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铁甲船是小光头在军事研究部内偷来的,然后和关小羽带人就运到了邓州。在士兵们的帮助下,铁甲船带着三人朝河中央而去,那里是皇船的所在地。康熙爷收起鱼竿,站起身目光看向了远处,片刻后指着右边的黑影子问道:“哎,那个冒黑烟的东西是什么。”
众位大臣都站起身看着远处,因为距离较远所以肉眼看的不是很清楚。隆科多自语道:“好大的一条鱼啊,怎么还会冒黑烟呢。”身旁的高怡揉揉眼睛,有点诧异的说道:“这不会吧,这鱼跑的好快啊,是不是,哎,我靠,这他妈的是船啊,会自动跑的铁块船。”
铁甲船靠近后,众人才看清了摸样,随后各个都露出了睁着大大的双眼。一艘小军船拦住铁甲船,船上的侍卫要进行检查。小光头挥手指着弘历说道:“哎,你们都下去吧,没看到这里有个皇孙子吗,都退下去。”
铁甲船的船头有个捆绑的小椅子,弘历坐在船头拿着根小木棍,在清澈的河水里划拉圈圈,惹起里水面上的回弧涟漪点点、点点。小光头站在船尾控制着方向舵,看着水中欢快游戏的鱼儿,又看看船头的弘历,哈哈笑道:“怎么样啊哥们,兄弟的开船技术不错吧。”
弘历扭头说道:“哎呦,哥们啊,你真是够帅的啊,尤其是你那耀眼的光头,哎,不当和尚正是可惜了。对了,小哥们,唱首歌呗。”
小光头竖起手指,捏着嗓子咳嗽了一声,粗声喊道:妹妹你坐船头哦、哥哥在岸上走、恩恩爱爱、纤绳荡悠悠,妹妹坐船头哦、哥哥在岸上走、恩恩爱爱、纤绳荡悠悠。我要荡悠悠哦、我要荡悠悠。
弘历伸手拿出船柜下的果汁,是小瓶装的果汁,显得更加的可爱。拿着果汁瓶子,还没有来得及打开盖子,然后就听到了身后的鬼哭狼嚎声。小弘历愣愣的睁着大眼,嘴巴也是大张着,能塞进去半个冬瓜,手中的果汁瓶子随着颤抖而掉落在水中。
而另一位受害者关小羽更是捂着耳朵,满脸红彤彤的特像是三国时期的关公关云长。本来他手中拿着的是春秋书,可惜噪音太大,实在是无法让他安心的看书。噪音的来源是自己的师兄,他又不能下手打人,无奈中只能捂住自己的耳朵。
而皇家的龙船上,隆科多护在康熙爷的身前,大叫道:“有刺客啊,有刺客啊,护驾,快点保护皇上。”(未完待续。。)
………………………………
第二百一十八章 三德子病逝
小光头因为高歌一曲,用那高昂沙哑像铁块摩擦般的嗓门,唱出了千古流行歌曲《纤夫的爱》。可惜呢,因为自身的原因,使得被大家认成了刺客。他愣愣的站在铁皮船上,看着四周人的表情,真的是无语了,一时间空气冻结。
小光头朝着康熙喊道:“皇上啊,我是小光头啊,不是刺客啊!”
