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超级学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超级学霸- 第2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另外还有士曹参军谭慎知、仓曹参军陆有为,法曹参军段瑜。

    这五人由他定下来,其他官员范宁准备交给枢密院选派,他不想再操心了。

    范宁写完报告,盖上自己的官印,交给钟楠,“你去一趟枢密院,把这份报告交给吏房,请他们尽快定下官员,我这边官署急于成立。”

    这时,茶童在门口道:“大官人,有个叫李大寿的官员前来报到。”

    大寿来了,范宁连忙笑道:“请他进来!”


………………………………

第四百九十七章 连荐二人

    不多时,身材魁梧高壮的李大寿走了进来,躬身行礼,“下官李大寿参见詹事!”

    李大寿混得不错,官任从七品太常寺丞,他相貌虽然粗犷,但为人踏实肯干,别人不愿做的事情,他主动去做,在太常寺口碑很好,出任太常寺卿的范宁岳父朱孝云也很关照他,准备提拔他,就在这时,范宁把他调来东宫,出任正七品的左春坊庶子,而苏亮则出任右春坊庶子。

    范宁笑眯眯请他坐下,关切地问道:“听说你父亲买房出了事,现在人犯抓到了吗?”

    李大寿父亲年初急于在京城买房和儿子团聚,便把经营多年的运输商行卖了,准备在京城城外买一座大宅,由于太轻信牙人,把一万贯钱的交子给了牙人过户,结果牙人拿到钱便从后门跑了,把李大寿的父亲气得病倒。

    李大寿叹口气,“人是抓住了,钱也追回来,但父亲的身体却垮了,这是何苦呢?”

    范宁点点头,“身体只能慢慢调养,关键是人抓住了,钱也追回来,他心情就舒畅了,以后身体会慢慢恢复。”

    “只能这样了。”

    两人又闲聊片刻,李大寿看了一眼送茶进来的茶童,对范宁道:“替客人通报居然由茶童代劳,我觉得这样不好,假如高阶官员来拜访师兄,是对别人不尊重,师兄应该找一个幕僚,或者调一名官员做詹事府掌书记。”

    范宁知道李大寿心细如发,居然发现了这个问题,由茶童来通报确实不妥,对拜访官员不尊重,范宁也是事情太多,没有想到这个问题。

    他点点头,“是需要找一个幕僚。”

    李大寿笑道:“其实调一名官员做詹事府掌书记更好。”

    范宁笑道:“你是不是有人要推荐?”

    李大寿有点不好意思,“我有一个关系很好的朋友,嘉佑四年进士,现在开封府任右厢公干,非常有才华,但家境贫困,一直不得志。”

    “你这个朋友叫什么名字?”

    “叫做蔡确!”

    这个名字好熟悉,范宁略一思索,立刻想起来了,哲宗时的名相,王安石变法的坚定支持者。

    开封府右厢公干,这个职务虽然是从八品,但它实权很大,而且是京官,家境贫寒还能转正为京官,他的后台是谁?

    范宁已经是从三品高官,他用人都会仔细斟酌考虑,不像李大寿还处于低官思维,只有有才华、人品好就推荐,而范宁必须要考虑这个官员的背景,假如提拔一个张尧佐派系的人当自己机要秘书,那岂不是引狼入室。

    “说说他的籍贯和考中进士后的简历!”

    “他是泉州人,嘉佑四年进士,后出任邠州司理参军,前年韩绛出任陕西路宣抚使时,发现他很有文才,便把他推荐到开封知府韩维属下为管干右厢公事。”

    范宁点点头,原来是得到韩绛的推荐,那他应该是韩绛的人。

    沉思片刻,范宁又问道:“他和礼部侍郎蔡准是什么关系?”

