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夺隋-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玄也是少年心性,很快便将那一丝烦恼抛弃,望着大伙笑道:“走,回去喝酒,我请客!”

    三天时间很快过去,契丹王子咄罗信守了他的承诺,李玄如愿领到了三千匹俊马,而且都是清一色的蒙古马,又高又大。

    当李玄将这些战马发到麾下三千将士手里时,将士们个个一脸激动、热泪盈眶。他们是骑兵营,做梦都想拥有一匹属于自己的战马,哪怕是瘦弱的老马也可以。但他们知道这只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谁都知道大隋军中战马短缺,他们又属于最不受待见的从军,朝廷根本不可能给他们配备战马,一切都要他们自己解决。他们本不抱希望,但他们的主将李玄做到了他的承诺,不仅实现了他们的愿望,而且给他们配备的还是清一色的蒙古战马,这比府军最精锐的骁骑将士们的战马还要优良,他们如何能不激动?

    这一刻,三千将士的血液里有一股暖流在流动,甚至有的士兵在心底产生了誓死追随李玄的念头。

    不仅如此,李玄帮助如意公主战胜了骁果,提出的条件是让她帮自己弄到三千副战甲和三千把优质横刀。

    杨梦琼找到她的叔父卫王杨纶,他是文昭郡主的父亲,现任左侯卫大将军,深得杨广的信任。

    对杨纶来说,弄区区三千套战甲和三千把横刀并不难,何况还是他最疼爱的侄女如意公主所求。而且他也十分看好李玄这个年轻将军,能彼此交好,何乐而不为?他立马从左侯卫军库中拨出三千套鱼鳞甲和三千把上品横刀,又另外拿出三千坛佳酿,一同命人送到李玄军营。

    李玄知道卫王杨纶这是在向自己示好,倘然笑纳下来。他自然不能白白要人家的东西,打定主意以后有机会定然厚报。

    至此,李玄麾下三千将士装备齐全,只等皇帝陛下一声令下,便可杀到辽河对岸,替那些战死在辽东的同胞们报仇雪恨。

    次日的比武大会上,苏烈不负众望夺得第一名,李玄信守承诺拜托如意公主将文昭郡主约出来,介绍两人认识。至于他们两人发展得如何李玄并未过问,只是放了苏烈一天假。

    到了晚上,苏烈一回来就被一众藏好的军士堵在了帐篷前,要他说出与文昭郡主的进展情况。

    苏烈板起脸,想利用平日的威严喝退这些士兵,但李玄和张天宝他们也跟着起哄,他便没辙了,乖乖举手投降。

    “大家静一静,让苏旅帅好好说!”李玄笑着挥手。

    待众人安静下来后,苏烈扭捏了一下,才憨憨笑道:“其实也没什么,只是双方互问了下姓名……”

    “还有呢?”众人皆是不信,笑着追问。

    “还……还交换了件信物……”

    看到一向威严、豪爽的苏旅帅口齿不清,众人更觉有戏,起哄道:“是何信物?”

    “好了,竟然是信物,自然是他们两人间的秘密,我们就别瞎掺和了。”见闹得差不多了,李玄站出来大声笑道:“为庆祝苏旅帅抱得美人归,今晚加餐,肉可以尽情地吃,不过酒可悠着点喝,明日还要早起训练骑射!”

    “将军威武!”一众将士听闻有酒有肉吃,这才放过苏烈,在一阵阵欢呼声中,一哄而散。

    将士们散去后,场上便剩下了李玄和苏烈他们。

    “将军……”苏烈一脸感激地看向替他解围的李玄。

    “今晚不把你和文昭郡主的那点事吐露出来就不准睡觉!”将士们一散,李玄恶魔嘴脸便露了出来,笑着搂过苏烈的肩膀,和杨炎、张天宝架起他往营帐里走去。

    接下来的日子,李玄对麾下将士进行了更加严酷的训练,每天除了负重长跑外,便是练习骑兵方阵间的冲杀技巧,以及队列变化与相互配合。

    幸好,将士们的骑射水平都还不错,省去了李玄许多训练上的烦恼。四十万从军,骑兵营的将士只占了不到三万,能够进入骑兵营的人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在骑射上自然有其过人之处。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李玄有着一千多年的知识,再加上苏烈、杨炎、张天宝三人都领过乡兵斗过土匪,四人聚在一起商量,很快便总结出了一套骑兵训练方案。