康熙爷哈哈笑着挥手,让铁甲船靠近,说道:“吴家的儿郎,朱兜兜的大徒弟,朕认识你的。哎,你们这船怎么没有桨板啊,可以自动游动啊,而且还冒着烟。”
弘历站在船头喊道:“皇爷爷啊,这是我师父的自动船,它不止是跑的快,还不用能自动的游泳。皇爷爷啊,你看这船体,全都是铁板铸造的,可以撞击木船,怎么样,厉害吧!”说者无心听着有意,弘历只是随便的将铁船优点说出,而康熙爷、雍亲王以及众位大臣都是盯着铁船看,心中的思想各有活动。
康熙爷笑着点点头,说道:“好家伙,真是个好东西啊,如果朕脚下的龙船能用钢铁铸造,而且还带动自动游泳模式的,那岂不是天下无敌了。”康熙说完话,站在铁皮船上的弘历说道:“皇爷爷,要是把你的龙船变成军舰,那才是天下无敌了。”
雍亲王朝着儿子喊道:“放肆,怎么说话呢,不许废话。”康熙爷冲着雍亲王胤禛道:“放肆,你怎么能对孩子大喊,对孩子要用爱,知道吗,要爱的教育。”随后又问弘历“我的乖孙儿啊,来上龙船来。到皇爷爷这儿来。”
大内侍卫们放下龙舟上的紫檀木阶梯桥板,让小弘历上了龙船,同时康熙还让侍卫带来糕点给弘历吃。弘历上船后,雍亲王都要靠边站,康熙爷爱抚着小脑瓜,问道:“孙儿啊。最近有没有好好学习啊,都看什么书了。”
弘历歪着脑袋,拿着一块黄色桂花糕,说道:“皇爷爷,最近我看了许多的书,有英语书、诗经、欧洲学文等等,还有帝王教悔也看了。”
帝王教诲是皇上必读之书,乃是为天子成龙而著,弘历只是个普通的小皇孙。按理说不应该言论此书。雍亲王出言说道:“不许如此放肆。”康熙冷哼一声,笑着与弘历说道:“弘历啊,真乖,要想认为一名好的帝王,就像你皇爷爷一样。就得熟读天下文章,而帝王教诲自然不能不读,如今你小小年纪便开始读西方的文学,将来定然你胜过你皇爷爷的。”
弘历嘿嘿笑道:“皇爷爷啊。你乃是万世明君,谁都超越不了你。你是天下人心目中的最佳帝王。皇爷爷,你是我的骄傲,我以你为荣哎。”弘历说完后还朝着康熙竖起了大拇指,表情有点夸张的看着爷爷。
康熙爷开怀大笑,随后又问了一些书本问题,弘历都对答如流。还时不时的用英语来回话。弘历认真的表情以及出众的回答博得一些彩头,被大臣们所认可。康熙对李德全吩咐,回京后把玉如意赐给小弘历,而后拉着弘历朝着船屋中走去,说要请皇孙吃活鱼锅。
三月的时候。台湾淡水百姓林亨等复谋起义,以“合心王”三字为暗语,结果事情败露,被官府擒斩者达数十人。不久后,黄潜等数十人夜聚昼散,拜旗结义,想要学着朱一贵那样做王,于是杀官兵。郑仕等人也聚党谋竖旗起义。
但是,现在台湾的总兵是蓝廷珍,这家伙可不是简单的人物,打仗多年经验老道。台湾的这些草民起义,全被蓝廷珍遣兵谋杀。针对台湾不稳定的形势,福建巡抚吕犹龙上奏指出:台湾总兵改设澎湖,应令其往来澎台之间,稽查营讯,自不致有误。
水师提督姚堂等也上奏说:澎台隔越汪洋,阻风则半个月不能至,声息不易相通,彼此难于照应,不如依照旧制,在澎湖设副将,在台湾设总兵,有益于地方事务。经过张廷玉的提议,康熙爷准奏,采纳了上述建议。此外,还把台厦道所属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所总一员,兵三百六十名,分设于南北两路,战船四只拨归台镇。
四月十三日,热河的避暑山庄急报传京,原乾清宫太监总管三德子病重。于是康熙爷决定将去热河避暑的日子提前,雍亲王胤禛随同前往陪王伴驾。在热河期间,他多次参加康熙帝举行的围猎活动,这是康熙帝晚年重用胤禛的一个标志。
尽管康熙爷的皇架够快,一路也是马不停蹄的赶路,但是还是没有感到三德子闭目之前。在康熙爷到达避暑山庄的时候,三德子正好刚刚闭上眼,这也真是戏剧的很。三德子死后,小燕子自然是嚎嚎大哭,康熙爷坐在三德子床前,吩咐众人撤去。
众人不知道康熙爷说了些什么,反正是为三德子守灵一夜。让皇上守夜,这可是天大的福分,自打周培公死后,三德子是第二个有此福分的人。夜晚,三德子房内灯火通明,可是他本人却已经闭眼离去。
