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宁心里清楚,如果宋凌没有关系,他是得不到户曹司士这种实缺官,只能去出任南京留守府的户曹参军之职,那就是典型的无权无职的虚职了。
“启禀官人,这个宋凌的恩主是已逝相国王尧臣,他和王尧臣的妻子是同乡,找了王尧臣的关系才得以调到应天府出任户曹司士,前任赵知年对他也颇为器重,有传言说他是赵知年的人,赵知年被排挤走后,杨渡下一步就准备收拾他了,这是他来投奔官人的最重要原因。”
范宁负手走了几步,虽然赵知节是被张尧佐提拔,但张尧佐却任由杨渡排挤赵知节,丝毫没有替赵知节出头,直到他被排挤走,甚至赵知年遭到了逼让官宅的羞辱,张尧佐也没有帮他,说明赵知年并不是张尧佐的嫡系。
也由此可以推断,赵知节看重的宋凌和张尧佐并没有什么关系,以张尧佐的眼界之高,这种从八品小官他是绝对看不上眼。
但这个宋凌对范宁却很重要,应天府没有效忠赵宗实的人,是贾昌朝和张尧佐的地盘,范宁急需要一个了解应天府官场的人。
想到这,范宁对朱龙道:“天黑后你去一趟宋凌家,请他来见我!”
。。。。。。。。
杨渡对宋凌的率先站队也着实恼火万分,回到书房,他将官帽狠狠摔在地上,咬牙切齿道:“我就知道做人不能太心善,他早就该赶他去大街上要饭,居然敢公开背叛我,看我怎么收拾他!”
这时,幕僚王岳劝他道:“通判不要为这种小事烦恼,其实宋凌只是小人物,就算他不去也会有别人去讨好范宁,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范宁拿官宅做文章,通判应该及早想好对策。”
“需要想什么对策,难道要我搬出来不成?”杨渡极为不满道。
“再说我搬进府衙官宅是贾昌朝同意的,应该是他替我解决这个麻烦才对。”
“话虽这样说,但范宁不是赵知年,他不会忍下这口气,卑职的意思是,应该及时通知贾相公,让贾相公给太常寺打好招呼,除非范宁想故意把事情闹大,这件事到了太常寺应该就会不了了之。“
“如果范宁就是要把事情闹大呢?”杨渡追问道。
王岳缓缓道:“如果是这样,那范宁就是来者不善,他是代表赵忠实来应天府夺权,无论是通判,还是贾相公和张太师都要做好激烈的斗争准备了。”
。。m。
………………………………
第四百四十章 上任首日
天刚擦黑,宋凌再一次来到客栈见范宁,中午只是一次礼节性的见面,范宁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询问和表态,但当他摸清宋凌的底细后,他便准备从宋凌这里打开缺口了。
“卑职参见府君!”宋凌再次深施一礼。
范宁摆摆手,“宋司士请坐!”
宋凌坐下,范宁又让使女上茶,他没有寒暄,直接开门见山问道:“赵知年是怎么被杨渡夺权?”
宋凌精神一振,范府君终于和自己谈到实质问题了。
他微微欠身道:“启禀府君,赵知年被夺权主要和张尧佐的不支持有关,据他说是张尧佐答应把应天府的控制权交给贾昌朝,所以杨渡上任后把他的心腹一个个踢走,他毫无办法,最重要的司录、判官和左右军巡使都成了杨渡的人,从此所有府衙公文都是杨渡签字后就执行,根本就送到赵知年手中,赵知年也曾回京城告状,他被张尧佐臭骂一顿,便又灰溜溜回来了,从此贪杯好酒,不管政务。”
“那他的官宅又怎么被杨渡夺走?”范宁继续问道。
宋凌摇摇头,“赵知年性格比较软弱,是一个典型的书生型官员,而杨渡则用卑劣的手法,天天晚上安排市井无赖向府宅内投掷人畜粪便,据说有一团粪便砸中赵知年父亲的面门,他父亲当场晕倒,赵知年苦不堪扰,三天后就搬走了,然后杨渡强占府宅,赵知年告状无门,也得忍了。”
“这个杨渡倒是一个狠角色!”
