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超级学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超级学霸- 第1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土坑也被两名劳工迅填平,百名劳工的目标又转向另一棵大树,他们分工合作,效率颇高。

    范宁来到一座大帐前,负责这一带伐木的官员正是苏亮,他连忙上前见礼。

    范宁翻身下马,问道:死了多少劳工?

    死一个,伤一个,受伤者是左臂折断,死亡者是砸头上,脑浆迸裂,当场死亡。

    尸体还在吗?范宁又问道。

    尸体已经被他几个同乡火化了,骨殖装在陶罐里,准备带回去给他家人。

    其他劳工情绪怎么样?

    这才是范宁关心的,工伤事故很正常,但他不希望引起什么事端,影响到伐木工程的进度。

    属下看不出有什么异常情绪,劳工们依旧在干活,应该是比较寻常的事故,伐木还是比较危险,尤其在树木倒下时,必须准确判断树木倒下的方向,这个死者就是判断失误,反而跑到树木倒下的一边,正好被大树砸中。

    这边有多少伐木劳工?

    大概七百余人!

    范宁随即道:把他们集中起来,我有话要说!

    范宁深谙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很多风波都是源于一些毫不起眼的小事,尤其在处理劳工伤亡之时,如果一开始不处理好,以后当劳工伤亡越来越多时,那时很可能就会引巨大的工潮,迫使鲲州不再使用日本劳工,这就会严重影响鲲州的展。

    所以处理好第一起劳工伤亡事故,使它成为一种制度,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纠纷就能避免。

    不多时,七百余名日本劳工被集中起来,范宁站在一只树桩上,面前简陋的大桌上放在一只大陶罐,陶罐里正是被砸死劳工的骨灰。

    范宁高声道:今天早上生了一起事故,一名叫做小田喜的工人被倒下的大树砸中,不幸身亡,对此,我们深表哀悼!

    给范宁当翻译的官员是经略府从事程清,程清是长崎港宋商领袖程德兴的儿子,几个月前正是他及时赶来向宋军通报军情,才使宋军设下陷阱,全歼了平野吉的船队。

    程清并没有返回长崎,而是受范宁的邀请留在鲲州,出任经略府从事,负责翻译事务,算是由商路步入政途。

    范宁随即又道:我们尽力保证劳工的食宿,让所有劳工有充足的体力从事伐木,我们也希望大家能在三年后平安回家,但伐木过程中的危险却难以预料,每个人都会遭遇树木倒砸或者毒虫袭击的危险,既然危险难以避免,那我们就需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做好防护,尽量避免危险生,第二是做好抚恤,让每个不幸者的家人能得到补偿。

    所有劳工都没有说话,他们都全身贯注地听翻译给出的答案,他们当然关心伤亡的补偿,这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下面我宣布如何补偿伤亡者,我们会按照大宋矿山伤亡补偿的标准给予大家,如果因为劳作而不幸身亡者,每人将补偿一百贯钱,也就是百两银子,因劳作而受伤者,将视情况补偿二十到五十两银子不等,但前提是因为劳作而受伤,但如果是由于个人原因,比如两人自身的仇怨而打架致死,官府一两银子也不会补偿。

    所有补偿银子,我们会亲手交到他家人手中,不会交给日本官府。

    这次召集劳工宣布补偿方案虽然很简短,但它却起到了稳定人心消除顾虑的重要作用,它使劳工的情绪迅稳定下来,没有后顾之忧,劳工又重新投入到繁重而危险的伐木劳作之中。

    处理了意外工伤事件,范宁又带着众人沿着狭窄的小道迅向北疾行,天黑时,一行人抵达了西北海岸。

    在鲲南半岛顶部,一南一北分布着两座海湾,南面的海湾便是鲲南湾,第一座县城唐县就坐落在鲲南湾的北岸,西北方向的海湾还没有正式起名,但大家都叫它鲲北湾,未来的鲲州州治汉县就准备设立在这里。

    准备建立汉县的位置就是后来札幌所在地,这里同时也将是鲲州的第三大牧场,和其他北面和东面的丘陵牧场不同,这片牧场是平原牧场,是一片十分辽阔的平坦草原,面积达四千平方公里,这里冬天虽然寒冷,被大雪覆盖,但马匹可以转场到温暖的东部牧场过冬。

    范宁把这片草原叫做幽云草原,这里其实是最好的农业区,只是鲲州将来人口不多,不需要太多农业,鲲南湾的农业区足以养活鲲州所有军民,将来汉县主要以渔业和冶炼业为主,生产大量的鱼干和金银运回大宋。

    所以幽云草原将成为鲲州的第三大养马基地,目前曹家有意接手这片牧场,为大宋蓄养战马。

    夕阳的映照下,众人在草原上纵马奔驰,范宁的战马叫做暴雪,就是剑梅子送给范宁的马王,四肢修长,肌肉强健,飞奔度快如疾影,片刻,便将众人远远抛在身后。

    前方便是深蓝色的鲸海,夕阳已经落下海面,在余晖的浸染下,海面上仿佛有一片片火焰在燃烧,再向前走便是数十丈高的悬崖,海浪拍打着礁石,再向北走十几里,地势逐渐降低,会出现一座天然良港,这里便是汉县的建城所在地,目前有一座工程营地,有三百士兵和数十名工匠驻扎在这里。

    这时,众人追了上来,曹诗笑道:我们就怕知事控制不住这匹马王,大家一路都很担心!

