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齐信庭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齐信庭侯- 第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梁大哥,还记得我刚接手彻查内鬼一事时,找你要临海城各级将领的花名册吗?其实,那时我怀疑的是镇海侯爷,可是他身份特殊,加上我不想轻易打草惊蛇,就想着,他在临海城必定是有同谋的,不然以他身份做一些事,该不方便。所以我找你要了临海城诸将的花名册,就是为了找到,那些跟随他时间最久,最为信任的部下。结果我就发现,若论对侯爷的忠心,和跟随的时日,梁大哥都是首屈一指的。”

    青城开始解释,梁峰并未出言打扰,只是静静地听着。

    “说实话,那时起梁大哥你就是我的怀疑对象了。因为侯爷若果真通敌,以匪养兵,那梁大哥就是最合适的助手。不过这仅限于猜测,而后来通过和梁大哥的接触,我倒认为不论是你,还是侯爷,你们都不该是这种人。直到此刻,我仍旧不信。”

    青城言辞诚恳,梁峰满怀感激,站起身来冲着青城双手抱拳施礼,说道:“青城,你的胸襟确非我所能比,我替侯爷多谢你了。”

    见梁峰这般举动,青城沉吟片刻后摆了摆手,叹息一声,继续说了起来。

    “后来,王大牛之事败露,他的遗物被我义母寻到,我终于想明白了一切,但只有内鬼的身份,仍旧是谜。因为,义母她口口声声说大牛是跟随侯爷出征剿匪,一个妇人又怎会知道这些事?我断定这必然是那内鬼告诉王大牛的,为了让他安心。但若果真是侯爷让他通敌,又怎会留下自己的名号?因此我猜想,这人该不是侯爷。但他告知王大牛自己的作为是帮着侯爷剿匪,而非其他事,这就说明,这人是在保护侯爷的名声,就算有朝一日王大牛不小心走漏了消息,别人也会当他是在吹牛,而不会相信。就算真有人信了他的话,也只会以为侯爷有要事安排。这人如此处心积虑的为侯爷保护名声,那定是侯爷心腹,如此一来,梁大哥的嫌疑更加重了。”

    青城解释的有理有据,梁峰不禁点了点头,叹息道:“青城你果然心思缜密,猜想无误。不过,有一事我需要为人澄清。王大牛从始至终都不知道自己是在通敌,而且我在一开始找到他的时候,只是因为他目不识丁,为人老实,并且在临海城也没有太多熟识的人,方便处理。但其实当我找他帮忙的时候我才发现,是我错了。他虽然目不识丁,但本性纯良,明辨是非,一开始我含糊其辞,结果他连连拒绝,生怕我交代的不是好事,他娘会不愿意。后来无奈之下我才谎称是为侯爷办事,为剿匪出力。他不识字,正好不用担心他会私拆信件,我给他画了地图,还告诉他这是给咱们的暗探送信,但事关重大,绝不可以告诉任何人。他一听是为国出力,满口答应,所以,王大牛确是与通敌无关。”

    “大牛是我义母教出来的,在他的品性上我从来没有怀疑过。”

    听到梁峰提及王大牛之事,青城不假思索的答了一句,然后眉头微皱,略带三分怒气的说道:“方便‘处理’?就因为他是个寻常百姓,在临海城只有他娘这唯一的亲人,就算死了都没多少人会在意,所以你就给了他官银,想着以后有机会名正言顺的抓了他,然后神不知鬼不觉的‘处理’了他对吗?若不是我意外撞破此事,若不是我义母为人勤俭,那银子没有花出去,你是不是就打算连她一道处理了呢?梁大哥,我不管你的目的是什么,但若这就是你坚持的大义,那我只能说,在你决定事后处理掉大牛和我义母之时,你就已经走上歧路了。”

    听着青城的话,梁峰心中一颤,似乎想到了那日,自己定计之时的情景。

    “是啊,就是从那日起,我再也回不了头。。。。。。”
………………………………

第一卷:少年壮志,初露锋芒 第八十八章  青城一问,究竟为何?

