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超级学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超级学霸- 第2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力锐减以及军队内部贪腐横行四个方面来进行详细的阐述。

    这篇文章登出,顿时在朝野上下引起掀然大波,此时京东路厢军实施变法的决定还没有正式宣布,很多人都不知道曹琮剑指何方。

    张尧佐昨天便知道赵仲针将在京东路厢军推行军队变法一事,这件事让赵尧佐又恨又急,恨是赵文恽不争气,被赵仲针一次次踩在地上,在宫中呆了十年,还不如在宫中呆了几个月的赵仲针。

    急是赵仲针已经封梁郡王了,代天子巡视京东路,这分明就是要上位的先兆,可赵文恽在做什么,居然还在弘文馆读书,他就不能给自己争口气吗?

    “阿斗!他就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

    张尧佐气得将报纸往桌上重重一拍,“他自己不求上进,我再为他拼命有什么用?”

    杨铠见张尧佐又把责任推给了赵恽文,心中暗暗叹息一声,每次出事,责任都是别人的,这位张太师从不会检讨自己的错误。

    “贾昌朝怎么说?”张尧佐回头狠狠瞪了一眼杨铠。

    杨铠今天上午秘密会见了张尧佐的女婿李云,张尧佐又把希望寄托在贾昌朝身上。

    杨铠摇摇头,“李云说,贾昌朝从没有要求过贾家想任三任相国,贾昌朝说,有他这一任相国,他已经不愧于祖先了,子孙自有子孙福,轮不到他来操心。”

    “不要脸的混账!”

    张尧佐恨得牙根痒痒,就想一口咬死贾昌朝,当初赵文恽占上风时,是谁坚持要三个相国才肯跟自己结盟,现在见天子偏向赵仲针,又把自己说过的话吞回去了。

    贾昌朝这种两面三刀的混蛋简直比韩琦、范宁还要可恨。

    杨铠又道:“不过李云还是透露一些消息。”

    “什么消息?”

    “天子要在京东路推行厢军变法,准备让赵仲针主导。”

    “屁的主导!”

    张尧佐恨恨道:“他一个小孩子,懂个屁啊!明明就是范宁在做,他最后去摘桃子,变成他的功劳。”

    “太师,问题就在这里,我同意贾昌朝的见解,这是天子在考验赵仲针,一旦变法成功,恐怕赵文恽就真的输了。”

    “你觉得真是这样?”张尧佐瞪大眼睛问道。

    杨铠点点头,“太师,这是一个很危险的兆头,昨天天子单独在麒麟殿召见范宁和赵仲针,还不准任何内侍在场,我就觉得很不对劲,事出反常必有妖,天子当时一定承诺了什么,或者暗示了什么,但我们却不知道。”

    昨天麒麟殿的对话十分隐秘,连一向宫中消息灵通的张尧佐都不知道谈话内容,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张尧佐顿时有点慌了手脚,急声道:“我们决不能让赵仲针变法成功,这是我们最后的希望,你说该怎么办?”

    。。。。。。。。。

    在第三天的报纸上,又出现了高家家主高继宣写的文章,是应和昨天曹琮的《论冗兵之危害》,而此时,很多朝臣都知道了新册封梁郡王的真正差事,居然是去京东路针对厢军变法,原来这些老军头都是在支持赵仲针。

    御书房内,赵祯放下手中的报纸,脸上露出一丝笑意,皇孙赵仲针做得不错,知道首先要争取舆论,争取这个老军头的支持,在道义上获得充分支持,这样才能压制住反对者的声音,这是最关键的一点。

    赵祯当然知道这是范宁出的主意,但他还是毫不客气地将这些功劳算在赵仲针身上,赵仲针是帅,范宁是将,大将立下的功劳,当然是归元帅所有。

    赵祯又翻了翻今天一早赵仲针送来的第一份报告,汇报他这两天的活动,包括他和范宁的第一次商议,去朱氏钱铺调研,拜访曹府,向知政堂申请财力土地支援,昨天下午又去了军营调研,这些活动写得非常详细,足足写了一万多字,让赵祯看了一个上午。

