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萝诧异道:“大老爷?”
孟氏点头:“这府里的事,我可以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但是心里一定要明白,这样才能少说错话,少做错事。过我的安稳日子,护住我想护的人。”
秋萝瞧着孟氏给纯哥儿轻轻的掖了掖被角,似是明白了什么,却还糊涂着:“就像,二奶奶帮三太太悄悄处置了那些把柄一样?”
孟氏瞧着秋萝还算通透,便耐着心继续教着她:“是。我虽然去跟老夫人说有人要害梁家二奶奶,却没有说是三太太要动的手,反而帮着三太太藏起了她的狐狸尾巴,你说,这是为什么?”
秋萝想了想道:“这样老夫人虽然怀疑,却没有把柄,就不会贸然找三太太跟二奶奶对质,老夫人会护着二奶奶不让人知道,三太太就不会知道是二奶奶察觉的,也不会觉得是二奶奶坏了她的好事,自然不会来找二奶奶的麻烦了。而且老夫人还将绿澜指给梁二奶奶,梁二奶奶的孩子也就不会再轻易出什么岔子了。”
孟氏笑了笑:“你说的对,毕竟是一家人,一个屋檐下住着,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总归是和和气气的好,哪怕只是面子上的和气。
况且,若是这件事情贸贸然被我闹了出来,一旦被梁家知道了,我们李家将梁家的宗妇接进府来,却要害了她的孩子,即便是孩子没事,也是要跟李家结疙瘩的,到时候,老夫人要责怪的就不仅仅是三太太,还有我这个不懂事的孙媳妇了。”
秋萝一脸的沮丧懊恼:“难为奶奶想得这样周到,我可想不了这些。”
孟氏瞧着纯哥儿睡熟了,便轻轻地抱起了他,将他放到床上去睡,又给掖起了帐子,免得自己的灯光晃着他。
才复又回去,坐在了炕上,继续做自己的针线,一边也让秋萝坐了,帮着自己认针理丝线。
“奶奶又在给大姑奶奶做药囊吗?”
孟氏点头笑着:“是呀,一到了这个季节,大姐姐的喘症总是会发作,虽然小时候父亲用了那么些药方子,算是治好了,却总也除不了根。每年一到了换季的时候,就要不舒坦两天。”
秋萝却笑着道:“大姑奶奶是敬王府的侧妃,又那般得王爷的宠幸,连敬王府的后宅大权都是交在大姑奶奶手里,大姑奶奶身子不舒坦自然有太医围着,奶奶您又何苦每年这样辛苦自己。”
孟氏听了秋萝的话,不但没有半分开心,反而愁眉紧锁:“我们家不比大奶奶、大太太家,父亲不过是个江湖郎中。
小时候也是为着给姐姐治病才学了这一身医术,成了大夫,当时巧得在军中给敬王爷治伤瞧病,得了王爷的赏识,才被王爷扶着进了宫当了太医,与京城那些显贵人家是没法比的。
父亲为了谢王爷知遇之恩,将姐姐送进了王府里当侍妾,姐姐能一步步走到今天,你当她过得容易?
王府里那些女人,哪个出身不比她高贵,却偏偏要屈居她之下,怎会甘心?王爷没有正妃,将府里的琐事交由姐姐打理,是对姐姐的信任,却不知体谅她这其中万般的难处。
便是有了病痛,姐姐怕也只会忍着,你还指着她大张旗鼓地成日里进宫请太医,落人话柄口实吗?”
秋萝苦着脸:“瞧奶奶您说的,好似大姑奶奶当着这个敬王府后宅的主子倒像是在遭罪似的。”
孟氏道:“你当那些人前的显贵,怎么就不是在人后遭罪了?咱们二爷虽然是庶出,也不过在九门步兵衙门做个小吏,却是真心待我,我若有个病痛,他比谁都忧心体贴。况且还有纯哥儿和欢姐儿在膝下,日子总归是有个盼头。姐姐呢,王爷常年在外,不是打仗,就是赈灾,成年家连面都见不上,姐姐膝下连个孩子都没有,也不过是在跟后宅的那些女人们斗着熬着罢了。”
孟氏说着已经将手里的药囊缝好了,递给了秋萝:“你明儿就让小厮送回我家去,说是给太太的,我娘收了自然知道是给大姐姐的,会再差人给姐姐送去。”
秋萝收了,一边还嘟哝着:“总是这样麻烦,直接送去敬王府又能怎样。”
孟氏瞧着她拧了眉头道:“你又不是不知道如今皇上忌惮敬亲王。当初皇上对敬亲王百般拉拢重用的时候,我嫁进了李家,老夫人让我多和姐姐来往着。如今朝里的形势变了,咱们又怎能不跟着变呢?”
