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教把奖品放在三人桌上,范宁是一方青砚,价值百文钱。
虽然远远比不上欧阳倩送给她的端砚,但比起他现在用的几文钱的老石砚,要好得多。
朱佩翻了翻字帖,随手扔给范宁,“这种字帖本衙内不稀罕,送给你了。”
范宁看了一眼,是《柳公权碑文集》,他在镇上书铺里看过,标价一百五十钱。
“这字帖不错,干嘛不要?”
“哼!乡下娃没见识,回头我给你看看什么叫好字帖。”
范宁眉毛一挑,“那我倒要见识一下。”
.......
直到中午放学时,刘康还沉浸在第三名的兴奋之中。
“第一次考试得名次,今天我爹爹肯定要好好奖励我。”
范宁笑道:“你今天要回家吗?”
刘康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你不知道今天放假吗?”
范宁吓一跳,“我才上学四天,就要放假?”
“那是因为你是插班进来的,我们都已经上学九天了。”
宋朝学校实行旬休制,每十天休息一日,另外还有各种法定节日,比如元日、上元、寒食、天庆、冬至,这五大节日就要放假七天。
范宁刚进学堂不久,没有关心节假日,没想到上学才四天,第一个假日就来了。
“那什么时候放学?”
“当然和平时一样,下午练完字就可以回家了。”
或许是旬末的缘故,今天的菜还不错,范宁取了一只蒸螃蟹,一碟笋干蒸咸肉,一盘炒素,又端了一碗蛋汤,两个肉馒头和一碗米饭。
范宁回到自己位子坐下,刘康小声对他道:“当心范疆,他特别恨你。”
“为什么?”
“他今天得分是中下乙等,最后一名,刘院主把他叫去狠狠骂了一顿,好像把你拿出来比较,说都是姓范,但他连你的一半都不如。”
“那是他自找的,与我何干?”
范宁瞥了一眼范疆,见他满脸怒火,正恶狠狠瞪着自己。
“我们赶紧吃饭,吃完饭我还得去托人给我爹爹带个口信,他不知道我今天放假。”
范宁拧掉一只蟹钳便细细嚼了起来。
这时,身后传来一个阴阴的讥讽声音,“穷鬼就是穷鬼,两个破麻布坐在一起。”
学堂的孩子几乎个个家境殷实,身上衣服非绸则缎,唯独范宁和刘康穿着细麻面料的直裰。
刘康家境也不错,她母亲给他做了几件缎面士子服,但他为了陪同范宁,也穿了一件麻衣。
尤其现在天气逐渐变冷,贫富差距更加明显,学生们几乎个个都套上皮袄,范宁没有皮袄,只得连穿三件衣服御寒。
范宁脸一沉,没有理睬身后的范疆。
“范宁,我估计你娘穷得连绸缎都没有见过,穿着麻布出嫁的。”
范宁拾起桌上的汤碗,反手泼去,范疆措手不及,被泼了一脸。
他狼狈不堪,怒吼道:“范宁,你这个混蛋!”
“砰!”
范宁一拍桌子,站起身逼视他道:“有本事就打一架,跟我去外面,看我怎么收拾你!”
他从汤盆里拾起舀汤的长柄铁勺,“不敢来是王八蛋!”范宁丢下一句话,便大步向外走去。
饭堂内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向范疆望去,范疆心中发虚,依然嘴硬道:“他算老几,我爹爹一根指头就可以把他捏死!”
“我们走!”他带着两个小弟从侧门溜走了。
饭堂内顿时爆发一阵大笑。
范宁走出学堂大门,他望着灰蒙蒙的天空长长吐了口气。
范疆直呼他祖父的名字,他已经不计较了,但范疆今天出言不逊,居然辱及自己母亲,是可忍孰不可忍。
虽然是同族,但比外人更可恨。
这时,刘康跑了出来,“范宁!”
“那个混蛋怎么还不来?”