    这份报告令他大为欣慰,赵仲针并没有立刻跑去应天府仓促变法,而是进行充分的准备,财力、舆论、军队内部支持、技术支持、底层调查,几乎是面面俱到,滴水不漏。

    赵祯尤其赞赏赵仲针先从清理超龄士兵着手的想法,这是个非常绝妙的突破口,有利于将领们迅速与吃空俸的不法行为进行割裂,这相当于自查,给将领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当然,有些帐还是要算,但不是现在,而是变法成功后再秋后算帐。

    赵祯欣赏的并不完全是方案本身,更多是欣赏赵仲针这种从今开始,既往不咎的做法,冗兵问题已经存在上百年了,要追究过去的行为,根本就不可能,也不现实,反而会激化矛盾,使变法无法进行下去,只有懂得取舍,懂得妥协,才能取得变法成功。

    这是赵祯从庆历革新的失败中总结出来的惨痛教训,他很欣慰赵仲针在这一点上没有重蹈自己的覆辙。

    自己没有看错人啊!

    这时,有宦官在御书房外禀报,“陛下,韩相公求见!”

    “请他进来!”

    不多时,韩琦匆匆走了进来,躬身行一礼,“微臣参见陛下!”

    “韩相公有什么事?”

    韩琦将一份知政堂的决议呈上,“陛下,这是关于支持京东路厢军改制变法的知政堂决议,知政堂一次性通过了决议,决定拨付官田三千顷,钱五万贯,粮食三万石。”

    赵祯有点惊讶,“贾相公和田相公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韩琦明白天子赵祯的惊讶,贾昌朝和田况都是支持赵文恽的人,但今天的表决确实出人意料,只有田况一人反对,贾昌朝却出乎意料的投下赞成票,而且提出了设立督察官,监督土地和钱真正用到变法上。

    “陛下,田相公认为这样拨付钱财没有先例,会增加朝廷负担,他不同意,但贾相公却说这是改制冗兵走出的最积极的一步,他全力支持。”

    赵祯立刻明白了,这个老奸巨猾的贾昌朝啊!开始转向了,田况显然还没有发应过来。

    赵祯没有说什么,看了看决议,又问道:“还没有具体方案?”

    “启禀陛下,土地钱粮的具体方案没有出来,是因为要配合京东路的厢军改制,等京东路那边方案出来后,这边就开始制定了,现在只是一个总数量的决议。”

    “可以实施!”

    赵祯随即提朱笔在决议上画了个圈,批准了这份支持京东路厢军改制的决议。


………………………………

第四百六十七章 组建变法司

    范宁是在拜见曹琮的第二天启程返回应天府,催促韩琦、去军营调查以及写第一份报告等等,他都没有参与,任由赵仲针独立去完成,有曹家的鼎力帮助,他对军营底层士兵的调研不会有问题,至于第一份报告,自己该说的都已经说尽,如果赵仲针还写不好,那他也是扶不起的阿斗了。

    在调研以及争取朝廷支持的前期活动已经结束,下一步就是要组建班底了。

    从现在开始,赵仲针开始进入名义上的主导,他也可以参与,但决定权都在范宁手中,这是赵祯定下的调子,赵仲针毕竟才十二岁,他可以有思想,可以有决心,但在具体做事方面,他还比较稚嫩,必须依靠范宁。

    其实曹琮的一个建议很对,对天子、对朝廷有必要称为变法,但在对士兵对普通将领,‘变法’这两个字就太沉重了,会给人增加巨大的压力,也会引发反感和抵制。

    范宁再三斟酌,他决定把新成立的机构叫做京东路厢军整顿司,用后世说法就是改革领导小组,不叫变法,而叫整顿,就像不叫失业,而叫下岗一样,含义一样,措辞不同,将士抵触情绪就会小得多。

