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么,一下子炸锅了。
这种事情,傻子都知道,报名做员工,比干苦力强数倍。
要知道,朝廷严格的掌控着天下作坊,没点关系,路子,甚至于没点身份地位的人,别做梦进入作坊谋生养家了。
何况是公子兴建的私坊,透着仙气,谁不想参加啊?
那是傻子,白痴。
可问题就在这里,人人响应,且争吵着取消女子名额,让男人全部揽下。
可是大家都知道,这是公子的意思,只能口上说说,发牢骚而已,当不得真。
于是,报不上名的男人羡慕嫉妒恨,就对有媳妇,家有女子的人说三道四的,导致矛盾激化了。
毕竟论谁都听不得,你家女人进入作坊,骑到头上去了云云。
针对这一类,违背男尊女卑格局,有损尊严的问题,立马让男人兜不住了,矛盾由此激化了。
再加上,袁管家听了这事之后,一边塞选员工,一边与女管家对峙,杠上了。
他们之间讨论的话题,无非是输赢,男女矛盾激化问题。
试想一下,他们两位主管杠上了,下面的人能不瞎起哄,闹事吗?
于是,可把他这位维护治安的主管忙坏了,吃力不讨好,处处惹人嫌。
当他走近袁管家,立马迎来怨言:“瞧瞧,这都是你没有劝谏公子不用女流之辈,带来的后果……”
“呃,我说管家,你吃饭还堵不上嘴,冤枉人啊?”
薛仁贵没好气的把手中的刚盛满的一碗饭菜,搁在他面前的石桌上,坐下来说道。
袁天罡也是出于没斗过上官丫头,心里憋屈,拿他开涮:“呵,你给我盛饭也没用。
我告诉你,你没有拦阻上官丫头从公子那里争取到女员工名额,导致你我颜面扫地。
还会被军民鄙视,讥讽,暗中咒骂。
你想想,那是什么境遇?
反正我受不了,你得设法补救……”
“补救,我怎么补救啊?
有本事你去找公子理论啊?”
“哎,公子真是的,难道不知道这是颠覆男尊女卑格局的大事,会出大问题的吗?”
“你就得了吧。
你能想到,公子会想不到吗?
关键是公子这样做,在无量宫辖区闹不出大事。
但传出去,一定会惹来诛心剑雨,被人敌视成仇,算计上门的。
我们当务之急要做好预防工作……”
眼见袁管家苦大仇深的拿饭菜撒气,薛仁贵馋的只咽口水,又担心的说道。
而袁天罡咽下一口美味的饭菜,冥冥中消融了先前的怨气,词不达意的说道:“公子这是要放大招啊!
只是目的何在?
我担心公子的步子迈的太大了,会摔跟头啊!”
“呃,袁管家,你这话什么意思?
我怎么一句也没听懂啊?”
薛仁贵顿时懵圈的蹙眉看着他,感觉当顶的烈日,撒下冷飕飕的光芒,遍体发寒的问道。
暗忖,不会吧,这才刚刚平息战端,又要开战了?
怎么会这样啊?
相反,袁天罡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又摇头说道:“什么意思你不会自己想啊?
等着吧,李二会有反应,让你明白的……”
“什么呀?
这种事情怎么能让李二知道,从而针对公子……”
“你太天真了,殊不知隔墙有耳,再说这么大的风送走男女军民吵闹的话题,聋子都听见了。
那李二听不见吗……”
………………………………
第272章李二的杀机
正当王浪军授意上官丫头与袁天罡,招收员工,兴建私坊闹的不可开交之际,惊动了远在数十里之外的李世民。
“呼呜”
烈日当空,阴云突兀的盖顶而来?
不好,有危险,李世民一惊抬头,发觉一道巨大的黑影闪袭下来:“啊”
“是金鹰,救驾”
“放箭”
“皇上,有情况”
送葬队伍一团混乱,喧嚣齐天的炸开了。
只见人影乱纷纷的四散奔逃,或是惊恐的持武器防护自身,吓坏了。
只不过,在所有人惊恐万状之际,闪袭下来的金鹰向李二抛下一物,掀起一阵沙尘败叶炫舞跌宕开去之际,振翅高飞而去。
余下打着卷的败叶,掺和在翻涌跌宕,随风飘落的沙尘,伴随逐渐稳定情绪,站稳脚跟的人梯次宁静下来。
“啪嗒”
一节竹筒跌落在地上弹跳。
惊得跌坐在地上的李世民,瞠目结舌的看着,直到竹筒静躺在山道草丛里,才回过味来说道:“拿,拿来”
“诺,奴,奴才这就去”
处在他身边的小祥子,连滚带爬的拾取竹筒,转给皇上。
李世民接过竹筒,带着愤怒而煞白的脸色,拔出竹筒一端的塞子,取出一团雪白而卷成卷的信笺,摊开来查看信笺上的内容。
这时,跪在他右侧十米外的锦衣卫颤声说道:“皇上,无量宫内有动静”
“住嘴,你们一个个都是朕亲自挑选,安放在无量宫外围的心腹。
你们还知道朕交给你们的任务吗?”
