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大宋出名的方式也无非是学术著名、科举魁首、干下一番大事,范宁就属于最后一种,狄青这种武将也是,这种出名的特点效果好,像一堆干草似的,一点便着火,不过保质期也短,几年后大家都渐渐淡了,名人也就遗忘了。
科举魁首也一样,别看当初冯京考中状元,曾火爆一时,但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记得他,范宁当初也是童子试第一名,同样名动京城,可现在再提这茬,已经没几个人感兴趣了。
只有像苏轼这样的名术名家,才是真正的名声持久,逾久弥新。
苏轼父子听说眼前这位年轻人就是为大宋开疆辟土的范宁,都不由肃然起敬,每个男人心中都有做番大事的雄心,但未必有那个机遇和勇气,所以苏家父子尽管没有那个机会,但还是很敬佩范宁这种做了一番大事的人。
尤其苏轼,他见范宁年纪和自己差不多,但人家功成名就,还是从五品高官,可自己连科举还没有考呢!
想到这里,苏轼心中便有些黯然。
冯京连忙劝道:“大家都坐下,这样客气下去,茶都要凉了。”
正好伙计给范宁送来茶点,又连忙拖了一张椅子过来,范宁这才坐下,打量一下对面这位名动千古的文学大家,苏轼是典型的巴蜀人,皮肤很白,眉目清秀,身材中等偏上,看起来和一般文人区别也不大,如果一定要找一点与众不同,那就是他目光异常清澈,就像鲲州的溪水一样,纯净无比。
“这是我长子苏轼,字子瞻。”
父亲苏洵毕竟有点阅历,他知道对面这位年轻人是范仲淹的孙子,说不定能通过他认识范仲淹,在宋朝想做番成就,学识、人脉缺一不可,他便主动给范宁介绍自己的儿子。
苏轼也抱拳笑道:“请范兄多多关照!”
范宁摆摆手笑道:“子瞻兄今年应该是二十岁吧!还比我大一岁,叫我一声贤弟就是了。”
范宁也想主动结交这位潜力无穷的牛股,旁边苏辙惊讶道:“你怎么知道我兄长二十岁?”
范宁心中一凛,他顿时意识到自己已经连犯几个错误了,苏家父子现在还远没有名气,自己应该不了解他们才对,范宁立刻暗暗告诫自己,不能再出惊人之语了。
不过苏辙在一旁瞪大眼睛盯着自己,自己得先把他的疑虑消除了。
“二郎,不得对范官人无礼!”苏洵在一旁训斥自己的儿子。
范宁微微笑道:“苏老伯不要怪他,刚才是我唐突了,我在鲲州是生活在海边,整天海风吹,皮肤黑瘦粗糙,自然显得老相,实际上我才十九岁,子瞻兄叫我一声范兄,我知道他肯定误会了,所以我才问他是不是已经二十岁了?如果是就比我大一岁,叫我贤弟就可以了。”
只可惜这个时代没有录音机,无法把范宁刚才的话录下来,他现在改口说自己刚才只是疑问,苏辙也有点糊涂了,难道自己刚才听错了?
年龄这种小事情,苏轼也没有放在心上,他笑了笑道:“在下确实刚过弱冠,比范贤弟大一岁,那我就托大,叫你一声贤弟了。”
“苏兄不必客气!”
范宁又瞥了一眼苏辙,见他还有点不服气的噘着嘴,范宁心中不由好笑,这位将来可是大宋的相国啊!怎么还像小孩子一样。
范宁便对他笑道:“我猜你比我小一岁对不对?”
苏辙心中顿时释然,人家是猜的,虽然猜中了,但并不代表人家就有未卜先知的本事。
他反而有点不好意思了,连忙端起茶道:“以茶代酒,给范大哥赔罪!”
