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他这一嗓子,禁卫军彻底乱套了,嚷嚷着奔忙起来。
而纷乱嘈杂的氛围中,李世民面如死灰的瘫坐在地上,感触着伤口带来炽烈的疼痛,咬牙切齿的说道:“查,朕限你一炷香内查清此案!”
“末将领旨谢恩!”
李统领不但没有感到恐惧,反而泛起一丝喜悦之情,跪地谢恩,遂奔出御书房去了。
余下李世民在颤悸中等死,当看见口吐黑血,弥留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小圆子的痛苦模样,整个人都在发抖:“谁,是谁要害朕?”
“皇上,请恕奴才斗胆,这事肯定与谋朝篡位之人有关……”
小圆子不甘赴死,忍着疼痛说道。
这话刺激了李世民的心神,不可置信的说道:“难道是他,他就这么巴不得朕去死……”
“报,皇上,尉迟将军差人进宫救驾……”
“宣,朕倒要看看尉迟恭怎么个救驾法?”
耳闻禁卫军在门外禀报,李世民恢复了一份尊严,忍痛站起身来,坐到椅子上说道。
“沙沙”
吴偏将疾步进入御书房,低着头跪在地上启奏:“皇上,末将奉命救驾来迟……”
“说重点,你们怎么知道朕遇刺了?”
“回皇上,我们事先不知道皇上遇刺,只是长孙无忌一党的文武大臣传皇上口谕,命令三军进攻无量宫。
尉迟将军生疑拒绝了他们,在他们离开之后不久就遇刺身亡了。
对此,尉迟将军觉得此事不寻常,派遣末将进宫救驾。
途中,有人袭杀了护灵的长孙无忌一行人,据说那长孙无忌是假冒的……”
“什么,冒牌货,这怎么可能……”
………………………………
第528章 决生死的李二
“啪”
伴随宫灯内轻微的炸响,御书房内乍亮了三分。
就像是处在房内的人的心神一样,焦灼的满面红光。
其中数李世民最为奇特,一张脸黑红相间,漠视着禁卫军把中毒身亡,变得漆黑如墨的小圆子抬出御书房,心颤而愤恨的看着吴偏将说道:“朕要听实情?”
“回皇上,末将句句属实。
只是不排除有人从中作祟,玩虚虚实实的把戏。
毕竟末将奉命救驾,急于赶路,没时间勘察长孙无忌遇刺的情况,也不知道他是不是被人冒充的,冒牌货?”
吴偏将跪在地上说道,言词诚恳。
其实这会儿他心里直打鼓,貌似有很多疑点啊?
第一,若是长孙无忌图谋不轨,护持太子谋朝篡位,那么宫里怎么没动静呢?
显然,长孙无忌在这段时间,把魏征,徐茂公与房玄龄等文武大臣,打压下去,不敢与他交锋了。
表现得张扬跋扈,即便是皇上都忌惮三分。
充足的展现出谋朝篡位的征兆与野心。
可是他为什么没有实际行动呢?
要知道,皇上已把大军围困在无量宫外围,致使皇宫空虚了。
只要有人谋朝篡位,在事先调兵遣将下,抓住这个良机逼宫上位,岂不是轻而易举的登基?
第二,整个长安城内一片安详,根本没有任何谋反的动静。
这不像太子,皇子借机逼宫上位的态势。
但尉迟恭分明恐慌不安,认定了有人谋朝篡位,安排他这个吴偏将进宫救驾。
这似乎不合常理。
第三,他怀疑这一切都是王浪军搞出来的好事。
要么为什么这么离奇古怪。
毕竟他知道,那些被杀的文武大臣,皆死在大帐不远处,事后不见刺客的行踪,太奇怪了。
加上皇上这边也遇刺了。
总计三处遇刺地点,都有死伤,不见袭杀一方的踪迹。
而袭杀的时间差不了多少,以他赶到宫中的时间推算,正好是无量宫派人,分三路赶到位袭杀的吻合时间。
相反,若是长孙无忌与朝廷幻想谋反之人策划了这场袭杀行动,肯定从皇宫大内开始行动才对吧?
毕竟只要拿下皇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其他的一切都不是事。
因此,他觉得这件事与王浪军有关,但也不能排除有人故意挑拨离间,再伺机而动的可能性。
故而,他心有疑虑,但在没证据的情况下向皇上禀奏。
李世民听他之言有所猜疑,蹙眉深思的呢喃:“年前,长孙无忌一病不起。
待他病愈之后,整个人清瘦了。
从原本的胖子名声,变成精瘦之人。
这种事,若非他的家人侍病在侧,见证了他的转变过程,还真没人相信。
看来早就有人利用他鱼目混珠,掉包换人,图谋不轨?”
“报,皇上,末将彻查了整个皇宫,没有发现刺客的踪迹。
但发现刺客留下一个黑色的小袋子,内藏毒药……”
李统领赶到御书房跪禀案情。
不待他说完,李世民拍案而起,撑在桌边上,颤抖着身体瞪着他呵斥:“废物,朕差点遇刺身亡,这就是你给朕的答复?”