    在青城的质问下,梁峰回忆起当日定计通敌的情景,心中不禁感慨到,也就是在那一日起,他再也无法回头了。

    “青城。。。。。。你说得对,我作为临海城先锋,以百姓安危做赌,罔顾人命,即便我有千万个理由,也无法说服自己。我始终是错了。”

    梁峰发自肺腑的忏悔,并没有让青城因此对他产生怜悯之心。梁峰错了还可以悔悟,但是王大牛和王嫂,以及临海城死去的所有百姓和将士们,他们连生的机会都没有了。

    梁峰忏悔过后低下了头,沉默不语,眼角似有一滴悔恨的泪水悄然划过。

    曾几何时,梁峰是临海城镇海侯座下第一大将,他胸怀百姓,心系苍生,曾发誓要穷尽一生造福临海。却想不到,时过境迁,他竟成了那个祸害百姓的帮凶。或许对梁峰来说,这才是他最悔恨的地方。

    一个人最悲惨的,就是自己活成了曾经最厌恶的样子,变成了自己曾经最不想成为的人。梁峰既是如此。想到这里,他不禁长出了一口气,任那滴泪水滑落也不擦拭。泪痕挂在脸上,就好像在讽刺他的所作所为一般。

    青城见他这般模样,也不再过多训斥,因为他知道,梁峰不必自己好过。若他真是个混账还好,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自然不会有何悔意,青城报起仇来也不会有丝毫犹豫,更不会与他废话,早就动手了。可偏偏他不是。

    “后来我定下剿匪之计,并邀你同行,当时和你说的话并没有诓骗之意,确是发自肺腑。只可惜你当时还在想着报信之事,梁大哥,老实说那一日我对你很是失望。”

    一句“很是失望”重重的打在梁峰心头,他细细品味着青城这句话背后所代表的含义,不禁苦笑起来,样子十分凄惨。

    “是啊,你好意拉我一把,我却仍旧执迷不悟,是该失望的。”

    听着梁峰的话,青城沉吟片刻后叹息一声,继续说道:“当时我声称怀疑的对象乃是侯爷,就是为了测试你的反应。若我猜想有误,你不是那个内鬼,听到我的话后,你虽然不会相信侯爷通敌,但你该会为他辩解,拿出证据证明。可是你呢,你只是一味的不信,并且态度坚定,却又说不出原因,那就只有一个原因了。因为你才是那个内鬼,所以自然知道侯爷是清白的。”

    青城所说无误,梁峰不禁点了点头,沉吟片刻后苦笑道:“当时乍一听闻你的怀疑对象竟是侯爷,还分析的有理有据,我一时也找不到为侯爷辩解的理由,但确实不能连累侯爷,想不到,竟因此坐实了你对我的怀疑。”

    “不,我绝不会只凭猜测就给梁大哥你定罪,更不想因为我的误判而冤枉了任何一个人。梁大哥你一路上谨言慎行,没有露出任何的蛛丝马迹,而最终让我确定了梁大哥你就是内鬼的证据,是这个。”

    说着,青城自怀里取出一物,递给了梁峰。后者接过之后细细看去,就发现这竟是一封供述。然后,梁峰就明白了。

    “百密一疏啊。也是我万万没想到,青城你的心思竟然如此缜密,能想到这件事上。没错,如果前面的只是推论,那这封供述,基本就可以当作证据了。”

    “哼,梁大哥你也不必过谦,你的心思青城倒也算是领教了。上次侯爷率兵出征,你与上泉信玄密谋,要在军中安插海川奸细,以此设下埋伏,取我性命。但你深知这样做太过冒险,因为换上一批,就要换走一批,而事后只要严查是何人调换了将士,这内鬼的身份也就藏不住了。”

    听到这里,梁峰轻笑着插口说道:“是啊,听说孤鸿王当天就下令让徐林彻查此事,而且不是也查出那人的身份了吗?不过我倒是听说,那人没被处置,该是青城你的安排吧?”

    青城点了点头,示意确是自己所为,并解释道:“这一点才是青城佩服梁大哥你的地方。你不仅安排好了替罪羊,还找了万厉军的人,为侯爷在孤鸿王那里挣回了面子,孤鸿王不还亲自给侯爷致歉了吗?可惜那人咬死不承认自己就是内鬼,即便重刑之下也没有屈打成招,倒是让梁大哥失望了吧?”

