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命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命运-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要知道,如果嬴政这个关键人物死亡,华夏族的命运立刻就会改变,整个历史走向也会大变。

    那么,屠龙王为什么会失手呢?

    难道是,这就是命运?任何一个想要改变历史的人,无论施展任何手段,都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

    “不知道大王将如何安排赵高的职位呢?”蒙毅静下心来,马上就开始想要打击赵高这个历史上的大奸臣,顺便看看历史走向是否受到影响。

    “赵高重伤未愈,寡人已经让其静养。至于职务吗?放心,寡人目前自然优先重用你了。”秦王嬴政以为蒙毅害怕自己受到冷落、想争宠,所以立刻安抚道。

    “大王用人自有准则,微臣不敢过问,只是自古宦官不得干政是祖训,请大王谨记。”蒙毅心头的大石头终于落地。原来历史走向果真没有受到大的影响,赵高短时间内是不会受到重用了。但是蒙毅还是想进一步打压赵高的生存空间,于是不忘再加上一把火。

    “寡人知道了。”秦王嬴政面露不满之色,转而转移话题,“对了,听闻天机阁居然想要毁约?有这回事吗?”

    “天机阁尚未作出正式答复。”蒙毅只好暂时模糊答复道。

    “哼,一个小小的情报机构也敢和大秦抗衡?寡人听蒙恬说起天机阁的总部,好像就在秦赵边界?属实否?”秦王嬴政露出了帝王的怒火。

    “目前仍未确定。毕竟天机阁行事隐秘,我方黑衣卫也是依靠天机阁才建立,所以尚未确认天机阁总部所在。”蒙毅心想毕竟秦军残暴在先,也不能怪天机阁毁约。

    “一个情报机构居然有如此本事,真叫人难以置信!”秦王嬴政不依不饶,似乎痛恨任何人的藐视。“终有一天,寡人定要他们后悔!”

    蒙毅心想:秦王嬴政刚刚登基,就对曾经帮助过他的天机阁动了杀心。可见历史上的秦王是何等的刻薄寡恩!而且秦王嬴政不是看上少女董柔吗?他怎么不怕得罪未来的岳母大人?

    屋漏偏逢夜雨,好事不成双,坏事接踵而至。

    恰在此时,一位宦官神色匆忙地进来禀报:大将王龁重病而归,太医诊断结果为时日无多。

    秦王嬴政即位后,以吕不韦担任相国,李斯担任舍人,王龁与蒙骜、麃公嬴威等人担任将军,共同辅佐朝政。

    作为秦国的军方三巨头之一的大将王龁病重,副将嬴铜掌权,南方数十万军权落到嬴姓宗室手中,使得本来牢固的军方势力关系失去了平衡,嬴姓宗室势力冲天,就算想要废立秦王也是七成胜算。

    当前秦国内部共有五大势力:嬴氏宗室、芈姓外戚、军功新贵、功勋世族、百家学派。

    第一大势力为嬴氏宗室,嬴氏宗室借助吕不韦等势力打垮芈姓外戚,迫使华阳太后退养深宫。使得嬴氏宗室重新控制了朝堂的高官显位。

    第二大势力原本为芈姓外戚,但是由于吕不韦的刻意巴结笼络,军功新贵已经取代芈姓外戚,掌控了秦国大部分的军权,此举引发了嬴氏宗室的高度警惕。军功新贵,其中又以蒙氏父子、王氏父子风头最劲。

    第三大势力原本为军功新贵,功勋世族通过和嬴氏宗室的联合,再次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对军政的影响力大大增强。其中以冯去疾兄弟、赵佗、任嚣为首。

    第四大势力为百家学派,为首的自然是风头无二的秦相吕不韦。

    第五大势力沦为实力大减的芈姓外戚,从排名第二跌落谷地。但是芈姓外戚在秦楚两国有很广的人脉关系,以后是否能够翻牌还未可知。

    战国时期,秦国的相国之下,还有左丞相、右丞相。

    所以秦国相国的权力其实很小,任何事情都要经过朝堂决议,而相国人选一直波动很大。比如,昌平君芈启、上卿大夫蔡泽就当了时间很短的秦相,就轮到吕不韦接替相位。而昌平君芈启、上卿大夫蔡泽这些当过秦相的人,自然不把吕不韦放在眼里。至于那些手握兵权、功勋卓著的武将就更不用说了。

