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这样迁徙就不会太劳苦。
朝廷也为这次大迁徙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光粮食就拿出五十万石,帐篷十万顶,另外还拿出了二万顷官田,以每户二十亩的标准授田,而且官府承诺战争结束后,南迁之民可以随时返回家乡,官府承认其家乡的地契,而且返回家乡后,南方的土地也不会收回,这就让移民们有了拥有两份土地的机会。
也正是有利可图,边境民众的抗拒之心才没有那么强烈,算下来,南方的土地可以卖两百贯钱,两百贯钱在绝大部分穷人眼里都是一笔一辈子也攒不下来的财富,所以消息传开后,边境百姓纷纷响应官府号召南迁,甚至很多大城的百姓也加入了南迁队伍。
沿途设置了很多休息点,一个大县就是一个休息点,搭建两三千顶帐篷,蒸馒头、熬粥,还有城内的郎中出来给移民看病,分发药物。
定州城外的休息点已经聚集了两万百姓,搭建了近两千多顶帐篷,百姓们都排着长队领取馒头和稀粥,老人和孩子则在大帐内休息,躲避风寒。
范宁在几名官员的陪同下,巡视着定州的休息点,他走过一顶大帐,却见十几户移民男子聚在一起聊天,范宁便笑着走了进去。
移民们见进来一名穿着紫色麒麟袍的官员,都吓得纷纷起身,大家都知道,能穿紫袍的官员都是三品以上高官,这个官员这么年轻,搞不好是王爷。
陪同范宁来视察移民的是宣抚使署衙判官章?P,章?P是治平二年的状元进士及第,深得韩琦的器重,韩琦出任河北宣抚使,也把他带在身边,任命他为六曹之首的记室参军。
章?P算是大器晚成,三十八岁才考中进士状元,今年已经四十一岁,虽然他入仕没有几年,但处理问题非常圆熟老道,也同样深得范宁的器重,尽管他资历不够,范宁依旧破格提拔他做六品判官。
另一个被范宁破格提拔的是司马刘奎,这是狄青推荐给他的,刘奎跟随狄青平定广源州蛮酋侬智高的反叛,极具军事才华,后来受狄青被贬的牵连,一直郁郁不得志,这次狄青复出,便把已经四十余岁的刘奎推荐给范宁,范宁随即任命他为参谋营司马。
章?P对众百姓笑着介绍道“这位是我们大宋最年轻有为的范相公,想和大家聊一聊。”
众人顿时恍然,纷纷行礼,一名中年男子连忙道“原来是小范相公来了,我等失礼了。”
大宋百姓都知道有两个范相公,老范相公是指范仲淹,小范相公是指范宁。
范宁笑着摆摆手,“各位乡人请坐,我们随便聊聊,不用拘礼。”
众人席地而坐,范宁也坐在一张老羊皮上,他摸了摸老羊皮笑道“这种老羊皮好像家家户户都有。”
“是!北方寒冷,这种老羊皮冬天很保暖,也边境地区也不贵,三百文钱一张,是家家户户的必备之品,这次南迁,也多亏它了,否则很多老人孩子晚上就很煎熬。”
范宁忽然想到,宋军从辽国东京也缴获了三十余万张上等老羊皮,给每个士兵发一张,倒是很不错的军队福利。
想到这里,范宁笑问道“大家会有多余的老羊皮吗?军队可以收购,五钱银子收购一张。”
十几名汉子面面相觑,众人都笑道“应该有多的,很多人家都有十几张,其实用到并不多,如果能换银子,相信大家都愿意,得到不少的银子,又能减轻负担,何乐而不为?”
范宁随即对章?P道“把这件事记下来,回去后就实施。”
章?P点点头,“卑职记住了。”
范宁又问众人,“我看大家都不抗拒南迁,动员后几乎都愿意南下,这里面有什么缘故吗?”
