,骂他丧行失德,所言所行诸多荒唐,不具储君气象。李承乾于是大发雷霆,命东宫禁卫将二人拿下杖责。
李世民听了太监的汇报,脸上露出疲惫和失望的神情。近来太子所言所行越过分,李世民终于感到不对了,本来他是想用李泰来鞭策李承乾前进,还让当世的鸿儒如孔颖达,房玄龄,魏徵,李百药等教导他学问和处世之道,谁知道他竟然经受不住考验,做出这样荒唐的事情。
李世民脸色铁青,看着晋阳公主心里突然起了一个念头,我这么辛苦打下的江山社稷就要交给这样丧行失德的太子吗?
魏王李泰果然有了动作。李世民英明神武不知道为什么在立太子这个事情上会这么糊涂。树立太子李承乾的同时,对魏王也十分看重,自古以来为了帮太子树立权威,对其他的皇子就不能太过宠爱,否则便是打击了太子的威信。
但是李世民却对李泰特别好,经常当着朝臣的面夸赞他,经常性的赏赐东西,允许魏王李泰不必去封地任职,可以留在长安专研学问,并且魏王仪仗排场一加再加,几乎与太子仪仗并肩齐名。这么一来,李泰怎么可能没有一点野心和想法?
东宫发生这样的丑事,李泰看到有这样的机会若不趁机给太子添添堵,实在对不起自己的野心。
果然长安城的流言就开始大规模的传播。而且太子李承乾劣迹一桩桩被翻了出来,有了杖打东宫属官的理由,这次是推翻太子的大好时机,双方阵营里的一些朝臣们终于开始争吵,东宫和魏王的矛盾全面爆发。
整个大唐全关注着这个事情,但是几千里外的高昌却根本感觉不到这样的风暴。大家都关心今年的白叠子现在叫棉花的产量以及收获如何。
时间过的很快,已经是秋天了,李东升在这里也没有什么事情,附近已经没有敢跟大唐龇牙的家伙,一千人消灭两万突厥骑兵的壮举已经让他们全部吓破了胆,西突厥死了那么多人连个屁也没有敢放就把汗帐后撤八百里,连个报仇的狠话都没有敢说。
看着眼前一望无际的棉花地,盛开着千千万万棉花的棉田像大大的棉被,李东升哈哈大笑:“好,这一朵朵棉花就是一串串铜钱啊。”
席君买跟尉迟宝林也笑道:“是吗?那我们就等着侯爷发钱了。”
“没有问题,你们就等着吃香喝辣吧!”
穆忠海还是心中有些打鼓,他可是把香水等货物的代理权转让了专门搞这个棉布的,要是做不起来那就亏大了。李廷手一挥,无数的高昌百姓都到棉花田里去摘棉花了。
他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把厂给建起来了,大半年的时间,从无到有,费了他全身的精力,主要是李东升不靠谱,他只做了个剥棉花籽的机器跟,弹棉花的工具,后面怎么把棉花纺成线,再把线变成棉布他就不知道了。
还是李廷在西域找了工人专门来公关,终于把一整套流水线给做了出来,虽然都是比较原始的东西,但李东升觉得这是人类进步的一个阶梯。
看着一匹匹布就这么源源不断的从工厂里出来,穆忠海跟李廷已经兴奋的不行,这个年头棉布比丝绸或者亚麻的料子贵多了,现在看到这个布就这么轻松的产出来,当然非常的高兴,这些都是钱啊。然后整个西域种棉花的那些家伙都发了,李东升按市场价上浮五成开始收购棉花,这个消息传了出去,大家都拼命的往高昌赶,人傻钱多谁不喜欢。
“侯爷,乔都督即将上任,我们要不要去拜见下?”李世民正式下发诏命,将高昌所在地改置西州,并在西州下面设置五个辖县。同时任命乔师望为西州首任刺史,尉迟宝林就问的是不是去拜见一下。。
乔师望是唐高祖李渊之女庐陵公主之夫,时任同州刺夹,李世民让自己的妹夫去干这个新设的西州刺史,足见对西州的重视程度。
“等他来了再说吧。”李东升现在却烦心一件事情,那就是他布做出来了,却没有船下海。
………………………………
第二百一十八章 领导来了
他在登州哪里埋下的种子,这么多年也没有发芽,那些前隋的船工、造船的工匠死的死、逃的逃,现在能干活的不多,而且辽东被高句丽给占着,那些上好的木料也没有。只能零散的做些小海船,跟李东升想象中的大舰完全没有关系。
只能先培养点熟手师傅吧,李东升只能这么想了。造船可不是别的行业能一蹴而就,这个东西是下海,不合格的船一个浪打过来就翻了。还是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吧,这个棉布在大唐内销肯定也是抢手的,等赚到了钱再进行大的投入。
李东升带着火器营的将士和高昌各界及西域显要前往迎接蒲昌海地区迎接乔师望。这个时候正是秋季,西域最美的季节,金黄色的胡杨树、各种颜色的花草,还带着绿色的草原,一望无际的海子,看到李东升是心旷神怡。
“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溶化灌农庄。。。”李东升骑在马上忍不住唱起歌来,想到棉布已经顺利的产出,心情就愉快起来,穆忠海已经拉了一批回长安了,估计一定会引起巨大的轰动。
尉迟宝林跟席君买两个人对视了一眼,侯爷的心情不错啊,难得见他这么高兴。他们其实也纳闷,李东升比他们还小几岁,这个生活过的就跟老头子一样,既不喜欢喝酒,也不喜欢赌钱,更奇怪的是他不好色,才二十多岁,做事一板一眼,让他们都不敢太放纵。那么有钱又有才华不知道这个生活闷不闷。
前方不远的地方,七角井山口已经赫然在望!