    战场上,骑兵团整体的战斗力是关键,而要想提高骑兵团的战斗力,阵型的变化以及队列间的配合极为重要,同时要做到号令严明,协同作战。野外作战时,先要依靠弓弩等远程兵器射杀敌人,近身后便是白刃战,选择这些作战时机也很关键。每一点都关系着一场战争的胜利。

    而具体到每一个人身上,则是要做到弓马娴熟、刀法精湛,体力和耐力都要高人一筹,如此才能在战场上尽可能的多杀敌人,并使自己存活下来。

    依照着这套方案训练了半个多月之后,李玄进入军营刚好满一个月。

    这天,他特意邀请来如意公主和她的那些女兵,与他一同检阅麾下这些儿郎。

    点将台上,杨梦琼一身戎装,一双乌溜溜的大眼一眨不眨地扫视着台下那三千雄姿英发的将士,小脸上洋溢着喜悦。

    李玄不仅邀请她来检阅将士,还让她担任此次阅兵的检阅大使,这对杨梦琼来说还是第一次,让她又是激动又是自豪。

    “李玄霸,算你有心,没枉费我替你张罗那些兵器和铠甲!”杨梦琼一脸的兴奋,瞥了李玄一眼,越看他越是满意。

    “公主巾帼不让须眉,我的那些儿郎们早就想一睹公主的英姿风采,才求着让我邀请公主前来检阅!”李玄嘴角含笑道。

    “真的?“杨梦琼更加高兴,一双大眼闪闪发亮望着台下,这一刻她仿佛成了一军的主帅,底下站着的都是她的士兵。

    “自然是真的!“李玄笑着点头。他请这些女兵来的目的是激励将士,在这些少女面前,他的那些儿郎必然会竭尽全力表现。

    “上马!”杨梦琼果然信了,兴奋的下达了命令。

    台下三千雄姿英发、身着戎装的将士轰然应诺;旋即纷纷翻身上马。动作齐整划一,气势惊人,看在眼里极为的赏心悦目。

    三千将士立在俊马上,个个昂首挺胸,神采飞扬,都将自己最威风的一面展露在台上那些少女面前。

    特别是为首的三员军官,都穿着亮银色的铠甲,外罩锦袍,骑着神骏的战马,威风凛凛。

    文昭郡主站在杨梦琼身后,美眸落在其中一名军官身上,看着他高大英武的身姿,目光再也不舍得移开。

    “苏烈、杨炎、张天宝!“李玄上前一步,大声喝令。

    为首的三员武将虎躯一震,抱拳齐声道:“末将在!“

    “开始阅兵!“

    “得令!“三人掉转过马头,一声令下,各带领着一支千人兵马在校场上奔驰起来。

    校场上,一队队将士奔腾而过,弯弓、搭箭、瞄准、松手,动作整齐划一,箭矢飞射而出,直奔百步外的箭靶。

    “嗖,嗖,嗖……“一支支箭矢厉啸着撞击在箭靶上。

    一队骑士射完箭矢后,不待结果出来便是分成两纵列绕出场外。后排骑士立马就会跟上,接着展开新一轮的齐射。

    他们训练有素,动作整齐,箭法精准,多数都能命中,只有偶尔几个人会失手。只一眨眼间就在箭靶上留下了密密麻麻的箭矢。

    杨梦琼和一众女兵看得目瞪口呆,短短一个月时间,这支本来十分懒散的队伍竟然发生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而一切,都要归功于站在她们身边这个看似平凡的普通少年。她们惊奇的同时,望向李玄的目光中多了一分发自内心的崇拜。

    这还不算完,骑射演练完后,李玄指挥将士们随着扛旗的骑兵不断变化阵型,或尖锥或长蛇或牛角,在校场上来回奔腾,气势惊人。

    最后骑兵分成两支,在校场上展开厮杀。当然并非真的战斗,只是点到为止。但这也让台上观看的少女们热血澎湃,恨不得自己也能上场体验一番。

    (求点推荐票,拜托)
………………………………

第三十九章 辽河之战(上)