    此时的秦相吕不韦有名无实,食客三千却无法一手遮天。因此一直以来,吕不韦都在讨好王家和蒙家,对抗嬴氏宗室。

    此时又出了一些新情况,使得秦相吕不韦很被动。

    秦相吕不韦所有的权力都是来源自秦王嬴政和太后赵姬的信任和支持,但是如今秦王嬴政很生气,原因很简单:最近咸阳全城都在流传秦王嬴政其实是秦相吕不韦的私生子。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最近咸阳全城都在流传秦王嬴政其实是秦相吕不韦的私生子。

    一方面,嬴政的亲生母亲赵姬曾经是吕不韦的歌姬,后来送给做质子的先王嬴异人。

    另一方面,赵姬成为嬴异人的女人后,不到七个月就早产生下嬴政。时间上就很可疑。

    秦王嬴政自然知道这个时代想要弄清血缘关系是很困难的,什么滴血认亲的方法都是很不靠谱的,事实早就证明就算不是亲生父子,血脉也可能相容。

    秦王嬴政最近越看吕不韦的相貌,越觉得和自己很想象,难道自己真是吕不韦的私生子?

    “蒙毅,你立刻给寡人杀一儆百,谁敢乱传谣言,杀无赦。”秦王嬴政面色冷峻,剑眉竖起,虽然还不到十五岁,但是越来越像一个君王,杀伐果断,毫不留情。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再说全城都在流传,如何能够乱杀?”蒙毅微微皱了眉头,自然清楚君王盛怒的情况,往往会做出错误的决定。

    “实在不行就先杀了吕不韦,这足以证明寡人与吕不韦毫无血缘关系。”秦王嬴政索性来了个六亲不认,即使吕不韦有拥立之功,也不能让他犹豫片刻。

    “大王,这样欲盖弥彰的做法也没用,再说就算吕不韦死了,谣言还是会继续流传下去的。”蒙毅吓了一跳,吕不韦是那么好杀的吗?搞不好秦国发生内乱,其他人就能趁乱废掉嬴政了。

    “这不行,那也不行。你都不知道,最近宗室大臣们快把寡人烦死了!母后也无计可施,只会偷偷流泪。”秦王嬴政也知道自己的根基很浅,如果没有吕不韦和军功新贵的支持,自己根本斗不过嬴姓宗室。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蒙毅沉吟片刻,计上心头,“我们何不将计就计?”

    “将计就计?如何将计就计?”秦王嬴政眼神一亮,顾不得君臣礼仪,冲上前来抓住蒙毅的肩膀,急切地问道。

    “滴血验亲!常言道,父子血脉必定相容,不是父子血脉肯定不相容。只要证明大王和吕不韦没有血缘关系就行。”蒙毅缓缓地说道。

    “什么滴血认亲的方法都是很不靠谱的,事实早就证明就算不是亲生父子,血脉也可能相容。万一寡人和吕不韦的鲜血相容了,岂不更加说不清。”秦王嬴政一听顿时泄气地松开双手,颓然坐地。

    “话虽如此,但是微臣有办法让亲生父子的血脉也无法相容。”蒙毅只好耐心解释,并且保证方法靠谱。

    “果真有如此神奇的方法?”秦王嬴政听完蒙毅的具体安排,自然大喜过望。

    “大王请拭目以待!”蒙毅躬身告退,下去准备了。

    秦王嬴政按照安排,立即召集群臣朝会,特别是宗室大臣和宗族长辈,一个不落地被请到大殿。

    此时的大殿人头攒动,文臣武将们聚集一堂,自然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低声讨论秦王血脉的秘密。