一个小小的年纪风波,使众人的关系变得热络起来。
https: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m。
………………………………
第三百三十二章 成人之美
冯京下午还有重要公事,不能多陪苏氏父子,正好范宁和苏家一见如故,他便请范宁替他招待苏氏父子,自己先告辞回朝廷了。
眼瞅着冯京走了,苏洵眼中露出一丝失望之色,他原本还想通过冯京认识一下相国富弼,冯京这一走,估计认识富弼就没戏了。
苏轼明白父亲的心思,喝了口茶淡淡道:“父亲,还是按照原计划,明天一早去江宁吧!”
苏洵见了老朋友后,原计划明天一早前往江南,不料他听说曾经认识的冯京的岳父便是相国富弼,他不免有了一些想法,能不能请冯京替自己的两个儿子引荐一下富相公。
在大宋,学问固然重要,但人脉也一样重要,人脉就意味着名气和关系,否则就算考上进士,没有人脉关系,也只得先去做候补官员,这一等就不知要多少年,就像苏轼,若没有欧阳修这个人脉,他哪有机会名动京城。
苏洵深知这一点,便按照从前冯京给他的地址,找到了冯京,冯京请他们父子吃了午饭,又带他们来这里来喝茶,本来下午想提一下引荐之事,不料冯京却有事走了,着实让苏洵深感失落。
苏洵明白儿子的意思,便点点头,“那就按照原计划离京吧!”
苏辙却没有吭声,只是低头吃茶点,他心中也着实有点失望。
范宁是何等眼色,他看出父子三人眼中的失落,便笑问道:“伯父原本还有事情?”
苏洵苦笑一声道:“原想请冯官人引荐一下富相公,现在想想,也不好意思麻烦人家,毕竟是相公,哪有那么多时间接见普通人?”
范宁顿时明白了,冯京这一走,把父子三人的希望给断绝了。
范宁前世最崇拜的就是眼前这位苏东坡,他也想找个机会结交一下苏轼。
他想了想便笑道:“正好我下午要去拜访一位世伯,不如我们一起去?”
“不知范贤弟要去拜访谁?”苏轼好奇地问道。
范宁淡淡一笑,“欧阳修!”
。。。。。。。。
来到欧阳修的府宅前,苏轼不停地整理衣服头冠,他显得有点紧张,见不见富弼他不是很在意,毕竟富弼只代表权力,但欧阳修就不一样了,那可是大宋文坛领袖,是他们这些文人万分敬仰的启明星、指路灯,苏轼怎么能不激动紧张。
范宁看出苏轼的紧张,便笑道:“子瞻兄不要太激动,其实我已经好几年没见到欧阳世伯,还不知道他现在在不在家?”
苏洵没有跟来,他先回了客栈,只让两个儿子跟随范宁来见欧阳修,苏洵比较懂得人情世故,自己年纪大了,去拜访欧阳修会让人家难办,不像年轻人,可以以晚辈之礼参加,而且人去得太多也不好。
范宁来到欧阳府大门前,大门虚掩一条缝,范宁探头喊了一声,立刻从里面走出一名管家模样的人,他打量一下范宁,似乎有点眼熟,却又想不起来,后面那两名年轻人肯定没有见过。
“请问官人有什么事?”
范宁笑道:“我是欧阳大官人的世侄,请问他在家吗?”
“我家主人在家,请问官人怎么称呼?”
“在下范宁!”
“哦——”
管家恍然大悟,怎么看着有点眼熟,原来是当年童子试第一名的范宁,披红夸街时自己见过,印象十分深刻。
这名管家来了没几年,不知道范宁和主人的关系,不敢贸然把范宁请到客堂,万一主人不肯见,那岂不是尴尬了。
他连忙道:“请进来稍等片刻,我去禀报主人。”
进去等也是站在门口,范宁笑着摇摇头,“我就在这里等候,不用进去了!”
管家见他不肯进来等,也不勉强,便匆匆赶去通知主人了。
范宁回头苏家兄弟笑了笑,“好几年没有来这里了,我和你们一样紧张!”
