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他的样子,青城急忙扶起他来,低声说道:“我现在是万厉军的先发,对外不要再这样称呼我了。另外这么短的时间里让你搜集众多的树枝和旗帜,确实难为你了。救援时机刚刚好,一点不迟。”
眼看援军来到身前,杨先发看清之后,顿时愣住,一脸不解的表情毫不掩饰的挂在脸上。原来,在远处看去的万人援军,走近了看才知道,竟然只有二百骑兵。不过他们几乎人手一面旗帜,没有的几个,也都用一块儿大布系在枪头,远处看倒也像是旗帜。而再细看就能发现,这二百骑兵的马尾巴上,都绑了许多长树枝,也不知道是何用意。
“树枝。。。。。。旗帜。。。。。。”
看着杨先发看清了真像,青城轻笑着走上前,说道:“你们被围之时大军远在六十里之外,急行军多日,想要赶来救你们怕是有些慢了,所以我先行一步,带着这二百骑兵就来了。但是对方人数众多,硬拼,我怕护不住你们。所以,兵行诡道,我就让他们找了二百支旗子,再给马尾巴绑上树枝,造成狂沙漫天的样子,虚实结合,这才唬住了他们。”
听着青城的话,杨先发明白过来,沉吟片刻后看了一眼周围的兄弟,相互点了点头,然后在他的带领下,众人纷纷跪倒在青城的面前。眼前这突如其来的情况让青城先是一愣,然后急忙伸手去扶起众人。
“段将军智勇双全,实乃上将之才。今日承蒙将军搭救,此恩此情,我等没齿难忘,请将军受我等一拜。”
“杨先发,各位兄弟,千万不要这样”,青城一边扶住杨先发,一边说道:“咱们同属守土卫国的将士,区区小事何足挂齿。我父帅。。。。。。家父曾说,‘为兵者,当属手足,命所交托,生死与共’,今日咱们共患难,没有一个投降的孬种,来日,咱们自当再同享福,大家快快请起,莫在折煞青城了。另外青城只是万厉军中一先发,可当不起这一声将军啊。”
听着青城的话,杨先发很受感动,双手抱拳一拱手,说道:“将军大义!”
“将军大义!”“将军大义!”
听着众人的喊声,青城很是欣慰,心中想到家族所受冤屈,似乎看到了昭雪的希望。
“公道自在人心,我们段家行得正,站得直,大义遍布天下,只要我能自证,再立下不世之功,相信陛下定能圣心回转。父亲,你放心吧,青城自当竭尽全力,尽早为您洗清冤屈。”
此刻的青城一心只为家族昭雪冤屈,或许还不知道,他和这一班将士,只有共患难的交情,没有同享福的命。。。。。。
日落西山时,万厉军赶到临海城外,正式接管了全城的防务,而当他们看到被打的支离破碎的驻城军时,都不禁暗自神伤。临海城的镇海侯堂堂二等武侯,手下握有三万驻城军,又坐镇沿海重镇,那真是,何等威风。却也想不到,今日竟落得这般下场。
此刻,临海城内,主帅府邸,孤鸿王和万厉军第一大将徐林坐在堂前,看着眼前一人。这人个头中等,肤色偏黑,略显精壮,饱经风霜的脸上有一道醒目的疤痕,眼神涣散低迷,一身劲装看上去也算是威风,不过头上和手臂上的伤势,也让他的惨状难掩。而他,正是此次海川匪患的主角,大齐二等镇海侯,临海城守城主帅唐武靖!
此次海川匪患,镇海侯被人打得落花流水,虽败了谋略,但胜在气节,不过此等战败,大齐朝堂内自然是不允许的。而作为东境封疆大吏,大齐东方擎将的孤鸿王,也是没想好该如何处置这个败军之将。
看着孤鸿王和徐林都默不作声,这镇海侯沉思片刻后,单膝跪地,决绝的说道:“末将失职,丢了穆王爷和朝廷的脸面,更对不起死去的将士们和临海城的百姓。奈何对方底细需亲自汇报王爷,这才苟活多日。今日万厉军既到,请王爷尽管发落,末将绝无怨言!”