李世民怒而跳起来,挥舞着手中的信笺,瞪着杀人的眼神,威逼着跪在地上的锦衣卫呵斥。
无他,他这会儿真心气疯了。
为啥呢?
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吗?
东窗事发,招惹王浪军,让他老人家派遣金鹰送信,兴师问罪来了。
这还得了?
要知道他李世民刚刚战败,几经波折才和王浪军缓和关系,就出这事了?
试问彼此双方心里怎么想?
很显然,王浪军不管是不是他搞出的信箭,挑拨阴谋,也是他的责任。
毕竟他在王浪军以德报怨的辅助下,勉强过了一道死劫。
正在这档口,他玩过河拆桥的戏码,谁受得了?
当然,这种事情是小人搞出来的阴谋诡计,但他才是一国之君,在王浪军交还八万大军,分散到在无量宫外围的前提下,发生了这种事,是什么情况?
这是让人认为他这位君王明知故犯,强势逼迫王浪军就范。
哪怕是明知道这是小人所为。
那么他这位君王的脸,是不是被人踩在脚底下蹂躏?
再说了,王浪军驱使金鹰闪袭下来送信,意在震慑,打脸,以及问责,你看着办吧?
好么,丢人丢到家了。
这是两耳光,往死里打啊!
一瞬间,差点把他气死,气疯了。
于是,他憋着一腔的怒火,只想杀人泄愤。
而前来报信的锦衣卫倒了血霉了,吓得趴在地上磕头如啄米,嘭嘭嘭的哀嚎:“皇上,皇上饶命,恕罪啊”
“皇上息怒,可否把信笺借阅一下”
眼见形势不妙,魏征压下适才受惊的心神,转向皇上行礼说道。
李世民原本要拿锦衣卫开刀的,见他打断自己,在甩给他信笺之际说道:“拿去看吧。
朕要你们一个个看清楚,给朕一个交代!”
他这句话越说越气,越严厉,透着杀气。
吓得一干文武大臣,战战兢兢的传阅信笺。
可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没一个人不是吓得直哆嗦,冷汗浸身的。
开什么玩笑?
有人在这个关键眼上,利用羽箭帮着让王浪军给太上皇披麻戴孝的信笺,射入无量宫,吓不死人咋的?
这可是挑衅,宣战啊!
当然,这种情况搁在平日里,啥事没有。
谁让皇上招惹王浪军,又被王浪军以德报怨平息内忧外患,又没给王浪军任何表示,交代,就来这一手。
试问王浪军怎么想?
说不好听的,人家王浪军没动刀子杀人,杀上门来就烧高香了。
而王浪军仅仅驱使金鹰恐吓一下,让皇上善后了事。
这已经给足了面子。
可是皇上的脸被人打肿了,又要给王浪军一个交代,怎么办?
谁倒霉?
一干大臣只想骂娘了。
人人气坏了,吓疯了,怎么办,怎么办?
好在有人心急有人焦,也有人顶杆子上,魏征就不是怕事的人,当即说道:“皇上,敢问太子何在”
“你认为太子敢在这个时候给朕上眼药?”
李世民不信太子这么傻,当即恼怒的瞪着魏征呵斥。
然而,魏征不但没有承认自己口误之罪,反而理直气壮的说道:“回皇上,太子敢不敢这么做不重要。
重要的是有人栽赃太子这么干,一石三鸟”
“呃,说,你说下去?”
李世民一愣熄火了,若有所思的问道。
他不傻,立马意识到这件事透着蹊跷,古怪。
首先,他派遣心腹高手,潜藏在无量宫外围监视着周边的一切动静。
按说不会发生意外情况。
可是意外突兀的爆发了,为什么?
其次,很显然,这种苗头直指太子,唯有太子才有能力,机会收买他的心腹,伺机而动。
要不然,他都不相信还有谁能瞒天过海,设计出这个阴谋诡计?
最后,或许其中出现漏洞,让人钻了空子?
比如调虎离山,支开他都心腹,伺机上演阴谋诡计?
这是让他费解,头疼的事情。
而魏征自是意识到这一层厉害关系,当即说道:“皇上,臣等跟随皇上为太上皇送葬,没有机会参与这场阴谋。
那么还有谁有机会设计阴谋?
首先,长孙无忌身在长安,耳目众多,或是他已经潜出长安,玩阴谋诡计。
其次,徐茂公就在无量宫外围,也是可疑人员。
最后是太子殿下。
当然,我们不能排除王浪军故意为之,挑刺生事。
总之,这是陷害皇上于不仁不义,以及威信扫地,且面临与王浪军撕破脸的危机。
而太子殿下已经成为众矢之地,难辞其咎。
再就是王浪军必然受到影响,有败坏名声之危。
臣以为皇上当以雷霆行动,追查主谋,格杀勿论,震慑宵小”
“臣附议”
房玄龄杜如晦之流,纷纷跪地附议。
惹得李世民气不一处来:“哼,朕头顶烈日,朗朗乾坤,却如至冰窟,朕欣慰啊!”
