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齐信庭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齐信庭侯-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青城有意推脱,孤鸿王何尝不明白。只见他听完前者的话,冷哼一声,伸手怒砸桌角,手中物件掉到了地上,怒斥道:“放肆!任你巧舌如簧,本王也深知你的心思。战局在即,本王即为主帅,自当以大局为重,不管你愿不愿意,都要领命!”

    听着孤鸿王的话,青城眉头皱起,很是为难。而就当他一筹莫展之际,突然,他不经意间瞥到了地上一物,正是孤鸿王刚才扔到地上的物件,甚为震惊。

    那东西此刻安静的躺在地上,青城这才看清其真貌,原来那是一枚银锭。而它掉落的角度,正好可以让青城看到它的底部,那里同样刻着两个字,官银。

    这一看让青城大为震惊。要说以孤鸿王之尊贵,莫说官银,就算是十足赤金,各类宝石或名贵物件,那都是能拥有的。但无巧不成书,青城今天刚发现了一枚流落王嫂手中的官银,本就觉得事有蹊跷,此刻又一枚出现,如何会不联系起来呢。

    “以孤鸿王之尊贵,绝不可能拿着一个普通的银锭把玩,这东西绝对有问题。加上情报今天刚到,这东西也出现在这里,很有可能事关海川,更何况我手里这枚本就蹊跷,或许真有联系。”

    想到这里,青城不再犹豫,单膝跪地捡起那枚银锭,双手托起做奉还状,并坚定地说道:“王爷教训的极是!末将羞愧难当,值此关键之时,末将不该迎难而退。承蒙王爷信任,青城自当竭尽全力,誓要揪出这个内鬼!”

    青城的态度瞬间大变,孤鸿王眉头微挑,和徐林对视一眼后,皱着眉头接过那枚银锭,并说道:“你能有此态度甚好。也罢,本王不怪你了,起来吧。”

    青城一边站起身来,一边轻舒了口气,同时心里暗想道:哎,本不想插手此事,但既然孤鸿王开始怀疑,又得到那东西,若我不来查,换个人未必会在乎镇海侯的死活,只能硬着头皮来了。镇海侯,你可千万不要让我失望就好啊。
………………………………

第一卷:少年壮志,初露锋芒 第三十六章  紧密计划,开始实施

    青城领了彻查内鬼的任务,徐林负责情报的真伪确认,在这一刻,孤鸿王由衷地认为,手下有这么两员大将撑着,万厉军一定可以越来越强。

    然而,道不同不相为谋,只不过这就是后话了。眼下孤鸿王既然给青城下达了任务,自然也是会全力支持,问道:“彻查内鬼一事重中之重,这既关系到决战的顺利进行,又能安定我军内部,不至于每每让海川的人料敌先机,所以青城,本王会全力支持你。你有什么想法或者要求,也可以说一下。”

    既然自己领了这项任务,不管是为了剿匪,还是镇海侯,青城都理当竭尽全力去做。所以听着孤鸿王的话,他沉思片刻后,说道:“回王爷,末将的确有个想法,需要王爷的支持。”

    “但说无妨。”

    “喏。依末将看来,内鬼传递情报,会有两个关键之处,其一,我方有重要战略部署,内鬼需要告知海盗以备不测;其二,情报如何确定能传达到海盗的手里,且不被我方发现。所以,如果想要抓出内鬼,我们需要让这两个条件同时成立。”

    青城所说直指要害,孤鸿王和徐林听后都点了点头,并且徐林还补充道:“同时我们还要严防海盗率先发难。毕竟按照你的说法,情报未必为真,所以海盗消声灭迹,也可能是个假象,或许他们是在筹谋更大的进犯。”

    徐林的补充也是到位,孤鸿王轻笑一声,把玩着手中的那枚银锭,说道:“今日一战,本王观这帮海川匪类,行军布阵虽不高明,但也未必就没有高级将领接盘坐镇,所以徐林所说,也很重要。不过青城,你先继续说说你的想法吧。”

