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04章 有多少人要多少人
他的想法不错,想要带领治下百姓勤劳致富,可是现实却很残酷。闪舞
掖县也跟中原的县城不一样,首先是地理地形上的不足,基本都是丘陵地带,种庄稼太累,还不划算。唐朝的生产种植技术不满足在丘陵地带种粮食,因为没有先进的技术在支持,首先土不能固定,然后浇水也是个难题,古代可没有抽水机,就算是二十一世纪山东丘陵也就种一点玉米,根本没有种麦子的,那个产量也只能说聊胜于无,现在这个时候就更不要想靠着种地致富。
后世中国的发展给李东升的经验就是,一个地方要想富就要有自己独特的东西,别的地方产不出来,或者质量没有你好,那就是拳头产品,价格就可以自己说了算。
李东升帮他们找了一个商品,那就是盐跟腌鱼。石材工坊发展起来只能富了县衙,而这个就可以富了老百姓。
古代煮盐是先从盐井中提取地下卤水,经卤水沟导流至刮卤摊场;刮卤摊场用草木灰铺成,卤水与草木灰发生化学反应,并经过日晒结成盐土;再把盐土刮起放进淋卤坑淋滤,从而得到含盐量或浓度更高的卤水溶液;最后把淋滤和沉淀的卤水转移到盐灶边的储卤坑中,再上灶煎煮成盐,这样的做法就是操作繁琐,产量也不大,价格就更是居高不下了。
海边现在看到密密麻麻的芦苇,就是煮盐天然的柴火。现在正是发黄发枯的时候,太阳给茫茫芦花镀上了诱人的金色,连绵不绝,延伸至天际。海风吹来掀起阵阵波涛,发出“哗哗”的响声。
“最近的盐场在什么地方?”李东升问道。
“在十五里以外。”刘洋檫干了眼泪,抽噎着回答。
“哦,是官营的吗?有多少人在里面?”
“大人,大唐只对池盐、井盐设有盐田使,对海盐并无管理,也没有设立税收。”说话的是金荣,自从那次去丰密后,李东升发现这个家伙对掖县地理熟悉,人情世故也可以,所以出来就把他也带着了。
“大人,盐场只是小作坊,做点盐补贴生计,不过海盐做出来发苦,价格卖不上去。”
“哦,我们去看看。”
领导说了话,下面就执行。刘洋带路,一行人又往盐场走去。十几里的距离很快就到了,不过李东升他们还没到海边,就闻到了一阵阵的腥味,十分刺鼻。35xs
李东升他们小心的沿着小路前进,道路两侧全都是一片片的芦苇,就像是黄色的帐子一样挡住了视线,穿过了这片芦苇荡,又爬上了一个高岗,一片蔚蓝色的大海立刻出现在眼前,一片绿色慢慢的延伸到远方的蓝色,堪比后世那些被吹上天的什么巴厘岛,马尔代夫。高岗下面有一大快的空地,正在烧着火,上面是陶做的几个大罐子,冒出的黑烟破坏了这一切美景,在火堆旁不远的地方,还扎着几座帐篷,周围也有不少的人在走动。
李东升他们几个人走了下去,腥味更重了。走到火堆旁边的时候,李东升正想低头看看里面烧的什么东西,有人大喊道:“你们是什么人?”
“刘大哥,是我。刘洋啊,这个是县令大人,他下来视察的。”刘洋赶紧解释,周围已经围了好几个人过来。
“拜见县令大人。小人刘宽。”这个家伙赶紧自我介绍,顺便把手中的棍子给扔了。”
“李东升就当没有看到:“刘宽是吧?你这个盐场怎么办的?有手续没有?交过税没有?”
