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这场战斗打得正憨,激情上演。
而天山三鹰眼见狄溥中箭落水,再也没有浮出水面,啥话也没说转身就逃,与保安队纠缠不休。
如此同时,斯蒂芬与两名倭寇战到一处,缠住他们二人不死不休。
“倭寇,得死。”
王浪军看得真切,再次张弓搭箭,射出了一支拧弦箭。
羽箭右上而下,由左之由,弧线式的狙杀了帮助桑岛一郎夹击斯蒂芬的倭寇。
“啊,八嘎……”
倭寇临死咒骂,死也不知道为什么羽箭来袭没有声音,还带转弯的,死不瞑目,摔下树丫,落入蛇群被蛇撕咬。
这让桑岛一郎胆寒而颤,下意识的转向王浪军看去,但让他左侧的斯蒂芬抓住了战机,以毒针与金笛袭杀了桑岛一郎,死都没有喊出话来。
斯蒂芬大仇得报,眼看着仇人被毒蛇淹没了,站在树丫上静立不动,似乎是在等死?
而仅剩下的一名高手被唐军万箭穿心,步入收尾战中。
看着这一幕,李世民松了一口气,突闻身边的王浪军发出声息,扭头见他走向悬崖问道:“你不管你的保安队追杀那三名高手吗?”
“我在网带跳跳床上预备了一片弹簧鞋,你派人穿上弹簧鞋去追吧。”
王浪军不在意的回了一句,李二又想多了。
李世民张了张嘴说不出话来,只能示意身边的小喜子去安排了,随后跟着王浪军抵达悬崖边缘追问道:“你是不是一开始就在算计突厥人,设计在开启传承洞府以前灭杀突厥人,以求安稳无忧的开启传承洞府?”
“这是你的臆测,但我不否认拖延时间诱惑突厥人来袭,但他们一直没有上钩。
这是突厥人在白石山逃走数千人的前提下,不得不做出预防的措施行动。
总算解决了突厥人,现在该解决老匠头了……”
王浪军转身瞥了他一眼,风淡云轻的说道,心说,算计谁犯得着跟你汇报么?你算哪根葱?
猪鼻子插大葱,眼见战胜了,来劲了是不?
李世民一呛,深呼一口气压下激动的心绪,尽量保持着笑颜说道:“好,开启传承洞府以你为主……”
“李世民,鳖孙子,你像一个毛孩子,庶子认怂,认主,活到狗身上去了,哈哈……”
老匠头展开了新一轮的挑拨反击,不知道想干什么?
………………………………
第173章 三方抉择
在王浪军的设计下,唐军一战而胜,迎来了老匠头的挑拨反击战。
老匠头看了一曲好戏,亲自导演的戏码,老怀大慰,得意的不得了。
时至此刻,他自以为掌控着一切,让所有人跟着他的思维节奏蹦哒,图谋天书进行时。
这让李世民恨得牙痒痒的,几乎下意识的攥紧双拳,遍体微颤,气得睚眦欲裂的,咬牙切齿,恨不得把老匠头一口给吞了。
一方面,老匠头自始至终处在上峰,筹谋了一切计划行动,让他的皇权尊严屡次受挫,跌至谷底,任人蹂躏。
这是他作为一个皇帝无法容忍的事情。
另一方面,他又忌惮王浪军的智谲、不敢表现出责难与怨恨王浪军的言行。
再加上王浪军控制草木的能力,惊醒着他不敢生出抹杀王浪军的心思。
何况他还要仰仗王浪军开启传承天书。
于是,他纵然经受老匠头的挑拨,也不敢对王浪军说什么,唯有在心里恨得滴血。
这会儿,他都强忍着辱骂老匠头的冲动,任由老匠头挑拨反击,默不作声,让老匠头被王浪军收拾去吧!