    “喏”,青城应了一声,沉思片刻后继续说道:“首先,我们要给这个内鬼露出马脚的机会,这就需要王爷发布一个诱敌的战略部署了,而且时间一定要很紧张,不能让他有充足的准备机会。这样一来,他就急需传递情报,第二条关键之处也就成立了。”

    青城所指,穆、徐两人都能明白意思,所以孤鸿王听完之后,沉下心来仔细想了想,然后眼前一亮,说道:“好,本王稍后就让徐林传令,晚间所有中军以上将领召开紧急议事,即时本王会说,‘海川匪类为患已久,本王决意于两日后全军出海,目标海川本土,沿途追击’。”

    孤鸿王说完,青城仔细品了品他的意思,不由得暗自佩服起这位穆王爷了。

    “晚间发布战令,两日后出海,哪怕那个内鬼今夜就能顺利传出情报,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海川的人一定不在近海,情报到了也基本就在一日半到两日之间,时间的确异常紧迫,内鬼就算再周全,也很难做到滴水不漏。其二,孤鸿王剑指海川本土,也是在透露已经怀疑这帮海盗的真身,这样一来不管是这个内鬼,还是收到情报的海川人,多少都会有些顾忌,不免自乱阵脚,给我方可乘之机。其三,剑指海川沿途追击,在目前海上没有准确目标方位的情况下,也确是最稳妥、最直击要害的做法,更不会让内鬼起疑。孤鸿王此举,确实高明。”

    想到这里,青城又是一阵感慨,像孤鸿王这样的人物,如果能是个爱民如子的好王爷,那必然是百姓之福。只可惜,他眼中只有权势地位,全然不顾百姓的死活。现在大齐内部安定还好,若有朝一日纷争再起,他孤鸿王必定是乱世枭雄。

    “王爷英明。如此一来内鬼必定急于送出情报,这就给了我们机会。不过这只是第一步,末将认为,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控制起临海城的常规流通渠道,缩小我们的侦查范围。”

    青城言下之意,是需要临海城进入备战状态,严控流通渠道。

    正常来讲,一个安定的城池,内外流通的渠道太多太杂,简单说像通商贸易的,走亲探友的,每日不下百余人之多。而如果不严控各种流通渠道,那彻查内鬼一事,耗时耗力,还事倍功半。

    而青城所谓的战备状态,通常都是在大战初期,一座城池所有对外的流通渠道全部暂歇。停止外来和出城经商的,拦截走亲探友的,总之一句话,战备状态下,封城以待战后。

    而这类做法,一般都慎重启用,原因无外乎两点。其一,进入战备状态,无疑是给外界一个讯号,那就是大敌将至,这难免会造成普通百姓的恐慌,影响时局的动荡。所以若非强敌大军压境,轻易不会启用。

    其二,进入战备状态后,普通百姓的生活将会受到极大影响,例如,以捕鱼为生的百姓将不能出海;需要运送货物到外地的商人将不能出城;来此求医的病人或出城探病的医者将不能进行。如此一来,百姓受苦最重,难免民心不稳。

    所以,听到青城的话,徐林不禁眉头皱起,默不作声。而孤鸿王仔细思量再三,最终轻哼了一声,说道:“区区海川,本不至于此,奈何军心有二,倒不能轻视。也罢,本王就给他们这个面子,让他们也当一回大齐的劲敌,享受一下这种感觉。青城,准了。”

    听着孤鸿王同意了自己的安排,青城急忙说道:“多谢王爷。但不仅如此,军中一切用度也需管制,包括每日向朝廷发去的奏报,也要暂歇。总之一句话,自王爷下令起,临海城全城封闭戒严,不许出、不许进,直到这个内鬼被抓出来为止。”

    一听这话,徐林不禁问道:“军中有鬼,自然也需管制。但是如此一来,我军的后续粮草怎么办?况且军中战报,一日一送,这是朝廷的规矩,眼下我万厉军屯兵临海城,数万之众,突然断了奏报,朝廷那边,恐怕会有不妥吧。”