“回大人,这个。。。就是小人自己做点盐补贴生计,才了煮一点点盐,大唐也没有说要收海盐的税啊。”刘宽虽然神色惊慌,但是回答问题还是滴水不漏。
“是吗?把这个盐场的情况讲给我听听。”
“小人迫于生计,现在冬天要到了,想弄点钱买些吃的穿的过冬,以前见过人家煮水为盐,就寻思着也学着做点,刚做了几天,真的没有做出多少来,也就是柴火不要钱,不然早就亏死了。”刘宽一脸无辜:“大人,你看,这个就是煮出来的盐,发苦,还不知道怎么卖出去呢!”
“呵呵,穷则思变,有想法并付诸行动比光想不动要强。”李东升夸奖了他:“不过就靠你这个盐场小打小闹也不行啊,我来出钱做个盐场,你来帮我管事怎么样?”
刘宽没有想到自己煮盐还能有个大饼砸自己头上,跟着县令大人干,那吃喝肯定是不愁了,登时大喜:“多谢大人赏识,我愿意。”
刘洋看刘宽就跟县令大人说了几句话就做了管事,很是眼红,也跟着道:“大人,盐场里我也可以做工啊。”
李东升笑道:“都要都要,你们能找到多少人?”
刘宽道:“不知道大人每天工钱有多少,如果不低的话你要多少人我就给你找多少人来。”
海盐肯定要大投入大产出,只要开始大规模地开发海盐,必定需要大量的人手,按照李东升的规划中,最少一半的莱州渔民都可以投入到盐田的规划中来,到时候就是天天看着钱哗哗的往口袋里流啊。
盐和铁都是古代的重要战略资源,向来都是由政府来掌管。唐代的盐业管理跟隋代一样,主要管理的是西北地区的盐业,沿海地区的还没有放到眼里,但是由私人掌握海盐的开发是不可能的,李东升想了一会,还是要披李世民的虎皮啊,不过想想也很爽,能跟千古一帝一起做生意,几千年估计也就是自己一个了。
“大人,你说的啊,我能找多少人你都收?”刘宽激动的问。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我说话向来算数。”李东升回道:“你不要找那些歪瓜裂枣的来充数,我要的是能干活的人。”
“大人放心,如果你能投入钱来做这个盐,那我肯定把它管理好,不让你费心。”刘宽拍着胸脯道:“我找的人肯定就象刘洋一样的老渔民,绝对不让你失望。”
刘洋也跟着道:“我们一定会干好。大人什么时候要人啊。”
………………………………
第305章 你们是什么人
“什么时候要人?”李东升笑笑:“明天就开始,你们能找多少人?”
县太爷说要找人干活,每天五文钱请人来挖水渠,还要再挖几十个四四方方的大池子。消息一传出去,刘宽就忙成了狗,一天五文,这个可是难得的高价啊,别的那些人家一天就给个一文两文的,还经常被下人们克扣点。县太爷说了,这个工钱现钱结账,只要干满一天就有钱拿。
“大人,你给的这个钱也太多了吧。我看这里的工钱也就是一天两文钱。”周宁很是迷惑:“这个消息一传出去的话,那来的人肯定是多的不得了。”
今年是全国粮食大丰收,在史书里都有记载的,斗米三四文,也是贞观之治的这个历史名词的开始之年,一斗米足够三口之家吃个十天,你想想这个工钱是多高了。
“人呢,做事前就要多想想。但是如果做事了一定要大气,知道吗?”身边能用的人不多,所以李东升也经常给他们洗洗脑:“听说过商鞅立木的故事吗?”
“呃,没有。”王三他们几个只是认识几个字而已,故事还真没有听过几个。
“金荣,讲给他们听听。”
金荣把故事讲给他们三个听。李东升问道:“你们知道我五文钱一天的工钱有什么涵义吗?”