苏轼明白范宁是在给自己解释,为什么管家不认识他,他微微一笑,“今天要谢谢贤弟,让我们见到欧阳大官人。”
苏辙稍微迟钝一点,他还以为范宁在欧阳修眼中的地位并不高,所以管家才不敢请他进去先坐,不过苏辙也并不鲁莽,得罪人的话他不敢随便说,只是站在兄长身后不吭声。
片刻,急促的脚步声响起,大门开启,欧阳修爽朗的笑声传来,“贤侄,我还以为你已经把我忘记了呢!”
“小侄哪里敢忘记世伯,小侄今天上午才忙完公事,下午就来看望世伯了。”
“这样还差不多!”
范宁将一块包装好的龙涎香递给欧阳修,笑道:“这是鲲州所产的香料,我带回来两斤,另一半送给堂祖父了,这一半送给世伯。”
欧阳修接过嗅了嗅,惊喜道:“龙涎香?”
范宁笑着点点头,“希望世伯喜欢!”
“好小子,龙涎香出手就是一斤,你这个鲲州知州做得不简单啊!”
“让世伯见笑了,这是我用一把匕首从鲲族人手中换来的,还是前年的事情。”
“你小子,有出息了!”
欧阳修对没把范宁收在自己门下一直耿耿于怀,他也想不到这小子窜得太快了,才十九岁,就官任从五品,这是以后要当相国的架势啊!
他又看看范宁身后的苏氏兄弟,笑问道:“这两位是?”
“是我的好友,皆才高八斗,特带来给世伯看看。”
苏氏兄弟连忙上前躬身行礼,“眉山后备末学苏轼、苏辙参见欧阳先生!”
欧阳修没听过苏轼和苏辙之名,不过既然是范宁好友,从未向自己荐人的范宁又将他评价颇高,欧阳修也有了几分兴趣。
“我们进屋去谈!”
欧阳修热情地请范宁进屋,众人一直来到中庭的客堂,就在范宁走进客堂的瞬间,忽然看见中庭侧门处一片裙裾一闪而过,范宁微微一怔,他忽然想起了欧阳倩,自己最后一次见她还是六年前,自己刚来京城准备参加次年的科举。
范宁之所以没有和欧阳倩深交,是因为欧阳倩的年纪比他大三岁,他可以混上了五六年也无妨,但欧阳倩却等不了那么长时间,更何况他心中认定的人是朱佩,宋朝可没有娶双妻的说法,要么就做妾,欧阳修会允许他的女儿做别人的妾?所以这种事情想都不用想。
自从那次以后,范宁便没有再去找欧阳倩,欧阳倩也没有来找他,他们便缘尽于此,一晃六年过去,欧阳倩应该早嫁为人妇了。
“贤侄请进吧!”
欧阳修在里面催促他,范宁便收了心思,快步走进客堂。
虽然范宁已是从五品高官,但他毕竟是晚辈,他可不能和欧阳修坐在一起,而是坐在下首,苏氏兄弟则坐在范宁下面,欧阳修旁边的座位空着,一名使女进来给他们上了茶。
欧阳修先没有管苏家兄弟,笑着问范宁道:“今天上朝时,文相公提出增加赈灾支出,理由是鲲州押解来百万两银子,大家都很好奇,鲲州的银矿很丰富吗?”
大宋卖兵甲给日本赚取大量银子之事还属于机密,只有极少数重臣知道,高若讷虽然也知道这件事,但他是做过相国之人,他知道这事若到处宣扬,打的不是范宁的脸,而是在坏天子的名声,一旦天子知道是自己干的,自己恐怕会吃不了兜着走,所以在这件事上,高若讷保持了沉默。
是以大家都以为范宁押解回来的银子是鲲州所产。
范宁笑着点点头,“一般火山活跃之处,金银产量都很大,鲲州附近有火山群,所以金矿和银矿确实比较多。”
“看来鲲州真是一处宝地,不光产马,还产金银,真乃我大宋之福也!”
