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齐信庭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齐信庭侯- 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绝对没有不放心的意思,只不过,毕竟是故人之子,既答应了人家要照顾,总该是留在身边才说得过去嘛。当然,让穆王兄割爱,本王确实是有些愧疚了,哈哈。对了青城,来给穆王爷行个礼,答谢他的照顾之情。”

    听着北疆王的话,孤鸿王也未再多说什么,青城知道,此事就算是谈妥了。而一想到这半年来发生的一切,他临危挂帅,以及穆凰相助之情,青城深吸了一口气,走上前去,面朝孤鸿王单膝跪地,双手抱拳施礼。

    “王爷对青城的恩情没齿难忘,请王爷多多保重,好自为之。”

    青城那一句好自为之,算是临别之际对孤鸿王的好意劝告,但后者听到耳朵里,怎么都像是在讽刺、嘲笑他一样,很是不舒服。但碍于北疆王还在这里,孤鸿王也不好说些什么,只能是在心里默默咒骂。

    “哼,不牢你牵挂了。相识一场,本王也有话要和你说。别忘了你可是罪民之身,想要建功立业,先要戴罪立功,所以你要比旁人更努力才行,不然,你终究是没法翻身。另外,跟了疆王是你的福气,但你做事要更加检点,要学懂何为忠心,可别像你父亲一样,最后落得个那般下场。”

    孤鸿王冷笑着说教,更像是给青城难堪,他当众说青城做事不检点,段飞岩不忠,青城有心反驳,但是北疆王尚在,也不好太过放肆;若不反驳,那就等于是认了这话。好一个孤鸿王,北疆王用在他身上的办法,直接就照猫画虎的用在了青城的身上。

    然而青城与他是不同的,因此这样的招放在他身上好使,对青城则不一定了。青城听罢孤鸿王的说教,严肃的反击道:“行得正站得直,忠心检点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这一点青城和家父都问心无愧,倒是王爷,还是好自为之吧。”

    孤鸿王心中有愧,才会被北疆王拿住把柄;青城心中坦荡,自然毫不畏惧。而听着青城的话,孤鸿王怒气腾升,正要发作之时,北疆王出来打了圆场,笑道:“青城和飞岩兄都是忠义之士,这一点穆王兄放心就是。好了,这边的事办妥,本王还想着巡视一番临海城的近况,看看战后有没有需要朝廷援助的,好上报陛下。穆王兄,武靖,若是不忙,可否陪本王四处看看啊?”

    “小王荣幸。”

    “喏!”

    经过北疆王这么一说,此事就算结束。孤鸿王、徐林和镇海侯都陪着他去四处看看了,青城则留在原地,看着地上的死者,沉默片刻后无奈的轻叹了口气,低声说道:“你们安息吧。”

    眼下的他无力为杨先发等人讨回公道,北疆王也不会因这点事而刁难孤鸿王,何况此类事项在大齐各军中,也并非罕见。因此,杨先发等人虽然可惜,但青城确是无能为力。而他站在这里,想着今后就要跟随北疆王了,又想到父亲的教诲,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雷影、疾风,将杨先发等人,好生安葬吧。”

    “喏。”

    青城站在校场之上,环顾四周,想着他在万厉军中的经历,想到穆凰,又想到海川之战、上泉兄弟,最后看向适才孤鸿王所站的高台,心中不禁想道:穆凰,这份战功送给孤鸿王,我也算是对得起你父女了。异日再见之时,希望你一切都好。哎,也不知道孤鸿王的野心你是否有所察觉啊。

    孤鸿王为人奸诈,城府极深,且野心不小,青城深知他早晚会有大动作,而到了那时,他少不了也会参与其中,只盼着穆凰不要被连累就好,二人也不至战场相见。。。。。。
………………………………

第一卷:少年壮志,初露锋芒 第一百一十二章  与海侯别,青城动身

    “娘,儿要走了,你好生保重,儿会再回来看你的。”

