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小侯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小侯爷- 第1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印刷的工具,看起来像是一个匣子,打开盖子,下面是存放刻板的地方。

    印刷时,宫人只要将纸张铺在刻板上,而后,盖上盖子,在盖子上刷上油墨,只需拉动一下那个推板。一张报纸印刷成了。

    绝对的速度快捷,唯一工序复杂的地方,是刻板的雕刻,以及水印画的工序。这个比较复杂一些。

    宫殿里,忙忙碌碌的,李承乾站在门外,目光紧盯着里面,片刻之后。一名宫人立刻欢喜的拿着一张,刚刚印刷成的报纸,一脸兴奋之色的拿到了李承乾的面前。

    成了

    李承乾一下子从那名宫人的手里,接过还散发着浓浓油墨香的报纸,看着报纸的最上方,那硕大的几个字大唐时代周刊。

    这几个字,全用飞白体书写,乃是他父皇亲自题写的,被隐门的人,全须全尾的单独刻在一块板子上。印刷时,只需跟新的雕版拼在一起,成了。

    李承乾看着报纸,这一刻激动的快要哭出来了,这几个月,他什么事都没有做,专门负责报纸的事,如今,看着报纸完成,怎能不为止激动。

    拿着新印刷成的报纸。李承乾站在原地,微微停顿了片刻,而后,这才像是记起来似的。拿着报纸,飞也似的冲向甘露殿。

    一路上,遇见很多的宫女内侍,一见太子殿下咧着嘴,笑的有点那啥,一个个脸上的表情。禁不住微微惊讶了一下,没等他们给太子殿下请安,太子殿下已经从他们眼前飞奔而去了。

    甘露殿里,李二正在跟长孙说着襄城的事,眼看着赵谌要回来,李二两口子也不禁有些担忧起来。

    襄城的母亲,早年在秦王府时,已经过世了,说起来,襄城也是个苦命的人儿,自小由长孙抚养,可也造成了襄城自幼便倔强的性子。

    这次,提出来要跟着赵谌一起去山东,本来长孙是不答应的,结果,襄城直接绕过长孙,在李二的寝宫外,直直跪了一天。

    李二几次都气的,险些暴跳如雷,可想想事情变成这样,都是他一手造成的,被逼无奈,只好答应了襄城。

    当然,李二心里又何尝不期待,襄城此行能够挽回事实呢赵谌当面拒婚,丢的不止襄城的脸,更丢的是李二的脸,要是此行让赵谌改变主意,那岂非是一举两得

    两口子正在低声说话时,猛然听到殿外李承乾兴奋的声音传来,随后,便见得李承乾手里拿着一张油墨纸,一脸兴奋的进入大殿。

    “父皇,印出来了”李承乾匆忙的给自己的父皇母后见了礼,抬起头来时,便兴奋的将报纸递到了李二手里,一张脸因为极度的兴奋,而显得有些通红。

    李二闻言,从李承乾手里接过报纸,目光往报纸上一扫,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由李二题词的一行飞白体,看着上面散发着油墨香的飞白体,李二的眉毛微微上挑了一下,显然是对印刷的效果相当满意。

    目光接着往下看,便是头版头条,仍然是由李二亲自撰笔,关于周刊今后的发行以及基本的介绍,而在头条下面,则是李二盖的玺印。

    按照大唐目前的水平,这份报纸,只能控制在每刊五百份之内,阅读群也是针对各个衙门,以及各地方州府县衙,类似于后世的内参。

    而即便是这样,这份报纸所蕴含的力量,也是不可估量

    赵谌的意思,不光是让报纸上出现,关于朝政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一种农业技术的推广。