显然,他做出了明智之举,让老匠头一拳打在棉花上,也给王浪军出了一道难题。
毕竟王浪军跟随老匠头五年,哪怕老匠头对王浪军不好,但多少也有几分感情,照顾,护养情分。
可是王浪军被老匠头利用,出卖,乃至置于死亡境地,往死里逼,逼迫王浪军屈服他为止。
于情于理,王浪军该怎么办?
针对这种情况,王浪军不但要面对老匠头挑拨出的王世充的后裔,以及羞辱皇帝诸多死罪问题,而且还要面对天书问题。
无形之中形成三方抉择难题。
第一,王浪军为自己,为家人夺取天书,但要面对老匠头与皇帝掌握宝图,以及退路问题。
这关系到与他相关的上千人的性命。
这么多人的出路,夺取天书就要对抗李唐天下,会有活路吗?
再说了,他没有宝图,又如何夺取李二与老匠头手中的宝图,开启传承洞府获得天书?
第二,他协助老匠头夺取天书。
这是他避开李二事后追究王世充后裔,以及他羞辱李二等等死罪的方式。
毕竟他协助老匠头夺取天书,就少了一份宝图之忧。
而老匠头是最了解传承洞府的人选,在老匠头的帮助下获得天书最快,最把稳。
虽然与老匠头合作也要面对出路问题,但是在时间上,越快取得天书就越安全。
毕竟李二的朝廷援军,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杀过来了。
若是他想夺取天书,与老匠头合作是最快,最安全的方式。
第三,他与李二合作,同样只需夺取老匠头手中的宝图开启传承洞府,但要面对独立开发传承洞府的困难。
这样做就把老匠头抛之度外了,败在情义上,会让人说他无情无义,戳脊骨的境地。
并且,他如此做,还要面对李二事后追究罪责的危险,让上千人跟着他陷入朝廷治罪,灭门之祸。
毕竟伴君如伴虎,何况他把李二当孙子训斥,教做人,鄙视的一文不值。
众所周知,无法弥补。
综上三条,他该如何抉择?
这无疑是一个伤脑筋的问题,难办,还是凉拌?王浪军问自己。
“咻,嘭”
头疼,王浪军真心不爽,烦心之余向上空甩出一团烟花,通知保安队追击天山三鹰,直达陇伊村待机而动。
这是在李世民的惊讶中完成的,给李世民的心神上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对此,李世民依旧置若罔闻,默不作声。
而老匠头也是惊疑不定,但他顾不上了,一味地嘲笑,鄙视李二,挑拨李二与王浪军的关系,逼迫王浪军诚服。
直到老匠头喊话喊哑了嗓子,就差没有吐血三升的时候,王浪军抛出一句石破惊天的话:“老倔头,你别白费心机、挑拨离间了。
事到如今,我给你一道选择题,任你选。
第一,你立刻向李二道歉,化干戈为玉帛,共同开启传承洞府,获得天书一起参详。
这是你颐养天年,善终的唯一出路。
虽然你们之间有仇恨,也有误解,但是事已至此,追究当事人才是正途。
要不然,你的仇到死也报不了。
对于李二来说,你就是一个糟老头子,活不了几天,倒不如眼不见为净,放你一马也没什么。
对我来说,在外面,我与李二以普通人论交,没有贵贱之分,对你的护养情分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这是我们三方合作的方式方法。
第二,你继续挑拨离间,直至喊话喊到死亡也没用。
因为我不想对你怎么样,让天下人耻笑我无情无义,所以你的挑拨离间劳而无获。
而且你越骂李二,他会怎么针对你是他的事。
他为此而整死你,与我不相干。
显然,你骂到最后,还是会被他抹杀于此,只因他处在悬崖之上,随便利用绳索滑下去,就可以治你于死地。
你如其累死而不能报仇雪恨,又何苦来哉?
