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兜兜又说:“中华人文历史五千年,每年都是一个大故事,而每天就是一个小故事。你说有没有这么多故事呢,其实故事远比这些多的多。”
画师终于抬起头来看着朱兜兜,突然面带笑容的扔出一张帖子,笑着说了一句:“欢迎来访。”
朱兜兜拿着帖子看了看,而后装入了怀中,帖子上是画师的府邸。朱兜兜又说道:“你为什么总是在美人的耳根落个点。”他突然发现草席上所有的画像都有相同之处,其中最为显眼的就是耳根出都有黑点,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画师失误呢。
那名画师笑笑没有说话,朱兜兜来到了路对过的书摊前,书摊摆设也是很简单,草席之上有很多字符对联,还有一些古老的字帖书本。少年书生正在挥笔书写着狂草,书法境界之高看字便可体会,真没想到如此少年竟会有如此了得书法。这让朱兜兜很是汗颜,自己的字要是写出来与他对比,那可真是让人羞愧难当了。不过,朱兜兜突然心想,有本事就比铅笔字。
那少年说道:“草书五百两,隶属五百两,行书五百两,无字书不用钱的。纸张自备否则外加十两。所有的书法字数全都不得超过一百字”张天龙好奇道:“什么是无字书。”那少年道:“无字书就是不用写字的孔纸。”张地虎道:“废话,什么都不用写还要什么钱。不过你的价钱也太贵了吧。一百字要五百两?”
少年呵呵一笑,还真是长的很帅,笑容灿烂,说道:“愿者上钩。”
就在朱兜兜离开光明桥之后不久,那名写书法的少年来到了画摊前,与中年画师说道:“爸,我们不用在来摆摊了吧。”那中年人呵呵笑道:“龙游出海、上得船来,今天是我们最后一天摆摊了,以后就再也不用来此卖字画了。”
那少年手中始终拿着一根毛笔,不知道是痴恋呢还是习惯了。看着远处碧波荡漾的河面,少年面无表情,虽然是冷酷的样子,却是很耐人看。突然少年自语的说道:“难道非得跟着他才能找到妹妹吗,我们也可以慢慢找啊。”中年画师停笔笑道:“他的势力将会遍布全国,我们不跟着他还能找到你妹妹吗,就凭我们最近吗!”
中年画师为自由派画祖,最为拿手的就是自由想象作画。众人并未有看清他画棚里的那些美人画真想,无论外表墨汁颜料如何的不同,都无法暗藏相同之处。比如所有的美人眼神以及嘴角,还有就是美人的耳根有个黑点,那根本就不是画师的失误。这些都是画师故意的,他在用此来寄托对女儿的思念。
中年画师名叫唐顺,祖籍在江南。祖上名人是那明代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他从小便是画画的天才,五岁便能提笔画画,而且丹青朱颜、山水泼墨皆是好品。曾经跟随多位名家学习画笔,可惜往往都学不多长,便被那些老师赶走。不是说他如何的不成才或是心德不行,而是正好的相反,他的在各个方面都是特别的优秀。只是太聪明,学习能力又特别的强,那些老师实在是没有什么东西可教授与他。
后来唐顺高中状元,奈何被人冒名顶替,不得不说那名顶替之人,那人叫宋落山。他本是东北吉林山脚人,后来投靠了纳兰明珠,但是明珠刚刚成相不久,与索额图互相争斗。于是宋落山在明珠的帮助下成为状元,而第二名则是索尔图的人。唐顺本来要去理论,奈何明珠掌权,没有官府敢来管着件事。再说了,哪有人为了一个小小的画家,来得罪当朝宰相的,就是老包在世也不敢包票能打赢官司啊,明珠可是被康熙成为万花筒的。
唐顺从此对官场产生了怨恶,直到康熙将明珠、索额图二人罢官关入天牢后,招纳其入宫为官。他面见康熙之后当场拒绝,康熙爷没有难为他,从此对于官场不在生有怨恶感觉。本来他与青梅竹马的邻家小妹结婚,婚后生育一男一女龙凤胎。后来得罪了仇家,使得妻子被害而女儿也被掠走不知所踪。他带着儿子四处漂泊寻找女儿,两人苦苦的寻人十来年,却是没有一点线索。看着身边的儿子慢慢长大,不止长相帅气而且画笔继承了自己的风格。
这些年来,他们也加入过许多豪门家族,就是要那些富家帮助自己寻找女儿。可惜事与愿违,收货基本为零。岁月无情变迁,父子二人也渐渐的对失望有所了解,于是回到了北京城。就在进京的前一天,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给唐顺算了一挂。提示唐顺只有跟着朱兜兜才能找到女儿,因为朱兜兜将是未来的大权掌握着,何况天天书场的大名谁不知道呢。
回到京城的家之后,唐顺是左思右想,觉得那位老头说的对。自己找人就是找一片,最多是找一个城。可人家只要在各个天天书场分部贴张寻人启事,那就有人自动的守株送兔。如果朱兜兜知道他的想法,一定会说你真是厉害,不过要是用人肉搜索更是厉害,谁不知道最阴要数被人肉搜索。
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阅读。
………………………………
第一百四十二章 大清报成立
