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鬼,已经死了。”
………………………………
第一卷:少年壮志,初露锋芒 第九十四章 青武话事,海侯之危
梁府再无外人,镇海侯问及真相,向青城求个明白。而青城呢,他深知镇海侯不会相信穆煌那一套说词,也想到了他会再向自己求证此事。不过,青城略显犹豫,似乎即便仅剩了镇海侯一人,他也不愿说出真相。
在公,梁峰已伏法赎罪,而他作为镇海侯的第一心腹,若青城果真亲口说出了真相,他唯恐镇海侯会承受不住此等打击。反正人都死了,梁峰也并非奸邪之徒,不过是一句实话,青城却甘愿为他守口如瓶。
在私呢,青城始终不愿意相信梁峰就是内鬼这一事实,更不愿意亲口说出这个真相,因为不仅是和梁峰朝夕相处、相交多年的镇海侯接受不了这件事,就连青城也是一样的。因此当镇海侯向青城发问之时,青城确是犹豫不决。
然而青城却又不想欺骗镇海侯,因为在他看来,梁峰的事对镇海侯来说也算是一个教训,若不让他有所警惕,难免日后会再出现此类事情。何况梁峰一心所为的,正是镇海侯,而青城犹豫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该不该让镇海侯知道梁峰的用心。
犹豫许久,青城再次看向梁峰和老管家的遗体时,这才想到了一句模棱两可的回答,“内鬼已经死了”。没错,不管是真正的内鬼,还是大家以为的内鬼,的确是都死了。青城并没有骗镇海侯。
而听着他的回答,镇海侯陷入了一阵沉思之中。他对青城的脾性算是有些了解,他深知青城是个明辨是非,忠义无双之人,所以,他回答的如此耐人寻味,那就只有一个原因,他不想亲口说出真相。
想到这里,镇海侯似乎就明白了。他不禁仰天长叹,闭上眼沉默不语。见他这幅样子,青城知道他该是明白了,本想出言劝慰,但不等他把话说出来,镇海侯深吸了一口气,看着青城严肃地说道:“青城,本侯替梁峰谢谢你了。”
镇海侯突然说了这么一句,青城先是一愣,接着轻叹了口气,说道:“侯爷不必这样说,我与梁大哥也算是相识一场,本来还约好凯旋之日就是结拜之时,却不想发生了这些事,哎。不过,侯爷,青城有句话还是要说的,不管真相如何,青城始终都相信,梁大哥是个忠义之士,值得青城钦佩。”
“那是自然。”
听到青城对梁峰的评价,镇海侯毫不犹豫的表示认同,但他细细品味着青城对他的夸赞,一句“忠义之士”,让镇海侯眉头一挑,不禁想到,梁峰的事会否与自己有关呢?
镇海侯并非庸碌之辈,所以对于青城的暗示他自然是能听出,而待他回去之后,冷静下来再细细琢磨,相信不难猜出,梁峰的事是因他而起。
“不管发生了什么,本侯对自己的兄弟绝不怀疑,尤其是梁峰。本侯太了解他了,深知他绝非卖国求荣之徒,一切定有缘由。只是,此事多半因本侯而起,若真是这般,那就是本侯连累他了。”
镇海侯有意套青城的话,后者不难听出,但他并不打算对镇海侯实言相告,反倒是轻叹了口气,说道:“青城在这里并无亲友,梁大哥的后事,多半还是要劳烦侯爷费心了,不过,有用得到的地方,侯爷请尽管吩咐,青城定当尽力而为。”
见青城主动转移了话题,镇海侯明白他该是不知或不打算告诉自己梁峰的事,只好暂且作罢。
“这是自然。梁峰跟随本侯多年,又为临海城鞠躬尽瘁半生,本侯理当让他风风光光的走。他的后事你就不用担心了,本侯会好生安排。至于那个‘内鬼’嘛,他并无亲人在世,孑然一身,而本侯想着他毕竟与梁峰主仆一场,不管做了什么,都对得起梁峰了。就算有罪,也该下去和梁峰当面说一句,所以本侯打算,也为他安排好后事,并与梁峰继续作伴。”