    青城既已知晓了真相,梁峰也不愿再做戏,当下承认道:“是啊,那确实是我安排的。当时我就想到,这调换士兵的事决不能自己去做,而恰巧让我得知,临海城北门有处发生轻微坍塌,虽无人员伤亡,也不甚严重,但战事吃紧,一时抽调不开人手。当时我就想到,何不抽调一批将士去帮忙,再暗中将他们替换,混入军中。再待出征前将他们安排去做其他事,万厉军那个中阵无人可用,只能再行调拨,如此,正好做了我的替罪羊。”

    听到梁峰如此坦诚,青城忍不住的轻哼了一声,接口说道:“是啊,谁能想到,那批奸细并非战前才混入军中,而是早早地就混了进去。万厉军那人调拨将士倒是在战前,正好替你顶罪。而他又非临海城之人,所以梁大哥你也不会有愧疚之意吧?不过可惜了,这等手笔被青城识破,那人还好端端的在牢中活着,待今日事毕,我会想办法为他脱罪。”

    青城看出了梁峰的手段,并秘密安排了穆煌留在临海城中严查此事,后者果然不负重托,也足以看出神通广大,终被她查出临海城工事有一队士兵相助,并顺藤摸瓜,盘问出领头之人正是梁峰。

    之后穆煌找到了认识梁峰的当事人,并让他写下了详尽供述,交给了青城。青城看后彻底坐实了梁峰就是内鬼的事实,这才连夜赶来梁府,质问梁峰。

    到现在一切都清楚了,梁峰再无话可说,也并不打算辩解,两人陷入一阵沉默之中。片刻后,梁峰想起一事,忍不住开口问道:“青城,你掌握的证据,只此一件,剩下的也都被我烧毁,现在你又将此物交于我,就不怕我垂死挣扎,毁掉一切证物,再矢口否认吗?我相信,只要我不承认,侯爷一定不会信你的话。”

    梁峰所说不假,然而青城听后却不见有丝毫动容,反倒是沉着冷静的很。

    “那东西本来就是要给梁大哥的,我又何必担心。”

    青城竟说这证物就是要给梁峰的,这倒让后者略感费解,不禁问道:“给我的?青城,你……”

    “梁大哥”,青城打断了梁峰的话,说道:“青城今日来并未惊动旁人,且眼见你烧掉与上泉信玄来往的所有书信后才现身,先又将最后一件证物交给梁大哥你,就是不想此事闹大,为梁大哥、侯爷蒙羞。”

    听到青城这番话,梁峰不禁愣住,而青城也不再多说,两人就这样四目相对,再次沉默了下来。

    半晌,梁峰站起身来,走到青城的身前,然后双手抱拳单膝跪地,施以重礼并开口说道:“青城,你大仁大义,胸怀宽广,梁某愧对于你啊。”

    见梁峰这般样子,青城急忙扶住了他,并劝说道:“是非曲直青城心中自有明尺,梁大哥你有错,也有罪,或该死,但罪不致万人唾骂,累及侯爷。现在临海城中派系众多,暗流涌动,青城来此只为一个公道,却实在不愿成为诛杀同僚的棋子。这一切都是我自愿的,梁大哥不必如此。”

    青城恩怨分明,梁峰更加惭愧,不住地摇着头,解释道:“不,在此等情况下,你还能为侯爷和我着想,但是这一条我就已经感激万分,最要紧的是,我对你不起,愧对于你啊。青城你可知道,当日在东硅岛上,上泉信玄留下的封口兵,还有他设下的埋伏,我都是知道的,但我却没有告诉你,更没有阻拦你,甚至在那一刻我还有些希望,你能葬身洞中。现在想想,我真是糊涂啊!”