    等到大臣们到齐后,不多时,一群宦官在大殿中央摆放好桌案。桌案上,两只通体雪白盛装着水的玉碗安安静静地散发着柔和的亮光。此情此景,让大臣们更加议论纷纷。

    “大王和太后驾到!”一个宦官尖酸地嗓音适时地响起。

    “吾王长生无极、万年无期!太后仙福永享、寿与天齐!”文臣武将三呼祝词后,各自归位。

    “众位爱卿,寡人听闻城中谣言满天飞,为了以正视听,特意邀请大家来做个见证。”秦王嬴政龙行虎步,在大殿中傲视群臣,哪里还像一个未成年的孩子。

    “大王圣明,想必是想滴血认亲,清除谣言。微臣自当鼎力支持。”秦相吕不韦人老成精,早就明白嬴政的用意,自然主动发言支持。

    “好,居然如此,各位爱卿都看好了。”秦王嬴政傲然拔出短剑,分别滴了一滴血在两只玉碗之中。

    太后赵姬也皱眉头,忍住疼痛,滴了一滴血在左边的玉碗之中。只见两滴鲜血立刻融合成一体。

    “各位爱卿请看,母子血脉相连,证明寡人和太后是亲生母子。”

    “不错,我等都已见证。”大臣们自然点头认同。同时大殿上沉重地气氛消散了不少。大家都看出来了,秦王嬴政明显就不怕流言蜚语,正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说明流言只是胡说八道而已。
………………………………

第23章 世外高人

    “吕相国,该你了!”秦王嬴政看着老神在在的吕不韦,心中避免犯嘀咕:他就不怕万一出意外?还是早就知道什么?

    “老臣遵命!”吕不韦也气定神闲地滴了一滴鲜血在右边的玉碗中,完成了滴血任务。

    这时,只见右边玉碗的两滴鲜血无论如何也没有丝毫相容地迹象,反而泾渭分明地各占一边。

    “各位爱卿,还有何话可说?”秦王嬴政虎视群臣,眼神精光闪现。

    “臣等口服心服,再无异议!”以宗室大臣为首的群臣们轰然响应道。

    大秦的一场政治危机立刻消失于无形,不过有些人并不甘心得到这样的结果,日后的较量定然会更加激烈。

    王宫后殿书房之中,一阵爽朗舒心的笑声传来。

    “哈哈……蒙毅,这件事情,你处理的很好。”秦王嬴政一扫先前的躁动,再次回复了沉稳之态,“果然如你祖父所说,蒙家子弟之中,蒙恬擅长领军作战,蒙毅擅长于谋划理政。”

    “多谢大王赞赏,微臣愧不敢当。”蒙毅自然要要谦虚几句。

    “不过究竟是何原理?”秦王嬴政好奇地问道。

    “胆矾溶于水,即使是亲生父子,也无法血脉相容。”蒙毅早有准备,平心静气地说道。

    “原来如此。”秦王嬴政话锋一转,看似漫不经意地追问了一句,“不过为何吕不韦毫不担心会出意外,难道你事前打过招呼?”

    蒙毅明白秦王已经起了疑心,怀疑自己和吕不韦暗自勾结。

    “大王,何出此言。臣从早到晚,一直和大王待在一起,哪有时间通知吕相国。”蒙毅小心翼翼地回答道,“不过想必吕相国早就知道大王是正统的嬴姓宗室血脉,故而毫不担心会出意外。”

    “寡人当然是正统的嬴姓宗室血脉,此时以后也不要再提。”秦王嬴政当然不希望任何人怀疑自己的血统,满意地点点头,随即冷言冷语地说道,“只是造谣生事者,应该是其他先王子嗣,其中长安君成蛟嫌疑最大。但是寡人手中毫无证据,如之奈何?”

    “大王,黑衣卫和天机阁经过严密排查,发现了谣言起始地点,只找到几个外地流浪而来的乞丐儿童。但是一问三不知,用尽各种手段也毫无收获,所以线索中断了。”蒙毅只能如实禀报,并且请求惩处办事不利之罪。

    “算了,谣言止于智者。敌人也是经过一番准备,如何能够轻易让你们抓到把柄。”秦王嬴政虽然有些遗憾,但是由于今天心情好,也就不再深究此事,“对了,天机阁那边,你要抓紧监视,他们如果胆敢违约,就立刻动手,绝不让他们倒向其他势力!”