    这时代的各地方官员,学的都是儒学,儒学里面全是经史子集,要靠这些去治理地方,从而让百姓富裕起来,那真是痴人说梦

    所以,一开始赵谌打算,通过这份机关报,普及一些农业知识,既然儒学教不了你的,那便由报纸教你,如果,报纸都教不会,这样的官员,该老早让其回家养老去。

    因为如今的印刷,纯粹都是手工,因而,报纸的排版,便显得非常紧凑。

    李二的目光,接着往下看,一篇关于山东旱灾的文稿,便出现在头条的下面。这份文稿是由房玄龄撰笔,文稿里面的内容,已经熟的不能再熟,无非是山东旱灾,赤地千里罢了。

    然而,难得的是,却在文稿旁边,配了一副水印画,画中是一副干枯的河床,被日头晒裂的土块,一块一块的,在画的边角,则是一双老农的赤脚。

    这样的一幅画,实在是算不上多么精湛,甚至看上去有些粗劣,然而,配上房玄龄的那份文稿,再看这幅画时,一股麻酥酥的感觉,瞬间会在全身蔓延。

    “朕从来都没想过,山东的旱灾会是什么概念”李二看着上面的画,忽然一下子抬起头,微微的停顿了片刻,忽然叹了口气,悲凉的开口。

    一旁的长孙,看到上面的画与文稿,忽然一下子,用手掩住了嘴唇,眼眶都禁不住湿润了

    “哈”李二看到长孙眼眶湿润,莫名的笑了一下,对着长孙说道:“观音婢可别忘了,灾情已经解决了”

    李二说这话时,语气中,有一种庆幸感

    话音落下,李二的目光再接着往下看,双目中顿时闪过一道怒色,嘴里发出嘿的一声冷笑。一旁的长孙好奇的探头去看时,却发现,在山东旱灾的那篇文稿下面,则是一篇关于崔县令等人,监守自盗的文稿。

    在上面图文的衬托下,崔县令等人的罪恶,一下子被放大了无数,怪不得李二看了,即便早知道内容,却还是禁不住冷笑一声。

    估计,这份报纸一旦发行出去,崔县令等人该遗臭万年了

    “还是这小子狠呐”李二叹了口气,指着上面的内容,禁不住摇头叹道:“这一来,今后崔县令等人的名字,成了忌讳,谁若是替其辩白一句,估计立刻会被天下人,戳烂了他的脊梁骨”

    这次的排版,都是由赵谌一手安排,李二先前还对赵谌说的,报纸威力没有更深的概念,而今看了崔县令的事,总算是了解通透了

    这份初刊,上面总共记录了几件大事,而排在最后的,便是长安学宫的事。同样,由前面的崔县令等人衬托,建造学宫,无形之中,会让人产生一种必然

    “还有多长时间,才能够将五百份,全部印刷完成”李二将报纸从头到尾看了好几遍,最后,这才抬起头望着面前的李承乾,皱眉问道。

    “回父皇,以儿臣估算,大约明日早上会全部完成”李承乾明白他父皇的意思,因而闻言后,立刻便毫不迟疑的说道。

    “那便明日早上吧”李二点点头,对着李承乾吩咐道:“按照长安侯的意思,长安洛阳分别一百份,其余的交由驿站,分发到各道州衙门”

    十月,距离立冬日,还不到三天,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里,一份名为大唐时代周刊的报纸,横空出世,先是在长安引起轩然大波,而后迅速将影响力,向着大唐刚刚规划的十道,迅速蔓延。