一个礼拜后,三德子葬礼完事后,康熙爷召集蒙古亲王进行围场狩猎。此次狩猎康熙一弓在手,猎到了三十只动物。因为康熙爷有病在身,虽然外表看不出两样,其实影响身体还是很大的。雍亲王身手了得,自然可以猎货不少,只是他背着人都给放了,只是留下一两只的老弱野鹿。
又过了几日后,福州的士兵发生了哗变,这引起了清政府的注意。福州将军黄秉钺是个贪财之人,因他开始答应把四旗裁减马粮奏请再行给与,令士兵们攒凑银两作为赴京费用,后来赴京未能成行,而黄秉钺也未把银两退给士兵。于是,士兵们在披甲王殿吉领导下哗变,围垒将军大门。
后来,经巡抚晓谕以后才散去。可是因为多次没有结果公布,所以士兵再次聚集哗变,此事经闽浙总督满保疏参,议政大臣等议。而后议题奏折快马传给了热河的皇上,康熙帝看后旨准,将黄秉钺革职,哗变为首兵丁王殿吉、武坤山立斩、家产入官,妻子给功臣家为奴;哗变为从兵丁张伦等六人处绞监候,沈元弼等二百一十八人鞭一百发往盛京,分与汉军佐领下效力。
康熙在此批令上,有点不太公正,要知道此事乃是福州将军黄秉钺的过错。不过王殿吉等人也真是有错,尽然借故而拥兵哗变。其实两次的病变与他都有关系,都是他在背后私自起哄的,为此还用钱买人随从。
啤(pi)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酒精饮料,是水和茶之后世界上消耗量排名第三的饮料。本来啤酒是于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的,属外来酒种。啤酒是根据英语beer译成中文“啤”,称其为“啤酒”,沿用至今。
现在不同了,清华联盟旗下的饮料公司,经过半年的沉寂研究,啤酒在全国统一上市销售。啤酒以大麦芽、大米为原料、加入少量酒花、经糖化、低温发酵制成、被称为“液体面包”,是一种低浓度酒精饮料。啤酒乙醇含量最少、故喝啤酒不但不易醉人伤人、少量饮用反而对身体健康有益处。
在啤酒上市之前,大清报专门进行了全国性的首版报道。报纸上公布了喝啤酒的好处:含二氧化碳,饮用时有清凉舒适感;还能帮助消化,促进食欲。啤酒花含有蛋白质、维生素、挥发油、苦味素、树脂等,具有强心、健胃、利尿,镇痛等医疗效能,对高血压病、心脏病及结核病等均有较好的辅助疗效。
产妇喝啤酒,以增加母体乳汁,使婴儿得到更充分的营养。适量适用啤酒对心脏和高血压患者亦有一定疗效。报纸上还夸论说,啤酒是夏秋季防暑降温解渴止汗的清凉饮料之一。与白开水、酸梅汤、果汁、解渴饮料,都是夏季必备品之一。当然了,白开水是首要排在第一的。
大清报清华联盟饮料公司出品,金华啤酒广告:叫上红颜知己,邀上亲朋好友,欢乐聚会来瓶啤酒;春夏秋冬四季常有,白酒易醉啤酒少杯。记着酒后不要骑自行车,不要轻易驾驶马车,请遵守交通规则。(未完待续。。)
………………………………
第二百一十九章 试验铁路 火车鼻祖
蒸汽机车是利用蒸汽机,把燃料(一般用煤)的化学能变成热能,再变成机械能,而使机车运行的一种火车机车。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机车,从此开始,人类加快了进入工业时代的脚步,蒸汽机车成为这个时代文化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关键工具。
今天是1722年5月21日,我们的蒸汽机火车研发成功,马上将会在试验铁路上试跑。这是历史的大跨越、人类的大进步,因为大家的努力,中华人民开始了新的成长,就是它的出现,世界不用在等到1814年了。不用在麻烦史蒂芬孙先生的辛苦发明了,当然我们的成功离不开他老人家的发明,现在大家准备各就位,半个时辰后,火车启动试行。――交通部长朱兜兜
上面的话是朱兜兜在试验火车前说的,此话虽然让人们听得莫名其妙,却还是在大清报上刊登了出来,头版头条公布于世。随着火车试跑成功,图片被大清报宣传开后,大清各地都谈论起此事,为此朱兜兜又火了一把。
