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俏郎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俏郎君- 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表面上是传递消息。

    暗中的成分很杂,可能包含了各方势力中人。

    这简直太奇怪了。

    甚至于,属下从中感触到窒息的煞气……”

    肖天如实汇报,越说越担心。

    貌似局势很乱,有高手参与进来,他都感动恐惧,从而心里不安。

    这时,狄韵在香荷的搀扶下走向仙桃树,很是惊喜,但看见浪军正在商讨大事,没敢声张。

    而王浪军听到这些消息,颇感意外,又饶有兴致的说道:“越乱越好,否则暗藏在长安城内的奸细不会露面。

    这些人把本公子牵扯进来,是该算算账了。”

    “公子深明大义,表面上看似报复皇家人,实则是制乱朝局,给谋朝篡位之人创造机会。

    主要是事发突然,篡位之人没有时间准备,仓促起事。

    强迫他们谋反,否则没有机会。

    因为公子已经与太子杠上了,太子指不定就废了,最不济也是失势,软禁在太子府内,为他围攻秦府付出代价,所以太子失势,皇子之间的角逐也就淡化了。

    这不利于奸细从中作祟。

    无法挑起宫斗,也就没有机会做渔翁。

    因此,公子算准这一切,设局诱发谋朝篡位之人提前行动。

    恰好皇上至今了无音讯。

    正是谋朝篡位的最佳时机。

    而宫中的一把火,就是公子钓出的鱼儿,再捉住鱼儿挖出鲨鱼,一网打尽,公子反击谋朝篡位之人的计划就成了。

    公子大才,今古无双……”

    袁天罡惊诧的剖析,一边说一边感叹公子太高明了。

    只是王浪军一笑而过,但肖天忧心忡忡的说道:“公子,您这是助长谋朝篡位之人成事。

    一但他们成事,登基之后,一定会对我们兴师问罪……”

    (本章完)


………………………………

第256章 忠义禁区?

    “兴兵问罪,不存在的。

    除非李二无能,朝中无人,对付不了几个反贼改朝换代,只能说李二言过其实,徒有虚名。

    相反,这是本公子帮他肃清内患,整顿朝纲的行动。

    一举切除李渊,打消太子与皇子夺位,以及奸细势力等等毒瘤。

    为他奢望打造万世基业打下基石。

    一举多得,拨乱反正。

    这可是千载良机,换作他不敢,也不能动刀子。

    毕竟他要对太上皇尽孝道,对太子皇子有敲打之责,还有顾忌满朝文武,人伦情感的牵绊。

    以及纠察奸细的猜忌。

    不到万不得已,他是无法下手的。

    相反,本公子帮他挑破这颗毒瘤,毒到糜烂,颠覆江山的高度,他顺势,依法切除毒瘤,高兴还来不及呢。”

    王浪军一边怜爱的看着韵儿呵护仙桃,一边端起姜婉婷奉上来的胭脂茶,闻香识女人,笑而浅谈。

    看上去无比惬意,风淡云轻。

    就像是随手办了一件小事,不值一提似的。

    可是他的这番话绝倒了肖天与姜婉婷,惊诧得呆愣当场,心说,公子太神了!

    这似乎是执掌全局,算计所有涉及进来的人心,入局入套。

    主要是提前布局,算计所有人。

    说出去都没有人相信。

    可是公子做到了,简直就是叹为观止,神人举措。

    只可敬仰,崇拜,难以想象的谋略。

    太神奇了。

    即便是袁天罡也没想到公子这么神,遂自叹不如的说道:“公子神算无敌,老奴不及啊!

    就这不但可以报仇雪恨,而且可以帮助皇上铲除异己,且事后唯有感激而无怨言的计策,实在是高明。

    整个布局牵着所有人的鼻子走,直至所有人入套,只待收网了。

    哈哈哈,公子下了一盘大棋,妙啊!”