    范宁笑骂道:你这个浑小子居然敢说我会掉下悬崖?

    我们只是担心!

    呸!就算我控制不住战马,难道它会自己往悬崖下跳,马王连这点分辨能力都没有?

    众人都笑了起来,范宁又道:加去营地!

    他调转马头,带着众人向十几里外的营地疾奔而去。

    https: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顶点手机版阅读网址:m。


………………………………

 第三百一十一章 媒人消息

    木堵镇的范氏医馆早已在平江府赫赫有名,很多外州病人也慕名而来,寻求医治,馆主范铁舟的接骨定位技术堪称一绝,很多骨折被治好后,或多或少都会留下隐患。

    但范铁舟不会,他治好的骨折几乎都能恢复原状,药好、技术好、人品好,被誉为江南最好的外科医师。

    范氏医馆虽然没有搬走,还在木堵镇,但它买下了两座临街楼房,把它打通,在院子里修建了病房,可以容纳二十名患者住在医馆内,这便使得患者恢复初期的效果极好,为最后的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天上午,一艘乌篷大船缓缓停在木堵镇码头上,张三娘带着女儿阿多和两个小丫鬟从船里出来。

    “娘,在家里等不是一样吗?干嘛非要来镇上?”阿多小声埋怨母亲。

    阿多已经八岁了,眉眼长得和兄长范宁极像,但要比兄长清秀得多,父亲给她起了名字叫做范静,和兄长范宁是同一个意思。

    阿多从小就很懂事,尤其孝敬年迈的祖母,每天都要跑去陪祖母聊天,去年从京城回来后,父亲给她请了一个女先生,开始教她读书识字,学习绘画和茶道,今天阿多本想在家里练习绘画,却被母亲一起拉来镇上。

    她心中虽然有点不高兴,却不敢说什么,只得一路撅着小嘴。

    “阿多,这可是你哥哥的终身大事,你还不关心?”张三娘不满地批评女儿。

    “我当然关心哥哥,我只是说没必要来镇上,说不定刘院主会去村里。”

    “他不会去村里,肯定是来找你父亲,你爹爹忙,说不定半夜才回来,我哪里等得了?”

    这两天张三娘颇为兴奋,儿子的一封来信让她两天都睡不好觉,信中说她可以去向朱家求婚,这让张三娘激动异常,她可是做梦也希望朱佩能成为自己的儿媳妇,很多年前,她第一见到朱佩时,她心中就有了这个愿望。

    只是朱家的孙女高高在上,不是他们这样的家庭能高攀得上,她只能把这个愿望当成梦想,但儿子异常争气,让这个梦想一步步要变成现实,让张三娘怎么能不期待。

    这不,今天一早,丈夫委托延英书院的刘院主去吴江朱府,给儿子做媒提亲。

    张三娘快步走进医馆,正在给病人看病的阿庆连忙起身行礼,“师娘好,师父去延年青药房了!”

    “哦!你忙吧!我自己去找他。”

    阿庆又偷偷向小师妹眨眨眼,这才一本正经地继续给病人看病。

    张三娘走出医馆,却一眼看见了明仁,张三娘连忙招手,“明仁!”

    “啊!是大娘。”

    明仁连忙上前行礼,“大娘怎么来镇上了,阿多也来了。”

    张三娘笑眯眯问道:“你不是要去京城吗?怎么还没走?”

    “我下午就出发,这两天在平江府采购了不少东西,寄存在朱老爷子的仓库里。”

    明仁又从怀中摸出一颗鸽卵大的明珠,递给阿多,“大哥送你的,拿着玩吧!”

    “谢谢明仁哥!”

    阿多乖巧地行一礼,笑着接过珠子。

    张三娘又担忧地问道:“明仁,你觉得向朱家求亲,会不会被拒绝?”

    明仁一笑,“大娘就一百个放心,我心里有数得很,朱老爷子肯定会答应。”

    “你这么有把握?”

    “大娘,阿宁现在可不是一般人,他如果和朱佩没有成功,那他就会成为驸马了。”

    张三娘吓了一跳,“你说公主会嫁给我家阿宁?”