唐顺父子二人商量用买卖字画来吸引朱兜兜,可是京城买卖字画的庭园商贾多的是,凭什么你摆地摊就能吸引人家。于是唐顺就想朱兜兜是天天书场的创始人,那他肯定爱好收集民间的故事咋说,不吸收百家杂学怎么能有故事编造成书。于是两人就开始在不同地方摆摊钓鱼,在光明桥偶遇那是碰巧了。
第二天晚上,朱兜兜抽出时间按着帖子上的地址,来到了唐顺的府上。敲击唐府的门环,随着仆人的带领,朱兜兜来到了客厅。而唐顺带着儿子唐子杰出来迎接,满脸的热情、好客似的恭迎。待得众人坐好后,朱兜兜首先说道:“唐先生,你今后可有所打算,是继续摆摊营生呢还是……”
唐顺笑道:“朱先生,我父子二人除了字画没有别的本事,不如此营生还能如何呢。”朱兜兜也懒得拐弯抹角的,直接说道:“哎,你还别说,我还正缺少你这样的人才,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兴趣啊。”
唐顺站起来拱手,唐子杰也跟着如是,而后笑道:“不知道朱先生有何需要我父子效劳的。如若不嫌弃我等手无缚鸡之力,请尽管吩咐事情。不知道是何职位需要人手?”既然人家都把话说的这么明白,那自己也不用在兜圈子了,朱兜兜道:“外人一般皆是知道我开的天天书场,其实我还有别的注意,这次就是为了新公司而来请你们的。”
“你说什么,你不打算让我们进书场。”唐子杰说道。
“我需要你们加入我的报社。”朱兜兜笑道。唐顺与唐子杰则是满眼的不解,他们还真不知道这个报社是干什么的。朱兜兜笑道:“就是出邸报的地方。”“哦!”
“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邸”本来是指古代朝觐京师的官员在京的住所,早在战国时就出现了,也有人说始于西汉。“邸报”又称“邸抄”,是用于通报的一种公告性新闻,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属于新闻文抄。
唐《开元杂报》是开元年间发行的邸报,该报系雕版印刷,质量不是很高。本身原无报名,因其发行时的年号是在开元年间,后人便称其为《开元杂报》。“杂报”是邸报的别称。“邸报”是其中最通用的称呼。“邸报”的内容主要地皇帝的诏书命令、起居言行、中央政府的法令、公报,官吏任名赏罚的消息和大臣的章奏文报。“邸报”的发布要受中央政府的严密控制。
明末,活字印刷术开始用于“邸报”印刷。清初顾炎武说:“忆昔时‘邸报’,至崇祯十一年(1638年)才有活版。”“邸报”普遍采用活字版印刷。因为用木活字印刷,印刷质量不佳,有的字体歪斜、墨色漫漶,校对也不够精确,错字较多。但因内容新颖,销路居然不错,西方印刷术传入后,遂改用铅字版印刷。
唐顺说道:“为什么要办邸报,那不是由官方办的好好的吗!”朱兜兜笑道:“那种也敢被称为报纸吗,那只是小孩子而已。我说的报纸是给天下人看的,让每个人、每家每户都备着的报纸。我的报纸是卖给天下人的,每份只要五文钱。至于销量什么的,你们就不用操心了,你们只是负责编辑就可。”
“编、编辑,我们行吗!”唐子杰疑惑道,他是真的不动什么叫编辑。朱兜兜笑道:“放心,你们都属于新手,我会给你们做指导的。”这样说还真使得他人放心,毕竟朱兜兜说的词太稀奇古怪了。
接下来几天内,朱兜兜便开始招兵买马,海选报社地址。报社初始工作人员共七人,社长一人名朱兜兜,副社长暂时一人为唐顺,同时他还兼任总编辑。范例及英怜之是编辑兼记者,黄飘生与邵庆品、周怀奇三人是走访记者。因为报纸需要不少的插图,这个年代又没有摄影师,所以唐顺又兼带画画插图师,他的儿子唐子杰也是插图师。其余的还有四五人是编外记者,这些人是后备力量,又相当于实习记者。话外介绍一下英怜之,他是这里唯一的满族人,身家满族正红旗。
报社的地址选在了左安门附近,是一座二层的古色建筑。大楼四周都是围墙,围墙之内还有小院,那真是远瞧雾气昭昭,近看瓦窑四哨。走廊十多米,对过是磨砖对缝的八字影壁。路北楼广梁的大门,上有门灯,下有花凳,内有插图绘画房、编辑处、传达室等等。正面大门铁皮镶着金粉板,门内四扇绿翠屏风,油绿底,洒金星,起金线。在门额之上书写着四个大字——大清报社,而在门前旗台上还竖着三杆旗,分别是中央大清龙旗、左面空白白旗,这是白旗不是投降的意思,而是临时旗帜暂时用的。而在右面的则是写着黑色‘大情报纸’的字旗。
今天有事朱兜兜培训的日子,为了让大家更清楚报社的真正含义,与他们所属职业的工作要领。他必须的要好好的将后现代知识告诉众人,当然了朱兜兜也不是太明白报纸业内幕。大家坐在会议室内,桌前都有一篮子的水果,是朱兜兜命人送过来的。他说报社的工作很是浪费脑子,而且体力也会有所消耗,所以要经常的补充维生素。经过这几天的相处,众人都知道朱兜兜没有官爷脾气,很是好相处,所以大家说说笑笑的没有一点拘束性。
唐子杰拿着一个青苹果,咔嚓就咬吃起来,朱兜兜与他的关系特别好,一直都拿他当弟弟看待。朱兜兜进来后坐在了最上面,笑道:“你小子,天天吃青苹果吃不够啊,好了,先放下,大家开会。”