“他就是个软蛋,从后门溜走了。”
范宁重重哼了一声,“便宜他了!”
“算了,你泼了他一脸,已经是教训他,回去吧!大厨在到处找汤勺呢!”
范宁把汤勺递给他,“我去趟码头,马上就回来。”
“你自己当心!”
范宁点点头,快步向码头方向走去。
.........
………………………………
第三十二章 字帖引发的血案
今天虽是旬末放假,但下午的书法课依然要上,到下午申时正式放学。
每天下午都有书法课,实际上就是自习课,教授不管,学生们自己安排学习内容。
范宁在自己位子上坐下,却发现后面隔着两排位子的范疆已经先来了,他就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眼珠子乱转,不知在打什么主意。
范宁心中冷哼一声,今天不好好收拾一下这个范疆,他不知以后还会变得多骄横?
先让他得意一个下午。
范宁铺上纸,打开柳公权的碑帖,准备开始练字,他发现小萝莉朱佩才是自己的劲敌,搞不好年末考试,第一名会被朱佩摘走。
自己必须尽快补上书法不足的短板。
朱佩的卷子他也看过,一笔行楷确实写得漂亮,飘逸流畅,有点书法的味道了,比自己的字实在好得太多。
得分上上甲等,名至实归。
如果是书法考试,自己的得分恐怕就是中下了。
范宁刚写了两行字,便闻到一股淡淡的幽香,他一抬头,只见朱佩昂着头从自己桌前走过,绕到另一边坐了下来。
范宁愣了一下,“你怎么来了?”
朱佩下午都不会来,今天她怎么回事?
“奇怪,我不能来吗?”朱佩冷冷瞪了他一眼。
“没什么?”
范宁低头继续写字。
朱佩咬一下嘴唇,从书袋里取出一卷手稿放在桌上。
“让你看看什么叫真正的字帖!”
范宁顿时有了兴趣,连忙接过来,眼前顿时一亮,不是印刷的字帖,而是手稿原本。
手稿用线装订起来,封面写着《平江集》,落款是丁谓。
范宁当然知道丁谓,宋真宗时代的宰相,平江府长洲县人,本地乡党,范宁翻了翻,这是他的诗集手稿。
后面盖了个章,印着‘官拍’两个字。
范宁顿时明白了,这应该是后来丁谓被抄家,部分物品公开拍卖,被朱佩的祖父买下来。
丁谓虽然被定位为奸臣,但他毕竟是宰相,进士出身,一笔行楷写得异常灵动,让范宁看得爱不释手。
朱佩见范宁看得入神,便得意洋洋道:“这本原稿可是我祖父花五百两银子买下来的。”
“嗯!”范宁已经看入神,没有听见朱佩在说什么,随口应和一声。
朱佩见他不听自己说话,心中恼火,一把将原稿抢了过去。
“你听没听我说话?”
范宁的心已经被书稿钩住了,他感觉里面的字特别适合自己,他连忙笑道:“你说,我听着!”
“哼!”朱佩哼了一声,指着书稿道:“我告诉你,这本稿子值五百两银子,我可以借给你看几天,但有条件。”
“你要什么条件?”
朱佩早有预谋,她眯眼笑道:“当然是给租金,一两银子一天。”
朱佩是在谋算祖父那柄扇子,她知道范宁家贫,拿不住钱来,最后只能老老实实把祖父的扇子交出来做抵押。
这样就算祖父问起来,她也能名正言顺说是互相交换学习书法,否则祖父若知道她是用钱买回来,肯定会很生气。
范宁摇了摇头,“那就算了,我可没钱给你!”
朱佩见范宁不上道,心中着实有点恼火,她把书稿往范宁桌上一推,赌气道:“那你说给多少?”
这时,范疆却在旁边出现了,他抓住机会,嘲讽地笑道:“朱衙内和范宁谈钱,不是让他难堪吗?”