秋萝道:“那老夫人还留着大姑娘不嫁,想着要将她嫁进敬王府呢。”
孟氏的神色又沉了沉,颇多了些怜惜与无奈:“大姑娘的事,就是另一回事了。”
(未完待续。)
………………………………
第二百五十九章 剿匪
春桃用了那大夫的几副药,胎像终于安稳了下来,林芷萱和林若萱都略放心了些。
只是林芷萱已经进京大半个月了,却依旧没有一点魏明煦的消息,林芷萱心中越发的焦急。
才用过了早膳,林芷萱和林若萱正想像往常般回去,却听见外头丫鬟通传,说大姑娘和二姑娘回来了。
话还没传完,林芷萱便看见两个姑娘一前一后地进来了。
前头那个穿了一身淡紫的如意云纹衫,配了条轻罗百合裙,盘了个随云髻,戴了一支菊花纹珐琅彩步摇,模样十分的明丽动人。
后头那个年纪略小些,穿着一身白玉兰散花衫,水纹八宝立水裙,扎着垂髫分梢髻,颇有些俏皮可爱。
老夫人瞧见两个孙女,不苟言笑的脸上也终于带了些喜色,应了一声:“终于肯回来了?”
大姑娘李婧、二姑娘李妍都是盈盈上前给老夫人先行了礼,问了祖母的安,李婧才上前绕在老夫人膝边:“怎能不回来,在外祖家只一味想祖母了,成天都是归心似箭,可难为汐表妹怎么都不舍得我们两个回来,姨妈又一味的让多住两天多住两天,才拖到这个时候,这不是一回来,连娘屋里都没去,就先来给老夫人请安了嘛。”
老夫人唇角微微带着笑道:“都听听,这嘴上跟抹了蜜似的,明明是假话我听着都跟真的似的。”
李婧笑着道:“哪里是假话,婧儿这一字字一句句都是发自肺腑的。”
老夫人却是不信她,只来问文文静静站在李婧身后的李妍:“你说说,你们是怎么舍得回来的?”
李妍掩着嘴笑道:“还不是大姐姐昨儿在廖家听说,敬亲王在外剿匪大成,不日就要回京了,她才在廖家再也待不住,赶紧着回来了。”
李婧听了李妍这话羞得满面通红,直气得起来要撕她的嘴,一边嚷着:“小蹄子你胡说八道。”
李妍只赶紧躲到了大太太身后去,大太太自然是护着她,一家子的人都知道,李婧是在老夫人身边长大的,老夫人也是有意将她嫁进王府的,故而听李妍这样说起来,家里人也只不过跟着笑,却没有多说什么。
林芷萱瞧见这一桩,心中却是波涛万千。
他又去剿匪了,去哪儿剿匪,剿什么匪,悍匪吗?
