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黑尽后,小船终于缓缓停泊在村里的码头上,范大川已经疲惫不堪,在小儿子的扶持下回家。
“宁儿,我们走吧!”
范铁舟把船拴好,扛着橹和儿子向家里走去。
虽然范铁舟也同样是一肚子疑问,但他了解儿子,如果儿子自己不想说,那最好就不要问。
“你们回来了!”
张三娘听见丈夫和儿子的脚步声,连忙开院门迎了出来。
“娘,我们饿死了!”范宁看见母亲,便立刻嚷起来。
“有饭有菜,稍等热一下就吃。”
张三娘却暂时顾不上儿子,连忙问丈夫,“谈得怎么样?”
“谈妥了,老三跟他丈人回去了,安安心心过日子。”
张三娘一愣,“这不和原来一样吗?”
“不一样!”
范铁舟摇摇头,“陆家彻底认怂,两家人写了个协议,妞妞跟他姓,铁牛每年种一百亩地,其中八十亩的收益归铁牛,反正正常女婿该有的,他都有了,乡绅、里正和朱大官人都签字画押,我估计陆员外也害怕自己老了以后,老三会报复他。”
“看来他不傻嘛!不过朱大员外是什么人?”
“这个你得问宁儿,是他请的大乡绅。”
张三娘疑惑地目光转向儿子,她忽然想起了比老三离婚更重要百倍的事情。
她上前一把揪住儿子的耳朵,“你这个小兔子崽子,跟我来!”
“娘,你干什么?痛啊!快放手。”
“娘子,你干嘛揪宁儿耳朵?”
张三娘怒气冲冲地将儿子揪到客堂,客堂内点着油灯,只见小方桌上摆满了白花花的银子。
桌上不光有银子,范宁的宝箱也被挖出来了,箱口敞开,里面是各种宝贝。
范宁心中‘咯噔!’一下,娘什么时候变成猎犬了?
范铁舟也目瞪口呆,“这....这是怎么回事?”
“问你的宝贝儿子,从他房间里搜出来的。”
范铁舟疑惑地望向儿子。
范宁挠挠头,“奇怪啊!这是谁放在我房间里的?”
张三娘又好气又好笑,在儿子头上狠狠敲了一下。
她忽然‘噗嗤!’一声,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我的儿子实在太有趣了,他居然问是谁放的?”
范铁舟跟着干笑两声,上前拾起一锭银子看了看。
“和上次的银子一样,饶州的官银,宁儿,你又给周员外找到一块太湖石?”
范宁暗暗竖起大拇指,谁说他老爹不聪明,窥一斑而知全豹。
“没错,我在奇石巷给他找到一块极品太湖石,他给了我两百两银子。”
张三娘眉毛一竖,“一块破石头,你居然好意思要人家两百两银子,你太贪心了!”
“娘,那块太湖石拿到京城,至少要卖五千两银子,我已经很吃亏。”
“五千两!”
张三娘头有点发晕,她实在算不出五千两银子是什么概念?
“就是可以买一万件羊皮袄!”
范宁看懂了母亲的眼神,小声嘟囔一句。
“他爹,咱们什么时候也能有五千两银子啊!”
张三娘弱弱叹息一声,“也不要五千两,一千两银子我就心满意足了。”
“你手腕上那个至少值十万两银子。”
范宁忽然发现母亲居然把那串紫翡翠戴在自己手腕上。
张三娘尖叫一声,指着手串,瞪大眼问道:“你说这个值多少银子?”
范铁舟脸色凝重,拾起妻子的手腕看了看珠串,对妻子道:“这个应该是翡翠,非常贵重,十几年前我在长洲珠宝铺见过,就这么一颗标价两千贯,还远没有这个耀眼。”
“我不戴了!”
张三娘连忙把珠串抹下放在桌上,避之如蛇蝎。
“宁儿,你一定要告诉爹爹,这是从哪里得来的?”范铁舟异常严肃地问道。
“这是皇帝赐给三阿公的,三阿公又赠给我。”
范宁不管什么事情都往范仲淹头上推,肯定没错。
“爹爹,这个珠串虽然贵重,但不能卖,更不能说出去,会有杀身之祸,所以我才埋起来不告诉你们。”
范宁不解地看了母亲一眼,自己盖了半尺厚的土,她居然也能找出来,真是佩服她。
张三娘这时已经从十万两银子的极度惊吓中恢复了常态。
“你娘是那种不懂事的人吗?你如果早点说出来,我会戴在手上?”
她伸手去敲儿子的头,范宁却及时躲开,“娘没有给别人看吧?”他警惕地问道。
张三娘脸一红,“本来是想拿给隔壁刘家娘子看看,正好你们回来了。”
“这几样是什么?”范铁舟指了指盒子的其他物品问道。
“都是别人给我的礼物,恭贺我考第一名,扇子是朱大官人送的,玛瑙玉葫芦是刘院主送的,两个黄玉戒指你们知道,还有块白玉是周员外送的。”
范宁半真半假地随口胡扯,反正这种事情也无法去对证。
“那赶紧收好!”