“皇上息怒,这件事太过离奇。
末将怀疑这个案子与黑衣人脱不开干系。
毕竟早先黑衣人席卷长安,利用邪气侵入人体,惑其神智,变成杀人不眨眼的行尸,直至死亡不知疼痛。
而小圆子公公的死状雷同,只怕这是黑衣人的手笔。
也只要他可以来无踪去无影……”
李统领跪在吴偏将旁边颤悸着说道,暗忖这事八九不离十了。
相反,他的言论让吴偏将懵了,暗忖自己真是睿智,好险没有像皇上禀奏,这一切与无量宫有关,要不然……
李世民整个人都不好了,哆嗦着说道:“当真?那恶魔又回来害朕了?”
“皇上,这事极有可能,只是他没有下死手,颇为奇怪?”
李统领其实想说,黑衣人处在房顶上袭杀皇上,本就十拿九稳,但为何以弩箭射右后心。
再说了,若真是黑衣人袭杀皇上,在其袭杀房外的禁卫军之后,大可闯进来斩杀皇上。
为什么躲在房顶上,玩后手袭杀?
这种情况,无论袭杀的杀心,目的,还是顺序,似乎都很矛盾。
好像是在拿皇上开涮?
猫戏老鼠?
只是这个猜测,他不敢对皇上明说而已。
然而,李世民似乎想到什么,伴随乏力的坐到椅子上说道:“你们二人说说,那些遇刺的人都死状是什么情况?”
“咦”
二人异口同声的惊呼。
彼此对视一眼,皆看见对方眼中的惊异。
“皇上,死在大帐外面树林里的文武大臣,皆是一刀封喉,没有什么异常情况。”
吴偏将率先禀奏,李统领接话说道:“皇上,死在外面的禁卫军,也是一刀封喉。
只是其中有三人挨了两刀,一左一右,先后交叉割喉而死。
伤口鲜红,没有中毒的症状。
这与黑衣人自带杀人邪气侵蚀人体的特征不符,只怕这场刺杀另有隐情?”
“哈哈,朕就知道这次袭杀没这么简单,那么谁想要朕的命?”
李世民怒了,为自己变成待宰羔羊,被人蹂躏,戏耍,开涮恼怒不已,杀人泄恨的心都有了。
反正活不长了,不如在死前杀一个痛苦?
杀他一个血流成河,铲除一切对自己抱有敌意的人与其九族。
正所谓帝王一怒血流千里。
他无形中散发出强大的杀气,让久经沙场的将军感触到了,相继劝谏。
“皇上息怒,所中之毒王浪军可解,还请皇上即可启程,赶往无量宫疗毒……”
“皇上,这件事很可能就是黑衣人在挑拨离间,挑起皇上与王浪军之间的血斗,才制造出战场诡异的刺杀啊……”
吴偏将与李统领先后劝谏皇上。
显然,二人说到点上去了。
其一,黑衣人在长安城组建的爪牙差不多死绝了。
即便黑衣人有能力刺杀皇上,也没能力登基上位,改朝换代。
如其这样,不如借机挑拨离间,让皇上与仇人王浪军死磕,坐收渔人之利。
第二,黑衣人的邪气遇到王浪军不堪一击。
而无论王浪军利用草木精华救治皇上,还是皇上遇刺与王浪军脱不开干系。
也搅和在黑衣人的仇杀之中,本就说不清道不明的。
何况如今大军围困无量宫,以及太上皇急于下葬,都离不开皇上亲自主持,了结风波。
这是躲不过去的事情。
显然,李世民也知道自己在与王浪军较劲,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
毕竟他督导了这一切的发生,只想坐等渔利。
可惜因长孙无忌这个冒牌货打乱了计划。
加上身中剧毒,命不久矣,他无奈的咬牙说道:“传旨,摆驾无量宫,朕要与那王浪军一决生死……”
………………………………
第529章 舍车保卒?
李世民传旨摆驾无量宫,随即走出御书房。
一阵阴风扑面而来,伴随一股浓郁的血腥气息差点让他呕吐。
所幸从无量宫赶回来的小祥子眼尖,一把搀扶住趔趄向前的皇上:“皇上,小心龙体……”
“嗯,你回来了,这脸怎么肿了?”
李世民站稳身形,借助宫灯见他一张紫青的猪头脸,莫名的恼怒上火了。
俗话说打狗看主人。
这小祥子虽是一个太监公公,但也是朕身边的贴己人,岂能任人羞辱。
这不是打朕的脸吗?
谁这么大胆?
作死?
显然,小祥子当即哇的一声就哭开了,且添盐加醋的诉说了挨打的经过。
临了追加了一句:“皇上,奴才没用,给皇上丢脸了。
不过通过这件事,奴才以为秦琼,徐茂公与魏征三人,铁定与王浪军有来往。
甚至于……”
他话说一半不说了。
只因他知道太监公公不参政。
哪怕是危机到身家性命,也知道在皇上面前点醒一下就好了。
只不过他不明白李世民让他去传旨的用意,其实就是挨揍,跌份,以便向王浪军示好,言和。
只是这是一种暗示,展现在聪明人眼里,从而心领神会,借驴下坡言和就圆满了。
毕竟皇上拉下脸子言和,谁不给面子啊?
