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爷,这般腌臜人物,一定要想办法好好教训他。”一旁的彪形大汉接道。
“扶爷走,快回家,吃饭爷要他的命。”曹杉养尊处优太久,似乎连跑步都不太那么擅长。
站在门口看着曹杉飞奔而走的甘奇,面色慢慢沉了下来,脑中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狄咏在一旁叹息说道:“大哥,今日万不该如此冲动啊,这国舅爷是当真打不得的。”
甘奇转头问道:“他有何官职?”
狄咏答道:“官职倒是没有。”
“那他又有何权柄?”甘奇又问。
“权柄……要说这个……但是他毕竟是曹皇后的亲弟,一旦此事到得曹皇后处,岂能善罢甘休?”狄咏说道。
“那曹皇后以何罪治我?殴打皇亲国戚?那我还告他一个上门寻衅滋事。”甘奇又问。
“唉……大哥,话不是这么说的?曹皇后又是岂能得罪之人?便是开封府包待制也不敢得罪与曹皇后。往后……往后麻烦大了。”狄咏答道。
甘奇面色一正,说道:“得罪都得罪了,多说无益。旁人皆不敢得罪与他曹家,便都是你这般想法,今日我若不得罪他,难道自己受罪?”
甘奇还真不是无脑之人,这曹皇后能不能得罪,甘奇心中也有一番思虑。甘奇知道曹杉其实是没有什么权势可言的,在汴梁里作威作福,那是因为那些大佬们懒得与他计较,压根就没有把他当回事。
甘奇知道自己迟早也要把曹家得罪了,因为甘奇打定主意要推动一件案子,那就是曹杉强抢举人妻子,还杀人灭口的案子。只要甘奇一参与这件事情,不得罪也得罪了。
这件案子最后也是由开封府包拯来审理的,包拯也是秉公处理,包拯岂不是也得罪了曹皇后?
还有一件事情甘奇心中知晓,那就是赵宗实登基,两宫就会失和,也就是成了皇帝的赵宗实与曹皇后会有一番斗争。
狄咏却道:“大哥,唉……不过呢,小弟还是佩服大哥,我狄家自从入京以来,不知受了多少罪,一忍再忍,不能忍也得忍。还是大哥这般快意恩仇让人畅快。唉……”
狄咏有一种复杂的心情,既有一种快意恩仇的畅快,却也有满心的担忧。
甘奇安慰一语:“过去就过去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自有定夺。”
狄咏复杂的神情依旧,看着远方飞奔而走的曹杉,唉声叹气,又不言不语。
………………………………
第八十六章 进学
曹杉回到家中,第一件事便是去寻曹佾,人才进院中,已经涕泪俱下在喊:“大兄啊,大兄诶,你在哪里啊?”
曹佾正在书房里看着神仙志怪的书籍,听得呼喊出得书房之门,正看得曹杉脸上的一个鞋印子,开口急问:“你这是怎么了?”
要说曹佾,还真生得有几分道骨仙风的模样,面白如玉,颌下胡须井井有条,走起路来也是带着一种别样的潇洒,真要说起来,曹佾与包拯长得还有几分相像。
说到这里,古代许多王朝也有一些好玩的事情,一般情况下,能当大官的人,都是有颜值要求的,特别是宋朝尤为突出。
北宋徽宗皇帝,更是如此,身边几乎没有一个长得不好看的人,宋徽宗赵佶,甚至会因为臣子长得好看而亲近,长得好的加官进爵都简单许多。这种风气,在魏晋南北朝也极为盛行。
曹佾唯独对这个小弟爱得极深,极为护短,哪怕这位弟弟做了再如何恶劣之事,曹佾教训是教训,但是往往第一时间就是想着如何帮小弟遮掩。
曹杉一边抹着鼻子里流出来的血,一边说道:“大兄,大兄,这回当真怪不得我,我就是出门去看场相扑,却被那汝南郡王府的狗欺辱了一顿,大兄你看,你看我这脸,我这鼻子……大兄啊,你一定要为我做主啊。”
一向宁静致远的曹佾,闻言大怒,问道:“打你的人在何处?又是何人指使的?岂有此理。”
曹杉答道:“大兄,都是那赵宗实目中无人,他还以为自己就是太子了,完全不把咱们曹家放在眼里,打我的人乃是城外一个破落户,名唤甘奇。大兄,此番咱们一定要与他们没完。”
曹佾听得“赵宗实”的名字,面色一沉,左右踱步几番。
曹杉见得如此,连忙又道:“欺人太甚啊,欺人太甚,大兄你看,你看看我,这一辈子如何受过如此委屈?”