一翻过山口,就看到下面有一大队人马旌旗招展,对面跑出一个人来确认了身份,李东升翻身下马,步行上前迎接,这是官场上表示尊敬的做法。
对方的人马分开一条道来,人群之中一个穿着紫色官袍的大臣也从马上跳下,大步就迎了上来。
“哈哈,久闻蓝田候大名,只是缘分不够,今天终于在千里之外见到了,以后我们同地为官,一定要好好亲近!”
远远的这位紫袍官员就主动打招呼,说明他还是比较看重李东升的,李东升心里的一块石头放下来了,因为他制定的政策是建立在稳定的西域环境中的,所谓软刀子杀人,要让他们不知不觉中上套,然后再也挣脱不了,要是遇上强势的领导,非要来个武力拓边,那就什么也谈不起来了。闪舞
“乔都护过誉了,下官可不敢当……”李东升笑着上前行礼回道。
这个人正是乔师望,四十多岁的样子,留着胡子,可以看出当年也是一个帅哥,头发有点白了,但是腰背挺直,看上去让人心生好感,看来李渊挑他做女婿也不是随便选的。
乔师望大步前来,用力的拉住李东升的手,一个手拍拍他的肩膀笑道:“怎么就当不起,我是久仰大名了,诗也做的好,钱也赚的多,打仗更厉害,以后大唐就靠你们这些年轻人了啊。呵呵!”
花花轿子众人抬,李东升看人家这么给面子只能笑道:“乔都护这么夸奖下官,下官可就要骄傲了!”
乔师望被李东升的话说的一愣,然后哈哈笑道:“想不到你还这么诙谐,好好,以后在这里就不寂寞了。”寒暄过后,李东升给乔师望引见了自己的部下跟高昌西域的贵族,然后大队人马回转高昌。
李东升在高昌王宫里准备了盛大的酒宴为乔师望一行接风。高昌国及西域的贵族悉数出席,可见西域诸国对新成立的安西都护府之重视,这些人心里都明白,从今往后西域就会被大唐牢牢掌控,突厥人在西域再没有半点话语权。
安西都护就是日后自己头上的婆婆,这个需要好好的巴结,不管怎么样要给他留下个好印象。李东升也要好好的拍马屁,这个可是财神爷,现在的酒坊还有毛毡厂,在这半年都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就是种的棉花也赚的不少,在做很多人的部族也对他们这些人表示了敬意,能带着大家过上好日子的肯定要尊重啊。
李东升安排乔师望坐了首席,然后给他一一介绍这些西域的贵族王孙、还有商人,每个人都先向都护大人献上礼单做见面礼,乔师望也没有客气,有幕僚接过礼单,他也和气的跟这些人一一碰杯,大家也都松了口气,知道乔师望不是哪种强横霸道的人物。
于是李东升拍拍手,有无数的胡姬进了场地献上舞蹈,酒宴之上,宾主尽欢。
乔师望就直接住在了高昌王宫,他是二品的高官,住在这里也没有人说什么,李东升看着他那一身紫袍也很是眼馋,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穿上。
第二天,在高昌王宫里乔师望与李东升相对而坐,面前摆着茶几,李东升亲自为他展示茶道,两人笑语晏晏,气氛融洽。
“你啊,昨天让那些人送那么厚重的礼物给我,今天看到礼单吓我一跳,要是被陛下知道了怎么得了。”乔师望对李东升极为满意,刚到这里就有外快,还是非常上路子的。这么有才又有眼力的年轻人不知道那些世家怎么就看不惯他,只能说是妒忌了。
“都护大人,这个跟我没有关系,是西域的那些王公贵族仰慕大人的威名,这些人情往来,想必陛下不会在意的。”李东升现在对这些官场套话也是张口即来。
“哈哈,你啊。。。”乔师望笑着用手点点他。他是李世民的姐夫,收这么点礼怎么可能李世民会处罚他呢,只是他的客气话罢了。笑声一停:“潞国公被御史弹劾,已被陛下收押入监,等候大理寺审查裁决。”。
李东升一怔,然后才知道他说的是侯君集,黯然道:“大总管可惜了。下官劝过他不要放纵士兵在高昌城里劫掠,可惜他不听我的。”
“他差点坏了陛下的西域大局,本来不想处罚他的,但是有人弹劾他私守下面军官的孝敬,数额巨大,据说用马车拖了十三车,所以陛下才震怒。。。”乔师望意味深长道:“现在高昌的这个烂摊子不好收拾吧?”
………………………………
第二百一十九章 交心
李东升苦笑道:“那怎么办?他官大他说了算啊。闪舞 只能安抚吧,也算是打一棒子给个糖。我是这么想的。。。。”
听完了李东升的构思,乔师望越琢磨也越觉得这个思路可行:“在长安的时候就听说你惊才绝艳,果然名不虚传。实话跟你说吧,陛下让我来做这个安西都护之职,我其实是非常不情愿的。高昌离大唐几千里,路途遥远,又没有什么大的产出,就这么一个弹丸之地,在周围这些居心裹测的邻居里,其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