宋凌冷哼道:“他不仅狠,而且贪,他上任后,将酒、茶、盐、米、矾等商家统统剥夺了经营资格,改由他自己和贾昌朝亲戚以及手下心腹来经营,他这样干,不知多少人恨他入骨,包括府衙中很多人的财路都被他断了。”
范宁沉思片刻又问道:“左右军巡使是什么人?”
应天府有驻军近十万人,分为三大种类,一是禁军,人数最多,大约有七万人左右,直接受天子控制。
其次是地方厢军,约两万余人,由京东路帅司掌控,听令于枢密院。
第三支军队便是乡兵,由府衙自己招募,由朝廷补助一部分军费,府衙自己筹措一部分军费,乡兵人数有两千人,左右军巡使各统率一千人,向知应天府事汇报,他们负责城门、地方治安以及剿匪,目前左右军巡使都是杨渡的人,军权自然也被杨渡抢走。
范宁要想控制应天府,这两千人的控制指挥权是第一重要。
宋凌连忙道:“左右军巡使一个叫顾长武,一个叫李德昌,顾长武是地头蛇,一直在应天府任职,曾经效忠赵知年,后来又转而效忠杨渡,李德昌听说是张尧佐的家将,也算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现在居然混到一个从七品武官。”
范宁又道:“继续说说这两人!”
“顾长武是宋城县豪族顾景的儿子,顾景的父亲曾在京城做过步军都指挥使,退仕后回宋城县,打下了厚实的家底,顾景主要做油茶生意,他父亲不愿子孙代代为商人,便走了京城的关系,给孙子捐了个武职,又花钱运作,顾长武三年前出任左军巡使。”
范宁心中若有所思,又继续问道:“李昌德又具体是什么人?”
宋凌听到这个名字,掩饰不住脸上的鄙视道:“此人用‘粗鄙不堪’四个字形容就足够了,好酒好色,头脑十分简单,甚至连字都不识,而且脾气十分暴躁,曾动手打过赵知年,他在城内开了一家很大妓馆,他整天就泡在妓馆中,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范宁沉思良久问道:“我想摸一摸顾长武祖父的底细,有没有什么办法?”
。。。。。。。。。。。
次日一早,范宁在四名护卫的陪同下来到了应天府府衙,应天府下辖宋城、宁陵、柘城、谷熟、虞城、下邑、楚丘等七县,其中宋城县为正赤县,和汴梁县同级,其他六县为正畿县。
府衙占地约二十余亩,有大大小小官吏两百余人,主官为应天府尹,由京城皇族遥领,只是名义上的主官,真正的主官却是知应天府事,次官为通判,再次有司录参军、左右军巡使、判官、推官以及六曹司士、守阙主事、判官、文学、助教等等官职,下面还有大量的从事、吏员等等。
由于范宁今天上任事先通知了主事张齐,因此当范宁到来时,通判杨渡亲自率领两百余名官员在官衙大门前等候,官吏们黑压压站成一片,阵势颇大,杨渡也是告诉范宁,别看昨天有三人去主动拜见你,但那只是极少数,其他绝大部分都是听从我的安排。
众人站了好一会儿,左等范宁不来,右等也不来,右军巡使李德昌顿时暴躁起来,“那厮是在消遣我们吗?”
杨渡目光凌厉地回头瞪了李德昌一眼,李德昌不敢吭声了,这时,主事张齐狂奔而来,“府君来了!”
杨渡的眼睛顿时眯了起来,“这个范宁好大的架子!”