镇海侯既然猜到了真相,自然也明白这老管家是个忠仆,想着也一道处理了他的身后事,故而有此一说。
青城听着镇海侯的话,沉吟片刻后暗自感叹了一番,想着镇海侯既然把面上的事都做足了,那这老管家的事自己也不用担心了。毕竟,若无人肯理这老管家的身后事,让孤鸿王真把他当内鬼处置了,那青城的心里多少是有些遗憾的。
“侯爷大仁大义,青城佩服,也替那老先生向侯爷道声谢。如此一来,青城也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等梁大哥的身后事处理完,万厉军也该返回驻地,到时青城便能无牵无挂的走了。”
青城提到万厉军回防一事,镇海侯不知是想到了什么,眉头不经意间微微一挑,似有些出神发愣的样子。虽然他很迅速的调整回来,但还是被青城捕捉到了他这一变化。
青城深思片刻,恍然大悟,想道:侯爷该是在担心陛下“恩赏”一事吧。毕竟眼下的临海城,外敌已清,且海川数十年间都难有一战之力,东境短时间内该少有战事,加上此次海川匪患侯爷的表现来看,若真有人想除去他,此时倒是个好机会。哎,可叹梁大哥不惜通敌也要为侯爷争取时间,却不想我一战尽灭海川精锐,结束了海川匪患不说,加上之前因他所造成的局面,侯爷难免被人诟病,到时,怕是连“恩赏”都没了……
想到这里,青城不禁为梁峰的事感到不值,也为镇海侯平添一份担忧。他沉思片刻,看着镇海侯略显忧虑的样子,忍不住开口说道:“侯爷,家父曾说过:‘人正不怕史书评,身正不怕天下诛’,侯爷忠君爱国,征战半生,心系百姓,鞠躬尽瘁,我想,陛下不会不知。即便一时小人作祟,也难掩圣心一世。我们的所作所为,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即便一时受难,早早晚晚也会有真相大白,度过苦厄的那一天。所以,青城由衷的希望,侯爷珍重。”
青城说的算是比较直接了,镇海侯自然能明白,他该是知道了些什么,不禁有些惊讶。而他想着梁峰的事,加上青城说的话,沉吟片刻后不禁苦笑了一声,双手抱拳说道:“放心,本侯明白的。时辰也不早了,你近日来辛苦的紧,加上今天的事让你费心不少,快些回去休息吧。对了,有机会也替本侯向那个穆煌道声谢吧。”
听着镇海侯的话,青城刚想应承下来,脑海中突然闪过适才穆煌骂自己的话,不禁无奈的想道:那就得做好心理准备,再挨一顿骂了……
“侯爷……放心,有机会我会和她说的。时辰不早,侯爷也请早些休息,万望珍重,青城先告退了。”
说罢,青城招呼了一声雷影和疾风,转身就要离去。而看着他的动作,镇海侯沉默中突然想起一事,急忙叫住了他。
“青城。这几日,事情会比较多,但是不管发生什么,你只需记住本侯一句话:万事但凭本心。在这临海城,本侯不答应,没人可以让你做你不情愿的事,也绝对动不了你。”
青城停下脚步,听着镇海侯冷不丁说出的话,感到有些摸不着头脑。但他明白镇海侯该是有所指的,想来他所谓的“事情比较多”,也会是与自己有关的,就是不知道,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了。不过听镇海侯的语气,倒像是有人要强迫青城做些什么一样。
“侯爷好意,青城感激,也请侯爷放心,青城做事一向都是凭着本心的。若是,有人要强我所难,那也要看看,这人有多大本事了。侯爷珍重,青城告退。”
说完,青城就带着雷影和疾风离开了。而等他走后,镇海侯不知想到了什么,不禁叹息一声,看上去很是担忧。也不知道,他是在担心自己的事,还是青城了。
“老伙计,难为你了。你且安心歇着,相信要不了多久,本侯就会去陪你了……”
