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海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海殇- 第3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难道我就行?”我反问。

    “你一定行的!”秀吉诚恳答道:“我希望你能在关键时刻帮助我的孩子,让他有能力对抗那些老狐狸。当然我将付出的,是让你得到与我一样的权力——在整个东瀛。”

    说完他又问:“这个筹码够吗?”

    我摇摇头问道:“为什么选我?”

    秀吉毫不避讳:“因为你忠诚、勇敢、有能力、有智慧,更重要的是,我们互相认可,而且对于东瀛来说,你终究是个外人,没有染指至尊的意义,对不对?”

    我点点头道:“你倒是看的通透,好吧,我的确在东瀛与你最熟悉,别人谁上去我都不乐意。就这么办吧。至于你与大明、高丽之间的议和书,我却没有什么好帮你的,总不能让我调转枪头对对付自己人吧!”

    秀吉哈哈大笑:“这些人没什么可怕的,只要你不出手、保持旁观即可,我要请你看看什么叫疾风骤雨般的签订合约!”

    有意思,这家户到底打算怎么做到呢?我和他的话不多,但却给彼此最担心的事情留下了后路,忽然再次觉得,与高位者交流真是一件愉悦的事,我欣赏这样的效率和谈法。

    更重要的是,如此一来,我的后方基本算是稳定,我也有时间有精力开赴东北大兴安岭,去做一些我想做、也需要做的事情了。。。。。。
………………………………

495。信件的重量

    李如松在金野大捷之后返回了王京,可谓是意气风发至极。

    原本以为这次的金野之战不过是一次伏击战,可谁曾想这一战之后, 硬生生打掉了东瀛的一支主力军!

    当柴田胜家死亡的消息传回王京,上下自是一片欢腾。自李如柏以下俱自欢喜,甚至想着趁胜追击、一举击败羽柴秀吉这支“东瀛孤军”的人都大有人在。

    高丽的傻子国王更是在派人来口头祝贺的同时,多次重申其“希望上国帮助收复失地”的渴望,更加加重了大明军中的狂热念头。

    端午节之前拿下高丽大部、霜降之前光复高丽全境作为一些参谋幕僚的建议被拿上议事桌,反反复复的提及。

    然而有三个人却一直保持着冷静,正是身居高位的李如松、李如梅和高丽大臣柳成龙。

    他们极力弹压和舒缓着那部分已经跳起来的同僚,想用理智将这种狂热的情绪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避免心中的烈火燃烧的过旺,不但会将烈焰点向敌人,也最终将引火上身。

    尤其是李如松和李如柏,他们太清楚其中的关窍——这一次的大胜真的是大明军争取来的吗?

    不,他们心知肚明,这次胜利并不属于他们这些真正意义上的大明军,而是来源于一个被朝廷处处提防的“外臣”与倭寇之间的某种联系和协议。

    而从这一战之后,他们双方和谐相处的情况来看,显然其双方已经达成了相当程度的默契,现在若是再去进攻,只怕得到的不再是那无处不在、宛如神的关爱一般的支援,而是其他说不清、到不明的东西了吧。

    在他们的心里,尽管我一再声明为了民族大义,完全可以至自身利益于不顾,但是他们并不相信,是的,完全不信。在他们的认知当中,没有人会为了民族大义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牺牲自身的核心利益,即使是作为二叔祖后人的我,也不行。

    亦或者他们还对趁胜追击抱着大概一成到而成的幻想——他们寄希望于我能够在战胜柴田胜家之后,调转枪头继续与羽柴秀吉为敌,协助他们一鼓作气拿下高丽战争的胜利。

    虽然只是一、二成的希望,但是人就是如此,只要有一点希望,谁都不愿意放弃,毕竟成本如此之地,平白放弃,太过可惜了。

    换句话说,不试试,就什么都没有。试一试,或许还有一线可能。到底该如何抉择,其实并不难。

    然而他们的这种想法在收到我的信件之后改变了,我给了他们不同的选项——也是更好的选项。

    我的书信当头浇了李如松等人一盆冷水,羽柴秀吉大败柴田胜家,全歼自柴田胜家以下亲族全体,如今的柴田家实质上依然覆灭,其残部除少数仍在负隅顽抗之外,其余大部已经投降了羽柴秀吉。