    大业十年农历七月初七,大隋皇帝杨广终于没等到高元的投降国书,当着一众藩属国的面下达了渡河指令。

    他不能再等了,国内数股叛军蠢蠢欲动,需要尽早班师回朝稳定局面。现在是夏末,战争一旦拖入到秋冬季节,想要获胜便难上数倍。

    当杨广的军令发出之后,两个时辰之内,五六十万的隋朝大军已然整装待发,浩浩荡荡开往辽河。

    旌旗猎猎,马蹄霍霍,隋军已经遍布辽河西岸。

    一望无边的旗海,在肃杀的北风中“猎猎”飘飞,随着移动的列队前行,显得是那般壮观。

    杨广亲自乘坐观风行殿来到辽河西岸督师,命令大军对辽河东岸展开强攻。担任先锋的是左诩卫、右武卫、左御卫和左骁卫四路大军共计八万余众,清一色精锐府兵。

    因为这次渡河战役关系着大隋国的脸面,所以四十万从兵皆未参与其中,只是远远地在辽河西岸列阵,等候进攻命令。

    李玄身着银白色明光宝铠,外披水蓝色战袍,跨下千里一盏灯,手持擂鼓嗡金锤,威风凛凛地傲立在一处高坡上,凭高远眺。当他看到眼前这气象壮观的情景时,心中油然而生一股震撼,想到自己亲眼见证大隋第三次征辽战争打响,并且有机会参与其中,心中热血澎湃。他身后,苏烈、杨炎、张天宝以及麾下的三千将士莫不怀着同样的心情。

    由于李玄这支兵马是先锋部队左骁卫的从军,而且还是清一色的骑兵,所以站的位置还算靠前,能清楚地将辽河上发生的一切尽收眼底。

    “全军渡河!”观风行殿三层高台处,杨广右手扬起。大隋对高句丽的大战真正拉开帷幕。

    此时虽然是夏末,但辽河水流量一向很大,最窄处宽度仍在两百米开外。

    但这难不倒隋军,工部尚书何稠乃是一代工艺大师,亲自指挥数万民夫和工匠下水搭建浮桥。

    这个何稠可谓大隋的国宝,心灵手巧,皇帝乘坐的观风行殿便是他设计出来的,朝廷前两次征辽时渡河的浮桥也是在他指挥下铺成。

    在何稠的亲自指挥下,民夫们从河边灌木丛里推出早就准备好的一条条小舟,在河面上横排开来,而后一个个跳入水中将船固定住,不让水流冲走。

    工匠们一拥而上,在船上面铺上木板、竹竿,用绳索加固,搭建浮桥。虽然是在水中,但一众工匠和民夫手上动作十分熟练,互相配合,工程一点一滴展开。

    他们中有不少人都经历过前两次征讨高句丽的战争,都明白一个事实。越早搭好浮桥,活命的机会就越大。不仅是湍急的水流会带走他们的生命,河对岸的高句丽野兽也会随时露出它们的獠牙,将他们啃得皮都不剩。

    即便民夫们配合默契,互相搀扶,在水中小心翼翼地活动,但辽河水流十分湍急,短短一炷香时间,仍然有数百个民夫被河水卷走,再也回不来。

    以大量民夫的生命为代价,浮桥终于慢慢搭建起来,一尺尺艰难地向河对岸延伸。

    在浮桥搭建到河中心的时候,河对岸的高句丽大军终于闻讯赶来。

    高句丽的先锋部队一靠到岸边,看到隋人正在搭建浮桥心头皆是一慌,不等主将发令便齐刷刷蹲下,弯弓、搭箭、射击,行云流水般的动作完毕,数以万计的箭矢铺天盖地往辽河西岸袭去,声势惊人。