    “何止是妙啊,分明是神奇的计策,硬是让所有人暴露出动机野心,走向相互征伐,死亡节奏。

    太神奇了。

    只不过如今的宫斗形势很复杂,一旦禁卫军扛不住,岂不是坏了公子的大计?

    不如让属下替公子去插一脚……”

    肖天眼见婉婷愁眉不展,以为她正在为盗取玉玺一事而担忧,越发焦虑起来,主动请命。

    殊不知姜婉婷生怕公子责怪她善闯主母闺房,还说出那些羞辱之语,担心的不得了。

    一时之间不自在,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公子,既羞骚又羞愧难当。

    这是一个误区。

    王浪军没在意这些事,实为现代人观念,没什么值得追究的。

    相反追究起来,越发会让狄韵尴尬,难以接受事小,影响那种羞人的好事就……

    同样,这种误会让袁天罡起了疑心,以为公子不在意改朝换代如否,以先天之资傲世一切,但新皇登基,必然问责公子很麻烦。

    即便是不问责公子,也会针对公子的亲眷好友搞事情。

    比如追究秦琼干涉朝政,一力阻挡禁卫军办案拿人,或是栽赃怀道整出闹剧。

    像这种迂回手段,在政治斗争中屡见不鲜。

    一旦形成事实,就会让重情重义的公子为难。

    帮则棘手,惹祸上身。

    不帮又显得无情无义,落人口实。

    同时,他又想到公子不在意,但肖天亲眼看见高手参与进来,天知道是什么人,什么势力从中作祟。

    若是谋朝篡位之人布下的棋子,一举谋朝篡位得逞了,那就全完了。

    一念至此,他旋即说道:“公子,肖天担心的事情也不是没有道理。

    毕竟神秘军队事先窝藏在长安城内,无人知晓。

    相对来说,隐藏一部分高手,或是外贼入侵便宜行事,闹大了恐怕难以收场。”

    “是么?

    虽然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但是你告诉本公子如何出手?

    以什么身份介入宫斗?

    或者是本公子为什么要帮助李二收拾乱摊子?

    他配么?”

    王浪军侧头瞥了他一眼,遂转向韵儿,一边暗送秋波,一边说道。

    狄韵不禁满面飞霞,羞得不敢与他对视,专心呵护仙桃,浇水剪枝……

    浪军太坏了。

    这都什么时候,不分场合,诚心让人难堪,羞死人了。

    让这些人看见了可不好……

    只不过袁天罡哪有心情揣摩这种暗送秋波之事,当即接话说道:“公子之意是无法参与,参与其中就有谋朝篡位之嫌。

    难免被人误会,秋后算账。

    甚至于当场问罪,说不清道不明,越发把宫斗事件闹大了。

    相反,公子旨在报仇雪恨,这个仇不但针对奸细,而且针对皇家人。

    正面反击,还是占据大义,帮助皇上铲除异己而设计出的行动。

    在这种情况下,公子若是帮衬皇上平乱,也就违背了初衷。

    只是我们就这么看着,也不是个事啊。

    若是谋朝篡位之人最后得逞了,该如何向秦琼交代?”

    “嗯,这倒是个问题。

    毕竟秦琼忠义执着,一旦意会出这场宫斗事件是本公子一手促成的,导致改朝换代,他必然内疚伤心,无法面对他征战半生打下来的江山,名声,一朝葬送。

    不但他自己过不去,还会对本公子的行为产生质疑,纠结于忠义之间,自我沦丧。

    唉,忠义理念,名声情感,他会自责内疚,不见人,郁郁而终么?”