“关你什么事?”朱佩瞪了他一眼。
范疆碰了一鼻子灰,半晌说不出话来。
范宁没有睬他,他笑了笑又道:“可是我穷得连一文钱都拿不出,你说什么办?”
朱佩心中恼怒,脱口而出,“既然你家这么穷,那你怎么还来这里读书?”
“就是!”
范疆也趁机煽风点火道:“家里穷得叮当响,还居然跑来延英学堂读书!”
范宁脸色一变,把书稿扔给朱佩,“我这种穷人不配看五百两银子的字帖,你拿回去吧!”
“你!”
朱佩气得七窍生烟,指着书稿对范疆道:“拿一两银子来,这本手稿借给你看。”
“有!有!有!”
范疆摸出一两银子放在桌上,接过书稿,还特地在范宁面前晃了晃,得意万分走了。
“哼!你现在想看也没有了。”
范宁脸色十分难看,默默收起书袋,起身到另一边的空桌前坐下。
朱佩一下子愣住了。
这时,后排一个学生低声对朱佩道:“今天中午在饭堂,范疆骂范宁是穷鬼,两人差点打起来。”
朱佩的脸顿时一阵红一阵白,她蓦地站起身,来到范疆面前,把银子扔给他。
“书稿还给我!”
范疆一愣,“你答应给我看的。”
“胡说,我几时答应过你?听见没有,马上给我!”朱佩的拳头慢慢捏紧了。
范疆好不容易才找到羞辱范宁的机会,他怎么能轻易放过。
“我就不给!”
朱佩眼中闪过一道寒意,她伸手一把揪住了范疆的头发,猛地向后一扯,范疆痛得杀猪般的惨叫,朱佩抓起桌上的砚台,狠狠向他脸上拍去。
只听‘啪!’一声脆响,范疆脸上开花了,鲜血直流。
“书稿给我!”
“我给!我给!”范疆哭着把书稿交给朱佩。
朱佩怒气冲冲回到自己位子坐下,这时,其他学生吓一个个噤若寒蝉,他们从未见过这么暴力的小娘子。
有些学生原本嫉恨范宁和她坐在一起,此时他们的念头早已丢到九霄云外。
范宁却当什么都没看见,专心致志练字。
课堂上十分安静,只听见范疆断断续续的抽泣声。
终于熬到放学时间,钟声响起,学生们欢呼一声,拎起书袋便飞奔而去,范疆也低着头满脸泪痕地走了。
范宁开始收拾自己的书袋,这时,朱佩慢慢走到范宁面前,把书稿递给他,柔声道:“我和你开玩笑的,借给你看,一文钱都不要。”
范宁摇摇头,“我不要!”
朱佩眼睛顿时红了,她咬一下嘴唇,小声道:“我不知道你和他有矛盾。”
范宁把书稿递给她,笑道:“这件事和他无关,我真不想看。”
“你这个混蛋!”
朱佩的满腔委屈终于爆发了,她将手稿撕得粉碎,狠狠扔在地上,“哇!”的一声大哭起来,转身便向课堂外跑去。
范宁拾起被撕碎的丁谓手稿,已经无法恢复,他猜到这手稿定是朱佩偷出来的,想必是他祖父心爱之物,自己怎么能顺便借走。
哎!这个暴力小萝莉,手稿真的可惜了。
刘康和范宁走出学堂,刘康心有余悸道:“那个朱家小娘子太可怕,你不知道她下手多狠,牙齿都打掉三颗。”
“她被家里人宠坏了!”
“不过我觉得很解气,简直太痛快,今晚我要一醉方休!”
“至于吗?”范宁笑道。
“那当然!”
刘康恨恨道:“你不知道他们几个平时是怎么欺负我。”
两人说说笑笑,不多时便来到了码头,范宁远远看见父亲站在码头台阶前等着自己,他顿时感到心中一阵温暖。
“我先走一步!”
