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猛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猛虎- 第1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就是陈翰的变化。做善事其实也是上瘾的,有些人,会享受别人的千恩万谢,自己也能心安。

    最近这报纸里连载着言情,看得陈翰是心情极差,却又每天等着看连载更新,心情越差呢,就越要出去做点什么善事,也能让心情好一点。

    今日的报纸陈翰大早就派人出去买回来了,正在书房里拿着看,一边看一边唏嘘:“这世间……莫不真有这般悲哀之事,人之命运,各式各样,可悲,可叹……”

    陈善人唏嘘着。

    书房里走进来一个女子,正是陈翰的正妻陈吴氏,陈吴氏进来的第一句话就是:“官人,报纸呢?可看完了?”

    陈翰一边唏嘘,一边点着头,把报纸递过去:“娘子以往可一眼都不瞧这报纸,如今却是心急火燎的。”

    陈吴氏接过报纸,已然看了起来,口中答道:“如今城内大娘子小姑娘的,都说这故事感人肺腑,人人都在家里等着看,三天才能看一回,待得看完了,出门聚在一起,都在说这梅花烙,这故事实在是好,妾身看完了,还要出门与他们聚在一起吃茶,妾身若是今日的没看到,他们聊起来的话题,我都插不上。”

    “妇道人家,便是喜欢这些情情爱爱……”陈翰自己也感怀得一塌糊涂,却还要傲娇一下,好似忘记了自己刚才看故事也是唏嘘不已。

    陈吴氏也不多言,只赶紧看着,三天才一更新,等得她是茶不思饭不想。

    陈翰看完言情,也就看不进书房里什么书了,走出门去,在门口赏赐了几个乞丐,心情就会大好。如今有一些乞丐也很聪明,大早一定到门口坐一坐,便是知道陈大善人没事就会发钱。

    心情大好的陈翰回到厅堂,丫鬟奉上热茶,美美喝上一杯,心情好,茶水也好,美滋滋。

    陈吴氏看完报纸,来到厅堂,与陈翰说一声,就要出门去聚会了。却又多问了一句:“官人,这梅花烙的故事,会不会是真的啊?就是这个作者秋兰所经历的真实之事?”

    赵宗兰,笔名秋兰。因为甘奇写过一篇《秋兰赋》。

    傲娇的陈翰,一脸不爽说道:“妇道人家,胡说八道,这怎么可能是真的?若真是汴梁城里的事情,岂能一点都没有耳闻?这作者秋兰,你可知道是谁?”

    “官人莫不是认识这个秋兰?”陈吴氏一脸的激动。

    还别说,陈翰如今交际圈不一样了,还真就知道这个内幕,倒也算不得真正的内幕,京华时报编辑处的许多人,其实都知道梅花烙是谁写的。所以陈翰一脸傲娇说道:“秋兰,乃是我家甘先生之妻,汝南郡王府的千金。你说这故事是真是假?”

    “我家甘先生”这一句,说得陈翰光荣无比。

    陈吴氏闻言也是一脸震惊:“女子所作?秋兰可真是吾辈之楷模,如此大才,难怪甘先生会娶之为妻,也唯有秋兰……不对,也唯有秋兰先生如此大才,才能配得上甘先生。”

    陈翰再次傲娇了一番:“要出门就快些,速去速回,莫与那些妇道人家家长里短忘记了时辰。”

    “嗯,官人放心,早早就回。”陈吴氏低眉一礼,出门而去。

    自从报纸连载了这梅花烙,销量猛增,连茶楼里的说书人,每日第一个故事,就得拿着报纸说这梅花烙,闺房之间,妇人席面,更是不可或缺之物。

    显然甘奇对琼瑶奶奶的威力,还是有一个充分了解的。报纸连载来增加销量与影响力,对于甘奇而言,不过是小道,这是从金庸先生那里学来的。

    把赵宗兰变成大宋琼瑶的幕后黑手甘奇,此时正在衙门里继续处理着大牢里的那些偷税漏税之人,每个人发一顿板子。

    却是忽然,蔡确急匆匆跑了进来,着急说道:“先生,你快出门去看看啊,门外忽然来了许多人,说是要见他们家的主人。”

    “许多人?”甘奇眉头一皱,抓人下狱挨打,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怎么今天就来了这许多人?