    “微臣遵命!若其他事情,微臣告退!”蒙毅也想趁机告退。

    “去吧,寡人也困了。”秦王嬴政哈欠连天,看样子今晚定然有一个好梦。

    蒙毅刚回到蒙府大门口,迎面撞上一个人,没想到竟然是少女董柔。

    “蒙毅,你撇开随从,独自一人随我来。”董柔一如既往地蛮横霸道,与“懂得温柔”毫不沾边。

    “董大小姐,何事如此紧张?”蒙毅忍不住打趣道。

    “我祖父要见你,你敢不去吗?”董柔却懒得和油嘴滑舌的蒙毅浪费时间,一把拽起蒙毅的小身板,骑上快马扬长而去。

    一马双人趁着城门未关,踏着夕阳出了咸阳城,一路往东奔驰一天一夜,经过了几处地势复杂的山谷,来到了一座大山下。

    “到地方了?此为何处?现在该告诉我了吧。”蒙毅一路上被颠簸得不轻,不由得生出一股怒气。

    “骊山!生离死别的地方,到了这个地方,你可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董柔一脸紧张兮兮地望着蒙毅。

    话音刚落地,四周闪现出一群黑衣人。这些人的衣服并不是简单的黑色,而是内外夹杂着花花绿绿,就如同后世的迷彩服。

    “大小姐,后面的眼线已经摆平了。”一个看似头领的黑衣人闷声说道。

    “知道了,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下死手!我带蒙毅去见祖父了。”董柔不管不顾地拉着蒙毅,就往山顶飞奔而去。

    骊山为秦岭一脉,每当夕阳西下,骊山辉映在金色的晚霞之中,景色格外绮丽,有“骊山晚照”之美誉。骊山第一高峰上的烽火台。历史上“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相传,周幽王为博取爱妃褒姒一笑,曾在这里举烽火戏弄诸侯。当犬戎攻入骊山,幽王再下令点燃烽火,各诸侯却无人来救,幽王被杀,褒姒被掳,西周灭亡。

    蒙毅和董柔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山顶。只见山顶一片残垣断壁,几颗老树还在月色下随风飘摇。

    “小家伙,不要紧张,老夫只想见一见这世上第五个拥有七窍玲珑心的人。”一个鹤发童颜的长者出现眼前,慢慢悠悠地问道,“夏启得涂山而建大夏,商汤得伊尹而建大商,姬发得姜尚而建大周,嬴政得蒙毅可得天下否?”

    蒙毅心想这就是鬼谷门门主董安,果然是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样。

    “小子见过长者。我听闻商纣王的王叔比干也是拥有七窍玲珑心的人,但是还是未能改变大商灭亡的命运,可见谁拥有七窍玲珑心并不是的国家兴亡的必然条件。至于小子是否拥有七窍玲珑心,我本人是不信的。”蒙毅不卑不亢地回答道。

    “既然如此,你觉得什么才是国家兴亡的必然条件?”鬼谷门门主董安接着问道。

    “一个贤能的君主加上一批忠臣良将。”蒙毅思索了片刻,还是决定采用中规中矩的答案。

    “这话倒是务实,可谁能保证贤能的君主一直贤能呢?就如同春秋五霸一样,刚开始的时候倒是贤能,可是最后还不是昏庸败亡。可惜啊,白白浪费了一统天下的机会。”

    “每朵乌云背后都可能有阳光,即使是月光,也比黑暗要好。”少年蒙毅突然想起后世的一句名言,“这个谁能预料呢?不过如果我们什么也不做,恐怕我们连天下一统的希望也会失去,没有希望才是最可怕的!”

    “每朵乌云背后都可能有阳光!”鬼谷门门主董安轻抚长须,乐呵呵地笑道,“老夫喜欢这句话,可是老夫不会把所有的筹码压在一个人身上。”

    “长者一定有良策教导小子,请赐教。”蒙毅索性耍了一个小心眼,将难缠的小皮球踢回了鬼谷门门主董安。

    “你这小娃娃倒是机灵,老夫思索加上实践了一个甲子的时间,方才悟出了一个至纯至简的真理。”鬼谷门门主董安到不介意蒙毅的小心眼,微微挥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