这是杀局,选择死亡的方式方法。
第三,这一点最重要,只因我不染指天书,绝不触碰天书,原则问题,远离天书活的自在逍遥。
因为天书已被天下人获悉,谁得了天书就不得安生,所以天书对我而言就是祸患。
因此,无论你怎么游说,我也不会与你一起夺取天书,也不会成为李二的棋子,替他夺取天书。
我的存在只是开启传承洞府,寻求一条安生之道。
仅此而已,你们自己抉择吧?”
摊牌,无论对谁都好。
这话,他说得随意,轻描淡写,实则心中另有计较,只因袁天罡给他讲的真人故事,或是历代口口相传的传说。
总之一句话,天书没那么容易获得,而传承洞府内有没有天书还是未知之数。
因此,他不介意把话说的漂漂亮亮的,让老匠头垂足顿胸,让李世民权衡利弊、不得片刻的安宁。
正在这时,程咬金携胜而归,一路与吴闵吵吵闹闹的抵达悬崖处,向皇上禀奏:“启禀皇上,突厥人出去三名在逃的高手与这名女子之外已被三军将士全部剿灭……”
话未说完,吴闵跪地禀奏:“皇上,程咬金拦阻臣斩杀这名女子,请皇上定夺!”
李世民听得紧蹙眉头,没有言语,但程咬金显然对皇上有成见,嘴上不说,只论事实:“皇上,这名女子帮助我军斩杀了番邦高手,还是唯一存活下来的人。
若想得知与突厥人勾结的内幕,查出宫中的奸细,她是唯一的突破口……”
“你胡说八道,她吹笛驱蛇伤人无数,歹毒至极,留下来后患无穷,当杀……”
吴闵择理力争,只想为皇上灭口,消除危机到皇上尊严的隐患……
………………………………
第174章 战后安身计
王浪军向李二与老匠头抛出置身事外的三论,旋即走到一旁与娘亲叙话,漠视李二处理战后事宜。
李世民听了吴闵与程咬金的奏报,心里更不是滋味了。
对他来说,程咬金维护斯蒂芬有些过分了。
毕竟斯蒂芬是一个高手,不但留在身边是一个定时炸弹,而且斯蒂芬吹笛驱蛇咬死了众多侍卫,罪大恶极。
至于斯蒂芬掌握狄溥等主要谋朝篡位之人的阴谋细节,估计知之甚少。
这从女人身份卑微,哪怕是一名高手,也不可能被主谋方的男人所容忍,充其量只是利用而已。
因此,他不认为斯蒂芬知道狄溥一干谋逆者的筹谋计划,顶多也只是知道一些旁知末节。
而从斯蒂芬逆反狄溥等人来看,证明了这一推测。
因而,他真心想杀了斯蒂芬,以安将士之心,慰祭战死的将士。
只不过程咬金力保斯蒂芬,他就不能杀了斯蒂芬。
为什么呢?
因为他知道这是程咬金的试探,程咬金为先前被他放弃,任由三军将士射杀的试探,探查他心里还有没有程咬金的地位,所以他此时不能杀了斯蒂芬,寒了程咬金的心。
而他当务之急是接下王浪军踢来的皮球,拿下老匠头,开启传承洞府。
于是,李世民虽知吴闵为了维护他的皇权尊严,力挺他杀了斯蒂芬,也不得不摆手制止二人的争论说道:“二位爱卿不必争议,此事朕交由程爱卿与王浪军共同处理,不必再议。”
“臣遵旨,一定不负皇上所托!”
在吴闵傻眼之际,程咬金抱拳行礼领命,旋即压着斯蒂芬走向王浪军,心中也不平静。
伴君如伴虎,他心知肚明,本意试探自己在皇上心目中的份量,也是在为一家人谋后路。
只因接二连三的的事件,让他越发看开了,看淡了,觉着自己再搅和于皇上与王浪军之间左右逢源,指不定连累一家人不得安生,甚至于配上一家人的性命。
但若是他抽身退去,凭借他为李唐立下的汗马功劳,即便不做官,也能让他的一家人过上富贵荣华的生活。
于是,他想用斯蒂芬做媒介,故意力保斯蒂芬,让皇上杀了斯蒂芬,便于他向皇上请辞,辞官做过富家翁。
只是皇上误解了他的真意,让他失算了,暗自叹息,不知道心里是什么滋味。
李世民见他阴沉着脸压着斯蒂芬走开了,也没多想,以为程咬金在思索怎么审讯斯蒂芬,便向跪在跳跳床上的吴闵说道:“吴爱卿,战况如何?”