林芷萱正在那里站着神游天外,李婧却已经被大太太拦着站住了,这才瞧见了林芷萱,却是从未见过,便上前去打量着林芷萱:“这位妹妹就是梁家二嫂嫂的三妹妹吧。”
林芷萱瞧见她来与自己说话,也只得笑盈盈地上前跟她见了礼,互称了姐姐妹妹。
李婧却拉着林芷萱对老夫人道:“祖母,当真南方的风水养人,我只瞧着梁二嫂嫂就只当这就是江南的美人儿了,如今瞧见芷萱妹妹,才知道天外有天,您瞧这模样,这身段,倒是将廖家的二表妹都比下去了。”
林芷萱谦让着:“姐姐谬赞了,姐姐姿容明艳,气韵恬雅高贵,才是阿芷见过的最好看的女子。”
李婧听了顿时喜笑颜开,瞧着林芷萱也越发亲昵了几分。又问起林芷萱如今的吃住以及江南的见闻。
大太太瞧着她们两个热络起来,便言道时辰不早了,让李婧出去闹,好让老夫人再歇息歇息。
老夫人却瞧着林芷萱三言两语就收服了李婧,心中莫名的气闷,却是恨李婧虽然从小在自己身边长大,常被自己调教,却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家里的人对她倍加宠爱,惯出她些骄纵浮躁的性子来。
林芷萱一眼便看透了李婧,这样高傲轻狂的女子千万不可搓其锋芒,否则定然会被她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再没有好日子过。
但是要想收服她也容易,不过多说两句好话,哄着她,让着她,赞着她,捧着她,在她面前示示弱,就能得其庇护,将她所知道的和盘托出了。
老夫人纵然心中不满,却并没有说什么,只任她们去了。
李婧问着林芷萱住在哪里,住得还惯,林芷萱便邀着她还有李妍一同去自己的住处小坐。
李妍和李婧都欣然应了,便在林芷萱屋里坐了下来,不过一头晌,林芷萱便和李婧熟络了起来,李妍比李婧单纯可爱得多,自然更是对林芷萱颇有好感。
毕竟心之所系,李婧不过两句话就跟林芷萱说起了魏明煦的事。
林芷萱见她提起,才状似无心地问了一句:“不是听说敬王爷在江南赈灾吗?怎么又去剿匪了?”
李婧道:“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只是前些日子听说一直跟在敬王爷身边的应郡王的第三子前些日子仓皇逃回京城,说敬王爷在曲阳遇袭,当时九门提督派了好些巡抚营的人跟着应郡王的儿子去了曲阳。”
李妍也是头一回听说,探着脑袋问着:“然后呢?”
李婧装腔作势,颇有些傲然自得这件事情只有她清楚,便说书似的继续跟林芷萱还有李妍说了起来:“然后这一去就没了音讯,如今那边的人都还没回来,谁也不知道那里的情形,直到昨天,我才从玉菡表妹那里知道,原来王爷带着巡捕衙门的人去剿匪了,就是那一伙险些害了王爷的匪徒。”
剿匪。
那一伙险些害了他的匪徒。
林芷萱的心头热热的,忽然想起了那日从曲阳回京时遇见的悍匪,那只来无影去无踪的人,想必定然是他的人吧。
他想必已经联系上了他的私属了,只是他却没有回来,反而留在了曲阳。
“那,结果呢?”他剿匪,剿的是血滴子,剿的是梁靖义啊。他,成了吗?
李婧瞧着林芷萱仿佛听人说了书,担惊受怕的模样,笑着道:“王爷战无不胜,自然是全歼悍匪,不日就要回京了。”
“全歼悍匪?”林芷萱却有些不敢确定这个“全歼”的意思。
李婧笑着道:“你就放心吧,王爷是久经沙场的人,几个小小的悍匪算得了什么……”
说着便又跟林芷萱说起了魏明煦当初南征北战的逸闻轶事。
林芷萱含笑听着,点头应着,思绪却越飘越远。
***
感谢谭万力的月票,谢谢大家的支持,新的一周,继续求票求赏求订阅,祝大家太太好心情~(未完待续。)
………………………………
第二百六十章 出事
福寿堂里,老夫人对外发了话,今儿晚上不用过去请安了,饭也各自在各自屋里吃。
林芷萱才见丫鬟来传了这个消息也是吓了一跳,却并没有多问什么,因为知道问了那丫鬟也不会说,只知道府里定然是出了大事了。
