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剑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剑妖- 第3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游侠、刺客的尸体被扔出来,却依然难以震慑宵小。由此可见,吴起身边的防卫何等的严密。若是容易刺杀,早不知死多少回了。”公子隽不以为然道。

    “既然不是为外国所害,莫不成”展白眼睛猛地一瞪,显然对另外一个猜测难以置信。

    “但凡变法,势必会损害某些人的利益。对于上位者而言,看的只是利弊得失,利大于弊便可行之,反之亦然。可总归有一部分心胸狭窄之人,因为利益损失而心生怨恨,此其一。”公子隽点了点头。

    “其二,功高震主。百年前,为了光复我楚国基业,父王亲手将吴起送上了令尹之位,并且给予了最大的权利。而事实证明,父王无疑赌对了,如此才赢来了国力的昌盛。只可惜,所谓君心难测,此一时彼一时,父王在享受吴起带来的荣耀的同时,自然会生出王权旁落的担忧。而楚国境内,只识令尹不识君的情况,无疑也给吴起埋下了杀身之祸。”

    “如果说前面的两条,于我楚国甚至我父王有卸磨杀驴之嫌的话,那么最后一个原因就是他自己的取死之道了。”说到这,公子隽一改前面的尊敬,神色中出现了不少的狰狞。

    “身为令尹,权势滔天,原本就已经引起了父王的猜忌。可那吴起不仅没有半分收敛,甚至不知死活的参与进了储君之争,妄图左右我楚国未来的国君。”

    明白了,什么都明白了。

    展白终于明白了为何公子隽会对那吴起又敬又恨,敬的是他对楚国做出的巨大贡献。之所以恨,显然是因为吴起所看好的楚国未来之主,并非是他。

    想想也是,若是吴起不死,以他在楚国的权势乃至威望,若要扶持哪位世子的话,怕是现在的大王,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仅仅凭借公子隽的一面之词,对于吴起的为人如何,展白不好做评价。人死为大,不管是忠良之辈还是像曹操那般的权臣,都已经不再重要了。可有一点,展白却可以肯定,从吴起的所作所为以及成就看,他绝对是一个智商极高而情商极低之人,也恰恰是这个原因,最终铸就了他悲惨的命运。

    堂堂一代贤相,没有死在敌国的高额悬赏之下,却没能逃过身边之人的算计,说起来也是可悲可叹了。

    毫不客气的说,吴起身死的背后,绝对能够揪出大量的秘使丑闻,甚至会涉及到楚国当今的王上,说不定,身边的公子隽也有份参与。

    “有机会,可否借那吴子兵法于我一观?”

    。。。


………………………………

第二十七章 藩地郢城

    “有机会,可否借那吴子兵法于我一观?”

    对于展白理所应当的要求,公子隽却给出了一个诧异的表情。

    “怎么,公子莫非有什么难言之隐?”展白微微一怔,心想这吴子兵法莫非是楚国的不传之秘?

    “先生误会了,孤只是有些好奇。自觉相比于吴子兵法,先生应该更喜欢孙武的孙子兵法呢?”公子隽娓娓道出了真意。

    “这是为何?”展白更好奇了。

    “吴起的兵法,重在一个堂堂正正,以绝对的优势横扫战场,光明正大,来不得一点的侥幸。与之相反,孙子兵法则推崇出奇制胜,所谓兵者,诡道也,莫非如是了。当然在孤王看来,两者虽然南辕北辙,却又殊途同归,皆以胜负论英雄,同时也颇为看重知己知彼。”公子隽解释道。

    展白恍然,心中却是泛起一丝的苦笑。

    公子隽说的委婉,但实际上则是阐明了一个道理。

    吴子兵法擅阳谋,孙子兵法擅阴谋。而从自己给人的形象看,无疑更适合拜读阴谋论了。

    “儒家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论阳谋阴谋,海纳百川总是不坏的。”展白不无尴尬道,但他心中却早已定计,不再看重吴子兵法了。