    甘奇起身,出门而去,门外倒是不乱,却是当甘奇一出现在衙门门口,门外忽然就喊声震天。

    “昏官当朝,欺压良民,无法无天……”

    “把我家主人放出来!”

    “官人啊,你身子骨弱啊,可扛住啊,一定不能交代在这大牢里了……”这是妇人,哭声震天。

    “还我家主人!”

    甘奇眉头大皱,门外人还真不少,几百之多,仿佛此时牢中关着的人,家里所有的家眷下人都来一般。

    这还不止,还有源源不断的人过来,头前还抬着十几个人,那十几个人,都是这两天挨打之后放出去的人。挨了打还又带着家眷小厮回来了?这是什么意思?挨打不服气?

    果然如此,那些人还未近前,便是震天的喊声:“冤枉啊,冤枉啊!”

    “无法无天啊,冤枉啊!!”

    甘奇环顾四周,第一感觉就是事情不对劲。

    旁边的蔡确已然在问:“先生,怎么办?”


………………………………

第三百六十八章 考验甘奇的危机

    古代群体性事件?

    甘奇站在衙门口,看着群情激愤的怒喊,看着越来越多的人。

    史洪磊早已到场,门口几百军汉列队隔离。

    事情依旧还是有些出乎意料,因为来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起初只有二三百号人,不得多久,竟然有了上千号人,而且还有人在赶来,似乎那些并没有受过惩罚的商家,都派有人到场支援。

    史洪磊也在开口问甘奇:“先生,怎么办?要不要某家下令驱散了去?”

    甘奇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

    因为仁宗朝,不比其他任何时候,仁宗赵祯,已然几次与甘奇说不要闹出事情来,也就代表了仁宗赵祯的态度。

    仁宗这个皇帝,心地过于善良,真正的爱民如子,甘奇若是在这种时候用暴力手段驱散,难免会造成死伤之事,到时候吃不了兜着走。

    门口这些人,身强体壮的小厮下人最多,这个时代不比后世,这些小厮下人们,一家老小的营生都倚仗在商户主人之下,没有了商户,他们就没有了营生,穿不暖吃不饱。这个时代可不是丢了一份工作就可以去找下一份工作的,主人,几乎就是他们赖以谋生的身家性命。

    所以甘奇丝毫也没有怀疑这些下人的忠诚度,所以暴力手段,更要克制。

    “昏官无道!”

    “屈打成招!”

    “还我家主人来!”

    ……

    李定很是坚定,与甘奇说道:“先生,学生出去与他们讲讲道理,朗朗乾坤,岂能没有是非黑白?”

    甘奇也在摇头,这种事件,已经无关对错,无关道理了……

    甘奇只是对着史洪磊与折克行说道:“盾牌往前,严防死守!”

    说完此语,甘奇转身而入,回到班房之后,落座,口中喝道:“好手段!”

    李定怒而一语:“定是有人在幕后谋划,否则岂能忽然就有了今日这般的场面?”

    李定是明白人,任何大的群体性事件,必然是有组织者的,从来没有自发那一说。古今中外,皆是如此。

    跟在身后的蔡确问道:“先生,何人之手段?”