只见四名带刀大汉骑马护卫着一辆马车而来,马车在府衙前停下,一名大汉跳下马,上前打开车门,正式上任的范宁从马车里出来,只见他头戴双翅官帽,穿着四品朱红官服,腰束大带,脚穿白绫袜黑皮履,身材高大,显得气势威严,他腰挂御史金牌,尤其醒目。
杨渡的目光直直盯着范宁腰间金牌,心中有点紧张起来,这是他始料不及的,范宁居然拥有御史中丞的金牌,他虽然没有出任御史中丞正职,却拥有御史中丞之权,可以弹劾五品以上高官。
官员们也低声议论起来,范宁的御史金牌一样刺痛了他们目光,很多人都意识到,杨渡虽然强势,却不一定能顶得住监察大权,不少官员心中暗暗后悔,自己昨天浪费了一个站队的好机会。
“噤声!”
杨渡回头呵斥一声,他快步走上前,向范宁躬身施礼,“下官应天府通判杨渡参见范知府,欢迎范知府来应天府上任!”
范宁微微笑道:“久闻杨通判大才,将应天府治理得井井有条,今日一见,杨通判果然是年富力强,前途无量啊!”
范宁虽然比杨渡小十五岁,但他用的却是老气横秋的语气,就像是长辈在赞许晚辈,但也没有办法,他是从四品官阶,杨渡只是从五品官阶,官大一级压死人,何况两人差了两级。
杨渡心中大怒,脸皮胀红,但现在是公开场合,众目睽睽之下,他不想被范宁抓住以下犯上的口实,只得强行忍住心中怒火,淡淡道:“范知府过奖,我给范知府介绍几名同僚。”
他将众人招手上来,一一介绍,“这位是司录参军周衡,这位是判官刘赤,这两位是左右军训使李德昌和顾长武。。。。。。。”
说到左右军巡使,范宁特地打量他们二人,只见李德昌身材粗壮,脸生横肉,相貌凶狠,一双三角狼眼中带着傲慢的冷笑,不愧是张尧佐的家将,和他主人一样自大狂妄。
而顾长武身材瘦高,显得十分干练,脸型略长,鼻梁高挺,一双细长的眼睛里显得十分冷静,嘴角挂着淡淡的笑容,和范宁见礼也不卑不亢,始终保持着一种距离。
俗话说,貌由心生,从两人的相貌便可以看出他们的心性,李德昌就不用说了,典型的鹰犬嘴脸,而顾长武相貌却不俗,有一种地方豪强的气质,但看得出他很谨慎,不愿轻易站队,范宁尤其注意到一个细节,他上前见礼时,站的位置,在杨渡和自己之间竟然保持着等距。
这是一个很有心机的官员,范宁心中暗暗思忖,他本人是不会站队的,只能从他祖父身上做文章。
范宁和众人见了礼,便在官员们簇拥下走进了应天府衙。
。。m。
………………………………
第四百四十一章 骄横传闻
进行了简单的入职交接手续,杨渡便找个借口离开官衙出去了。
主事张齐带着范宁来到知府官房,这里是前任知府赵知年的官房,为里外两间,宽大明亮,收拾得整整齐齐。
“府君,这套家具是用花梨木打制,是官衙内最好的桌椅橱柜,前任赵知府对木质很讲究。”
范宁点点头,他打量房间一圈,却发现房间里居然连一片纸都没有,文书、书籍、报纸统统没有。
范宁眉头一皱,“怎么没有待处理的文书?”
张齐脸上露出一丝尴尬,半晌道:“主要是赵知府几个月前就走了,所有的文书都是由杨通判处理,所以。。。。。。”
“所以杨通判还没有适应我到来,对吧!”
“这个。。。。。卑职人微言轻,不好说。”
范宁也不再多说什么,又道:“我还有两个幕僚,过两天就来,给他们准备一间屋子吧!”
“没有问题,院子里空房间很多,卑职这就去收拾一间屋子。”
张齐心惊胆战地走了,范宁倒不急,在官房里坐了片刻,这时,宋凌抱着厚厚一叠文书进来,他把文书放在桌上道:“这是应天府的户籍及田宅资料,请府君过目。”
范宁翻了翻资料问道:“这些资料需要司录参军审批吗?”