    距离那日校场之变已经过去了两日,青城的去留尘埃落定,按照他和北疆王的约定,今日就是离开之时,他要跟随北疆王返回北境。而此刻的青城,想着山高水远,就在临行之前来给王嫂上了柱香。

    自他下山以来,已有半年之久。这半年来他收获颇丰,结识了穆凰、镇海侯和北疆王等人,还认了王嫂这个义母,更有幸挂帅出征,大败海川名将上泉信玄。虽说最终这战功落到了孤鸿王的头上,但青城也借此赎回了自己,重新选择了明主。

    青城尚且不知,往后的日子里,他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效力龙骑军了,而北疆王韩煌,也会是他此生最重要的一个贵人。或许半年的时光加上一份战功太过珍贵,但与日后青城的机遇相比,就无足轻重了。

    况且,此番海川匪患为祸临海城时日良久,青城能亲手大败贼寇,驱敌平乱,还百姓安宁,已然心满意足了。最重要的是,青城既已看出孤鸿王的不臣之心,继续留在万厉军中也是不可能的。而经过北疆王出面,青城不仅脱身,还与孤鸿王两不相欠,确是再好不过了。

    青城给王嫂一家上了柱香,又陪她说了说话,此时雷影和疾风来到了此地。青城看到后,知道他们是寻自己而来,轻叹了口气后站起身来,说道:“娘,儿该走了,你多保重。”

    青城和王嫂之间的事,实在让人感慨万千。在王嫂最需要帮助的时刻,青城挺身而出,代替她的儿子,补足了她心中缺失的亲情。王嫂把青城认作儿子,对他关心照料,青城呢,也算孝顺这个“娘”,也正因此,或许才会有后面的果。在青城最危险的时候,王嫂救下了他,牺牲了自己,对此,青城内疚且感激,但冥冥中,似乎都是天意。

    好人有好报,但真正的好人是不计回报的付出。因此,或许最后的时刻王嫂已然清醒,但面对死亡,她毫无畏惧,一心要救下这个帮过自己的好心人。当然,这一点青城是没机会知道了。

    雷影和疾风走到青城近前,看着王嫂一家安静的住在这里,雷影叹息道:“少主,请节哀。”

    “嗯,我明白的。有事?”

    见青城并无大碍,雷影放下心来,解释道:“咱们的行李都收拾好了,随时可以出发。我已请示过北疆王,王爷说待你和朋友告过别,咱们就走。”

    听着雷影的话,青城轻点了点头,沉默下来。北疆王指的自然不是王嫂,但要说青城在这临海城内还有什么朋友,那就只剩下镇海侯了。

    想到这里,青城不禁轻叹了口气,说道:“王爷果然是体恤下属啊。也是,咱们在这临海城内承蒙侯爷关照,他又是父亲故友,临走了,是该打声招呼。梁大哥那里,也该去上柱香道个别。”

    说罢,青城转过身突然跪了下来,雷影和疾风见状,也都跟着跪下。

    “娘,儿子走了。往后,不敢保证一定出人头地,但求无愧于心,为国为民出一份力,娘的大恩大德儿子没齿难忘,给你磕头了。”

    说着,青城冲王嫂的坟磕了三个头,然后起身,带着雷影和疾风去了梁峰的府上。

    梁峰死后,镇海侯在这里铺设灵堂,供人拜祭。而这几日孤鸿王几乎是全面接管了临海城的一切防务和大小事宜,镇海侯对此无可奈何,也乐得清闲,正好在这里陪陪梁峰。这些事青城是知道的,所以他直接来了这里,给梁峰上柱香,顺便跟镇海侯道别了。

    镇海侯是青城军旧将,曾受教于段飞岩,对此感念于心,对青城关照不少。尤其是在这大齐境内,到了现在还敢尊称段飞岩一声段帅的人委实不多了,对此,青城也很是感激。而临别之际,青城也认为,该和镇海侯道个别的。