    人一旦形成了自我的行事风格,再海纳百川,除了庸人自扰外,将不再有任何的作用。

    吴子兵法读读可以,却是万万不能深入研习的,否则一旦沉迷,极有可能打破自己的立身之本,最后变成了个四不像,就贻笑大方了。

    相比之下,那孙子兵法倒是引起了展白的好奇。

    不是因为孙子兵法就好过吴子兵法,仅仅因为个人喜好罢了。

    这也是展白为何喜欢那鬼谷册的原因所在,虽然不愿承认,但事实如此,相比于堂堂正正的阳谋,展白更喜欢玩阴的。

    “都说人亡政息,吴起身亡,那么他的变法势必会遭到清算。政通如此,但军事上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吧。毕竟,军事的强大,可是关乎整个朝野的安危啊。”展白话音一转,直指公子隽之前的忧虑。

    “最近两年,孤因为身处巨野所知不多,可在吴起身死的三年间,我楚国用兵不下二十次,尤其是于汉国争锋十次以上,却是败多胜少,被对方吞去了一十二县。”公子隽没有正面的回答展白,而是摆出了事实。

    “五年之前,又是如何?”展白皱了皱眉。

    “战无不胜,百年中侵吞了汉国三分国土。”公子隽精神一振,说不出的豪迈。

    “那些人不会如此愚蠢吧,只因为对一人的喜恶,却连家国大事都不顾了。”展白心惊。

    这前后的变化实在也太大了吧。

    “非也,正如先生所说,吴起身死,其变法中国事的部分几乎全部予以推翻,但军事上却沿袭了下来。毕竟那些人虽然贪婪,却还懂得分寸。”公子隽摇了摇头,“只可惜,所有人还是小瞧了吴起对我楚国的影响力啊。军事虽然未变,但一来支柱崩塌,搞得军队士气大降。二来,就出在那吴子兵法上了。”

    “吴起此人,有大才,却不是一个好的老师。他一手编撰了吴子兵法,并推而广之。可惜,世上只有一个吴起,也只有他能够真正的驾驭兵法,至于下面的那些将领兵士,更多的只是照猫画虎,却不知因为模仿的痕迹太过露骨,反而落入了下乘。两者相加,何以谈胜。”公子隽满腹的感慨,不得不说,这实在是楚国莫大的悲哀了。

    成也吴起,败也吴起。

    用之,怕。弃之,惊。

    这让展白想起了前世演绎中的诸葛亮。

    几乎凭借一人之力,稳固了蜀汉朝堂,于有生之年无往不利,劳苦功高,却也最终使得后主刘婵变得可有可无,好事没有,却独独留下了“乐不思蜀”的千古骂名。而当诸葛亮身死,蜀汉国力一落千丈,最终为魏国所灭,成就一统。

    两人不同的是,诸葛亮寿终正寝,而吴起却是出师未捷。

    “看得出,公子有大志。不过,所谓攘外必先安内,要想重新光复楚国之威,还是先要坐上那九五之位啊。”展白劝说了一阵,他有自知之明,自己于公子隽最大的利用价值,恰恰是帮他上位,至于光复楚国,不说展白有无此能力,怕是公子隽也不认可吧,否则的话,说不得,下一个吴起就是自己了。