    徐林说完,青城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话的确有些冒失。现下临海城以孤鸿王为最高主帅,万厉军数万之众屯兵于此,如果奏报再断了几日,那就不免有些拥兵自重,图谋不轨的味道在里面了。

    而孤鸿王一向小心谨慎,不久前又发生了段飞岩的事,在眼下这个敏感时期,这样的做法的确于他不利。所以听完徐林所说,青城并没有再坚持,反而是在等着孤鸿王的决定。

    孤鸿王思量再三,摇着头开口说道:“徐林所说,确有道理。这样吧,奏报是绝对不能断的,但从今日起,本王会两日一送,并且让绝对信得过的人,来负责这件事,确保万无一失。同时奏报上本王会暂不提内鬼之事,以防走漏消息。本王稍后就发奏报,然后,等大军‘出海’之前,再送新的。”

    孤鸿王的安排也算是比较合理,青城不再多说。而等说完这些,孤鸿王轻笑一声,拍了拍青城的肩膀,又说道:“朝廷的压力本王还承受得住,只要打赢这场仗,再加上本王在朝内的威望,总能压得住那些多事的言官。但是青城,该给的本王可都给了,剩下的,可就看你的了。”

    听着孤鸿王的话,青城单膝跪地,双手抱拳说道:“末将定不负王爷信任,两日之内,揪出内鬼。当然这前提是内鬼的确出自临海城内。”

    青城恭敬有加,信心十足,孤鸿王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说道:“好了,你先下去吧。记住,该做的尽管去做,该查的尽管去查,且不说旁人,青城,记住一点,你可绝对不能让本王失望。”

    孤鸿王言下之意,也是在警示青城,不可惨杂个人感情,一切秉公办理。

    青城自然会以大局为重,毕竟如不能痛击海川人,那他们对百姓的骚扰就不会结束,祸国殃民之事,青城是办不到的。

    “末将领命,王爷放心。”

    说完,青城就走了。而等他走远之后,孤鸿王脸上的笑意逐渐凝固,最后冷哼了一声,看着手中的那枚银锭,和徐林说道:“他一定也在怀疑唐武靖,而且必然是知道我们掌握了一些线索,所以刚才态度大变,应下了这件事。看来,这东西的确有些文章啊。”

    “王爷说的极是。这东西自那死去的王大牛身上找出,末将又听闻了他为赚钱而去贩私盐,反被海盗抓去的传言,仔细思量,都觉得这里面大有文章。而刚才段青城也明显是看到了这东西后,才转变态度的,足见他也知道这件事。不过末将不明白,王爷为何不问他呢?”

    徐林提到此事,孤鸿王听后富含深意的一笑,解释道:“本王若不装作不知情的,他又如何能尽力去抓内鬼呢?到时处处提防着咱们,难免事倍功半。更何况本王看他的表现,似乎知道的也不多,料想他看到这东西,再结合今日所谈之事,必定会急于调查,这样不是很好吗?你只需派几个好手盯着他点,到时我们自可了解清楚。”

    “王爷高见,是末将愚笨了。另有一事需王爷示下,如查明真相后,果真是镇海侯以匪养兵,末将该当如何?”

    “自然是依法办事,军法处置”,说着,孤鸿王冷笑一声,放下那枚银锭,坐回上座,继续说道:“到时临海城换将,我们不就有机会把它收入囊中了吗?哼,区区海川,哪至于惊动本王,料想他段青城也想不到,这次本王会亲自前来,就是要找准机会,为临海城易帅!”