宋凌从里面抽出一份文书,“这是新归整的乐户资料,需要司录参军审批,其他都是已经审批归档的老文书。”
范宁点点头,“其他可以留下来,你把乐户资料拿回去正常上报,不要越级,不要被人抓住把柄,明白了吗?”
“卑职明白了!”
宋凌行一礼,拿着资料走了。
范宁一边喝茶,一边随意翻看着资料,不多时,士曹、仓曹、刑曹、工曹和仪曹司士们也纷纷抱着各自的资料来到范宁官房,一时间,各种应天府的官府资料堆了满满一桌子。
。。。。。。。
中午时分,杨渡还没有回来,范宁便来到了府衙附近的一家酒楼,他要了一间雅室刚坐下,朱龙便匆匆进来,将一份资料递给范宁。
这是顾长武祖父的详细资料,范宁仔细看了一遍,果然和他意料的一样,顾长武的祖父是曹家的部将。
范宁点点头,又问道:“两位先生回来了吗?”
“已经回来了,他们刚刚到客栈。”
范宁笑道:“速去请他们二人过来,我在这里等候他们。”
“遵命!”
朱龙转身匆匆去了。
范宁要了一壶酒,一边喝酒,一边思考着今天遇到的各种情况。
很明显,属于知府的军政大权都被杨渡抢走了,从今天见到的文书来看,都是归档的各种资料,但需要审批的文书却一份都没有送来。
当然,责任并不在六曹司士,他们不能直接向自己递给文书,他们必须交给司录参军初审,再由司录参军决定,哪些重要文书需要上报知府,哪些文书只报给通判便可。
杨渡控制了司录参军周衡,那么所有的文书就不会送到自己桌上,直接送给了杨渡。
还有判官刘赤,如果重要政务文书上没有知府的签字,他有权驳回政务决定,但刘赤却放行了,所以杨渡根本就不用理睬底层的官员,只要把这两个核心位置控制住,他就掌握应天府政务大权,下面的底层官员也只能敢怒不敢言。
今天六曹司士的表现足以说明了这一点,范宁坚信一点,严重违反规则的事情绝不可能赢得大多数人支持,六曹司士将资料送给自己,就是对杨渡破坏规则的一种无声抗议。
相对于政务,范宁更关心军队,其实宋城县除了府衙外,应该还有县衙的百余名弓手、脚力,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但今天自己上任第一天,宋城县令居然不来拜见自己,这足以说明问题。
左右军巡使中的李德昌绝对是自己要打击的目标,那关键就在顾长武身上,能不能把他争取过来,便是自己能否扭转局势的关键。
正想着,门开了,公孙玄策和张博从外面走了进来。
“让官人久等了!”
“哪里!快坐下。”
范宁随机吩咐酒保上菜,酒菜早已点好,只片刻,几名酒保端着酒菜如流水般送来。
范宁给两人斟满酒,笑眯眯问道:“这两日可有收获?”
公孙玄策点点头,“收获很大,沉下去才发现很多触目惊心之事。”
“来!我们先喝酒,为两位先生的辛苦,我们干一杯。”
两人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公孙玄策叹口气道:“应天府的茶市和粮市都是张尧佐控制,杨渡的妻弟控制了酒市,虽然是官府榷卖,但到了零售环节,只能由他们进行销售,去年杨渡妻弟为抢夺酒市,带着上百名无赖连砸了十几家酒铺,据说有店家在冲突中被打死,家属告状无门,粮市也是,宋城县最大的三家粮铺都在一夜之间被烧毁,其他中小粮铺纷纷关门,应天府的酒价、米价和茶价都比京城贵三成。”
旁边张博接口道:“不仅如此,杨渡还出动军队在水陆设关卡严加盘查,凡是从外地贩运粮、茶、酒的商人都一律抓捕,要么判重刑,要么就罚得倾家荡产。”
范宁端起酒壶看了看,见酒壶上印着‘文清酒’三个字,他问道:“就是这种酒吗?”
公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