    但河对岸的大隋军民对此不屑一顾,仍是该干嘛干嘛,丝毫不予理睬。

    辽河上北风很大,数以万计的箭矢刚到河中央被风一吹便纷纷坠落,没有一支箭矢能射到浮桥上。

    “一群饭桶,谁让你们乱射的!浪费箭矢!”后排一个中年将军骑马赶来,冲着高句丽士兵大骂起来。

    “陛下,河对岸的敌军主将乃是我朝叛逃过去的斛斯政!”虞世基眼神较好,指着河对岸的骑马将军大声道。

    “渡河后谁能擒住斛斯政朕当重赏,要活的,朕要亲口问问他,朕哪点对不起他,他竟然要联合杨玄感乱朕的江山!”杨广脸色十分冷酷,望着河对岸那道身影厉声喝道。

    很快,便有一众内侍将杨广的命令一层层传达下去,李玄所在的这支兵马也接收到这个指示。

    “斛斯政是什么人,皇上竟如此恨他?”李玄扭头向苏烈询问。

    苏烈咬牙切齿说道:“斛斯政曾是皇帝陛下的亲卫,因数次护驾有功深得皇帝陛下的信任,后逐渐升为兵部侍郎,在上一次征讨辽东即将获胜之际,连同杨玄感造反,导致征辽战争功亏一篑。不仅是皇帝陛下痛恨他,天下隋人莫不痛恨此人!”

    李玄点了点头,目光逐渐变得阴冷,落在河对岸的那人身上。斛斯政造反李玄并无任何意见,可你造反失败了却倒向了中华人民的死敌高句丽,那就是你的不对了,多少中华儿郎埋骨辽东,尸骨未寒,身为隋人却倒向了敌方。李玄痛恨此人,有机会必杀之!

    高句丽人显然早有准备,随着斛斯政一声令下,一辆辆巨型弩车从军阵中推了出来,在河滩上齐整地排列开来,共有数十辆之多。每辆弩车上都配备三名强壮的士兵,其中两人分立在弩车左右,推着弩车缓缓前进,另一人则驱着一辆装满巨型箭矢的平板车,跟在后面。

    一支支长达七尺的巨箭被装上弩车沟槽之中,箭指辽河西岸,在阳光的映照下,那巨箭箭尖寒光闪烁,耀人眼目。

    随着敌军主将一声令下,弩车上的两名士兵齐用力,拉紧弩车上的发条,紧跟着双手一松,数十支一人来长的巨箭腾空而起,迎风呼啸,电般射出,借着绞盘带来的强大扭力,直奔河对岸而来。

    “保护陛下!”骁果校尉李世民大声喝令。

    数百名身披重甲的骁果战士腾地冲到观风行殿前,用巨盾竖起一道铁墙,将皇帝陛下团团护住。

    但这些弩车的目标并非是杨广,而是浮桥上那些手无寸铁的工匠和民夫。

    滔滔水声很快就被弩箭破空带来的呼啸声所掩盖。浮桥上,立马有工匠和民夫被巨箭贯穿过胸腹,被巨力带起,飞飙出去,带起一道道血浪,狠狠撞在后排人员身上,砸倒一大片;有的则被当场轰烂头部,脑浆和鲜血迸流,死相凄惨,场面惨不忍睹。

    如此惊悚的一幕落在其余工匠和民夫眼里,他们皆胆寒,一看到巨箭袭来,纷纷抱头鼠窜。但身边都是湍急的水流,离开了浮桥,顿时被激流席卷而走。有的人生出退意,但退路都被自己的同伴挡住,而浮桥的起端,几百名手持钢刀的士兵凶神恶煞地逼了上来。

    一时间,浮桥和水面上到处都是哀嚎和惨叫声。

    几轮齐射过后,浮桥上已经倒下一大片工匠和民夫,鲜血染红了滔滔辽水。

    北风呜呜,似乎也在哭泣。

    “不要乱,继续搭建浮桥,咱们的弩车上来了!”左诩卫大将军宇文述站在浮桥前端高呼,鼓舞士气。

    “可恶!斛斯政连弩车技术也传授给了高句丽人,用来对付朕的子民!朕要将他千刀万剐!”看到浮桥上的惨状,杨广眼中怒火狂喷。

    隋军士气低落,幸好这时他们的车弩也及时推了上来,足有数百辆之多,将士们士气大振。

    “射!”随着鹰扬郎将宇文成一声令下,麾下将士纷纷绞紧轮盘朝着河对岸的高句丽人发射出巨型箭矢。

    不得不说,大隋朝的弩车质量要比高句丽人所造的那些乡下玩意精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