曹佾看着自己的弟弟,想了想,皱眉答道:“赵宗实,赵宗实,小弟你先寻个大夫治一下伤,我进宫一趟。”
曹杉听得这话,已然大喜,说道:“大兄,不若我与你一起入宫吧?也让姐姐看看我这脸上的伤。”
“不必,你先治伤,其他事情我自会分说。”说完曹佾回屋,换上官服,戴好方冠玉带,往皇城而去。
此时打了人的甘奇,似乎已经把这件事情抛到脑后了,带着户籍文书,往城内而去。
开封府官学位于内城外围,甘奇就是去报考的,之所以这个时候开封府会招人入学,便是因为大多数学子考得举人之后,就不会再在官学上课了,只会偶尔会来请教哪位先生学究教授。真正每日认认真真在官学里进学的,大多还是年轻士子。
如今正是举人考试之后,举人们都开始备考会试了,所以官学就会招人入考。
问路几番,甘奇才找到官学所在,官学的派头,丝毫不必开封府差多少,门口的大狮子甚至比开封府衙门的还要大。可见宋朝对于教育是何等重视。
其中也有一定的道理,把开封府衙门修得多么好,并非官员的政绩。但是把官学修得气派非常,这就是政绩了。
年轻的士子成群结队进出,老学究老教授正襟危坐,朗朗读书声清脆入耳。
甘奇又是左右打听,方才找到登记之处,寻得一个叫吕颂的老学究,递上了户籍文书。
老学究看了看户籍,抬头打量了一番甘奇,问道:“汴梁甘奇?可是那个《秋兰赋》之甘奇?”
甘奇先是下意识摇了一下头,想了一下,还是点头应下了:“回禀学究,些许小名,不足挂齿。”
老学究闻言大喜,直接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口中连连说道:“好,好,进学就好,你也不必如此客气多礼,老夫吕颂,是这官学的教习,以后进学当勤勉。”
老学究一边说着,一边给甘奇登基入册,又道:“明日,明日就可以来进学了。”
甘奇一听明日就要来上学,有些诧异,按理说要入官学,还得有一番考试,就算没有正规考试,也该有一番考教,此时怎么不用考试了?甘奇也知道自己这是得了便宜,连忙恭敬一礼:“学究容禀,学生家中还有私事未了,近期之内,怕是难以日日来进学,还请学究恕罪。”
若是一般学生如此说,吕颂只怕已经变脸了,心中也会觉得这个学生没救了,还有什么事情能比读书更重要?但是甘奇如此一说,吕颂却未生气,反而还是笑道:“无妨无妨,事了再来也可。此番你能入学,便是好事,来年也为我开封府地界再争一个进士。”
这就是政绩所在了,大宋朝极为重视教育,为官一方,若是能把教育水平提升上来,能让一个地方多中几个进士,必然会升官。这叫作教化有功。
但自从晋朝以后,南北教育差异开始显现,到得唐与唐之后,更是差异甚大。说白了,就是南方士子更加有才,往往一届进士之中,大部分来自南方。到得明朝,甚至出现过北方士子一个未中,进士全都是南方人的景象。明朝的这件事情,还促成了特定时期南北分开考试选人的国家政策,称之为南北分榜。
南北教育的差异,在大宋朝已经就开始形成了,江南一地,几个州府,甚至能出全国一半的进士。这显然不是因为南北人智商有差距,而是历史原因,历史上的几件事情,致使南北方读书人的差距。
一是晋朝的衣冠南渡,西晋末年,元帝司马睿,为了躲避战乱,举中原几十万士族南渡建康(南京),建立东晋,几乎中原所有文人家族,全部南下迁徙。再就是唐朝安史之乱,又有大量士族往南迁徙,这就是第二次衣冠南渡了。