    梁峰后悔自己曾算计过青城,而青城听他提到此事,想着此次出征前梁峰曾和自己说过的话,以及他所说对不起自己的事,这才明白过来。但他不见丝毫动怒,反倒是苦笑了一声,说道:“本就是你死我亡的局面,我又如何能盼着你会为我好。梁大哥从没有主动出手害过我,青城已经是很欣慰了。过去的事,不提也罢。”

    是啊,今日之后两人一死一活,再计较这些事又有何意义呢?想来这一点梁峰该也清楚,因此青城豁达,他也就不再扭捏。两人站起身来后,青城看了一眼梁峰手中的证物,然后开口说道:“梁大哥请便吧。”

    梁峰自然知道青城的意思,轻点了点头,然后转过身走向火盆,将此物扔到里面烧为灰烬。看着他的动作,青城不禁微微皱起了眉头,心中暗想道:该说的都说完了,所有的事也都清楚了,是时候了……

    “青城。”

    梁峰烧完证物,突然叫了一声青城的名字,并开口说道:“你今日所来,就没什么想问我的吗?”

    听到梁峰的话,青城沉吟片刻后,开口说道:“当然有。即便到了此时此刻,我仍有一事不明。梁大哥,究竟是为什么?究竟是有什么逼不得已的事,能让你不惜瞒着侯爷通敌卖国,枉顾人命?我知道你不是以权谋私之人,我也知道你过得清贫,我更知道你曾爱民如子,一心为国,所以我更加不明白了,究竟是因为什么,能让你走上这条路呢?”

    说到最后,青城略显激动,而梁峰呢,似乎早就猜到青城会有此一问,并未见有何动容。他并未急着回答青城的问题,反倒是轻叹了口气,抬起头缓缓的看向明月。

    “大约一年前……”
………………………………

第一卷:少年壮志,初露锋芒 第八十九章  辉帝恩赏,梁峰所为

    “建德二年九月,侯爷领兵出东海,历时二月有余,清剿了以王义为首的海上匪盗。至此,东海境安,海上再无强敌环伺,东境沿海五城再无侵扰之忧。孤鸿王亲自传信嘉奖侯爷,并上书朝廷侯爷之功。北疆王闻之,亲临至此,称侯爷有勇有谋。那时的我和侯爷,一门心思以为,海上的敌寇清剿完,临海城再无外忧,百姓安居乐业,我们终于可以大展身手,造福临海了。”

    梁峰没有直接回答青城的问题,反倒是给他讲了一件往事,青城闻之不禁暗自感叹一声,并接口说道:“东境沿海五城,以临海城最为富饶,全赖侯爷鞠躬尽瘁所致,这一点青城的确佩服。”

    梁峰点了点头,沉默片刻后无奈的苦笑了一声,接着说道:“本来,我们以为打了胜仗,清剿了海上贼寇,该是大功于社稷的,因此即便过程艰难,但我和侯爷心中充实,总算是得偿所愿了。”

    “半月后,朝廷旨意传来,皇帝称侯爷‘卿奋勇过人,杀敌立威,一扫海上群邪,实为东境诸将楷模,朕心甚悦’。并说要为侯爷加官进爵,以示天恩。侯爷他淡泊名利,一心只想着造福乡里,对这些事并不在意的。”

    “本以为皇帝有心安抚侯爷,毕竟侯爷曾在段帅一事上极力辩护,并一再上书朝廷,段帅忠勇人神可见,不该如此。而后虽被皇帝搁置此事,但此番侯爷立了大功,皇帝也许会趁着这个机会缓和一下和朝中武将的关系。只可惜,事实证明是我们把这位皇帝想的简单了。”

    梁峰提及段飞岩之事,青城略显动容,似乎并未想到镇海侯曾做过那样的事,甚至不惜多番上书朝廷,也要为段飞岩求得一个公道。

    “段家蒙冤,少有人敢忤逆皇威,连陛下都被小人蒙蔽,一心以为我段家有反心,却不想侯爷竟如此仗义,竟不惜惹怒陛下,也要求一个公道。”

    想到这里,青城回过神来,听到梁峰所说可惜,眉头不禁微微皱起,试探性的问道:“难道有何变故吗?”

    梁峰沉默中转过身来,走到青城的身前,看向他的双目,开口说道:“又过了一个月,皇帝下旨令侯爷进京,设宴款待东境功臣,另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