    “应该是同族,但他并没有受到蔡准的优待,他完全是靠自己的才学考上进士。”

    蔡准便是著名大奸臣蔡京的父亲,北宋中后期,蔡氏一门大放光彩,蔡襄、蔡准、蔡确、蔡京、蔡卞都是进士出身,而蔡准就是蔡京的父亲。

    范宁也知道,蔡京之所以上位,主要是他弟弟蔡卞是王安石的女婿,使蔡氏兄弟都得到王安石的器重,倒和蔡确没有太大关系。

    关键是他是韩绛的人,韩氏家族是北方第一大士族,而蔡氏家族则为南方第一大士族,天子赵祯让韩贽为赵仲针之师,就是希望赵仲针能得到北方第一大士族的支持。

    韩绛显然是想加强南北两大士族的关系,才对蔡确另眼相看,自己用蔡确为机要秘书就有点唐突了。

    不过蔡确是大才,确实可以用,范宁打算把那个长期请假做生意的东宫官员调走,把蔡确拉过来,刚刚出任太子宾客的韩绛应该会接受自己的人情。

    想到这,范宁对李大寿笑道:“蔡确是韩绛的人,做掌书记不太合适,我可以调他为左春坊丞,和你为同僚,至于我这里,还是找个幕僚吧!”

    李大寿明白了范宁的考虑,他不再坚持,便笑道:“如果只是幕僚的话,我上司陈希亮的儿子,才学出众,倒很适合。”

    “陈希亮的儿子,叫什么名字?”

    “叫陈季常!”

    范宁无语了,竟然是河东狮的丈夫。

    不过柳月娥只是后来戏文中的人物,陈季常的妻子未必有那么厉害,但陈季常号称北宋四大才子,才华出众倒是很有极可能。

    范宁便点点头,“这样吧!让他明天下午过来一趟,我见见他。”

    李大寿刚刚告辞,茶童又禀报,“韩绛求见!”

    范宁真的头大了,一个小屁孩,敢直呼重臣的名字,知道的,是这个茶童无知,不知道的,还以为自己多么傲娇,连韩绛不放在眼里了,可以直呼其名。

    骂这个茶童也没有意义,范宁只得迎了出去,“不知韩公到来,范宁有失远迎。”

    韩绛的涵养很好,他听见茶童直呼自己的名字,他也没有表现出不满,只是微微笑道:“詹事很忙,韩绛冒昧前来,打扰了。”

    “哪里!哪里!应该是我去拜访前辈,韩公请进!”

    范宁很客气地将韩绛请进官房,韩绛年约五十岁,和王安石同科进士,第三名探花,他父亲是宋真宗时的相国韩亿,他本人曾任庆州知府、成都知府,在进东宫之前任开封知府,人脉、资历都很深厚,赵仲针任命他为太子宾客,无疑进一步将北方第一士族韩家绑在自己身上。

    这也是赵仲针贯彻的平衡术,他信任范宁,但又不能完全依赖范宁,引入韩绛也算是两条腿走路,同时也算是对范宁的一种牵制。

    韩绛进屋坐下,打量一下房间笑道:“范詹事又忙东宫政务,又要主持神武军,费心耗神,为何不找个幕僚来帮忙?”

    范宁可不希望他给自己介绍幕僚,他淡淡笑道:“幕僚是有的,在应天府那边做一下交接,很快就会赶来京城,另外,我还打算调韩公的手下爱将蔡确入詹事府。”

    韩绛微微一怔,“范詹事怎么认识他?”

    “李大寿向我推荐的,他们私交很好。”

    韩绛缓缓点头道:“蔡确是一个人才,他父亲蔡黄裳是典型的百无一用是书生,被人弹劾丢了县令之职,一家人在陈州就吃不上饭了,全靠妻子给人浆洗衣服度日,也没有族人周济他们,直到蔡确考上进士,娶了一个陈州大户人家的女儿为妻,一家人才从饥寒交迫中走出来,不容易啊!”

    韩绛其实就是在含蓄地告诉范宁,蔡确和泉州蔡家没有什么交情,想通过重用蔡确的方式拉拢泉州蔡家的关系,其实没有什么意义。

    范宁当然听懂了韩绛的言外之意,他也着实头痛,这些世家子弟考虑问题的角度就是与众不同,居然想到自己要借力蔡家,不过这也提醒了范宁,为了平衡起见,蔡家也应该进东宫,南方派系也应该有发言权。

    范宁微微笑道:“蔡确是韩公的爱将,所以要征求韩公意见啊!如果韩公舍不得放他,那我也只能望才兴叹了。”

    “哪里!詹事看上他,是他的福气,只是十个名额已经满了,怎么调他?”