这就是导致现在北方读书人不如南方读书人的原因所在。如今汴梁城虽然是国都所在,但也地处北方,学风上还真比不得江南之地,甚至相去甚远。
再到后来北宋末年靖康之变,连汴梁城多年从全国各地重新聚集而来的的士族,也几乎都往南方迁徙了。这一次就更加彻底了,直接导致明朝开国之时,朱元璋登基开考,进士之中,竟然没有一个北方人,全部都是南方人,这件事情在当时造成了巨大的风波。
也是因为这些历史原因,这位开封官学的教习吕颂见得甘奇入学,才会如此高兴,甚至甘奇近期之内不来上学都不在乎,好似甘奇来了,下一届科举,开封府本地就有了一个板上钉钉的进士了。
甘奇倒也没有想到这位老学究如此好说话,还又是一礼:“拜谢吕学究。”
吕颂一脸欣慰上下打量着甘奇,捋着胡须笑道:“无妨的,记得事情处理完毕了,一定来进学,老夫虽然学浅,但是多少也有些见解,定然不会藏私,一定倾囊相授。”
甘奇便也知道在文人圈子里沽名钓誉,并非都是坏处,带来的好处也是实打实的,反复谢过之后,甘奇又道:“束脩之礼,学生来日再奉上。”
束脩,就是拜师礼,这是惯例,拜师总是要交学费的。
未想吕颂竟然连连摆手:“不必不必,你拿去多买些书籍笔墨就是。”
这让甘奇有些讶异,却还是说道:“来日再拜学究当面,不敢失礼。”
两人推让一番,甘奇出门回家,吕颂竟然一直送到门口。
待得甘奇走了,吕颂高兴回头,还逢人就说:“你可知道刚才何人来报名了?”
“何人?”
“甘奇,汴梁甘奇,《秋兰赋》之甘奇。”老学究高兴说完,又脚步轻快往里,见人再说。
片刻时间,整个官学都知道《秋兰赋》之甘奇来进学了,好似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一般。
唯有出门而去的甘奇,好似想起了什么,自言自语说道:“还想起来了,吴承渥这厮吃我的,学我的,家中那么有钱,怎么没有束脩之礼?”
………………………………
第八十七章 害人的大哥
回到家中,甘奇就把吴承渥叫到面前,上下一番打量,看得吴承渥是一头雾水。
一头雾水的吴承渥,被甘奇盯得莫名其妙有些心虚,问道:“不知先生有何事吩咐?”
“你是不是把什么事情给忘记了?”甘奇提醒一语。
吴承渥认认真真想了想,答道:“学生好似没有忘记什么事情?”
“当真没有忘记什么事情?”甘奇问道。
吴承渥又认真想了想,不自信答道:“还请先生明示,学生当真不知道忘记了什么事情。”
甘奇闻言颇有些来气,总不能开口让人送礼吧?这种事情都讲究一个主动。
所以甘奇又道:“你再想想,你在我这里也有些时日了,难道当真没有忘记什么事情?”
吴承渥想了许久,还是想不起来,却又不知道如何回答,只有眼巴巴看着甘奇,似有委屈,似有不解。
甘奇气不打一处来,进士都送到吴承渥手上了,吴承渥竟然一点礼节都不讲。
气得甘奇开口说道:“去,你去把四书五经通通抄一遍,要认真抄写,订成书册。”
吴承渥闻言便是一个哭丧了,说道:“先生,四书五经,学生倒背如流,不必再如此练习了。”
“倒背如流?你还了不得了?能倒背如流,你能跳着背吗?”甘奇问道。
“跳着背?不知如何跳着背?”吴承渥认认真真问道。
“一三五七九,如此跳着背,你能行吗?”甘奇再问。
吴承渥摇摇头:“学生惭愧,跳着背也是头一次听说,难道先生能把四书五经跳背如流?”