看着心腹爱将的遗体,镇海侯难受不已。不知因何,他竟会说出这种不吉利的话。更不知,他所提到有关青城的事,究竟是什么了。
此刻,在另一处地方,镇海侯为孤鸿王安排的驿所里,后者刚刚回来。他想着今夜发生的事情,心中怒火难以压制,气的冷哼了一声,将手中把玩的物件扔到了地上。竟是一枚银锭,还是一枚官银。
一旁的徐林深知孤鸿王有火难出,看着地上那个,他们本想用以揭穿梁峰身份时所做证据之物,默默地走过去,弯下腰捡了起来。
“这孩子真是越发的胆大妄为了,竟连本王的话都不听,害得咱们白忙活一场,倒是便宜了那个梁峰,还有那个唐武靖,哼,真是越想越生气。”
孤鸿王说的那个“孩子”会是青城吗?这就猜不出了。不过徐林听着他的话,心想他也就是说说,哪次不都是闯了祸说几句就算了,也没见他真处置过谁。
“王爷何必动怒,要办他唐武靖又何愁没有机会。皇帝早想为临海城易帅,他唐武靖已是众矢之的,若再加上此次海川匪患的事,末将料想,该不用王爷亲自动手了。”
孤鸿王自然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只是一时气急,顾不上细想这些了。而经徐林这么一提,他总算是冷静了一些。
“哼,本王就是气那个孩子,自然犯不着与他唐武靖动怒。不过你说的是,这次的事结束,东境海上的威胁也暂时没了,皇帝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是不需要本王费心思了。哼,还想用这种把戏糊弄本王,就让你们开心几天,有你们哭的时候。”
原来,孤鸿王确是看出了穆煌的把戏,只是并未道破而已。并且由此不难看出,青城和梁峰的担忧也不无道理,镇海侯危亦……
………………………………
第一卷:少年壮志,初露锋芒 第九十五章 穆王宴请,绝色拦路
次日清晨,雷影送来消息,孤鸿王果然不再深究内鬼一事,就按穆煌所说对外宣布了真相,对梁峰则只字未提。不过梁峰身为临海城的左军先锋,突然就不见了,难免惹人怀疑,因此镇海侯不得不在军中宣布了梁峰的死讯,并为他安排了后事。
此事告一段落,青城欣慰不已。内鬼伏法,梁峰名声保住,算是两全其美。不过,眼下的他也顾不上其他事。雷影回来后,不多时,万厉军中来人传话,竟声称孤鸿王要宴请青城。
“传王爷将令,请段将军今日正午赴宴,王爷在临仙居设下酒席,款待将军。”
听着传令兵的话,青城三人俱是一愣,不知孤鸿王有何打算,竟要宴请青城。
“段青城拜谢王爷美意,自当赴会。”
孤鸿王设宴,哪有不去的道理,青城只好应承下来。而他略作沉吟之后,看着那传令兵,问道:“不知王爷是有何事要吩咐在下,还望多多提点,在下也好有个准备,不至在王爷面前丢脸。”
青城说完,冲着雷影使了个眼色,后者立时会意,急忙从怀里取出一枚银锭,悄悄的递给了那传令兵。
这传令兵看见雷影手中之物,眼神中流露出难以掩饰的喜悦。他稍作推辞后,见青城十分坚持,就道了声谢,然后满心欢喜的收下青城的礼数,并轻笑着说道:“将军不必多虑,王爷并无要事吩咐。此番将军立了大功,王爷近日来心情甚好,只是想和将军说说话,就算有事,那也是好事,喜事,将军尽可宽心。”
孤鸿王为人城府极深,青城才不信他只是想和自己喝酒说话,毕竟两人的关系似乎也没到那个地步,想着该是这个传令兵不知,也就没再追问。
“王爷体恤下属,实乃青城之幸,万厉军之幸,如此,那青城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对了,宴席之上,除了在下,还有哪几位?”