    王浪军算是看透了秦琼的忠义,一时间没辙了,说着话看向秦琼养伤的厢房方向,无奈至极。

    自古忠义难两全。

    可是秦琼鱼与熊掌兼得,执着半生,改不了了。

    这就难办了,一旦事态恶化,真是无法收场了。

    对此,肖天听傻了,凌乱了,但袁天罡思量之间心中一动说道:“公子,不如让秦琼驰援皇宫……”

    “不可,若是本公子没有猜错,秦琼顾及与本公子的情义而没有驰援皇宫。

    即便是秦琼身为白丁,还与本公子站在同一条战线上,本就对战太子,与朝廷作对过。

    他此时驰援皇宫,也会落人口实,借机生事,越闹越僵。

    这也是他顾忌的存在。

    否则,依据秦琼的忠义性格,早就驰援皇宫了。

    再就是他摸不准谁在谋朝篡位,是太子做戏篡位,还是皇子借机篡位呢?

    另外还有李渊加入其中,宫斗的性质糜烂了。

    故而,他分不清,也不知道该帮谁,陷入自责内疚之中,拿不定主意。”

    王浪军无奈的剖析道,同时也是在教导肖天等人,做事多动动脑子。

    肖天彻底傻了,既担忧又无奈,懵了。

    而袁天罡没有多少压力,说道:“公子,我们要做好最坏的打算,一旦邪恶势力篡位登基,是不是……”

    (本章完)


………………………………

第257章 秦夫人的眼泪

    王浪军这边讨论宫斗性质之际,位于前院厢房内的秦琼也在为此事烦躁不安。

    “夫人切勿为皇家宫斗而伤心,伤了身子,再等等看吧?”

    眼见夫君迟疑不决,秦夫人抹泪说道:“夫君,难道你要眼睁睁的看着父皇走向末路吗?

    父皇现已暴露暗影军,势必会被皇兄忌惮,朝臣参奏,后果不堪设想。

    只可惜父皇被皇兄架空了。

    满朝文武没有一人支持父皇,就不是夫君也……呜呜……”