范铁舟道:“这些东西都是纪念品,我也觉得最好埋起来。”
范宁上前把几样宝贝都收进宝盒里,盖上了盖子。
张三娘毕竟是乡下妇女,十万两银子的生活离她太远,她无法想象,也没有兴趣。
相反,两百两银子才让她眼睛一阵阵发亮。
她将两百两银子堆在一起,眉开眼笑对丈夫道:“他爹,咱们用这银子造新房子吧!我想造个大院子,五间瓦房那种,将来给宁儿娶媳妇。”
范宁听母亲三句话不离娶媳妇,他没好气道:“这是我准备给爹爹开医馆的本钱。”
“开什么医馆!?”
夫妻二人异口同声,不过意思却不同,范铁舟是不高兴的否定,张三娘却是疑问。
范宁连忙把自己的想法给母亲说了一遍,他知道,家里是母亲做主,只要母亲拍板决定了,他父亲不去也得去。
听了范宁的想法,张三娘却没有吭声,这件事来得突然,她需要考虑一下。
这时,她忽然想起父子二人还没吃饭,一连声埋怨自己,“看我这记性被狗吃了,居然忘记给你们热饭。”
她转身跑去厨房,范铁舟这才对儿子道:“开医馆的事情以后再说!”
范宁点点头,对父亲道:“爹爹,有件事想请你帮忙。”
“什么事?”
“是这样!”
范宁挠挠头道:“我答应给别人找块上品太湖石,你能不能给从前的渔友打个招呼,捞上好太湖石,我出高价收购!”
“你是给那个小娘子找石头吧!”范铁舟笑吟吟道。
........
吃完饭,范宁困得眼睛都睁不开,拖着沉着的身体去睡觉了,宝盒也只能明天再处理。
范铁舟两口子却躺在床上说话。
范铁舟便将今天发生的事情详细告诉了妻子。
其实张三娘并不关心最后范铁牛怎么样,她只关心要不要赔对方银子,赔银子就意味着要几兄弟分摊,她可不干。
听到不用赔银子,她的兴趣迅速转移。
“你说宁儿和那个小娘子关系很好?”
“看得出宁儿和她关系很好,宁儿站着她旁边,两人一直在嘀嘀咕咕说话。”
“长得怎么样?”女人谈这方面的问题总是直奔要点。
“那小娘子长得相当标致,我还没见过像她那样水灵的小姑娘。”
张三娘顿时眼中闪烁异彩,“他爹,你说宁儿和她能不能......”
“这个不可能,我听爹爹说,朱家是平江府首富,咱们高攀不上。”
“什么高攀不上?咱们宁儿也不差,将来宁儿考上进士,我还不一定瞧得上他们呢?”
“万一考不上呢?”
“你就是个死脑筋!”
她戳了丈夫额头一下,“你忘了,我还有价值十万两银子的手串,怎么娶不了她?”
范铁舟没敢吭声,什么时候手串又变成她的了?
张三娘开始想象儿子和那小娘子拜堂的情景,越想越美,笑得嘴都合不拢。
“胡思乱想什么,睡觉!”
张三娘的美好景愿被丈夫一声‘睡觉!’残酷地打断。
不过她倒想起了一件现实的事情。
“他爹,我想过了,你真能开家医馆!”
范铁舟连忙翻过身对妻子道:“孩子信口胡说,你也当真?再说我刚刚才换客船。”
“村里人有个什么头疼脑热都来找你,你看得不是蛮好嘛!为什么不能开医馆?
再说,开医馆比你驾船更赚钱,而且有地位,宁儿在学堂里总不能给别人说,我爹爹就是个船夫,你要替孩子想想!”
妻子的最后一句话把范铁舟说动了,他慢慢陷入沉思之中。
.........
………………………………
第四十三章 一招鲜
次日一早,范宁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宝箱重新埋好,不过他把那块玉珮和扇子取出来。
玉珮准备卖掉,买太湖石需要本钱,扇子他打算还给朱佩,不管怎么说,他还是很感激朱佩昨天帮他。
“宁儿,你怎么浑身又是泥?”张三娘恼火道。
“你说呢?”这一次范宁说得理直气壮。
“算了,快去换身衣服,跟爹爹去趟镇上。”
“去镇上做什么?”
张三娘把儿子拉到一边,笑眯眯道:“你爹爹想了一个晚上,终于决定接受你的建议,去开医馆。”
范宁大喜,爹爹终于想通了,真不容易啊!
范宁收拾干净,便跟父亲驾船去了镇上。
“那年我十三岁,考县学没有考上,感觉前途迷茫,正好村子里来了个草医,我没事就跟在他身后,他见我还不错,就让我帮他拎药箱,我们就太湖一带四处给人看病,整整游历了两年。”
范铁舟轻轻叹口气,目光中充满了对那段美好时光的回忆,那是他最开心的两年,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后来呢?”范宁问道。
“后来草医思念家乡,便回巴蜀去了,你阿公就让我去打渔。”
“爹爹主要是擅长外科吧!”