    羽柴秀吉军中制度森严,尽管柴田军投降者众多,但是一旦融入羽柴军内部,则宛如江河汇进大海,再也显现不出。

    仅仅几天时间,羽柴秀吉军已经完成了对投降者的整编,故尽管此时的总兵力少于之前的双方之和,但是战斗力反而有所攀升,此时进攻羽柴秀吉绝不明智。

    另外,羽柴秀吉已经明确表示,由于柴田胜家已经不复存在,这次进攻高丽的主要目的——履行天皇的赌约已经完成。继续进攻高丽已经失去了基本意义,所以在羽柴秀吉军内部,已经在商量全面退兵的事宜。

    唯一的问题就是目前双方胜负未分,若是就此毫无征兆的退兵,则十分容易引起其内部的不满甚至哗变,据我观察,羽柴秀吉应该是想要与大明朝缔结合约,再双方同时退兵。

    看到这里,李如松的双手颤抖了一下,他没有想到我居然给了他这样的选项和答案。

    如果是这样,那岂不是提前完成了这次开赴高丽的最终目标?

    能够不打生打死,何必要你死我活?

    可是这消息真的可靠吗?

    国家大事,是不是一封信能够决定的呢?

    如果这封信中有瑕疵,或者根本就是其他因素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写就得,那岂不是将带来巨大的灾难!

    李如松和兄弟李如梅面对面坐着,把我的信来回来去传看了好几回。

    李如松问道:“兄弟,你怎么看?我心里不踏实的紧啊。”

    李如梅沉吟道:“我倒是觉得孙启蓝并非妄语,至少有八成可信。”

    “哦!为何这般信任他?你详细说说。”李如松眼睛一亮。

    “孙启蓝此人心怀大义,虽然对朝廷来说不好管理,但在为国尽心上却相当可信。故我认为,他信中所说之事应当没有太大问题,我是信任他的。”李如梅答道。

    李如松默默地思考着,良久方问道:“那我们当如何处理?上报朝廷?”

    “还是先报给父亲吧,我总觉得事情并非那么简单,但是又说不出问题在哪里。还是请父亲先做定夺吧。”李如梅答道。

    李如松嗯了一声,他也觉得这样比较稳妥,转而又问道:“高丽人那边,你给想个妥当的借口,先拖住他们吧。”

    李如梅阴阴的笑道:“不如激他们一下,让他们自己去打一仗,这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李如松一笑:“是个办法!让他们不撞南墙不落泪!”

    兄弟俩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李如梅忽然又道:“兄长,我看孙启蓝说,他要回山东去运输补给物资,兄长你怎么看?”

    李如松沉吟片刻后答道:“如今正值春末青黄不接之时,军中物资的确紧缺,他要回去却也说得过去。”

    随即又补充道:“当然,也确有回避与羽柴秀吉正面对抗的嫌疑,但我们却无证据可以证明。”

    李如梅微笑道:“我也这么想。他肯定也担心会被鸟受尽、良弓藏,因此留着一手也能理解。”

    李如松叹道:“人之常情罢了。只是可惜,孙启蓝如此大才,却不能为我所用,着实可惜。”

    李如梅道:“毕竟他乃是前首辅的人,圣上忌讳,这个无可奈何。”

    李如松点头道:“正是如此。既然这样,那就回书给孙启蓝,着他速去速回吧!”