    也在这一天,崔县令等人,成为为官者的一个反面教材,几乎是一夜之间,崔县令等人,一下子家喻户晓,臭名昭著

    长安的一座府邸里,一名中年文士,刚刚看完报纸,沉默的坐了许久,突然起身将一封写成的批驳赵谌的文章,投入火炉。

    而后,一个人发了疯似的,站在屋子里,疯狂大笑,双目中,充满了不甘之色

    也在这一天,当大唐时代周刊,迅速蔓延向全大唐时,一份名为大唐生活报的报纸,也悄然在长安出现。未完待续。

    ps:感谢看不透你瞳孔的底色大大1币打赏,感谢所有投月票、订阅、推荐的大大们,太保在此鞠躬拜谢~搜搜篮色,即可全文阅读后面章节
………………………………

第五十四章 山东归来,大殿封赏

    胡路的海鲜楼终于开业,在大唐生活经济报的大幅度宣传下,海鲜楼高调开业。这次四楼中开业的只有其中的南北两楼,也就是海鲜楼跟商贸楼,至于东西两楼,则还在半开业状态。

    大唐生活经济报的传播速度,比之皇家的周刊还要快,因为这份报纸,从一开始,就是免费送人的,阅读众也没有局限。

    上面刊印的内容,跟时政一点都没关系,全都是跟百姓息息相关的东西,比如土豆的介绍,海带的营养功用,秋冬季注意的日常所需,看起来啰啰嗦嗦的。

    然而,因为它是大唐百姓接触到的第一份报纸,影响力可谓巨大,一下子就成了,引领长安百姓生活的先驱。

    海鲜楼的开业,红火自然是预料当中的,门庭若市,摩肩擦踵,说是日进斗金,那也是毫不夸张的。

    而就在胡路高调开业时,赵谌带着李泰跟襄城一行人,也从洛阳抵达了长安。

    李二为赵谌的归来,举办了极为隆重的欢迎仪式,派出太子李承乾,率领朝廷五品以下官员,亲自到码头执礼相迎。

    场面极为宏大,单单是礼仪就进行了半个时辰,俨然一副迎接英雄凯旋而归的样子。

    李二这不单是在迎接赵谌,实际上,也是用这种方式,在向各世家传递一个信号

    侯府已经建成,三进三出的大院落。里面亭台楼阁,假山小池,院落坐北朝南。独独在兴化坊的坊墙上打开一个豁口,侯府的大门便建在这豁口上。

    朱红色的大门,门前是蹲伏的两只石狮,张牙舞爪,默默的向过往的行人,显示着此地主人的富贵

    不过,因为赵谌而今。还未正式的就爵,这座府邸。便显得还有点冷落

    赵谌的回来,自然是让赵府里,一下子热闹非凡,这几乎都成了惯例。纨绔们老早便等在赵府,识情懂趣的赵府管家张禄,则一早吩咐厨下,备好了几桌的酒席。

    一夜欢腾,当次日一早,纨绔们还宿醉未醒时,赵谌便在小麦的伺候下,洗漱已毕,换上簇新的衣袍。踏上木丘的马车,直往皇宫而去。

    皇宫门前,依旧是车水马龙。一早过来的百官,静静的守候在皇宫门前,一个个面沉似水,无声的站在那里。

    这段时间的朝堂风波,让每个人心里,都笼罩着一层阴云。尤其是昨日灞桥上的那一幕,让各世家的人。更是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而就在这时,一辆马车缓缓的驶进皇城,从宫城上方照下的阳光下,那辆马车犹如被度了一层金似的,让人看上去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众人看到这辆马车出现,眼目中微微闪过一道复杂之色。就是这个马车里的少年,自从年前从渭水出现,近一年的时间,不知不觉搅动的长安风云变幻。

    他们之所以,今天能够如此被动,归根结底,也都是因为,这架马车里的少年

    但可悲的是,他们先前一无所知,等到如今陷入被动,再去理会时,少年只稍稍一动,就将他们幸苦很久的堡垒,一击而散

    赵谌从马车上下来,无声的走到秦程两位老将的面前,微微的躬身一揖,而后便站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朝阳已经升起,当阳光在长安散开时,紧闭的宫门,缓缓开启,一名内侍高声唱礼,百官鱼贯而入。

    “朕记得,数月之前,也在太极殿中,因为山东赈灾之事,群臣争论不休”大殿之上,李二等百官分坐,沉吟许久,目光透过通天冠的吊坠望着大殿里的群臣,缓缓开口说道。

    “而今,数月过去,山东灾情已解,此乃国之幸事,朕心甚慰”李二说到这里时,目光忽然望向下面的赵谌,微微顿了顿,继续说道:“然,此事若无长安侯,怕今时今日,山东之事,依然是困扰我等君臣的大事,因而,此番山东之事,长安侯功不可没”