“嗯!跌打损伤,接骨疗伤都会一点,一般的头疼脑热也能治,太精深的医术我就不会了。”
范宁笑道:“爹爹放心吧!若真的是医术精湛,也不会呆在小镇上,我估计大家都差不多。”
“另外爹爹要有心理准备,真做了医生,我们家就要搬来镇上了。”
“这个再说吧!”
......
父子二人来到镇上,直接去了广记牙人行,范宁出现在上次的庄宅牙人面前,中年牙人顿时又惊又喜。
“小官人终于来了,我不知该去哪里找你。”
“事情办妥了?”
“办妥了,一半是运气,一半是我跑得勤,这位是.....”
牙人看了看范铁舟.
“这位就是我父亲,他要开医馆。”
“请坐!请坐!”
牙人热情地请范铁舟坐下,“你儿子能干啊!运气也好。”
“大叔,运气好是什么意思?”范宁问道。
中年牙人笑眯眯道:“我在一家大药房里给你们找了一间铺子,也是巧,他们正好需要一个专治外科的医生。”
范铁舟心中欢喜,在药房里开医馆当然最好,他连忙道:“要不,我们去看看!”
牙人准备好一份正式的委托协议,笑眯眯道:“我们把协议签了就去。”
.......
木堵镇上有三大药铺,六家医馆,平均每家药铺内有两家医馆。
除了医馆,还一些坐堂医师,他们中间有药铺自己的医师,也有挂靠药铺的独立医师。
总之一句话,医师很多,竞争很激烈。
牙人帮他们找的这家药铺叫做益生堂,就位于王状元桥,离奇石巷和货运码头都很近。
药铺是一座独立的黑瓦大房,铺面宽两丈,三级台阶,上面挂着大牌匾,龙飞凤舞三个大字,‘益生堂’。
外面还有一杆大旗,黄底红边,上书两行八个大字‘杏林国手,救死扶伤’。
看了让人脸红,杏林国手,那一般是指御医。
“请跟我来!”
牙人带他们走进大堂,一股浓烈的药味扑鼻而来。
自古以来没有变过的铺子恐怕就是书店和药铺了,大堂十分宽敞,至少有三百个平方,左边是一排长长的矮柜台,里面十几个抓药伙计正在忙碌,靠墙便是密密麻麻的药柜。
中间是四五排长椅,或躺或坐,至少有五六十位病人,不停地有呻吟声传来。
坐下角摆着四张圆桌,每张圆桌前坐着一名医师,正在给病人切脉看病。
而右边有两间屋子,每间屋子就是一家医馆,门口挂着布帘,上面有牌子,一家叫做王氏内科,旁边有说明:正五气,调阴阳,有点玄,看不懂是什么意思。
另一家叫做五脏内科,也写几句吹得不着边际的广告词。
这时,牙人叫住了一名富态的中年男子,“罗大掌柜!”
罗大掌柜走上前,牙人给他介绍,“这位就是专攻外科的范医师,家传国手,从业已经二十年,医术经验非常丰富。”
牙人很会说话,他只说从业二十年,可没说是从医,万一被拆穿,他也能把话圆回来。
范铁舟的脸一红,一炷香前他还是个船夫,转眼就成为了从医二十年,还好他的脸黑,看不出他的羞愧。
罗大掌柜打量一眼范铁舟,见他双手粗糙,皮肤黝黑,哪里像个医师的样子,分明就是一个苦力。
“范先生真是医师?”罗大掌柜怀疑地问道。
牙人拼命给范铁舟使眼色,范铁舟却摇摇头,“我之前是太湖渔夫,偶然给村里人看看病,并不是专业医师。”
牙人的脸顿时黑了,完了!完了!这样一说就全完了。
罗大掌柜呵呵笑了起来,“范先生的坦诚令人钦佩,不过小店的东家定下规矩,一定要经验丰富的医师,只能对范先生说声抱歉了,我也无能为力。”
范铁舟满脸臊红,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宁儿,我们走!”
“等一下!”
范宁叫住了转身要走的父亲,伸手道:“爹爹,把药膏给我。”
“你....你要做什么?”
范铁舟不解地将药盒递给范宁。
范宁接过药盒快步走到中间长椅前,这一排椅子上坐着五六个病人,看样子他们都是来治疗外伤的。
范宁蹲下来拍了拍第一个病人的腿,又给他捏了捏。
“你在干什么?”病人疑惑地问道。
“这个不是!”
范宁不睬他,又连续试探了三人,三个病人都一脸困惑地望着他。
众人更是不解望着范宁,罗大掌柜也没有干涉他,只是在一旁冷眼旁观。
范铁舟叹了口气,“宁儿,算了,我们走吧!”
这时,范宁用力捏了捏第四个人的小腿。
第四人是个愁眉苦脸的中年男子,一看就是个乡下农夫。
他措不及防,被范宁捏住了痛处,农夫‘啊!’的大叫一声,“痛死我了!”
范宁大喜,就是这个人。
他连忙蹲下问道:“大叔,你腿怎么回事?”
“我今天犁地的时候,脚腕扭了。”
“让我看看!”
中年男子挽起裤管,露出小腿,只见脚腕上红肿一大块。
范宁挑了一团药膏,均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