    然后是一套班子,组长无疑是赵仲针,他出任代天子巡查京东路,组长之位非他莫说,自己任副组长,下面是成员,至少要五个。

    王安石是第一个,范宁看了他准备实施的激进变法计划,着实有点头大,当然,王安石自己不认为是激进,而是锐意进取,反正范宁不想任由他折腾,把他拉进来,削弱他的精力。

    第二个成员便是鲁春秋,他是安抚使司副使,很了解厢军情况,而且他是京东路厢军中出了名的老好人,在变法小组中不能光用刀子,还得有润滑剂。

    第三个是刘楚,范宁需要组员中有弹劾权力御史,刘楚能力出众,调查经验丰富,又是御史出身,关键是自己人,范宁决定把调进整顿司。

    第四个成员是应天府厢军都指挥使李翰,他是曹家的人,而且在厢军中资历很深,他可以作为厢军底层将士的联系人。

    第五个成员,范宁有点犹豫,他需要一个内部协调人员,按惯例,应该是安抚使司的录事参军杨林比较合适,但范宁感觉他协调能力不行,做事总是抓不住重点,倒是新任司录参军吕惠卿能力十分出众,把他拉进来非常合适。

    但范宁又担心应天府的知府、通判和司录参军都进了变法小组,对应天府的政务影响太大,范宁考虑了一路,他初步想了一个方案,还需要吕惠卿本人愿意才行,还要想办法说服王安石。

    两天后,范宁抵达了应天府,此时已是黄昏时分,他直接返回了自己家中。

    这段时间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使他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在官场上,忽略了自己家庭,现在虽然又有新的征程,但至少他的权力已经稳定下来,不用像前段时间那样紧张了。

    范宁来到后院,却远远看见山下的空地上,妹妹阿多正带着女儿真儿在喂两头小鹿,欧阳倩则含笑站在一旁。

    这让范宁着实奇怪,这后山上怎么会有小鹿,这时,真儿忽然看见了爹爹,顿时高兴得跳起来,也顾不得喂小鹿,丢下手中的麦饼,一阵风似的向这边跑来,她已经一岁半,步履比较稳健,说话也很清晰了。

    “爹爹!”

    她张开手臂,像只小鸭子一样跑来,范宁一把将女儿抱起,在她小脸蛋上重重亲了一下,指着小鹿笑问道:“小鹿是谁的?”

    “是真真的。”

    小家伙一点不含糊,小鹿是她的。

    “带爹爹去喂小鹿。”

    “好!”

    真儿挣扎着下地,牵着爹爹的手向小鹿走去,两头小鹿并不怕生,瞪着大眼睛好奇地望着范宁。

    这时,欧阳倩走上前,小声笑道:“是柴老爷子派人送来的,还送来好几只小松鼠和小刺猬,你家女儿可喜欢了。”

    原来是房东柴靖送来的,他见妹妹在用麦饼喂鹿,便笑问道:“阿多,你用麦饼喂鹿,是不是太浪费了?”

    “才没有呢!”

    阿多嘟着嘴道:“平时它都吃青草,只有真儿喂它们时,才会享受麦饼的待遇,今天才是第一次喂麦饼,就被你看见了。”

    阿多已经十五岁了,再过两年就要找婆家了,可范宁总觉得她还是孩子。

    “那是我错怪你了,这小鹿晚上住哪里?”

    “当然是住山上,山上给它们搭了一座草棚子,晚上就睡里面,平时在山上自己觅食,山上还有一道清泉,它们喝水也能解决。”

    “山上还有清泉?”范宁着实没有想到,这座人工堆的土山上居然还有清泉。

    欧阳倩笑道:“这座山已经有上百年了,出现清泉也很正常,在半山腰,不过泉水很细,最后流入池塘。”

    范宁伸手揽住欧阳倩丰满的腰肢,开始有点心猿意马,他见天已经快黑了,便在她腰间轻轻捏一把道:“我去内书房休息一下,你等会儿给我送壶茶来。”

    欧阳倩白了他一眼,咬一下嘴唇道:“现在什么时候?你先去吃饭,再去看看阿佩和母亲,陪完家人后再去书房休息。”

    “好吧!先吃饭,我还真饿了。”

    想象虽然美好,但现实却不给他机会,他去了京城八天,还有很多事情在等着他,要安慰一下大老婆的情绪,还要和母亲聊聊天,还得等女儿睡着。

    范宁终于如愿以偿时,已经是深夜了。

    他疲惫地躺在床上,欧阳倩伏身在他怀中,媚眼如丝,虽然外面天气很热,但房间夹墙内有冰块,但房间里变得十分凉快,即使两人赤身搂在一起,也没有夏天那种黏黏的汗热。

    “没想到冰库里居然还会有存冰?”