为首中年男子笑道“利字当头呗!虽然大家都想逃避战争,但真正让大家动心的,是将来能得到南方和北方两块土地,十户人家至少有八户是因为这个原因愿意南下,我也不例外。,”
众人又七嘴八舌问道“小范相公,朝廷会不会信守承诺,把南面和家乡的土地都给我们?”
范宁微微笑道“大家放心吧!这是天子颁布的圣旨,天子金口玉言,岂能有反悔的道理?再说也就两万顷土地,朝廷在海外拥有万万顷土地,怎么可能为这点蝇头小利失去信用。”
众人都放心了,范宁又问道“大家还有什么要求吗?”
帐外有人问道“听说江南有一种药,叫做什么舟去炎丸,非常有效果,能否给我们发一点。”
范宁一回头,吓了一跳,外面竟然站满了闻讯赶来的百姓。
他让人大帐拉开,又对众人笑道“你们说的是铁舟去炎丸,那确实是江南的名药,军队也大量配备,我会安排给大家分发。”
铁舟去炎丸就是以范宁父亲范铁舟命令的一种消炎药物,实际上就是后世的蒲地蓝消炎片,用蒲公英、苦地丁和板蓝根以及淀粉炮制成的药丸,对于消炎有很好的效果。
范铁舟去世后,范宁便将这个药方公开,很快便闻名于江南和江淮地区,起名为铁舟去炎丸。
这种药和三七金创药一起在军队中大量配备,给灾民倒是没有问题,可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这时有人问道“我族兄一家去年迁去南大陆,不知他们情况如何了?”
范宁顿时想起来,南大陆的第一批移民就是来自定州,他笑道“我不久前才从南大陆回来,我最有发言权,南大陆已经建成了第一个县,就叫南定县,以定州百姓为主,他们每个人能获得十顷的土地,也就是一千亩,土地肥沃,水源充足,阳光灿烂,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每户人家都有十亩的宅子,高大的院墙,结实的房子,至少三百年内,他们的子孙不用向官府交一文钱税赋,也没有徭役,那边男人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晚上聚在酒楼里喝酒聊天,喝完酒后一起去澡堂子泡澡,每天都这样。”
众人听得悠然向往,一名大汉问道“可是去酒楼喝酒要钱的,没钱怎么办?”
“没钱就去挣,农闲时进冶炼工场,去官府牧场养牛养羊,去码头运输货物,工钱很高,也不算辛苦。”
“那边能娶到娘子吗?”一名年轻人问道。
范宁呵呵一笑,“那边有一座纺织工场,里面有五千名年轻美貌的日本小娘子,都十六七岁,她们白天干活,晚上集中起来学习汉语,大家都应该知道,鲲州、吕宋、琉球有很多人家都娶了日本小娘子,她们都是贫寒出身,长得又水灵,又能吃苦耐劳,娶她们生儿育女,反正也养得起,读书也免费,每家都可以生一群孩子,老了以后儿孙满堂。”
范宁离开时,大帐周围已经聚集了几百人,每个人都听得入迷了。
章?P对范宁感慨道“估计今天晚上,会有很多人家都睡不着了,相公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去海外的种子啊!”