    “原来左右春坊坊丞李应和张原比较懒散,我打算让吏部调走他们,让蔡确占一个名额。”

    “就是上朝时间做生意那个?”

    “名声在外啊!”

    范宁叹息一声道:“这个人既然醉心于做生意,我打算让他自己辞职,东宫丢不起这个脸,另一个张原也是各种请假,上次说是妻子生孩子,请十天假,后来我才发现,他已经用这个为借口请假十几回了,这个人听说梁王入驻东宫,立刻跑来了,拼命找各种机会接近梁王,这种人只能一脚踢走。”

    韩绛眼睛一亮,“既然有两个名额,范詹事能不能让我一个?”

    “不知韩公打算推荐谁?”

    “我发现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现任商洛县县令,嘉佑二年进士,因族侄考中状元,他不齿在其之下,又回家重考,嘉佑四年考中甲等第五名,到现在还没有转正为京官,这个机会能不能给他?”

    范宁眼珠一转,顿时反应过来了,“韩公说的莫非是章惇?”

    韩绛大笑,“章惇也是名声在外啊!”


………………………………

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王手段

    韩绛刚刚离去,范宁便把钟楠找来,对他道:“左右春坊那边需要茶童,你把王喜安排过去,我这里再另外找一个。”

    钟楠脸色煞白,结结巴巴道:“大人觉得他不行?”

    范宁狠狠瞪了钟楠一眼,再啰嗦下去,自己连他都要换了,什么意思,还需要自己给他解释?

    钟楠立刻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连忙道:“我这就去安排!”

    “还有!”

    范宁又叫住他,嘱咐道:“太子宾客韩公那边的条件要完全和我一样,不准有半点薄待。”

    “小人明白,绝不会厚此薄彼。”

    他施一礼,匆匆走了,这时,茶童王喜在门口道:“刚才有宦官来传话,说天子召见,我见官人在说话,就没有打扰!”

    范宁顿时暴起,他改变主意了,立刻让这茶童滚蛋,不准再留在东宫。

    他急忙起身,向紫微殿匆匆赶去。

    他在御书房外等了片刻,一名宦官出来,“范詹事,天子召你进去!”

    范宁整理一下衣冠,快步走进了御书房,只见天子神情疲惫,正坐在御案前喝一碗参茶。

    范宁上前施礼道:“微臣范宁参见陛下!”

    “范爱卿免礼平身!”

    “谢陛下!”

    范宁站起身,垂手站在一旁,赵祯看了看他,温和地笑问道:“听梁王说,你和欧阳修翁婿关系不佳?”

    范宁苦笑一声,“微臣的家事,让陛下操心了!”

    赵祯呵呵一笑,“其实我很有兴趣,偶然换换头脑,可以改善朕的心境,不妨给朕聊一聊?”

    范宁想了想,便从他少时进京认识欧阳倩之时说起。

    赵祯大笑,“朕还记得的,你随堂祖父初进京时,朕还赐你一副手串,没想到那时你就喜欢上了欧阳修的女儿?”

    “陛下赐的手串,微臣一直保存至今。”

    赵祯心情大好,点点头道:“继续说,欧阳修知道后又是什么态度?”

    范宁只得把他一直照顾欧阳倩,后来通过买通欧阳修继母,欧阳修才被迫答应嫁女,随后又提出若干条件之事说了一遍。

    最后道:“其实微臣知道欧阳前辈颜面上放不下,无法接受女儿为妾这个事实,但微臣扪心自问,微臣从来都将欧阳倩视同为妻子,其实微臣还有一个小妾,她才是真正的妾,和欧阳妾地位完全不一样,微臣一直希望欧阳前辈能明白这一点,名分不重要,女儿的幸福才最重要。”

    赵祯缓缓点头,“名分重要,幸福也重要,这样吧!朕这次就破例帮你一次,希望你们翁婿能言归于好。”

    范宁跪下谢恩,“陛下之恩微臣无以为报,微臣只能殚精竭虑辅佐梁王殿下。”

    “朕也非常关心东宫!”