    “明白!”李如梅答道。

    而后自去撰写回信不提。

    在他们商量此事的同时,其实我已经离开了舰队,至于我去了哪里,没有人知道,留守舰队的是岚,她会带着舰队从高丽去往山东——我让她去看看戚都督,回程时去趟京师,最好能劝说岳丈大人一道出海,免除所有的后顾之忧。

    虽然我对比并不报太大希望,但终究还是希望能尽一把力,至少无论以后怎样,我都不会后悔吧。

    接到李如松的信件后,岚知道我的一封信已经彻底稳住了李如松,便愉快的率领舰队开始南下。

    期间遇到了李舜臣的高丽舰队,岚也只是派人知会一声,就说是南下征粮。

    李舜臣心里当然不乐意我方舰队离去,但是战斗力掌握在我方手里,他能说什么?只能一个劲儿的表示希望舰队早日回归,帮助打赢光复高丽的战争。

    岚还能说什么,随便应了一声,便自顾自的去了。

    而几乎与此同时,李如松派回东北的人也已经见到了李成梁,报告了前方的战况,以及我的奇怪动向。

    李成梁也颇为奇怪,但是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他只能回复李如松,让长子将此消息尽快汇报朝廷,同时派出善于谈判的人手,抓紧与羽柴秀吉羽柴秀吉开始谈判。

    至于蹦蹦跳跳的高丽人,哼,谁在乎呢,他们要打就去打吧,反正只是一些垃圾,怎么跳也还是垃圾。

    李成梁还有一句话没说,回山东?那孙启蓝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举动?他打算干什么?难道……是准备借机逃遁了?

    应该不是啊!他要走,随时可以走,何必等到今天呢?

    可是除此以外,还有别的什么可能性呢?最有可能的是他会声东击西,可是他图什么呢?躲躲藏藏意欲何为呢?

    李成梁一万个想不通,于是只能再次私密致信于长子,让他们多关注我的动向之类云云,实际上却是没有什么太大意义的,只能自我安慰罢了。

    于是,一场牵动着高丽、东北、京师三地的新角逐开始了。在很多当事人心里都有一个疑问——孙启蓝到底在哪里?

    有人说回了山东,有人说依然潜伏在高丽,也有人说我去了东瀛,总之说法不一而足、形形**。但最终却是谁也说不清楚,我到底去向了何方。

    不清楚就不清楚吧,我没有向他们科普的义务。

    于是,在众人的疑惑与探寻之间,一切都在默默地向前推行着。知道我真实去向的人不超过五个。

    这些人大都激烈的反对了我的计划,因为危险,但我却毫不犹豫,毅然踏上了这次征途。

    我知道前路艰险,但是为了还上当初许下的愿,我依然义无反顾的出发了。

    这一去毫不犹豫,但结果到底如何,的确尤未可知啊……
………………………………

496。东来的商队

    春季的建州卫寒冷异常,图们江上甚至还结着厚厚的冰霜,只有艳阳高照,才会略微溶解,但速度却慢的令人无奈,而这就是正宗的东北的春天。

    这些年,随着建州女真的不断强大,东北至图们江流域、东南至鸭绿江、西至开原及辽东边墙一带的建州三卫逐渐热闹起来。

    建州卫早期归属奴儿干都司,但后来大多领土由辽东都指挥使司掌管。建州三卫的首领多由**产生,但须经大明朝认可后方生效,并且每年都必须前往京师朝贡才能换取一时的和平。

    大明朝为了控制建州卫的女真人,历年来都利用各部族之间的冲突加以牵制,再加上设置重重的发展关卡,无限的加强着对当地的统治,并在平时着力保持着与三卫之间的互市往来,一方面加以控制,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利诱的考虑。

    但是近年来,随着以努尔哈赤的建州西卫女真的不断强盛,再加上李成梁势力在背后的纵容和支持。建州一代逐渐脱离的大明朝的约束和管制,并且随着与内地的交流不断深入,逐渐开始学着用新的思维进行发展,逐渐的也变的繁华起来。