“王爷今日只是宴请将军,并无他人。”
一听孤鸿王只叫了自己,青城更加疑惑,这明显就是有事相商,就是不知,这位穆王爷的葫芦里究竟买的什么药了。
送走传令兵之后,疾风忍不住说道:“这个孤鸿王,平白无故的是要做什么了。昨夜才刚刚为大军接了风,今天就要宴请少主,该不会是鸿门宴吧?”
听着疾风的话,青城和雷影对视一眼后,沉默着摇了摇头,然后开口说道:“咱们又没招惹他,平白无故的,为什么要杀我?我只是担心,宴席肯定是鸿门宴,就是不知道,他孤鸿王要对付的是谁了。”
雷影听出了青城话中的怀疑,当下问道:“少主是担心,孤鸿王有意拉拢少主,一起对付镇海侯?”
“我能想到的,也就只有这个了。”
青城的确是为镇海侯担心,因此他沉吟片刻后,眉头微微一皱,叹息道:“这位穆王爷定然是有事要吩咐,加上我怀疑他早有动镇海侯之意,此番海川匪患该正是机会。但是,也有说不通的地方,孤鸿王要办镇海侯,何必拉上我?我人微言轻的,在朝中也好,军中也罢,还并无建树,何况我又不是他心腹,贸然相商,不怕我暗中告知镇海侯,打乱了他的计划吗?”
青城实在想不出缘由,就算是怀疑孤鸿王有意对镇海侯不利,他觉得也不至于拉上自己这个外人一起。而雷影和疾风更是猜不透孤鸿王的心思,陷入沉默之中。
“哎”,半晌,青城叹了口气,说道:“多想无益,还是去了看情况再说吧。总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倒开始好奇,他孤鸿王要和我说些什么了。”
孤鸿王的立场敌我不辨,疾风担心青城,提议随行,却被青城拒绝,并解释道:“若你二人随行,倒显得我心意不诚,有意堤防。咱们人在屋檐下,可不能轻易得罪他。反正万厉军中最多也就一个徐林还能看得过去,真要有事,他孤鸿王也未必能留得住我。”
青城态度坚持,且所说不假,疾风虽担心他的安危,但也只好作罢。
青城虽然忠肝义胆,但并非愚忠之人,深知若有冤情,唯有活下来才能伸张正义,所以但凡孤鸿王有意加害,青城绝不会束手待毙。毕竟,现在他肩负的不仅是个人的荣辱,更是整个段家的命运。
到了正午,青城换上一身轻装,拿着他让雷影在临海城市集买来的特产糕点,只身赴宴而去。等到了临仙居之后,青城仔细观察了一下周围的环境,确认并无异常之后,整理了一下衣衫,昂首挺胸的走进了这家酒楼。
青城敢只身赴宴的原因之一,正是孤鸿王选的这个地方。此处并非私宅,亦非万厉军营,孤鸿王也没有包下整个酒楼,所以人来人往的,很难做到掩人耳目。而以青城的身手,就算是徐林上,想在闹市里拿下他,都不可能不惊动附近的百姓。甚至临海城的驻城军。
所以,青城断定孤鸿王此举并非设伏加害,自然毫无俱意。而等他走进临仙居之后,有一人似乎等候多时,见他来到,急忙迎了上去,并双手抱拳施礼,说道:“见过将军。王爷等候将军多时,小人为将军引路。”
“有劳了。”
此人该是万厉军中士兵,或是孤鸿王的护卫,虽是一身便装,但身上的军人气质难以掩饰,而且青城一眼就看出,此人是个好手,本事该不在雷影和疾风之下。
“孤鸿王果然不愧是我大齐的外姓王首,就连身边的护卫都比得上我段家的家臣,果然是底蕴深厚啊。”
心中这般想着,青城迈开的脚已然踩在了楼梯上。然而就在此时,竟有一女子挡住了他的去路,青城见状很是不解,以为是认错了人,急忙抬起头来定睛看去。
只见眼前这女子长发垂肩,头上插着一个文心兰样式的玉簪,格外好看。一身月白的衣裙,原本看上去极为稳重,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