    李二这话落下,大殿里陷入微微的喧哗,群臣的目光望着赵谌,目光中依旧是带着复杂之色。皇帝陛下的话,他们自然是认同的,山东之事,若无赵谌,恐怕今日都是无限期的拖延下来了。

    只不过,今日今日,情形不同,皇帝陛下这时候,再当着群臣的面,尤其是刻意的提起数月前的争论,其用意不由让他们多加猜测。

    然而,没等他们,猜透李二的用意,却听的李二的声音,再度从大殿上传来:“因此,朕决定封长安县人士赵谌,为长安县开国县侯,特进银青光禄大夫云麾将军,南抚州刺史兼吏部考功司郎中”

    一片哗然

    先前听到李二赐封赵谌为长安侯时,众臣还是一片默然,这件事本就是板上钉钉,家喻户晓的事情。

    然而,接下来听到皇帝陛下特进赵谌为银青光禄大夫时,终于惊得一大片人,抬起了头,满脸惊诧的望着大殿上的皇帝陛下。

    银青光禄大夫,说起来虽是文散官职,然而,这就跟爵位是一样的,乃是文臣终生奋斗的目标,荣誉仅次于金紫光禄大夫,乃是文臣最高的荣誉。

    然而,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就听的皇帝陛下,紧跟着便赐赵谌为云麾将军一职,一下子惊得群臣,瞠目结舌,半张着嘴,竟是连惊讶都忘了

    文武并赏,若是单单特进银青光禄大夫也就罢了,居然又加了个云麾将军,文武并重,这在大唐的朝堂上,可算是头一份了

    然而,这都不算完,紧跟着皇帝陛下,再次加封赵谌为南抚州刺史,这也就罢了,后面居然又来了一个吏部考功司郎中。

    尤其是,这最后的考功司郎中,这个职位,向来在吏部,是个清闲的职位。因为,大唐初建,到处都是用人之际,就连赵元楷崔县令之流,都能身居一县之令,更别说其他人了。

    因此,这考功司,基本上就是吏部的一个摆设,官员都不够用呢谁还会有空,去考核官员的功绩,即便考核了又能怎么样,不一样还得让其继续留任

    只不过,而今随着皇帝陛下,将这考功司郎中一职,授予赵谌,原本处于清闲状态的考功司,立刻便成了要害部门。

    犹如,一柄寒光闪闪的剑,高高悬在了群臣的上方,不知道什么时候,这柄剑就会突然掉下来,毁了他们的一生。

    赵谌听到也是一愣,这件事李二先前,根本就没向他透露半点风声,直到这一刻宣布出来,实在是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最重要的是,他还不知道这考功司,到底是做什么的呢

    “这位老伯,敢问这考功司到底干嘛的?”恰好身边就有一位白须的老头儿,赵谌将屁股一抬,哧溜一下将屁股下的蒲团挪到老头儿身边,凑近了,先是冲着老头儿客气的拱了拱手,而后压低声音请教道。

    老头儿闻言,脸颊的肌肉,禁不住微微抽搐了一下,强忍着想要破口大骂的冲动,对着赵谌很没好气的解释起来。

    赵谌听着老头儿的解释,总算是搞明白了,这考功司郎中,其实就是组织部长,在吏部中,算是要害,掌控着大唐五品以下,所有官员的升降命运。

    当然,有时候也兼顾着保姆的职责,但凡有官员过世了,还得负责,给人家写碑文啥的

    “多谢老伯指点”老头儿看起来人不错,即便对于赵谌的不学无术,有点儿恼火,不过却还是耐着性子,解释了。

    “不客气”老头儿微微点了点头,看着赵谌将蒲团重新挪回去,这才说道:“老夫名叫李纲,有时间老夫倒要向长安侯请教”

    李纲?

    赵谌本来挪蒲团的人,乍一听到老头儿自称李纲,微微顿了一下,忽然望着李纲问道:“太子的恩师?”

    “嗯?”老李纲闻言,双眉顿时微微皱起,这件事还未向外公布,现阶段只是陛下让他出任太子的师傅,但还未完全定下来。赵谌这么突然一说,顿时叫李纲不由的皱起眉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