    事态恶化到如今的地步,她虽然不谙朝政大事,但是她知道涉及皇位之事便是谋逆大罪。

    何况如今闹到三代人争夺皇位的地步,难以收场。

    可以说是开了先河,古今未闻。

    而古往今来争夺皇位都是无比血腥,成则王,败者寇,情义靠边站。

    加上她知道,李渊后发制人,做渔翁,摆明了痛恨李二当年夺位的复仇姿态,似是要把李二与其子嗣一并铲除,强势复出。

    这是明眼人都能看出的动机。

    这种情况,落入满朝文武眼里就变味了。

    虽然文武大臣都忠于李二,一旦李二顺利归来,无论是利益还是顺应人心所向,他们都会支持李二,借机整死李渊,但是李二尚未归来,李渊就有机会重登大宝。

    毕竟李渊的帝王手段,不及李二果决,多半会在登基之后重用满朝文武。

    这也是稳定朝局的必然措施。

    只要不是一心忤逆李渊的官员,多半不会降职受罚。

    说不好听点,李渊需要奴才帮他治理天下,而官员都是墙头草,貌合神离的选择。

    当然,文武大臣只要不傻,就能看出李渊重登大宝也活不长,另立太子的实际情况。

    只要顺应这一条,按照李渊的心意辅助新****煌腾达指日可待。

    毕竟李渊的儿子多得很,铲除了李二这一脉,不愁皇位继承人选。

    但显然李二既有可能回归长安,与太子皇子一起夹击李渊,让李渊死无葬身之地,遗臭万年。

    而若非考虑到李渊会遗臭万年,她也不会哭求夫君协助父皇重登大宝。

    在她看来,这是减少皇家人自相残杀的最佳方式。

    换作李二携天书回归长安,整死李渊,太子皇子,即便心不愿,也会被大臣参奏而获罪。

    而太子皇子登基,不但不会放过李渊与李二,还会牵连很多人获罪,受死。

    一朝君子一朝臣,这是不可逆转的血腥事实,没跑了。

    当然,主要是她记挂着世子怀道的性命,掌握在李渊手中,顺势辅助李渊,她才能得到最大的利益。

    毕竟她是李渊的女儿,没有父亲不疼儿女的。

    哪怕是皇家人,亲情牵绊还是有的。

    至少比起皇兄,皇侄的亲情眷顾,她选择父皇,故而游说秦琼出马。

    只是此时的秦琼在王浪军的影响下,淡化了权贵之心。

    这好不容易脱离朝廷,若是再次卷入其中难以善了。

    毕竟他认为李渊对上李二与太子皇子没有多少胜算,即便是胜了,也难以稳定朝局,安定天下人心。

    因为他比秦夫人看的远,认为潜藏在宫中的奸细会伺机行动,联合谋朝篡位之人作祟,制乱朝局,所以他觉着李渊重登大宝不现实。

    这种判断,在于他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上,揣摩一系列的谋朝篡位事件,得出的结论。

    再说了,他知道宫斗事件是王浪军引发的复仇谋略,于情义而言,不能破坏。

    同时,他怀疑王浪军此举并非表面上报复这么简单。

    加上李二当年逼父弑兄上位,他都做了旁观者,不知道该帮谁,如今越发凌乱了忠义情结,谁也不想帮,帮不得。

    总觉着越帮越乱,故而,他烦躁的坐在大堂主位上,看着次位上的夫人说道:“夫人,你也知道为夫如今是一介平民,即便是有心帮衬父皇也无能无力啊。

    无兵可用,即便是带着府内的家丁出战,也无济于事。

    再说了,浪军告知魏征,皇上生死未卜,若是不出意外,皇上的生死消息,在午时前后必有结果。

    而这段时间,宫斗事件难以平息。

    因此,夫人不要过于伤心,在缓缓,只待时局明朗化,再做定论。

    相对来说,浪军重情重义,一定不会看着李唐江山走向末路?”

    这话,他说出来心里直打鼓。

    这并不是他信任王浪军的为人,而是王浪军与皇家人结下死仇,不理会皇家人走向末路也很正常。

    没有亲自出手,已是仁至义尽了。

    故而,王浪军看着皇家人死于非命,根本没压力。

    唯一让他庆幸的是王浪军已达先天境界,若是一力辅助新君登基,铲除谋朝篡位之人,没难度。

    这是不会让邪恶之人与势力上位。

    这一点,他完全相信王浪军可以做到,故而安心了不少。

    相反,秦夫人尴尬了,意识到王浪军的情义,看在夫君面上,指不定就杀了父皇,乃至灭了皇家人。

    这是夫君的忠义,换来浪军的眷顾。

    否则,在皇家人一而再再而三的针对王浪军的情况下,一定不会放过皇家人。

    而王浪军的存在,迫使李渊没有以秦怀道强逼秦琼复出,同时保全了怀道的性命。

    至少在李渊忌惮王浪军的前提下,只要不傻到犯浑,不顾一切的地步,就不会害了怀道的性命。

    想通这些人情纠葛,秦夫人泪眼婆娑的说道:“好吧,全凭夫君做主,等等看吧。

    只是皇兄午时不归,还望夫君救父皇一命……”

    这是迂回策略,她想让秦琼劝谏王浪军出马,改变局势。

    但李渊把王浪军得罪死了,只是比起李二与太子针对王浪军要好多了。

    因此,她相信只要夫君出马劝说王浪军,一定会保全父皇达成所愿。

    前提是劝服秦琼,秦琼忠义执着,若是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强行劝说,必然适得其反。

    为今之计,她觉着已经劝服了夫君,只待皇兄午时不归,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

    如此同时,渭水河上。

    李世民屹立在战船船头上巡视水面说道:“魏爱卿,河道中可有古怪?”

    “启禀皇上,侍卫在水中发现很多断裂的竹竿……”

    魏征站在皇上右侧,抱拳作揖说道,心中焦虑不安,皇上为什么一再拖延回归长安的时间?

    皇上称病折腾了半夜,显然是装出来的。

    如今又下旨彻查河道,分明是在拖延时间,想干什么?

    针对这一情况,他多次劝说皇上赶回长安,稳定朝局未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