“最近的大家都学习的不错,在过几天,我们报社就要开业了。开始肯定是没有多少人看,在加上大清的文盲太多,报纸的销量业绩不会很高。所以我打算先将报纸发行与天天书场内部以及各个官府,还有京城的各个商会及店面。至于大清报纸的内容就定位两个方面,一是政要新闻,二是娱乐爆料。还有就是流出一个广告栏,专门做报面广告,谁出钱就给谁做。广告的真实性我们要做好调查。”
朱兜兜说完拿起杯子喝了口水,接着说道:“作者、编辑、读者是一个三元关系。职业道德要求编辑热情、真诚地对待作者,尊重作者的人格、著作权,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对其稿件作出客观的评价,不打杀,也不“捧”杀。要帮助作者修改、完善稿件。因为大多作者是写自己熟悉的东西,不一定了解市场、了解读者需求。编辑要起协调和搭桥作用。稿件修改时,如与作者发生分歧,也不能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以“权”挟人,不能以谋利放弃原则。
在交往中,不能利用编辑权力谋私利,不得剽窃作者劳动成果。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重视作者名气对市场的号召力,重视名家,但也不能以名取人,稿件取舍要出于公心。
新闻简单的解释:新近听到的事。社会上新近发生的事情。唐李咸用《春日喜逢乡人刘松》诗:“旧业久抛耕钓侣,新闻多说战争功。”明陈继儒《安得长者言》:“吴俗坐定,辄问新闻。此游闲小人,入门之渐,而是非媒孽交搆之端也。”宋苏轼《次韵高要令刘湜峡山寺见寄》:“新闻妙无多,旧学闲可束。”
朱兜兜问唐子杰:“我来考考你,新闻的结构是什么?”
唐子杰笑道:“社长,你就放心吧,我早就都记住了。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唐顺看着儿子很是满意,在旁边不住的点头。朱兜兜笑道:“好小子,记得挺顺溜。你坐下吧,范例你说要素。”
朱兜兜话说完,站起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说道:“新闻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即五个“w”和一个“h”即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因)、how(如何)。一篇新闻报道,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特写,一般都包含这6个因素。”
“恩,你们一定要记住英语,那些都是将来避免不了用的知识。以后我会找英语老师专门教你们的。好了,黄飘生你说特点。”朱兜兜说道。
黄飘生站起来道:“社长,新闻特点主要是及时性、真实性、简洁性、影响力。”…………………………………………
九月三日,天晴而多云,今日大清报社开业。相对于天天书场开业的热闹,这里简直就是很平凡。没有大人物来,也没有明星助阵,只是报社的几人已经朱兜兜的徒弟们在门口放个鞭炮,敲个锣鼓。朱兜兜头戴大头娃娃头盔,身着搞笑汗褂,一手扶着头盔一手挥舞着芭蕉扇子。小光头与白元及唐子杰三人,每人都戴着一顶花皮虎头帽子,在扮演着舞狮子的人,而朱兜兜就是扮演斗狮子的人。
周氏兄弟吹喇叭,京城四少敲鼓打锣,李克风、东廷兆、刘询负责拿彩绸,纳拉苏蓉与松竹雪端盘子送水果。其他的外人送来一些礼物后,便不留人的走了,朱兜兜觉得不必搞事那么隆重。朱兜兜已经上奏皇上,禀明将大情报设为政府机构,由政府出面架构。在早朝会上,众人觉得此事不错,反正只要是朱兜兜出的主意,最后都一定会通过的。于是众大臣一致认为大情报为国报,并且由朱兜兜直接负责。
大清报是大清朝国报。大情报是中国最具权威性、最有影响力的全国性报纸。报纸将及时准确、鲜明生动地宣传皇家精神和清政府最新政策、决定,以后也会报道国内外大事,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作为大清中央机关报,报社承担着三天一次向全国和世界传播与介绍清政府的方针、政策及主张的重任。
经过几天的京城走动采访,黄飘生等人是体验到了记者的辛苦。这个年代的记者可不是后现代那样舒服,有汽车坐还可以电话采访。他总结出来记者要四能,能想、能走、能听、能写。邵庆品也说道:记者要有品性、知识与经验、身体健康。周怀奇后来更是说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三人后来都成了名扬四海的大记者,后朱兜兜联合众人,列出记者6个基本必须要素:1、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