    今日公子隽看似知无不言,说了很多,事实上并非没有借吴起敲打自己之意。

    展白若是连这点都看不到,日后就算是死了,也是活该。

    主、谋二人相对无语,各怀着心事,盏茶工夫,展白便告辞而去。

    三天,整整用了三天的时间,乘风巨舰才走出了千山万壑,立时间,眼前豁然开朗,遍地良田,美不胜收,这里已然是楚国腹地了。

    三天中,从公子隽的只言片语中得知,众人出发的那座建立了法华阵的千丈巨峰赫然位于楚、魏边境,属于两不管的地带。

    天漠城**建立有十一处通往春秋之洲的法华阵,其中有八座分别通往春秋之洲八大诸侯国,另有三座位于楚魏、齐秦以及赵韩边境。

    如果说前八座为八大诸侯国所把持,只为了招贤纳士之用外,后面的三座更多的是为游侠、刺客提供便利了。

    公子隽作为堂堂的楚国世子,却只能偷偷摸摸的行使公用的法华阵,由此也不难看出其在国内的境遇之差了。

    随着进入楚国腹地,人烟也变得稠密,好在有禁空天条,虽是百丈以内,御空之人也是少之又少,所以倒也没有交通堵塞之嫌。

    平地飞舟,速度陡然加快,又行了一日,乘风巨舰最终停泊于一繁华的郡城之内。

    “此为郢城,乃是孤王的封地所在。”傲立于巨舰船首,下船之前,公子隽居高临下的指着脚下这一方正城郭说道,但言语中没有骄傲,反倒带着些苦闷。

    “父王有三子,按照祖训,除了储君外,其他世子一旦成年,就必须离开都城就藩。原本,这也没有什么。可现实是,储君未定,除了我之外,另外两名哥哥虽各有藩地,却都留在了都城,其中亲疏,不言自明。”

    下一刻,公子隽便满腹牢骚的说出了心中的苦楚。

    对此,展白深以为然。

    别说储君未定,就算定下来又如何,只要没有登基,其他世子哪个会甘愿认输。如此,权谋争斗便难以避免,而结党营私无疑是最佳的手段了。只有拉拢住朝中的文武大臣,便能扩大自身的势力,为日后的夺嫡增加一分胜算。那么,都城与藩地就有了天壤之别。

    留在都城,一来可以第一时间掌控朝野变化,从容应对。其次也能更好的亲近君王,拉拢朝臣。

    反观藩地,说好听了是分封,说的不好听其实就是放逐。

    虽然天高皇帝远,却也泯然于众人的眼球之外,无人关注,有心无力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王位旁落。

    这对于心怀王位的公子隽来说,残忍莫过于此了。

    一旁的展白无言以对,他只是一个谋士,不是无所不能的神仙,在什么都不了解的情况下出谋划策,根本就是纸上谈兵,无异于误人子弟。

    “公子,下船吧。”

    。。。


………………………………

第二十八章 摊派

    有些称呼,于春秋之洲,是不能随便用的。

    各诸侯国中,只有世子的身份,才有资格称为“公子”,一旦新主登基,于其同辈的兄弟们,就不得使用了。否则,一旦传入有心人的耳中,就会被冠以造反之名,陷入万劫不复境地。

    换言之,一旦争储失败,有新君登基,公子隽就必须回归本名,芈隽。身份也将由世子降为勋贵公卿,极有可能被赐为隽公,甚至为避名讳,“隽”字都保不住。

    再得知这个情况后,展白第一时间就嘱咐了琴音以及枭娜姐妹,日后不得以“公子”称呼自己。

    眼见三女为难之色,展白想了想,最终还是放缓了语气,“公子之名,于理不合,咱们既然到了春秋之洲,总要入乡随俗,切不可授人以柄。你们三人也吩咐下去,日后所有人,一律称呼我为先生吧。即便是修儿也不得例外。”