林芷萱拧着眉头,正打算让秋菊悄悄地去福寿堂打听打听出什么事了,便见李婧领着丫鬟婆子过来了。
这两日李婧对林芷萱越发的喜欢,因为她发现林芷萱是个很好说话的人,她素日里喜欢与人说魏明煦的英雄事迹,颇有些炫耀那样的一个人将来会是她的丈夫的意思。
可是世家小姐,若是不亲近的,听了她这样谈论一个男子,难免嘲讽鄙夷,而她身边亲近的表姐表妹瞧见她总是三句话离不开敬亲王,也是觉得耳朵生茧子,十分的厌烦她那种仰慕又自傲的语气,也总是想法子岔开话去,不愿意听她说。
可是林芷萱不一样,她这几日总是能静静地听她在那里夸赞敬亲王,说他所有的事,林芷萱都只在一旁含笑听着,仿佛在听书似的,很有趣味的样子,偶尔问几个无关紧要的问题。
李婧将林芷萱当成一个乡下来的没见识的女子,想来连说书的都没听过,只将这些当做故事来听,却很喜欢听,她们难得的志趣相投,李婧越发地爱到林芷萱这里来。
如今老夫人竟然说晚上不用去请安,可是父亲李淼生却下了朝就往福寿堂去了。
李婧也觉得是出了事,便要去福寿堂问,却见福寿堂里,老太爷、三老爷都在,只是屋里的丫鬟仆人一个不剩都被打发了出来,只有大太太留在屋里服侍茶水。
李婧去的时候,正被出来倒茶的大太太瞧见,急忙将她拽到了一旁,臭骂了一顿,让她赶紧回屋里吃饭去,不许出来瞎跑。
李婧央求着问大太太是出了什么事,一向慈爱的大太太也是面色铁青,只道:“不是该你小孩子问的事情,快回去,否则若是让老夫人知道了,瞧晚上不罚你跪。”
李婧听了大太太这样的言语,方才作罢,只是百爪挠心,也吃不下饭去,便想起了林芷萱,让人带着食盒到林芷萱屋里来了,要一同吃饭。
林芷萱听李婧一来就与她絮絮叨叨地说了这么多,便放下了让秋菊去打听的心思,只表露出好奇,却又道:“这样隐秘的事情倒是有趣,不过家里也就只有婧表姐这样在老夫人心尖上的才能打听得到这样的事情了。”
李婧点头道:“你这话说的倒是不错,这件事,我定然是第一个知道的。”
林芷萱听了也是与李婧亲昵地笑,却给秋菊使了个眼色。
秋菊见了林芷萱给她使眼色,才想起前些日子林芷萱嘱咐的事来。
春桃如今肚子里的孩子已经安定了下来,只是肚子长得很快,虽然如今穿着宽松的衣裳遮着,可是眼看着就到了做秋衣的时候,这一旦裁缝量上了身,就再也瞒不住了,林芷萱这两日就已经在想着将春桃送出去的事了。如今,李家出了事,定然是最乱的时候,所有人都盯着福寿堂,对秋爽斋定然也会放松些。
可是林芷萱毕竟是客居,就算是林若萱要出门用马车,都要去跟大太太请示报备,否则,便是失礼,难免惹人怀疑。可府里却独有李婧这个恃宠而骄的大姑娘是个特例。
她是老夫人膝下养大的,又是如今管着对牌的大太太的嫡长女,若是随意指使丫鬟出去送点东西买点东西倒是寻常,这样的事,林芷萱在家里的时候又不是没有做过。毕竟是自己的家,做起事来要方便得多。
李婧正与林芷萱洋洋得意的说着这李府内外京城上下,没有她不知道的,还许诺等这件事情弄清楚了,她第一个来跟林芷萱说。
林芷萱应着,秋菊也从旁开始赞李婧,又佯装好奇地问起李婧外城百年老店、北京小吃和大栅栏的事来。
李婧也是从小时候贪玩过来的,这些地方她虽然没去过,可是她的哥哥们都是去过的,还给她带回过好些小吃和小玩意儿。
虽然吃的东西大多被大太太用“脏兮兮的”做理由都给扔了,但是外头那条街上哪一家的什么糕点、什么小吃好吃,她也是说得头头是道。倒是将秋菊和在一旁听着的冬梅和夏兰都说得眼馋心热起来。
李婧正与他们说的热闹,秋菊忽然央求起林芷萱来:“姑娘,您当初进京的时候不是答应过我们了,若是我们服侍得好就赏我们恩典,让我们去外城看看嘛,姑娘,您什么时候能赏我们恩典让我们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