“皇上息怒,保重龙体”
众臣三呼,李世民气歪了嘴:“住嘴,朕不想听你们废话,你们告诉朕,这件事如何善后?”
“回皇上,臣建议移花接木,斩杀替罪羊息事宁人”
“好,好一个杀人顶罪,息事宁人,但杀谁够分量,你们谁来受过?”
众臣纷纷谏言,李世民一句话下的众臣面如死灰,大气不敢出
………………………………
第273章一封信引发的血案
眼见皇上动了杀心,人人自危之际,冷场了。
开什么玩笑?
皇上问谁来受过?
那个傻子敢答应受过,做替死鬼,遗臭万年啊?
除非脑袋被门夹,或是进水了。
才会答应皇上,替人受过。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但这件事总要有个结果吧?
何况皇上开了金口,这件事就必须有个结果。
这就急死人了。
于是乎,几乎所有大臣,在这一刻咒骂王浪军不是东西。
太狠了吧?
仗着先天高手的身份,以及多次以德报怨拯救李唐江山社稷的仁义之名,玩这招借花献佛的恐吓戏码,吓不死人咋的?
关键是这一招玩的太高明了。
身受阳谋,立马以阳谋反击回来。
而且加大力度,规模,把阳谋玩到皇上头上,并且踩踏在满朝文武的头上,上演阳谋,还有谁?
古往今来有么?
没有,一个都没有。
而且让这跪了一地的文武,以及站在那里焦躁不安的皇上,都要为他王浪军送人头,息事宁人!
我滴个乖乖,牛逼啊!
不服不行啊!
不,服气归服气,可谁特么的愿意受死,让他消气,安天下啊?
毕竟唯有这么做,才能震慑住背后的主谋,不敢乱来。
否则主谋一旦暴露苗头,就会被朝廷追查到底,从而死于非命。
再说了,这事让人做替死鬼,也就昭告天下了。
试问背后的主谋,还拿什么去蛊惑人心,闹事,毁坏王浪军的名声,以及陷害皇上呢?
因此,死人是肯定的了。
可是谁愿去死,做千古罪人啊?
混账啊!
前往别找自己
好么,人心动荡,个个跪在地上左顾右盼,生怕身边的人向皇上举荐自己去替人受过。
于是乎,人人自危,吓坏,吓疯了
无形中衍生出一个恐惧的氛围,硬是让这烈日下的树林之间的山道,降温到发寒的地步。
“沙沙”
一阵风儿吹过。
伴随几片败叶,松针打着卷随风飘荡,席卷到众臣身上,人人打着摆子,哆嗦起来了。
就像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似的。
一阵风吹过,就把众臣提到嗓子眼的心神惊悸了。
而李世民徘徊在山道上,眼见众臣没言语,还吓坏了的死样,气喘吁吁的呵斥:“朕要一个交代?
而你们口口声声效忠朝廷,效忠于朕,都是自欺欺人的谎言吗?”
好么,硬的不行,那就激将。
反正他是不可能做恶人,点名处斩谁受过,背一世骂名的。
毕竟这种事出力不讨好。
其实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是他忌惮王浪军这一招太过狠辣,怎么收场才好?
要知道哪怕是他杀人,息事宁人。
这件事也是要昭告天下的,否则难以震慑背后的主谋,只会带来隐患。
而偏巧王浪军不希望自己的名声受损。
否则就是撕破脸皮,开战,颠覆江山的结局。
要不然,王浪军也不会驱使金鹰闪袭下来,震慑,敲打,鞭策,警告他合理的善后了。
然而,无论他斩杀大臣,还是处死一人,昭告天下,这是某某某大臣,意图谋朝篡位,设计挑拨离间的下场。
并以此证明王浪军与他的关系密切等等事宜,慑小人,安天下。
但他这么做,颜面何存?
显然,他又败给王浪军一次了,招人嚼舌根,损毁威信啊!
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结局。
因此,他逼迫众臣出主意,也在心里后悔,朕为什么还要跟王浪军怄气,不甘心,继续角逐,这会傻了吧?
怨谁呢?
活该吗?
早给王浪军一个交代,哪有这回事?
好么,他这会真心后悔了。
可惜这天下没有后悔药卖,而他的心情,魏征全从皇上眼里读懂了,当即说道:“回皇上,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啊!
正因皇上不忍处决招惹王浪军的功臣,给王浪军一个交代。
导致某些功臣沾沾自喜,不可一世。
这就滋长了他们的侥幸心理,以及野心。
从而,他们不把皇上的仁慈放在心上,整出这曲阴谋诡计”
“好了,朕知道你的意思了。
但你怎么一口咬定这是朕的臣子招惹王浪军,而不是黑衣人与其党羽暗中作祟,挑拨离间呢?”
李世民拂袖呵斥。
虽然这话他自己都不信,但是他还是抱着侥幸心理。
毕竟这件事推到黑衣人身上,似乎不是丑闻,没什么损失不是?
当然,这有点自欺欺人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