    到了梁峰府上,青城给他上了柱香,看着他的灵牌,想着过往发生的一切,不禁感慨道:“此生有缘结识大哥,却遗憾没能结拜,但求来生再会,我们再做兄弟。梁大哥,兄弟今日就要走了,往后定有机会再来拜祭,也请大哥放心,小弟往后做事但凭本心,绝不会让你失望。”

    镇海侯坐在一旁,看着梁峰的灵牌,听着青城说的话,沉吟片刻后轻叹了口气,说道:“我这兄弟最敬英雄,青城你年少有为,放眼大齐,与你年纪相仿的人中,也少有能与你相比的。梁峰能与你结识,必定是感到荣幸的,至少,他曾随你上阵杀敌,驱除敌寇,领略青玉城段家的为人之道,用兵之术。”

    给梁峰上完香,青城转过身,走到镇海侯的身前,双手抱拳施礼。见他这般,镇海侯站起身来,沉默片刻后拍了拍青城的肩膀,然后自顾自的走了。青城见状,心知他是担心隔墙有耳,急忙跟了上去。

    镇海侯带着青城来到梁峰的书房,看着眼前这熟悉的摆设,不禁苦笑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但大丈夫有泪不轻弹,我虽为梁峰感到惋惜,却不想在他这里落泪。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看惯了这世事无常,公道不存,我也有些倦怠,有时也在想,倒不如功成身退,落得个逍遥自在啊,对大家都好。你说呢,青城。”

    “侯爷,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啊。侯爷心系百姓,胸怀天下,大有作为,执掌临海城多年,致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值此战后休养之际,若问有谁能让临海城恢复往日繁荣之象,那侯爷必定是不二之选。”

    青城一番话发自肺腑,由衷道出,镇海侯听后沉默不语。半晌,他无奈的苦笑连连,转过身看向青城,一脸惨笑地说道:“青城,我连自己的部下被杀,都不能阻拦了,这样的城守,这样的镇海侯,当真能帮到临海城吗?”

    镇海侯所指,该是杨先发等近几日被孤鸿王所迫害的临海城将领。当然,他也可能是想到了梁峰之事。而听着他的话,青城并未急着回答,反倒是沉吟片刻,这才开口劝说。

    “想当年,侯爷在最辉煌的时候,没有忘本,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临海城,真是何等意气风发,实乃我辈楷模。当时的情况,比之现在,青城料想只会更差,不会更好,可侯爷还是咬牙坚持过来了,青城相信,若不是心中有极强的信念支持,是不可能做到的。现如今,临海城逐渐繁荣,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了,这些都是侯爷励精图治数载所得之功,难道,眼下的局面,还会比当时更糟吗?还是说,侯爷心中的支柱,已然动摇了呢?”

    青城说起当年,谈及眼下,镇海侯轻点了点头,并未说话。然而他沉默片刻后,叹息道:“非是我信念动摇,只是,多年为政,见过太多冤屈无奈之事,实在有些寒心了。青城,你说说,我们这般鞠躬尽瘁,却还要担心被人迫害,究竟是为了什么啊?”

    “我们所为的,所图的,无非就是家国安定,百姓安居,社稷安保。这些早在侯爷回来临海城之前,就该想明白的,只是如今,怎又不明白了呢?”

    青城毫不犹豫的回答了镇海侯的问题,后者一时语塞,说不出话来了。而见他这般样子,青城沉思片刻,叹息道:“侯爷,你可知道家父现在何处?”

    “段帅?不是在南境吗?”

    镇海侯不知青城为何提起段飞岩,疑惑的问到。而听着他的话,青城轻笑着解释道:“是啊,是在南境。可是侯爷该不知,家父虽身在南境,且非将帅之身,但时常与我书信往来,问及海川匪患一事,诸多关心。直到我们得胜归来,他才略显放心,说这事,青城是想告诉侯爷,家父不曾怨恨过任何人,也不曾因遭遇而气馁,甚至,就连我从军立业,也是家父大力支持的。我知道,他一定没有忘记这个天下,没有放弃这个大齐,更没有放手百姓不顾。所以,不论发生过什么,只要一息尚存,还有能力造富百姓,家父都会支持。若有一天,青城终迎回圣心,家父回归自由,我相信,他虽然未必会再返军中,但一定会以他的方式,继续造福天下。这,该是侯爷和青城,都曾学到的。”