    “王爷英明。是啊,只有在更多地方安插您的心腹,才能尽快实行您的计划。”

    这里的每个人似乎都有要做的事,青城有,镇海侯有,孤鸿王也有。只是不知道,今后的时局、大齐的天下,会被哪只运筹帷幄的手而搅动。。。。。。
………………………………

第一卷:少年壮志,初露锋芒 第三十七章  街头生事,左军梁峰

    离开侯府,青城走在街上想着刚才发生的事,心里不免有些五味杂陈。

    他从一开始就有些怀疑镇海侯,怀疑他以匪养兵。但接触下来,再通过临海城的情况,他不认为镇海侯是个该杀、该恨的人,所以早就打算秘密的调查镇海侯的事。再根据情况来判断如何处置他。

    然而,事与愿违,孤鸿王和徐林也都怀疑上了镇海侯,并命令青城彻查此事。至此,这件事就被彻底地摆上了桌面,已不能善了。

    而最让青城百思不得其解之处,就是像镇海侯这样的人,他究竟是为了什么,竟要冒如此大的风险,策划出现在的局面,他又能得到什么,又想做什么呢?

    “镇海侯为人刚正不阿,封侯这几年也并无过错,反倒是把临海城治理的有条不紊。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为何要以匪养兵?他又不贪财,也不恋权,不然也不会在当初最风光的时候选择来临海城了。那他所谋为何呢?”

    心里这样想着,青城又想到自己的父亲,想到段家的遭遇,又一个困扰了他很久的问题涌上心头。究竟是什么样的奸臣,要迫害这些忠义之士,要逼得他们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呢?

    “我身上肩负的,是整个家族的荣辱,一丝一毫也不能掉以轻心。想来我也是大意,一心想着从军,却并没有了解清楚目前朝廷的局势。对所谓的忠奸两派更是不熟,朝中要员的情况都没了解清楚,将来伸冤,要去找谁呢?”

    想到这里,青城不禁叹息一声,开始考虑起等此战过后,定要再打听一下朝廷里的事。而就在他出神之际,身后一人快步跑来,一把拉住他的手臂,大喘吁吁的嗔道:“你聋了吗?听不见我喊你啊。”

    应声看去,青城先是一愣,然后就发现此人正是穆煌,不免有些诧异的问道:“是你?你在干什么啊?”

    “我在追你啊,你看不出来吗?”

    一句简单的话传递了不同的意味,但是青城并没有多想,反而是轻笑着挠了挠头,说道:“对不住了,我刚才在想事情,有些出神。”

    听着青城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穆煌似乎更加生气,伸手就要去打他的头。然而手到了青城的面前,却又没打下去,就定定的停在了他的眼前。

    “算了,你个榆木脑袋,懒得和你生气。对了,我见你在镇海侯府出来的,是有什么事吗?”

    穆煌语气稍变,似乎还有一丝期待的感觉。而青城听她问到此事,就随口说道:“没什么,穆王爷有事吩咐。”

    “然后呢?”

    听着穆煌的问题,青城一阵费解,不明白她为什么会这样问。

    “就这个啊,什么然后呢?”

    一听这话,穆煌表情略显诧异,顿了一下后又追问道:“就只是吩咐事吗?没有赏赐。。。。。。不是,我是说你这次立了首功,王爷不该褒奖你吗?”

    穆煌的话变得极快,但青城还是捕捉到了她的变化,眉头不禁微微皱起,沉吟片刻后,轻笑着说道:“怎么,你是有什么内部情报了?原来我之前都小瞧你了啊,连穆王爷身边都有你的眼线不成?”

    听着青城的调笑语气,穆煌知道是自己说错了话,也来不及再改口,只好转移话题,说道:“没有就算了呗,还不忘挖苦我。对了,王爷吩咐你什么事啊,是不是又快要出征了。”

    见穆煌没有解释的意思,青城也不愿让她为难,接口说道:“是有些事安排下来,但机密要事,恕我不能透露了。”

    “谁稀罕了。”

    两人边走边说着,在他们身后突然一人疾驰而来,眼看着就要撞上穆煌。幸好青城武者灵觉过人,急忙将她拉倒了自己的身后,这才堪堪躲开。而那人急刹不稳,一个琅跄摔倒在地上。

    “没事吧?”

    问了一声穆煌,见她无碍,青城走过去扶起那个跑来的路人,说道:“兄台,这路上行人过往如此密集,跑那么快难免会撞到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