    展白都已经如此说了,琴音三女虽依旧有些别扭,但还是点头称是。

    偌大的郢城最中央的位置,赫然耸立着一座恢弘的府邸,正是公子隽的王府。

    此次公子隽招纳的文臣武将都分得了府邸,算是提前预支了赏赐。独独展白,身为谋士,虽属文臣,却无品无阶,祖制之下,是没有资格享受这种待遇的,偏偏又最受公子隽所敬重。

    不得已之下,只能于王府之内,独自划分出一处环境优雅的院落,分给了展白。

    当然,为了避嫌宫闱,展白分得的院子,位置上却也偏僻,于王府之外只有一墙之隔,跟公子隽的后宫更是拉开了不小的距离,其间砌以围墙彻底的隔绝。

    好在,公子隽细心,为免展白心里不舒服,特意开了个小门,可以让展白的院子直通王府之外,也勉强算得上是独门独院了。

    “王府鄙陋,倒是委屈先生了。”迁居之日,公子隽还不忘安慰展白一番。

    “公子言重了,在下身为谋士,自觉还是有的。再者说,这些原本就是身外之物,并非我所看重。”展白温声笑道。

    说起来,这处院子倒也不前后三进。占地近十亩,足以安置剑阁所有人,不仅如此,其中的装饰也是颇为古典,尤为难得是在展白住处的后院里,还有一眼清泉,四周种以青竹,平添了些许的高雅。

    忙忙碌碌又一天,待不多的客人散尽,展白揉了揉有些疲惫了脸颊,将剑阁所有弟子都叫到了书房之内。

    “咱们此行并非是游山玩水的,时不我待,自明日起,大家伙就要行动起来了。”展白开口说道。

    众人默然,原本还有着猎奇的心理,可通过这一路上的见闻,也早已经麻木了。

    说实在的,从外在看,春秋之洲不论繁华还是景致并不比巨鹿之洲好上多少。

    既然猎奇满足了,那么接下来就做事吧。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情报系统的建设。这方面就交给”展白目光一转,定格在枭娜旖旎姐妹的身上。

    “公先生放心好了。明日,我跟妹妹会尽快的运作此事,先在郢城建立情报网点,然后辐射整个楚国。”枭娜急忙开口道。

    “不。”谁知展白却是摇了摇头,“我不反对你们尽快运作,只是顺序要变一下。”

    “先生的意思是?”

    “丹阳。”

    展白只是简单的说出了一个地名,枭娜便是眼睛一亮。

    丹阳乃是楚国的都城,最先于那里建立情报网,可谓是一箭双雕。

    一来,能够快速的掌握楚国朝野的动向,为后方的展白提供情报。二来,也能洗脱掉公子隽的嫌疑。

    别看公子隽已经就藩于郢城,但只要不傻,他那两位兄长就绝对不会放弃对他的监控。

    若是枭娜的情报网先出现在郢城之内,势必会打草惊蛇,从而触动某些人的神经,如此一来,对公子隽对展白来说,都是弊大于利。

    “奴家记下了。”

    “嗯。”展白满意的点了点头,“情报是一方面,你们还要负担起一部分的敛财职能。毕竟此次进入春秋之洲,除了要辅助公子隽外,更重要的是剑阁的扩张。”

    “要想辅助公子隽成功上位,无怪乎两个方面,一是经济,一是军事。财政、军权两把抓,只有如此方能最快的提升实力,为日后的争储奠定坚实的基础。”展白说到这,目光转向了琴音。

    “公子隽的地位再是不堪,他也是世子,其身边绝对不乏能人异士。现在公子隽看重于我,更多的是出于鬼谷子的盲目信任。可若是想要保证现有的地位,咱们自身的实力也必须加强。否则,最终只会被排挤成为路人。”

    展白的意思不言而喻,就是建立起独属于自己的势力来。

    情报是一方面,但更多的是为公子隽服务。除此之外,还要掌控相当相当的财富甚至是力量。

    “琴音,你的角色虽然不变,但日后的担子怕是不轻,建立甚至统合咱们自身的势力,就要靠你了。”展白说话间,目光便转向了琴音。

    一直以来,琴音于展白而言,更多的是承担秘书的角色,加之展白经常做甩手掌柜,所以很多时候,都肩负起了剑狱山庄乃至后来剑阁的运作。论起管理的经验来,算是众人中最丰富的了。

    “先生所命,奴婢必然竭尽全力也定不会让您失望。”对于展白所求,琴音向来不知道何为拒绝,为此不惜付出数倍乃至数十倍的努力。从她这么多年,差点荒废了修行,就不难看出。

    “严芈、苍剑生还有颜修儿听令。”交代完三女,展白的声音陡然一变,却是严肃了不少。

    “弟子得令。”三人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