范宁淡淡一笑,“我并不是忽悠他们,我说的是事实,去南大陆的数千户人家,没有一家后悔,也没有一家想返回大宋,这就是人心所向。”
这次座谈会只是偶然发生,让范宁也想不到的是,它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随后一个月的时间内,范宁关于南大陆的一番接地气的谈话便传遍了五十万移民,在随后两个月后的正式分配中,海外经略使的官员收获了巨大的惊喜,竟然有超过两万户的百姓选择了愿意移民海外。
究其根源,竟是来源于几个月前范宁的一次偶然座谈会,让海外经略府的官员十分感慨,范经略就算辞职也能给予海外经营巨大的贡献。
………………………………
第六百零四章 完颜计划(上)
范宁在接受任命后不久,便在京城组建了由三百余人组成的参谋营,参谋营的职能有两个,一个是出谋划策,提供各种作战方案,比如水军偷袭辽国东京,这个想法是范宁提出的,但具体的作战方案却是参谋营策划。
比如他们通过从前各种情报记录,发现辽河入海口以西数十里外有一段海域冬天不结冰,这便给东京奇袭方案提供了实施的基础。
参谋营的另一个重要职能就是情报获取和分析。
范宁无比看重情报的作用,他一向主张谋定而后动,在他看来,情报的准确和充分是战争胜利的保证。
兵法也云:“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
既然已耗费了大量资源来和辽军打持久战,范宁也不会在意情报上的支出,他第一期就批准了三万两白银的经费。
得益于充足的经费,参谋营的情报司迅速组建扩张,到十二月底,情报司便通过收买、利诱、威胁等手段,在辽国的幽州、易州、蓟州、平州以及东京辽阳府、保州等地建立起七个情报网,随时了解辽国的动向,通过鹰信或者商人往来输送情报。
情报司同时还大量接受军队斥候军的情报,将这些情报分析整理,形成一条条有用的军事决策依据。
河北宣抚使署衙官房内,范宁正在听取参谋营司马刘奎的禀报。
刘奎拿到的情报是从京城送来,情报司是京城有一个分支,大约二十余人,他们的任务是反间,也就是发现并摧毁辽国在京城的情报网。
宋朝长期由文官主管军事,他们在敌国几乎没有建立任何情报网,对这方面不关心也不感兴趣,以至于范宁出兵后对幽州和辽阳府的情况都一无所知。
但辽国和西夏却相反,他们极为重视宋朝的情报,在京城和边境城市里建立了大量的情报点,探查宋军的情报以及谋取宋军最新的军事技术,像宋朝大量的火器技术泄露,就是和保密不严有关,导致辽军和西夏军都拥有了和宋军一样的先进火器。
“情报司的弟兄们发现位于西大街的保和酒楼很可疑,他们店的很多客人都是来自辽国,但这家店的掌柜和伙计都没有任何辽国背景,却长期招揽到那么多辽国客人,有点不合常理。”
“那怎么发现这家保和酒楼和辽国有关系?”
“弟兄们监视辽国馆,发现这一个月内,有个中年男子五次出入辽国馆,进去时拎着包裹,也不用人通报,出来时就空着手,很让人怀疑,弟兄们便监视这名中年男子,发现他是保和酒楼的掌柜。”
范宁点点头,“盯住这个保和酒楼,如果发现他确实是辽国情报点,那么可以利用它来推行我们的完颜计划。”
“卑职明白!”
刘奎也着实佩服这个年轻的统帅,虽然是文官,却深谋远虑,一点也不迂腐,居然想到用反间之计来挑拨辽国内乱。
“去吧!回头把燕山府的情报整理一下,我要好好看一看。”
刘奎点点头,告辞退下了。
范宁又开始提笔写他的奏折,火烧东京的快报虽然传给京城了,但他还得写一份详细报告,他今天他上午才收到韩望的详细战报,便要赶出一份新报告。
按理说,他把韩望的报告抄一份,然后转给天子和朝廷,不也一样吧!
还真没有那么简单,范宁不光要写作战经过和战报,还要写这次偷袭的起因,以及它对辽国的影响。
更重要是,偷袭东京只是整个渤海战役的一部分,还有占领觉华岛,和辽军的水上大战等等,要觉华岛战役和偷袭东京合在一起,才是一份完整的报告。
范宁很快写完了报告,读了一遍,便签上名字,盖上印章,连同战利品清单一起放进一只木盒里,安排人送去京城。
。。。。。。。。
十二月上旬,距离各家报纸大幅报道宋军偷袭辽阳府成功的消息已经过了好几天,但激动的气氛还没有完全消散,各家茶馆酒楼依旧在热烈讨论此事,只是讨论得更加深入,对未来更加期待。
中午时分,位于京城西大街的保和酒楼内坐满了客人。
保和酒楼属于那种经典的前酒楼后客栈的格局,占地足有六亩,其中酒楼占了两亩,客栈占去四亩。
和其他酒楼一样,保和酒楼的酒客们也在热烈地讨论宋军偷袭辽国东京一事。
“原来辽国根本就没有水军,那我们大宋水军还不是为所欲为?”