可是李世民低估了某些人的手段。
这切不是王浪军干出来的事。
而是秦琼与徐茂公,搭配魏征一唱一和整出来的事情。
虽然他们的目的也是极力促成与王浪军言和,但是演戏演得有点过火了。
加上小祥子添盐加醋的游说,李世民恨得牙痒痒的,暗忖这事秦琼三人刻意报复朕。
只为朕利用与不相信他们的忠诚,派去言和,试探他们与王浪军之间的关系。
这就是症结所在。
显然,三人的忠诚被李世民误解了。
但其实并非如此。
而是李世民做戏给人看。
第一,自然是针对王浪军的言和刻意而为。
第二,借机试探秦琼三人的忠诚,是安抚,杜绝长孙无忌对三人死恰,导致内部矛盾,不利于计划行动。
第三,这是刻意打磨,激将秦琼三人的潜力。
故意制造出一种危机感,迫使三人用心拿下王浪军。
毕竟王浪军不会把他们三人怎么样。
这是王浪军不能把朝廷大臣全部得罪一个遍,反而要预留一部分打太极的大臣,从中调和,便宜行事的必然现象。
相反,对于秦琼三人来说,作为使者,说客,调剂彼此之间的关系,那是最佳人选。
因此,李世民才安排小祥子去受皮肉之苦。
当然,事先,李世民估计没人敢狠揍小祥子,但会做做样子,假打几下不伤大雅。
谁曾想都快把人打着蒸熟的猪头脸了。
可问题是被打了,跌了李世民的颜面,也不能怎么样?
而且还是秦琼,徐茂公与魏征整出来窝火事件。
这怎么能忍?
但三人唱大戏,硬是给小祥子按上一个假传口谕的罪名,貌似白打了?
说白了,这是钻空子。
钻他李世民的空子。
目的是什么显而易见,就是报复一下。
但不能不说,他们狠揍小祥子也是为了向王浪军示好,言和之意。
毕竟在那一刻,李世民确有这个打算。
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结合局势变化,他从中分析到王浪军不在无量宫的事实,这才变幻计划。
计划赶不上变化。
大概就这么回事。
现实很残酷,李世民气得面红脖子粗的,一时之间真的有点分不清谁忠谁奸了?
也许是压力太大了。
或许是死亡恐惧缠绕着整个心神。
亦或是考虑到最终失败的问题,临死也要背上不仁不义的骂名,失去一切,且葬送李氏皇族满门。
落差太大,他接受不了了。
扛不住了。
要知道他沦落到这一步,已经是孤家寡人一个,好像失去了全世界。
身边一个大臣都没有?
都跑哪去了?
失败……
压力山大。
因此,李世民虽然气得几欲吐血而亡,但强撑着说道:“走,随朕前去无量宫,朕要讨回一切!”
这是他的两口话。
既安抚了诉苦的小祥子,把小祥子挨揍的事一笔带过。
又道出了他的心迹,真心想去讨回一切,重掌天下,所有……
他说着话就向宫外走去。
惹得禁卫军逐渐向他汇聚,拥簇着他出宫。
这时,李统领赶到皇上身边,行礼奏报:“皇上,末将担心这一切都是叛军的阴谋,调虎离山啊!”
他这话说得不清不楚。
其实一语双关。
第一,长孙无忌那个冒牌货的死大有文章,死的时候太巧合了。
恰巧让赶回长安进宫的吴偏将听见了。
是真是假都不知道。
若是假的,是不是长孙无忌串通太子皇子,利用这场战争,把皇上调离皇宫,去与王浪军死磕而失去一切。
要知道朝廷征伐王浪军根本不占理。
若是长孙无忌可以谋反,很容易利用这件事造谣生事,把皇上打入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绝境。
从而让皇上失去执掌江山的机会。
伺机谋朝篡位。
第二,他知道王浪军一向诡诈,善于用计。
但凡招惹王浪军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栽在王浪军的计谋上的。
无一例外。
那么,这一切是不是王浪军故意谋划出来的动乱?
这个不好说。
当然,原本他想不到这些问题,但是他要确保皇上的安危,才能保全自身与家族。
否则皇上无论是身死,还是被人推下皇位,他的命运逃不了一个死字。
一朝君子一朝臣。
包括皇上身边人。
一刀切。
宁错杀不放过。
这是定律。
因此,至此生死存亡之际,他再傻也把最坏的结果想到了。
只是李世民摇头向前走,心里确实一片悲凉,没退路了!
这对他来说,无论是不是谁布下的阴谋诡计,他都要去收拾残局。
这是免于变成不仁不义不忠不孝而不得不去做的事情。
否则,他不仅变成缩头乌龟,还会被人按上伪君子的骂名,从皇位上逼下来,结果可想而知。
当然,这就是一场三连环袭杀,结合长孙无忌冒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