“哼,好!”
………………………………
第一卷:少年壮志,初露锋芒 第十四章 王侯斗角,穆王转意
听着镇海侯的话,孤鸿王一口应下,不仅让前者为之一怔,就连徐林这个心腹爱将,都十分不解,暗想道:王爷真要处置镇海侯了?
“哼,好,好啊,好一个镇海侯!”
说着,孤鸿王转头看向徐林,微微点头示意,后者凭借和他多年的默契立时会意,当下站起身走到镇海侯的身旁,扶起他,并开口笑道:“唐兄莫慌,王爷是赏识你呢。”
“徐林说的不错啊”,说着,孤鸿王叹息一声,站起身走向两人,并继续说道:“你唐武靖用兵无谋,守地有失,致使大齐军威受损、天朝威严受辱、东境防御受创、黎民百姓受苦,这是不争的事实。”
听着孤鸿王细数自己的过失,镇海侯不敢否认,眼看又要跪下去,却被走到身前的孤鸿王扶住。
“王爷,末将。。。。。。”
“别急,本王话还没说完”,说着,孤鸿王把手放到了镇海侯的肩头,语气稍缓,又接着说道:“但是匪患闹了近四个月,你孤力支撑,无一兵一卒投降,更没丢失一城一地,誓要和匪寇玉石俱焚的决心也是大家有目共睹,所以,你虽有过,但过在不谋,却没丢了大齐武将的气节,这一点,也是令本王很欣慰的。”
听着孤鸿王一番安抚人心的话,镇海侯略显激动,双手抱拳回道:“王爷明鉴!末将虽无谋略之才,但也绝不敢辜负圣上的信任和王爷的器重。莫说贼寇只有三万,就算是三十万,我唐武靖也只会做亡将,绝不做降将!而且末将担保,临海城驻城军全体将士亦是如此!”
孤鸿王满意的点了点头,转过身走向上座,当他背面镇海侯的时候,不易察觉的冷笑了一声,似乎刚才的话并非真情流露。不过,这些镇海侯并没有看到。而等孤鸿王坐回去之后,又一脸愁容的叹息道:“哎,可惜朝廷里那些文官言辞凿凿,都说你有勇无谋,累及百姓,罪该万死,对你不利啊。”
孤鸿王所说也并非空穴来风,不过却有些刻意夸张。而听他说完,镇海侯似乎也有个心理准备,点了点头,说道:“末将确实无谋,剿匪近四个月,损失了两万多人马。。。。。。哎,竟才杀敌不过五千。”
说到临海城驻城军的伤亡情况,镇海侯又是一阵黯然神伤,然而听他说到杀敌数目时,孤鸿王低下头,不屑的轻哼了一声,并没有让另外两人听到,然后又突然抬起头,面露喜色。
“杀敌五千?好啊,武靖,你这也算是剿匪有功,最多就是功过各半,不赏不罚了,哈哈。”
孤鸿王竟然说自己有功?镇海侯一脸不解,开口说道:“王爷,杀敌五千,自损两万,这,这如何能说是功过各半啊?”
听着他的话,孤鸿王沉默不语。而一旁的徐林见状,轻笑着接口说道:“唐兄,王爷爱才,是要护你啊。你试想,如果没有功劳,王爷把真实的战报递交圣上,陛下看后定龙颜大怒,兄虽保住了气节,但不谋之罪一旦坐实,丢官罢爵都是有可能的。”
徐林所说虽有意恫吓镇海侯,但所言非虚,毕竟就在不久前,刚有一个战功赫赫的二等伯爵被圣心裁决,而究其原因,也不过就是龙颜一怒,更勿论,他这种败军之将了。
看着镇海侯确被自己唬住,还有些失神,徐林喊了他一声,又笑道:“唐兄莫慌。兄之所幸,王爷有意维护,这才想到,以功抵过来救老兄一命。唐兄不是说杀敌五千吗?那好,那咱们就上报朝廷,斩敌一万!这样临海城驻城军虽有损失,但功过相抵,老兄自可保命。不过,谎报军情,冒领军功这种事,一旦让别有用心的人知道了,对咱们可都不好,所以唐兄应该明白,王爷这可是在冒着风险保护你啊。”
听着徐林的话,镇海侯知道他是在敲打自己,也明白这时候该表明忠心了,急忙单膝跪地,一脸诚恳的说道:“王爷大义,唐武靖受宠若惊。请王爷和徐帅放心,末将知晓这个中利害,一定守口如瓶。并且为报王爷再造之恩,末将今后一定以王爷之命马首是瞻,肝脑涂地!”