    尤其是抚顺关一代,更是成为了关外诸地的翘楚,不但聚集了各地的商贾人气,也成为了周边一代最为实力雄厚的军事重镇。

    然而,这却是大明朝最不愿意看到的。以于慎行、申时行为首的几代首辅都看到了这个问题,但是在各种各样的原因之下,这个问题却久久无人解决,就这样悬置在大明朝的北疆,成为一柄随时可能落下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这一天下午,抚顺关来了一支商队,规模不算小,拉着的是典型的东瀛式方宅车,一看就是商队的打扮和架势。

    关口的卫兵不懂太多商贸的规矩,但是上面的贝勒们有安排,说来的都是客,做生意的都得好生照应着。于是卫兵们收了关税,宽宽的把船队里下来的东瀛商人请到了驿站。

    这一队商人看起来精明强干,大都是年轻精壮的东瀛浪人打扮,这也让很多原本心怀鬼胎的金手指、小混混收起了其他的鬼主意,只能看着他们押运着的货车暗暗的吞了吞口水。

    商队挂着的是越后屋的旗号,这名字在沿海一带很是吃得开,即使是没有直接贸易往来的也多知道他们的名头,在这抚顺关也同样吃的开。

    来到商旅的驿站,很快就有人来接应,是建州女真的专司商旅的官员。

    见到这些东瀛来人,他们热情非常,从各种角度打听着这次商会来此的主要货物种类、价格以及需要购买的物品类型相关信息。

    东瀛的商队在此处是比较受欢迎的,盖因为大明朝对女真人一直瞧不起,而**人又心黑胆小、不讲信用,东瀛来人则不存在这个问题——他们尊敬强者,知道女真人如今逐渐坐大,表现出了足够的诚意,商业信用也好于**人,因此倒成了最好的商业伙伴。

    “佐藤先生,您这次来带来了什么货物呢?”商贸官姓完颜,单名一个瑞字,是个四十多岁的油腻汉子:“最近恰逢上面那位的寿诞,如是带来了好货,定然能卖出个好价钱的!”

    被称作佐藤的年轻男子笑呵呵的答道:“我们带来了大量的美酒、美食和工艺品,特别是银器和漆器,乃是精工加工的物事。”

    说着,他端起了喝酒用的酒杯:“你们驿站用的物器在本地当算不坏了,但是比起我们带来的。。。。。。”他挥了挥手看,立即有从人拿过一副木匣子,推到完颜瑞面前,轻轻打开。

    里面是一套十分精美的漆器,佐藤笑的十分温和:“这是一套上品的茶器,水指、柄杓、建水、茶杓、茄子,等等吧,一应俱全,这乃是大名才用得起的上品啊。”

    说话的语气十分笃定,配合着黑底红边的漆器上泛起的幽光,具有无比强大的说服力。

    完颜瑞顿时大为意动,这样的一套茶器放在苦寒的关外地区绝对是值得下血本的东西。以往他只在都指挥使府上见过一次,还是上面的官人的**品,根本舍不得拿出来用。

    如今这样的上品就这么堂而皇之的放在自己面前,完颜瑞心动了,剧烈的动了。

    佐藤笑眯眯的品了几口茶,见完颜瑞不说话,忽然开口道:“这是我第一次来贵地做生意,还有诸多关窍不明,完颜大人既然主官商贸,那还望以后多多照拂才是啊!”

    说着,将那个盒子合住,轻轻的推到了完颜瑞的面前。

    完颜瑞惊喜的额头青筋猛跳,他不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但是在这样一套精品面前,他还是失态了:“这。。。。。。这是送我的?送我的吗?”

    佐藤并未回答,而是笑着继续说道:“不知道您说的大人寿诞是怎么回事?还望指点一二,我们也好去献个殷勤。”

    完颜瑞一激动,开口就道:“那自然是努尔哈赤都指挥使的寿诞!近来我们建州部东征西讨、大大开拓了疆土,努尔哈赤大人自然是领头人,得到众人敬仰。这次他的寿诞,我们也是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