“大人此举是学商鞅说到做到,到后来再有法令出来时人皆信服。”商成抢先道。
“大人是做出千金买马骨之举,开出如此高的工价就是为了以后能够吸引百姓来做工。”金荣也道,他这几天跟着李东升也跟商成他们几个熟悉了,发现日子比跟着其他的官员的时候舒心的多,李东升一点也没有为官的架子,没有事情也跟他们说说笑笑,对吃住都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大家平等相处。
周宁被李东升留在海边负责发放工钱与看护。工程就这样在大家的期盼跟希望中开工了。这个年头也没有什么供猪头敬神以及放鞭炮什么的风俗。就按照李东升划的一个大方框开挖。
一天五文的工钱对老百姓的诱惑太大了,平静的海边人头攒动,大家都在挤在一起。乱糟糟的,把个刘宽跟刘洋给忙的焦头烂额。周宁实在看不下去,立刻把他们打乱并给把沟渠跟水池给分成五百米长的一段,几十个长十米宽十米,深两米的大坑,每天看进度付工钱,挖的快的还有奖励。闪舞
过了十几天,李东升他们又来到海边,映入眼前就是一副繁忙但是井井有条的场面,大家喊着号子,在秋风里卖力的干活,这个时代没有什么铁掀,锄头之类的工具,都是用木头做的工具在哪里干活,还有人用手直接扒的,看的李东升鼻子发酸,心中也想着有机会把炼铁给搞起来,中国的农民太苦了为了生活他们什么事情都愿意做。
“可以啊,想不到你还有这一手。”李东升笑眯眯的看着周宁,他把周宁放在这里也就是想让他看着钱,毕竟给别人看不放心,谁知道给了他这么一个惊喜,能把这个工程协调统筹好不是个容易的事情。他本来是想考察刘宽的,没有想到却冒出来周宁。
“大人不要笑话我了,我就是听你以前说过的什么承包制、包干制,就试试看。”周宁还有点不好意思。
刘宽也是很不好意思:“大人,我高估了自己的能力,给听你添麻烦了。”
“没有关系,我们要大胆的试,只要按我们说的工钱发放,就不会有大乱子。”李东升看着下面像热火朝天的场面,不由得想起了伟人的那句“敢叫日月换新天”,却只能想想,如果吟出口的话那立刻就掉脑袋啊,他还没有跟萝莉成亲呢,可千万不能死。
不过在晚上的时候,李东升的好心情荡然无存。每个人在干了一天的活以后,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排队到周宁这里来领工钱。李东升在山岗上跟金荣说盐场的规划还有未来的展望。这个时候金荣突然道:“大人你看,有人在工人的住宿地拦住他们。”
李东升顺着金荣的手指的方向看过去,果然就看到工人住宿的营地附近,有一群人在耀武扬威的拦住工人,那些工人好像都认识他们,走过去的时候,都把什么东西放到他们手里。李东升道:“什么意思?他们是在要钱?”
“王三,你下去看看什么情况。”
王三几下就翻过山岗,过了一会就到了营地哪里,站到了几个人前面。李东升跟金荣在山上看的清清楚楚,就看到人群里有一个胖子指着王三的鼻子,嘴里不知道在说些什么,后面还围上了两个人。王三也没有惯他们的毛病,一拳过去把那个胖子打倒,然后就被人群给围住了。
还好周宁跟商成看到人群嘈杂,过来一看,发现王三竟然被围殴,登时大怒:“你吗的,竟然敢打我们大哥。”跟着的衙役也加入了战斗,用铁尺跟锁链劈头盖脸的打,对方的人还真不少,估计有二十几个,但是发现衙役加入之后就不敢还手了,过了一会就被制服。
李东升跟金荣下了山岗,走入了营地。一进去,眉头就皱了起来,民工们住的都是土窝子,也就在地上挖个坑,铺上芦苇,将就着睡一觉。营地里随地可见排泄物,辛亏现在是秋天,要是夏天的话估计立刻就要有疫病。“金荣,你立刻安排他们把营地给我清理了,集中排泄,给我离远点。”
金荣领命而去,李东升走到被抓的人前面,端详着他们。这些家伙也是皮肤黝黑,估计也是日晒雨淋的,不过跟营养不良的民工不一样,身材高大,脸上还有油光。看到李东升也没有太大的畏惧,竟然敢跟李东升对视。