说着,他就跪拜了下去。徐林乃是孤鸿王第一心腹,自然是万厉军参将副帅,所以镇海侯如此称呼。而看着他的样子,孤鸿王满意的点了点头,走上前去亲自扶起了他,并轻笑着说道:“武靖啊,你这是作何,咱们同僚一场,本王只是看不惯武将受文官笔讨,这才出手相助。何况,哪有什么王爷之命,咱们同朝为官,都是要奉圣上旨意的。”
镇海侯站起身,双手依旧抱着拳,听完孤鸿王所说,急忙回道:“王爷所言极是。但,圣上对末将有知遇之恩,是以末将保家卫国以报之;而王爷更恩同再造,末将无以为报。从今往后,末将这条命就是王爷的了,只要王爷有命,不论何时何地何事,末将定当遵从!”
“好了,越说越过,你啊。”
虽然这样说了一句,但孤鸿王的心里,对镇海侯的回答还是很满意的。看上去,这件事就这样说定了,而像冒领战功这种大事,孤鸿王和镇海侯竟然上下一心,欺瞒天听,一番言辞,几句对话就落实下来,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对了,尚有一事,还需要和你商量,让徐林解释给你听吧。”
“王爷有事尽管吩咐,何须商量啊。”
听着镇海侯不假思索就回了句话,徐林接口说道:“唐兄对王爷的忠心真是令人佩服,也罢,往后就都是自己人了,小弟就直说。是这样,虽然王爷有意上报朝廷,‘据实已报’唐兄杀敌一万,但这和临海城的损失相比,还是有些差距。毕竟对方不是‘云龙’和‘虎臣’这样的强敌,只是一个弹丸之地海川,所以,单是如此,恐怕还是有些麻烦。”
“云龙帝国”是北方游牧民族,掌握着最肥沃的大草原,兵强马壮,国人最擅马战,有天下最好的骑兵,而摄政王黑狼更是雄才大略,对中原大地一直虎视眈眈,由北疆王亲自率兵抵挡;“虎臣国”是极南蛮荒之地的部落民族,相传是上古时期魔神蚩尤的后裔,族人虽多不通教化,但各个身强力壮,一骑当千,首领新任虎魂王更是武艺冠绝天下群雄,大齐的北疆王、云龙的黑狼王都曾败于他手,故世称“天下第一高手”。南蛮隐患,是中原大地历朝历代让统治者最为头疼的事,而目前,则是由大齐南方擎将越国公率领十万越军抵挡。
徐林提到这两个敌国,也是为了告诉镇海侯,他面对的可不是这等强敌,仅是一个海川。而听着他的话,镇海侯意识到,恐怕孤鸿王和徐林所要说的,该是让自己割肉的事了。
“所以”,看着镇海侯默不出声,徐林话锋一转,说道:“王爷有意,让唐兄再度挂帅,兄弟我来辅助,万厉军全力支援,誓要再打一场胜仗,来堵住悠悠众口啊。”
听着徐林的意思,竟是让自己再度出兵,镇海侯眉头一皱,说道:“徐帅,王爷恩情末将心里明朗,末将也委实想要来一场大胜,好不给王爷丢人。但是,驻城军此刻的情况,末将。。。。。。”
“武靖啊”,没等镇海侯说完话,孤鸿王打断了他,面带微笑的说道:“本王知道临海城的驻城军已经不堪再战,知道你难,所以,千万别勉强。”
听着孤鸿王的话,镇海侯欲言又止,而徐林趁势又添油加醋的说道:“是啊,唐兄毕竟是第一次和小弟合作,可能对万厉军的军力有所怀疑,加上手上这点兵也不多了,唐兄想要保存实力,我倒是也能理解。不过唐兄啊,你这样的心思,可就有些辜负王爷的好意了吧。”
一听徐林这么说,镇海侯吓得急忙跪倒在地,立时说道:“末将并无此想法,请王爷和徐帅明鉴!王爷恩同再造,末将确实不该多想,自当领命。”
孤鸿王对镇海侯的话,并没有什么反应,在他看来,后者如何都是要奉命的,区别只在于心诚不诚,但是,这跟他孤鸿王又有什么关系?他要的,只是镇海侯奉命出兵。
“这样最好,本王的好意总算是没有白费”,说着,孤鸿王轻哼了一声后,站起身严肃道:“临海城守城主帅唐武靖听命。”
“末将在。”
“命你整顿兵马,打探情报,并于三日后出兵进攻海盗的陆上据点,徐林负责支援,不得有误。若有延误战机者,斩!”