    赵祯又问道:“东宫现在运转如何?”

    “回禀陛下,东宫的架子已初步搭成,梁王殿下在崇文馆读书,一切都在稳步发展。”

    赵祯摇摇头,“现在他才读书,就有点晚了,朕的精力已大不如前,只批阅几份奏折就疲惫万分,吃多少补药也没有用,朕打算把一些次要的政务转移到东宫,让梁王忙碌起来,替朕分忧,有了东宫架构,主要范爱卿和韩爱卿要多多辅佐梁王,让他尽快成长起来。”

    “微臣一定竭心尽力,辅佐梁王殿下!”

    “那范爱卿对东宫构架还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赵祯又笑问道。

    范宁沉思片刻道:“微臣倒是有一个建议,能不能每天让一名相公来东宫给殿下讲解,某个朝政决议为什么要这样做出,相公不干涉东宫事务,但他要从政务上教授殿下。”

    赵祯笑了笑道:“让知政堂插手东宫,朕觉得不妥,梁王不需要相国来教授他,否则我就会让他去参与知政堂议事了,朕考虑良久,决定升文彦博为太子少傅,由他、韩爱卿、范爱卿三人组成东宫议事,除了重大军国政务和三品以上人事任免,其他所有需要朕批示的奏折,都转到东宫,由你们三人协助梁王做出批示。”

    “微臣遵旨!”

    下午,宫内传来旨意,正式将梁王赵仲针改名为赵顼,册封为皇嗣,皇嗣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皇太子,也可以说是皇太孙,但两者还是有所不同,皇嗣只是一种名号,可以下旨册封,也可以下旨废除。

    而皇太子或者皇太孙却是国之重器,不能册封,必须要册立,要举行盛大的仪式立储,一旦确定,那就不能轻易变更。

    可以这样理解,皇嗣就是非正式的皇太孙,是皇储的备份。

    赵祯这样册封也是有他不得已的苦衷,赵氏皇家的规矩是不能早立太子,必须要到最后关头才确定继承人,但赵祯的精力和体力已经无法支撑朝政运转,他不得不放权给梁王,但放权给梁王又名不正言不顺,所以他就用了皇嗣这个折中的封号。

    赵氏皇族这个规矩确实坏了很多大事,比如宋哲宗驾崩,他就没有指定继承人,最后向太后不顾众臣反对,一意孤行地选了一个她喜欢的乖巧皇子为帝,这就是丧送了北宋大好江山的宋徽宗。

    只有历史上的宋英宗打破了这个规矩,他登基后就册封长子赵仲针为太子,原因很简单,他自己就受够了宋仁宗一直不肯册立太子的痛苦。

    赵祯随后又下旨,封文彦博实任太子少傅,和太子宾客韩绛、太子詹事范宁组成东宫议事,辅佐皇嗣赵顼处理朝廷政务。

    吴县木堵镇,范铁牛收到了一包从京城送来的包裹,这是他侄儿范宁专门派人从京城送来,包裹里是两只木盒,木盒里放着一些他从未见过的种子。

    同时捎来的还有一封信,信中范宁再三叮嘱他要收好这些种子,明天开春后试种,这两样都是天下独一无二的农作物。

    范铁牛心中有点发慌,这么重要的东西怎么寄给自己了。

    “铁牛,你今天是怎么了?”

    妻子陆氏见丈夫一天都有点魂不守舍,便过来问道。

    范铁牛愁眉苦脸道:“阿宁给我寄了一些农作物种子,让我明年开春试种,说是天下独一无二,我心中慌得很,万一种砸了怎么办?”

    陆氏笑了起来,“你种粮食在十里八乡都赫赫有名,连你都种砸了,那谁还能种好,阿宁是信任你,才把种子寄给你,看你这样担心,不会是种子霉变了吧!”

    “没有,种子我仔细看过了,保管得不错,品相很完整,也干燥得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