“我们后天见!”
两人分了手,范宁快步向父亲走去。
………………………………
第三十三章 三叔范铁牛
“宁儿,你的箱子呢?”范铁舟揉揉他头发笑问道。
几天未见,他还真想自己的儿子。
“只休息一天,明天晚上就得赶回来。”
“后天一早走也来得及,爹爹有船,保证不会让你迟到。”
范宁走上船,发现船其实不小,中间是船篷,里面很整洁舒适,篷上还有一扇小窗户。
范宁走进船舱放下包袱,四处打量一下。
“爹爹,这船是新的?”
“还好,七成新,我又重新用桐油刷了一遍,看起来就像新的一样。”
“生意怎么样?”
“才刚开始,不过一天七八十文是有的,比打渔赚得多,以后熟客多了,一天至少挣两百文。”
范铁舟心情很好,家里还有十几亩上田,一亩地一年可以挣两贯钱,种田一年就有二三十贯,加上运客,再除去田税和免役钱,平均一个月稳赚四到五贯钱,在村子里,这也是中上等收入。
“娘怎么样了?”范宁又问道。
“你娘好着呢,她做了一桌子好菜,就等你回去!”
范铁舟又笑道:“你四叔也不错,在小学塾教书,大家都说他比从前顾先生教得好,你阿公夸你能干!”
“他不说我傻了?”
范宁对自己的偏心祖父实在不感冒,只是看在父亲的面上,他随口应和两句。
“不会再说了,他还打算奖励你五贯钱,也不知是怎么回事,你阿公去一趟无锡,忽然想通了。”
说到奖励,范铁舟想起一事,对儿子道:“昨天镇上的范氏族长来找我,给了我们家十贯钱。”
“为什么要给十贯钱?”
“这是你三阿公前几年定下的规矩,他把所有财产都捐出来,设立范氏慈助金,凡是考上学堂的范氏子弟,每人奖励五贯钱,如果考上四大学堂,则奖励十贯,资助子弟读书。。”
历史上范仲淹确实是捐出大部分财产,资助家族子弟读书。
范宁躺在船舱内,头枕在手上,望着天空悠悠白云,也不知范仲淹现在怎么样?
........
回到家,张三娘就像多年没见儿子一样,抱着他狠狠哭了一通,吃饭时,又发现儿子瘦了一点,心疼得直掉泪。
她坐在儿子,不停给他夹菜,“宁儿,这块肉好,娘特地给你留着。”
眼一瞟,她忽然咆哮起来,“范铁舟,那只鸡腿是给儿子的,谁让你吃了?”
范铁舟手中拈着根咬了一口的鸡腿,放也不是,吃也不是,呆在那里。
........
吃罢晚饭,范铁舟主动收拾碗筷,张三娘从箱子里拿出两件羊皮袄,这是她托人去藏书镇买的,用上好的湖羊皮制成。
“大郎,宁儿,你们两个先过来试试,一人一件,哎!去年七百文钱就够了,今年涨到一贯钱,这年头,钱越来越不经用了。”
“娘子说得对,早知道我们去年买就好了。”范铁舟讨好地陪笑道。
张三娘瞪了他一眼,“说这话有什么意义,去年我们家有钱买吗?”
她把羊皮袄扔给丈夫,“自己去缝扣子,我才懒得管你。”
她回头又眉开眼笑对范宁道:“乖儿子,给娘试试看,看大小是否合适?”
范宁穿上贴身羊皮袄,外面又套上直裰,果然暖和了很多。
“娘今天是怎么回事?”
范宁一回家就感觉到娘没有好脸色,当然不是对自己。
“哼!十贯钱是我儿子应该得的,他不高兴是他的事情,凭什么要我们退还给家族。”
范宁见父亲一脸尴尬,便问道:“爹爹,到底是怎么回事?”
范铁舟坐在一旁苦笑道:“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