听着孤鸿王的军令,镇海侯这次不敢再有丝毫犹豫,急忙应了声“末将领命”,同时,心里暗想道:孤鸿王下令时没有称我镇海侯,算是一种威胁吧。哼,惺惺作态了这么久,终于是原形毕露了,好你个穆厉,竟想让我给你当炮灰,老子就剩这点兵了也不给我留,算你狠。
看着镇海侯表现出的一副战战兢兢的姿态,孤鸿王很是受用,没再说什么就让他退下准备去了,同时吩咐传令兵,召集众将议事。而等他走后,孤鸿王喝了一口茶水,和徐林说道:“施恩只是软手段,要想控制住这帮武将,还是得来吓的,哼,没规矩的东西。”
听着孤鸿王的话,徐林点头称是,并说道:“让临海城这七千人去探探海盗的虚实,到时我们坐上观,如能看出他们的厉害之处,这次剿匪自当事半功倍。只是可怜了这镇海侯,经此一役,他最后这点家底也要打光了。”
孤鸿王放下茶盏,看了一眼门外陆续走来的众将,说道:“他若果真对本王忠心,本王也不吝惜兵力,区区两、三万人,半年之内就能给他补上。但看他样子,似乎只是嘴上说的好听,哼,那就怪不得本王,给这临海城易帅了。”
说完,孤鸿王又拿起茶盏品了一口。突然,他眉头一挑,似乎想到了什么,就开口问道:“可去叫了段青城?”
听着孤鸿王问到了青城,徐林先是愣住,然后眼前灵光一闪,急忙说道:“传令兵该想不到,末将亲自去传他。”
此等战前议事,非中军以上不能参与,然而孤鸿王却点名要传青城,是知道段家精于兵法,还是对青城的态度转变了呢?如果是后者,又会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
第一卷:少年壮志,初露锋芒 第十五章 王心难测,首战遭伏
“三日后的作战部署我已经传达完毕;众将;可有不明白的地方?”
此刻议事厅内除了孤鸿王和徐林;所有中军以上的武将都奉命来参加;唯独一个比较特殊的身份;让众人都很是费解;竟然是个先发;而这人,正是青城。
刚才徐林去传召青城的时候,他正在和临海城驻城军了解海盗的情况,突然接到这么一个传令,就连他都很是费解。这种军事会议,青城之前也不是没跟着他父亲参加过,但那时不同,他是青城军的少帅。
加上初见孤鸿王的时候,他的态度就很明显不喜欢青城,或者说压根就不喜欢段家的人,所以那时青城还想恐怕他在万厉军中不好混出头了。却不想这次孤鸿王竟然要他来参见这种重要的军事会议,明眼人一看就能明白,这是器重青城,似乎有回心转意的势头。
然而这件事在疾风的眼里,却有了另外的说法。“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不过雷影倒是认为,孤鸿王虽然不喜欢青城,可能一时半刻也不会改变心意,但是他常年和青城父亲段飞岩共事,对后者的军事才能不会不了解,而虎父无犬子,由此延伸不难想到,青城也会是个出色的上将之才。
简单说,雷影同样不认为孤鸿王是回心转意,但他觉得,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