在1722年年初的时候,清华联盟蒸汽机研究办公室,就研究出了蒸汽机车,就是火车的初始版本。只是蒸汽机车不像是汽车,可以用四轮来驱当脚力,因为体积重量的原因,必须要铁轨来铺垫。一般以为铁轨就是铁条,那就大错特错了。起先朱兜兜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命令人随便做了些大铁棍。经过多次的实验,发现用铁钴做轨枕就是不行,无论这么实验都是失败。
铁路轨道,简称路轨、铁轨、轨道等。用于铁路上,并与转辙器合作。令火车无需转向便能行走。轨道通常由两条平行的钢轨组成。钢轨固定放在轨枕上,轨枕之下为路碴。以钢铁制成的路轨,可以比其它物料承受更大的重量。轨枕亦称枕木,或路枕,功用是把钢轨的重量分开散布,和保持路轨固定。维持路轨的轨距。一般而言,轨道的底部为石砾铺成的路碴。路碴亦称道碴、碎石或道床,是为轨道提供弹性及排水功能。铁轨也可以铺在混凝土筑成的基座上(在桥上就相当常见),甚至嵌在混凝土里。
根据历史记载,板式轨道是最早期的路轨使用法,用很薄的铁片钉在木制的路轨上制成。但这种路轨的承重能力很低,所以虽然建造的成本很低,但长远来说并不划算。这种轨道虽然比较简单,但是朱兜兜比较喜欢另外一种。那是后现代的广泛使用的工字铁轨。
后现代使用的钢轨切面成”工”字形,分为与车轮接触的轨头、中间的轨腰及底部的轨底。不同的路线对钢轨的强度、稳定性及耐磨性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钢轨亦有不同的规格。一条路线上应该选择使用那一种,需要考虑经济及技术等因素。
可惜的是工字铁轨太难炼制,炼钢技术还不能大肆的炼制出此种钢轨。虽然不能大批量的铁轨及时烧练生产,可是用来当做实验轨道还是绰绰有余的。铁轨出来后,把钢轨连接成轨道的方法有多种。
最传统的做法会把二十米左右一截的钢轨固定在轨枕之上,各截钢轨之间有接头(亦称接缝)。英国的习惯,两条路轨会在相同的地方有接头。但美国则会放在不同的地方。接头使用鱼尾板接合,它是一块约六十厘米长的钢板。两端有四或六口钢栓,用来扣在钢轨上的小洞。
钢轨之间特地留有间隙,约为6mm宽,称为伸缩接缝。钢轨让鱼尾板上钢栓通过的小洞是椭圆形的,这样钢轨就可以在炎热的天气下有膨胀的空间。这对钢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膨胀的空间,每当温度改变一度。钢轨就需要承受1。6吨的压力或拉力。如果一个地方每年最高及最低温度相差三十度,这力可以达到五十吨。一条钢轨可能会因而变得歪歪斜斜,影响行车安全。
要想炼制出后世那般铁轨是不可能的,最起码眼下的世界还没有如此技术。要知道钢轨是用高锰钢制成的。锰钢的脾气十分古怪而有趣:如果在钢中加入2-3%的锰,那么所制得的低锰钢脆得就像玻璃一样。一敲就碎。然而,如果加入&;gt;13%的锰,制成高锰钢,那么它就变得既坚硬又富有韧性。
所以人们用锰钢来制造耐磨的机器零件和铁轨、桥梁等。还有,在钢轨的上部,也就是和车轮接触的那一层,又是加入了另一种金属--铟,它的加入,使钢轨上部分在保证硬度的情况下,更具有一些韧性,这对火车的车轮很重要,它和“轮箍”接触、碰撞的时候,会有一定弹性,保证了火车的安全运行。
北京城外的东营镇,镇外有一片荒野土地,中午阳光高照,一群穿着制服的工人在挖土埋石。他们是交通部治下建筑队的,此时来此是为了铺设铁路。朱兜兜打算在此修造一段三里地的铁路,作为实验火车跑动的实验路。先挖出一条沟道,将石砾铺成的路碴,而后将枕木铺上,最后将铁轨落成。
汽机车由锅炉、汽机、车架和走行部以及煤水车等组成。锅炉,燃烧燃料和产生蒸汽的部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