    欧阳倩在他脸上吻了一下笑道:“夫君在家时间不长,当然什么都不关心,冰块每年都有,柴家每年都会取走,今天因为是我们住了,所以冰块就留给了我们,我前些天穿上大棉袄去冰窖里见识了一番,下面冰窖很大,里面的冰块至少有十几万斤。”

    “那岂不是天天可以喝冰镇酸梅汤了?”

    欧阳倩嗤的一声笑出来,“你这个没出息家伙,志向就只有冰镇酸梅汤。”

    范宁嘿嘿一笑,“谁说我的家伙没有出息,你再试试!”

    他翻身上马,再一次驰骋疆场。

    梅开三度后,困倦不堪的范宁才搂着爱妻沉沉睡去了。

    。。。。。。。。

    次日一早,范宁来到了应天府官衙,他已经有半个月的时间没有来应天府了,他的知府权力并没有放弃,只是分给了两个幕僚公孙玄策和张博,遇到重大的决定,两人都会主动来找范宁签字。

    判官宋凌的作用就在这里,如果发现两个幕僚越权,宋凌就会打回去,并拒绝执行。

    但大多数细碎的琐事依然由王安石负责处理,司录参军吕惠卿也到位了,有这两个能人,就算范宁不在,应天府也运转得十分流畅。

    范宁在自己官房坐下,不多时,王安石和吕惠卿便匆匆赶来。

    “两位请坐!”

    范宁笑眯眯请他们坐下,又让茶童给他们上茶。

    王安石摆弄着手上的汝瓷官窑茶盏,十分羡慕道:“听说你大婚时,天子赏赐你十套官窑瓷器,能不能送一件给哥哥!”

    范宁见一向严肃的王安石居然为了官窑瓷器改了性子,着实感到好笑,他便笑道:“我有一套钧瓷官窑茶具,一个壶两个茶盏,是我在大相国寺偶然淘到的,后来给了堂祖父,他去世后又留给了我,要不我把这套茶具借给你。”

    “为什么是借?”

    王安石瞪大眼睛,“你索性做人情送给我,不更好!”

    “不行,等以后你自己有了官窑瓷器后,必须还给我,我要留给儿子做传家宝的!”

    “你这个小气鬼!”

    王安石摇摇头道:“好在我自己也有一只钧瓷官窑茶盏,是好友周敦颐赠我,算了,我也不借你茶具,以免摔坏了赔不起。”

    “介甫不要,府君就借给我吧!”吕惠卿在一旁陪笑道。

    范宁神秘一笑,“你们想要官窑瓷器,我介绍一个人给你们认识,什么三套五套的官窑,他将来都会送给你们。”

    王安石和吕惠卿对望一眼,异口同声道:“简直是胡说八道!”

    “我说的是真的,你们不信就算了。”

    王安石瞪了他一眼,“除了天子,谁会三套五套官窑瓷器给你?”

    “我要介绍给你们的人,就是将来的天子。”

    。。顶点m。


………………………………

第四百六十八章 三大作弊器

    “府君是指梁郡王赵仲针?”

    虽然朝廷的牒文传达比较慢,但得益于民间报纸的传播速度,宋城县的报纸只比京城晚一天,王安石和吕惠卿通过报纸已经知道了朝廷发生的情况。

    “你们的消息已经到了哪一步?”范宁问道。

    王安石想了想道:“梁郡王殿下将出任南京留守、代天子巡查京东路。”

    吕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