    甘奇也皱眉在想,其实也不用多想,这汴梁城内,甘奇的敌人也不多,能有这么大能量的敌人,唯有一个。

    但是这个名字,甘奇却并不说出口。

    甘奇不免多分析了几番,分析韩琦为何忽然要用这么大的能量来对付自己?按理说此时的甘奇,在韩琦眼中,不过蝼蚁一般的人物,韩琦就算要对付甘奇,也不会如此花费心思。

    要做成这件事情,对于韩琦而言,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他得给许多人许下很多承诺,最基础的承诺就是保证许多人不会出问题,不会因此而罢官贬官。

    如此闹起来,是有很大的风险的,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配合韩琦去闹?只怕韩琦也明里暗里许诺出去了许多东西。大宋仁宗朝,可没有臣子能一手遮天,就算是三朝贤相韩琦,势力极大,但是也远远不够一手遮天,这些商户背后配合韩琦的人,一方面是利益使然,一方面必然也是韩琦有过一些许诺。

    这就是韩琦自己赤膊上阵的意义所在。

    甘奇此时才真正有了许多反思,反思自己之前太过掉以轻心,还一直觉得自己不过一个七品小官,还是个小人物,是个躲在朝堂众多大佬夹缝里的一个小人物。小人物,就能苟得住,暂时不必去面对那些真正的政治斗争。

    甘奇把自己看轻了,把自己小看了,甘奇这个时候才真正意识到,原来他竟然是个大人物了,从七品的汴梁大人物。

    除了官职小了点,他韩琦能量通天,关系纵横,上能得储君信任,中能得高官看重,下能得士子崇敬,影响力巨大。

    人便是如此,再如何高的智商与情商,哪里真的能面面俱到、事事掌握?

    这是一个挫折,巨大的挫折,危机来了,甘奇人生中第一个巨大的危机到来了。

    只是收个商税而已,其中就酝酿了如此一场巨大的危机。真的要改革整个社会,又会是何等的危机重重?这似乎给甘奇提了一个醒,给了甘奇一场货真价实的演习。

    人从来不是生而知之的,而是慢慢成长的,本事是打磨出来的,是见多识广,处理过各种事情之后,本事才长出来的。打磨甘奇的时候,兴许真的到了。

    也可想见,历史上的王安石,在变法之时,又是何等危机重重?

    一旁的李定,比蔡确性格要硬许多,脾气也暴躁许多,口中又道:“先生,便是如此闹下去,咱们衙门还有何威严可谈?定要刹住这些暴徒的气势。”

    甘奇却答道:“先就这般吧,不得片刻,官家当召见我了,待我先见了官家再说。”

    “先生,官家当不会这么快召见,只要此事速速解决了,官家再召见,也好有个应对。”李定有些疑问,这事情才刚出,怎么不得片刻皇帝就会召见?消息哪里能这么快?就算从衙门到皇城的距离,来回跑一趟也不是片刻的事情。

    甘奇苦笑了一下:“官家派的差人马上就要到了,你们先速速去准备一下这段时间的账目,到时候我直接带入宫去。”

    甘奇明白其中,便也知道此时韩琦就在宫中。这种事情就是要打甘奇一个措手不及,韩琦岂能给甘奇那么多反应时间去从容应对?

    此时的韩琦,已然在御书房里见到了赵祯,正一脸惊慌地禀报:“陛下,出事了,汴梁城内,已然几千人围在了商税监衙门,真义愤而起,怕是要生大乱!”

    仁宗似乎吓得一跳,身形一正,急问:“怎么回事?如何闹到这般地步了?头前不是一直都好好的吗?”

    韩琦一脸的担忧:“陛下,商税之事,头前一直都极为顺利,却是忽然起了如此大乱,臣听得下人来报,说是甘奇滥用职权,商税之事不过刚刚开始,衙门里就抓了无事大小商户,审案之时,一有不快,便是严刑拷打,从商税监衙门出来的商户,无不遍体鳞伤。所以才激起了众怒。”

    “他甘奇,缘何如此行事啊?”赵祯怒问一语?却是这高高在上的皇帝,哪里知道要做成一件事情的困难。

    韩琦还解释道:“陛下息怒,许也不能怪甘奇,甘奇毕竟还是太过年轻,一心为公,想为朝廷增加赋税,其心倒是可以理解的。就是这行事之法操之过急了一些,如此才出了这乱事。当务之急,便是如何平息众怒,所以臣在忙慌而来与陛下商议定夺。”

    赵祯是真有些怒了,他三番五次交代甘奇,一定不能生乱,便是知道这种事情容易生乱,却是如此郑重交代的事情,甘奇还是没有放在心中,还是生乱了。赵祯怒而说道:“把甘奇召来见朕,朕要好好问问他!当真岂有此理!”