寒暄归寒暄,范宁可是清清楚楚感受到旁边两位大才子的焦急,他便把话题拉回来,回头对苏轼笑道:“苏兄何不请欧阳前辈指点一下诗文?”
今天因为想拜托冯京引荐富相公,苏轼便将自己的一些作品带在身边,听范宁提醒,他连忙取出一册诗文,恭恭敬敬呈给欧阳修。
“恳请欧阳前辈指点!”
https: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m。
………………………………
第三百三十三章 力所能及
欧阳修提携后辈在大宋是出了名的,但凡遇到才学出众的年轻士子,他都会格外关照,十多年来皆是如此,使他一直受到大宋年轻士子们的景仰。
但任何传闻都或多或少带有夸张的色彩,欧阳修是喜欢提携后辈不假,但并不是任何一个年轻士子找上门他都会接待,那样的话,他什么事都别做了,整天接待士子也来不及。
欧阳修当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接待,想得到他的青睐,或者能得到他接待的机会,那必须是要有人介绍,而且介绍人也必须是他的挚友,或者有足够的地位。
如果是他的后辈,而且又没有足够的地位,欧阳修一般是不会给这种机会。
但范宁比较例外,倒不是范宁的从五品官衔让他看重,也不是因为范宁是范仲淹的孙子,而是因为他对范宁一直怀有歉疚。
他可是答应收范宁为门生,最后却没有办到。
正是欧阳修因为心怀一丝歉疚,所以今天范宁第一次带人来请他指点,他没有任何推脱,接过苏轼的文稿便细细看了起来。
先是一笔极为飘逸的书法便让欧阳修眼前一亮,他心中暗赞,“好字!”
他又看下面两首诗。
《潭》
翠壁下无路,何年雷雨穿。
光摇岩上寺,深到影中天。
我欲然犀看,龙应抱宝眠。
谁能孤石上,危坐试僧禅。
另一首是《南寺》
东去愁攀石,西来怯渡桥。
碧潭如见试,白塔苦相招。
野馈惭微薄,村沽慰寂寥。
路穷斤斧绝,松桂得干霄。
这两首诗是苏轼出川后沿途所写,虽然和他后的名作相差甚远,但已经隐隐透出了不凡之资。
欧阳修心中已经暗暗夸赞,这个年轻人颇有灵犀,绝对是可塑之才,欧阳修又看了看苏轼写的两篇散文,顿时大赞,散文立意高远,文字却朴实无华,和时下流行的华丽体裁迥然不同,正是欧阳修所倡导的新散文风格。
欧阳修再抬头看苏轼时,眼睛里已充满了笑意和毫不掩饰的赞赏。
.......
接下来的时间范宁基本上被无视了,欧阳修居然把苏轼兄弟带到自己的书房里去交谈,虽然也叫上范宁,但范宁却没有兴趣陪太子读书,他告罪一声,独自在中庭里逛开了。
进来时的那片裙裾让他想到了欧阳倩,当然,那女人肯定不是欧阳倩,欧阳倩早已出嫁,孩子都应该有了,不会在欧阳府宅中。
但范宁还是想了解一下欧阳倩的近况,刚才不好意思问欧阳修,看看能不能遇到一个丫鬟之类。
范宁走到中庭的圆门旁,刚才就在这里看见了裙裾,不过此时,这里已经没有人了,前面是一座院子,里面种满了梅树,梅花已谢,树枝上挂满了小果。
范宁刚要走进去,身后忽然有人叫他,“官人请留步!”
范宁回头,一个中年男子匆匆跑来,正是刚才在门口遇到的管家,范宁退回来指指前面梅树笑道:“我想去看一下青梅!”
“官人很抱歉,那边是内宅!”
范宁顿时醒悟,那边居然是内宅了,一般去别人家做客,内宅是绝不能随便进的,就像现在做客不能随便进主人家的卧室一样,这是做客规矩,虽然没有贴上内宅牌子,但也没有人会随便乱走,一种不需要言述的潜规则约束着宾客。
范宁连忙歉然道:“我真不知道,很抱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