“到底是什么情况?”李东升问王三。
“大人,我下来的时候发现这伙人在向工人收钱,一个人收三文。我问他们是什么人,凭什么在这里收钱,他们就叫我别多管闲事,然后就动手了。”
“你们是什么人?”李东升问那个最开始的那个胖子。
………………………………
第306章 打的他妈妈也不认识
胖子满脸横肉,一看就不像个好人,看到李东升也不害怕:“大人,我们是什么人不重要,现在这里的工人都是我们找来的,我们拿点管理费不过分吧。35xs”
“我问你们是什么人?为什么到这里来收钱?”李东升压住心头的火,继续淡淡的问道。
“我们是曲阜孔家的,就在这里开盐场,你一个小小县令,出手这么大方的招工人,把我们盐场的工人都给引过来了,我们孔家受到损失,所以要找他们拿钱弥补损失很合理吧。”
李东升被他们无耻言论给逗笑了:“哦,因为我给的工钱高,所以你们工人跑到我这里来做工,你们就过来收钱?谁给你们的胆子?”
“我们是孔家的人,你一个读书人不知道吗?还不快把我们给放了,不让我们家主人在朝中给你上一本,你的官帽就没有了。”那胖子看李东升也就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胆气更状:“你知道我们孔家是千年世家,天下读书人的圣地,你识相点就给我们道个歉放了,不然消息传到曲阜,后果你们能承担吗?”
“厉害,原来孔家全是这么个东西,竟然收钱收到我的头上来了。”李东升笑笑:“给我打,打到他们妈妈都认不出来,再给我押到孔家的盐场哪里去,我倒要看看千年的世家到底有多牛逼。35xs”
王三被那么多人给围住拳打脚踢,早就憋了一肚子火。听了李东升的话,一跃而起,夺命剪刀脚就对着胖子去了,其余的人也是一拥而上,开始胖子还喊:“你们竟然敢打我们孔家的人,你们不要命了吗?”慢慢就变成“有种单挑”“别打脸”“别打了”“饶命啊”!
等到李东升喊道:“他们收你们的钱,你们竟然就这么看着,不趁这个机会上去打?”欢呼的民工也加入了群殴的派对,等到李东升估计差不多了喊停手的时候,几十个人已经被打的奄奄一息,全都鼻青脸肿,衣服上全是脚印泥巴,凄惨无比的样子。
在胖子愤恨的眼神中,李东升道:“把他们全给我绑起来,明天带我到他们的盐场去看看,究竟多么厉害的人敢打我的钱的主意。”
刚刚跟住县令大人发泄了一把的民工现在对李东升的话是奉若神明,立刻动手把几十个人捆的跟个粽子一样,往地上一扔,金荣道:“把他们就扔在这里衣服敞开,喂喂蚊子。”
这个狠毒的主意受到了广大被欺负民工的一致好评,说动就动,几十个人就光溜溜的露在沙滩上,海风吹,蚊子咬,就听到他们的惨叫声。王三怕搞出人命来,到夜里的时候把他们都给带到营地里去,好好的看管。
第二天早上,李东升再看到他们的时候,那酸爽,有密集恐惧症的人简直都不能看,李东升也也感到一阵恶心,手一挥:“出发。”
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往孔家的盐场出发。距离也有三十里的样子,金荣也知道自己的县令对情况不是太了解。就跟他汇报了孔家的情况。
孔家自汉朝以后就一代代传了下来,现在已经有后人几万人,家里人多什么东西需要,也就派了许多下人或者说亲戚去各地采办事务。孔府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为地租。孔府地产包括国家拨给的“祭田”、“学田”,孔府自置的地产,以及历代衍圣公夫人陪嫁时带来的“胭粉地”。祭田是国家拨给土地,免交一切官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