    ()

    搜狗


………………………………

第三百六十九章 甘道坚,要斗争!(四千多字)

    皇城的太监来了,倒也奇了怪了,满场已经超过三千人,却是这太监轻轻松松就进了商税监衙门。

    更奇怪的是,甘奇坐车出去的时候,竟然也没有人上前阻拦。几千人就这么一边振臂高呼,一边让出道路让甘奇走。

    这群体事件,倒是有些意思了,安排得事无巨细。

    显然这场事件的主战场,不在商税监衙门,更不在这几千人身上。而是在皇帝的御书房,皇帝面前,才是解决事情的地方所在,所以甘奇自然是要到皇城之内的。

    车上的甘奇,唯有苦笑着摇头。

    连来召甘奇的小太监李宪,看得甘奇苦笑的模样,也说道:“甘主事莫不是觉得事有蹊跷?”

    甘奇看了看李宪,这个小太监他见了许多次了,算是熟人了,但是从来没有过公事以外的交谈。

    所以甘奇也不知道这小太监竟然还有这种大智慧,甘奇颇为意外,便也知道这个小太监是个人物。

    只是甘奇回答的话语也只是模棱两可:“内官觉得呢?”

    小太监李宪笑了笑:“咱家是一个小小的奴婢,哪里懂得这些?”

    甘奇也笑了笑,这话说出来,那就是懂了。既然这小太监懂了,却又故意说出这种假装自己不懂的话语,这是为何?

    甘奇忽然问了一语:“李内官是哪里人士?”

    “回甘主事话语,咱家就是这开封人士,祥符人。”李宪答道。

    “李内官入宫几年了?”甘奇像是在拉家常。

    李宪还掰着手指头算了算,答道:“六七年了吧。”

    “六七年就能深得官家信任,随着官家身边行走,李内官非同常人,定是有那过人之处。”甘奇夸了一语。

    李宪谦虚这摆手:“奴婢而已,伺候陛下尽心尽力,如此而已。”

    甘奇笑了笑,也不多问。却已记下,祥符人。这么聪明的小太监,当真是个人物,又与甘奇年龄相仿,甘奇没有那么多文人的自负自傲,便是觉得这个小太监,可以交一交。

    如何交,这就需要一点技巧了。不在此时,本地人就好说,这小太监初露头角,还没有真正进入许多人的视线,年纪还小。大官们看不上他,小官们又接触不到他。

    甘奇不同,他就喜欢这种有潜力的人,身边交际的也多是年轻人,这是为未来打基础。

    这个小太监,入了甘奇之眼,便要给他施一番恩情。净身入宫的人,都是被逼无奈的人,出身大多不高,为的是挣一分养家糊口的俸禄。此时的李宪,正是最好施恩的时候,若是等得李宪真的在宫中崛起了,掌了宫门,掌了印鉴,也就施不上恩情了。

    甘奇对着李宪和善笑着,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便也想定了主意,这小太监虽然如今俸禄不低,但是家中老父老母,兄弟姐妹的,还有不少,家庭才刚入小康。那就好说了,甘奇别的不多,就是钱多。

    这还是简单的小事,有些事情是李宪这种小太监求都求不来的,就是侄子进学读书的问题,这社会,哪个不想读书?哪个不想读好书?哪个不想真的去摸一摸东华门的皇榜?

    但是这社会,有钱了,不一定就能读好书。有许多真正好的先生老师,可不是钱请得来的,也不是李宪这种家庭可以请到的。

    但是甘奇的道坚书院,那就不一样了,小孩子能到那里去进学,东华门就可以梦想一下了。只要梦到了东华门,才能真正改变家庭的命运,泥腿子的太监之家,成了书香门第。再也不用家中男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