“启奏皇上,此战以惨胜落幕。
我军以战损四千余,伤一千多人,但覆灭了突厥人。
除去赶来支援的天山三鹰见机不妙、逃走之外,无一活口。
这种战果全赖王浪军以我军与皇上诱敌,把突厥人吸引到软梯桥梁一带,在结合保安队潜藏在突厥人后方布下陷阱机关,以火箭配合我军夹击突厥人。
突厥人又被王浪军临阵游说,自相残杀,所剩无几,逃窜时落入保安队的陷阱之中,无一活口。
而这种战果,全赖王浪军环环相扣的计谋,不但逐步的让突厥人落入圈套,而且无论王浪军诱敌入套,还是王浪军支援我军的羽箭与弹簧鞋,恰到好处,为清剿突厥人取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说道这些,臣自愧不如,对王浪军环环相扣的计划心折。
现在想来,王浪军的计划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妙到毫巅,算计了所有人,包全了自己歼灭了敌人。
高,高明,实在是高明至极。
为此,臣恳请皇上犒赏王浪军,以彰显皇恩浩荡……”
吴闵跪在地上,义正言辞的禀奏,声如洪钟,震人耳膜。
说的全是王浪军的好话,堪为恭维,宣告于众。
实际上,他是刻意奉承王浪军,让三军将士人人醒悟其中的缘由,把王浪军推到风口浪尖上,让皇上忌惮王浪军而做出针对性的笼络,或是钳制打压。
也是功高盖主,喧宾夺主,欺君罔上,暗示皇上堤防王浪军,或是动手灭了王浪军以绝后患。
这会儿,他一心维护皇上的权益,担心王浪军开启传承洞府夺走天书、鸡飞蛋打,接机巩固他自己的地位与上位。
毕竟程咬金是外臣,不可能成为皇上身边的护卫将军,而他是禁卫军将军,再进一步岂不更好?
于是,他以抹杀王浪军为皇上分忧为名,谋权位。
只是李世民自知处境尴尬,好在他看得比吴闵更远,不敢触怒王浪军引来杀身之祸,以及逼反王浪军给李唐江山带来危机。
再说王浪军一再重申不染指天书,让他自愧以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在这以孝礼,仁义的天下,男人的信义承诺当众宣扬多次,绝无反悔之理,否则必造天下人唾弃,戳脊梁骨。
失信于天下人,即便能力再强,也难成大事。
加上王浪军处理老匠头一事,有情有义,面面俱到。
这一切都证明王浪军言而有信,重情重义。
因此,李世民诠释了王浪军教他做人、做皇帝就不能存有私心欲望的事实。
法不容情,人人平等。
一碗水端平,顺势而为治天下,那可能吗?
或许这就是在其位谋其政,有得必有失,想做万古流芳的帝王必须以身作则的牺牲吧!
李世民感慨不已,不经意间看向三军将士,人人流露出一脸敬仰之色,火热的看着王浪军,这是对智者与英雄的注目礼。
好在三军将士军纪严明,没有喧哗。
若是平民,这会儿听见王浪军的功绩,只怕会把王浪军歌颂上天去了?
王浪军太机智过人了……李世民又是一阵感慨,旋即转向王浪军说道:“王浪军,你屡次救驾,功绩卓著,已经成为三军将士心折,崇拜的高度,是否考虑一下入朝为官?”
说着话,他虚抬右手,让吴闵站起来,也是在暗示吴闵不要再说话了。
吴闵的心咯噔了一下,心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