“也不是说辽国没有水军,听说辽国也打造了一支水军,但去鲲州的半路上被小范相公率水军全歼了。”
“辽国居然还打鲲州的主意,难怪触怒了小范相公,那鲲州不就是小范相公一手打造出来的吗?”
“不光鲲州,整个海外都小范相公打造出来的。”
“嗨!嗨!你们两个扯到哪里去了,我们在说辽国东京的事情呢!”
一名老者端着酒杯摇头晃脑道:“昨夜忽闻得胜鼓,宋军由猪变成虎,难得啊!我们的军队居然也能杀进辽国都城,烧了他们的皇宫,一洗百年耻辱。”
“黄老丈,难道辽国也杀进过我们的都城?”
老者指指两个小年轻道:“那是你们不知道,当年契丹人也曾占领过汴梁,只不过那时还不是大宋,是后晋,契丹人灭了后晋,耶律德光就在契丹改国号为辽,中原百姓纷纷起义,打击辽国,耶律德光才被迫退回北方,临走时一把火烧了后晋的皇宫,把几千宫女和皇妃都掳走了。”
“所以你老人家听说宋军也烧了辽国的皇宫,也特别解气,对吧!”
老者呵呵一笑,“那是当然,我就恨不得自己也冲到辽国皇宫去,抓几个宫女皇妃解解气。”
众人大笑,一个年轻人怪叫道:“老爷子那么大年纪了,还雄风不减,依我看,辽国的太后最配您!”
众人又是一阵大笑,掌柜脸色一阵红一阵白,走上前解释道:“辽阳府只是陪都,皇妃太后都住在上京呢!东京其实就是一座空的行宫,占地百十亩,连皇宫都不是,这些将领都喜欢夸大功劳领赏,听听就行了,当不得真。”
“哟!莫非周掌柜去过辽阳?知道得这么清楚?”
“也不是,我这里走南闯北的客人多了,能听到很多消息,所以我知道得多一点。”
又有一名中年人道:“不过听说抓了几百名皇族大臣,我觉得是真的,可以和辽国交换很多被掳去的百姓。”
“除了抓大臣,听说还捞了不少财富。。。。。。。。”
酒客们越说越起劲,周掌柜听不下去了,一独自恼怒地回到了后面的客栈。
这家保和酒楼和保和客栈确实是辽国在大宋京城的重要情报点,他们收集到的情报都是交给辽国长驻大宋京城使者,由他们发鹰信回去。
周掌柜是一个长着汉人面孔的辽国人,幽州人,他的祖先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是辽国的官员,他自己也是南枢密院参事,就在辽国东京供职,几年前被派到大宋京城,成为京城的情报头子。
所以他听到东京被宋军奇袭,皇宫被烧,官员被抓,令他心如刀剜,偏偏又不能表现出来,他也只能尽量纠正一些过份的谈论,比如涉及太后皇妃之类的话题。
周掌柜独自坐在房间里生闷气,这时,外面传来脚步声,这个脚步声很熟悉,令他精神一振,恐怕他等待的消息来了。
………………………………
第六百零五章 完颜计划(中)
从外面进来一名中年男子,也是幽州汉人,姓柳,来京城后改名叫柳随风,他是周掌柜最得力的左膀右臂,柳随风的眼睛很毒,能认出很多穿着常服来酒楼吃饭的官员,然后他会慢慢套近乎,再想方设法搞到有用的情报。
柳随风前几天认识一名军器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