“我是先生你是先生,你管我行不行,你既然不行,就罚你把四书五经抄写两遍,一个词都不能错,去。”甘奇大手一挥。
吴承渥头一低,连连拱手:“学生这就去抄,一定不负先生教导,争取能跳背如流。”
吴承渥一边抄着书,一边皱眉在想,想自己到底是哪里把这位先生得罪了。他便是再如何老实,也能知道今日甘先生是在找自己的茬子。
甘奇还时不时巡视一番,背着双手,还说道:“好好抄写,不得抄错了。”
“先生放心,学生对圣人经典熟悉非常,定然不会有一个错漏。”
“嗯,孺子可教也。”甘奇背着双手出门而去,口中还喃喃一语:“今日忽然找到了一点当老师的乐趣,感觉还不错。”
吴承渥晚间带着满心的疑问回家而去,如何也想不通今日甘奇是为何要找他茬子,便去请教那个蕙质兰心的赵大姐。
赵大姐听得吴承渥一番说,果真有几分冰雪聪明,竟然还有几分高兴,指点道:“看来这位甘先生是当真有收你为徒的想法,如此你算是真正拜在了他的门下,当是好事。”
吴承渥闻言还有不解:“难道甘先生之前没有把我当学生看待?”
赵大姐答道:“这不同,头前是头前,你也从未真正拜师,他也未郑重其事收徒。其中还有一番礼节未做。”
吴承渥恍然大悟,先是开口夸得一句:“夫人果然天资聪颖,若是夫人为男儿,定是朝廷栋梁之才,为夫头前还真未往这个方面去想。今日甘先生原来是暗示我送礼拜师之意,听夫人一解,我当真大气一松。”
赵大姐所想还真不差,束脩之礼只是其一,甘奇是真准备把吴承渥与自己的师徒名分给确定下来,送出去的进士,总要能为自己所用,要把吴承渥变成真正的自己人。
赵大姐被这一通夸,又是个笑靥如花,咯咯不止,说道:“要说这甘先生,也是个妙人。既然有这一遭,头前宗实也与甘先生有约,那你明日便送个帖子去,请他后日到汝南郡王府赴宴,到时候拜师之事,一并在宴席上完成。”
吴承渥是真的大气一松,此时精气神都不一样了,还眉飞色舞起来,说道:“夫人安排就是,夫人安排从来都不会错。”
吴承渥几番夸赞,赵大姐忽然目光含水,紧盯吴承渥看着,面色微红,似有羞涩,又似有憧憬。
吴承渥一见得赵大姐如此模样,心道大事不好,连忙抬头往外看了看,说道:“夫人,时候还早,天都未黑尽呢,晚饭多还没有吃呢。”
赵大姐不知道为何最近看这位夫君,就是越看越顺眼,哪里哪里都顺眼,赵大姐多少也把吴承渥最近的变化归功于甘奇。
此时的赵大姐哪里管得这些,轻声一语:“夫君,且去把门窗关好。”
吴承渥闻言又道:“夫人,也得先把晚饭吃了再说吧?”
赵大姐闻言故作一怒:“还不去关门窗?”
赵大姐微微一怒,吓得吴承渥连忙转头去关门窗。
关好门窗,吴承渥转头一看,赵大姐已然躺在了床榻之上,口中还有话语:“夫君快来。”
吴承渥微微一抿嘴唇,答道:“我……我……我来了。”
兴许吴承渥此时心中还在想:甘先生害我不浅。
害人不浅的甘奇,此时却在发工资,家中大厅之内,堆积成山的铜钱,这还是一小部分,几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