    青城语重心长,镇海侯深受感悟。是啊,和段家之事比起来,他经历过的,见到过的,又算得了什么呢。从一开始,他为的就不是出人头地,更不是功成名就,高官厚禄,他为的,只是在有生之年,能尽自己最大的力量,造福一方。

    这些的确是段飞岩曾教给他的,现在,又经过段青城之口,重新告诉了他。镇海侯听罢,沉默中细细品味着这个中道理,片刻后才深深地叹了口气,心中暗想道:段帅,武靖险些忘记了你的教诲,幸得你的儿子提醒,我才能重拾本心啊。是的,任天下黑白不分,我自是非分明,咱们图的,只是百姓安居,社稷安定,旁的那些,又有什么重要的呢?

    这般想着,镇海侯看向青城,整个人身上的气质有了明显的改变,似乎振作不少。近日来接二连三的打击的确是对他冲击不小,更让他渐渐的失去了信心,幸得青城点悟,镇海侯总算是回来了。

    “是啊,本侯如何能忘记呢。青城,多谢你了。”

    镇海侯感念段家父子的相助,由衷的道了声谢,而听着他的话,青城也轻笑了一声,双手抱拳施礼,回道:“侯爷回归,临海之幸。今日来此,实为道别,侯爷关照之情青城感念在心,往后若有事请尽管吩咐,青城定当不负。”

    镇海侯知道青城要动身了,所以并无惊讶之色,反倒是轻点了点头,说道:“北疆王为人忠厚,是非分明,能跟了他是件好事,你要把握住往后的每一个机会,尽你所能,报销家国。如此,段帅也能放心了。今日一别,再见不知何日,你我各自珍重吧。但是青城,本侯有个不情之请,希望你能答应。”

    “侯爷但说无妨。”

    “日后临海城有战,你务必请命建功。”

    镇海侯这句话,说的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青城只能是理解为,他日若临海城有难,望他再次出手相助。而对于这种请求,青城自然是不会拒绝的,当即说道:“侯爷放心,临海有战,青城当鼎力相助!”

    “好,那本侯就放心了。去吧,好男儿志在四方,以你的本事,加上北疆王的扶持,本侯相信,你未来的成就,必定不在段帅之下。咱们有缘再会!”

    “侯爷珍重,青城告辞。”

    说完,青城转过身离开了梁峰的书房,走向了大门处。而当他路过灵堂之时,朝里面看了一眼,心中暗想道:梁大哥,你安心去吧,侯爷已重拾信念,该会振作起来。

    青城今日来此与镇海侯道别,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点醒镇海侯,生怕他因为这些打击而颓废下去。而经过刚才一番对话,青城自觉目的该已达到,他能放心走了,梁峰也可安心去了。殊不知,经过他这一番点悟,镇海侯更加坚定了一个决心,一个让他始料不及的决心。

    “建德四年初,镇海侯反。。。。。。”
………………………………

第一卷:少年壮志,初露锋芒 第一百一十三章  镇海侯反,青城送行

    距离海川匪患已经过去了大半年时光。青城在事后如愿以偿的跟随北疆王来到北境龙骑军效力,孤鸿王并未做出任何阻拦。同样的,海川战功也旁落他人,跟青城没有半点关系,这也是孤鸿王放人的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这份战功弥足珍贵,孤鸿王却没有赏赐给自己的心腹爱将,反而是给了一个新兵。据说此人文韬武略,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是个难得的将才。而若非青城锋芒过盛,或许此人也能建功立业,不需抢占他人战功。

    正值用人之际的万厉军,为了拉拢人心,孤鸿王就以此等战功培养了一个新的战将。据传此人性格孤僻,武艺高强,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却突然成了万厉军的新贵。地位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