    “当然会,曹家就一心想把女儿嫁给阿宁,京城那么多皇亲国戚,哪家不想把阿宁招为女婿,若不是阿宁和朱佩感情很深,依我看,和朱家联姻利益并不算最好。”

    “胡说!我就喜欢阿佩,不准你用商人的想法来算计。”

    “当然只是这样说,阿宁和朱佩的关系在鲲州已经公开了,大家都看在眼里呢!我们大家都希望他们能走到一起。”

    张三娘笑得合不拢嘴,“你是说他们在鲲州已经成为一对了?”

    明仁重重点头,“走得时候,朱佩扑在阿宁的怀里,哭得跟泪人一样,我和明礼就恨不得变成两根树桩子。”

    “明仁大哥,你和明礼哥干嘛要变成树桩子?”阿多仰着小脸问道。

    明仁挠挠头,“就是太尴尬了,变成两块石头也行。”

    “我明白了,明仁哥也想找个大嫂了。”

    张三娘眼睛一亮,“对啊!明仁,你娘写信来让我帮你做媒,我看许员外家的。。。。。。。”

    “大娘,我还事,先走一步。”

    明仁听说给他做梦,吓得他慌慌张张地跑了。

    “这些孩子,做官的做官,做生意的做生意,就是不想成家!”

    望着明仁逃远的背影,张三娘不满地嘟囔道。

    这时,阿多拉了拉母亲的手,“娘,爹爹和刘院主来了!”

    张三娘一回头,只见丈夫和刘院主正向这边走来,两人谈笑风声,看样子做媒的情况不错。

    张三娘心中一喜,连忙迎上前问道:“刘院主这么快就回来了?”

    刘院主笑眯眯道:“谈得顺利就回来得早,我估计你们也着急,就回绝了朱大官人挽留我住几天,连夜赶回来。”

    “那谈得怎么样?”张三娘急问道。

    “我刚才给铁舟也说过了,七成满意。”

    张三娘心中掠过一丝阴云,什么叫七成满意?她不解地望向丈夫。

    范铁舟道:“刘院主说,朱老爷子当时就一口答应,但朱家有人反对,所以叫做七成满意。”

    “是谁反对?”

    “此事说来话长,我们去坐一下吧!”

    范铁舟夫妇带着女儿来到刘院主开的茶馆里,四人在一间雅室内坐下,刘院主给阿多要了几盘点心。

    他这才缓缓对范铁舟和张三娘道:“你们应该知道吴江柳家的情况吧!”

    范铁舟点点头,“我知道,在吴江也是有名的官宦人家,仅次于朱家。”

    “可柳家和我家阿宁有什么关系?”张三娘不解地问道。

    “大娘子莫急,听我慢慢说!”

    刘院主笑了笑又道:“柳家是吴江仅次于朱家的大家族,和朱家世代联姻,朱佩在很小的时候,大概在进延英书院读书之前,柳家便看中她了,正好柳家有个嫡孙,叫做柳然,比范宁大一岁,当时也是县士,和范宁同一年考上童子科进士,去年授扬州刺史判官,今年转任丹阳县丞。。。。。。。。”

    张三娘有点明白了,“这个柳然也想娶朱佩,对吧!”

    刘院主点点头,“正是如此,柳然的父亲还是朝廷有实权的高官,朱佩的二祖父朱元骏一心想撮合朱佩和柳然,听元甫说,甚至为了这件事,朱元骏和老三朱元丰反目了,当然,他们兄弟的矛盾本来就很深,这件事只是一个影子而已。”

    范铁舟眉头一皱,“朱家也不光朱佩一个小娘子,朱元骏应该也有自己的孙女,为什么盯住朱佩不放?”

    “问题就在这里,那个柳然一心要娶朱佩,据说是非朱佩不娶,整个柳家都在为这件事向朱家施压了。”

    张三娘顿时大怒,“那个姓柳的比起我家阿宁,差十万八千里都不止,他还想跟我家阿宁争朱佩,他配吗?”

    刘院主苦笑一声道:“我们都是这样认为的,但朱元骏可不是这样想的,他现在仕途不顺,估计想借助柳家的力量,而且当初他就是他答应柳家,把朱佩许给柳家,他要维护自己的家族权威,他一直坚持把朱佩许给柳然。”

    “这次就是朱元骏反对?”范铁舟问道。

    “朱元骏本人在京城,这次是他长子反对,其实就是朱元骏的意见了。”

    张三娘更关心自己的儿子的婚事,她急问道:“那下一步我们怎么办?”

    刘院主微微笑道:”既然朱佩祖父同意了范家的提亲,那下一步就是准备礼物去求婚了,用不着考虑礼物是否贵重,关键是要有诚意,我觉得用传统的大雁就很合适。”

    “那刘院主觉得什么日子去求婚比较好?”

    “我和朱佩祖父已经定下来了,五月初十是求婚的良辰吉日。”

    沉默片刻,范铁舟问道:“如果朱元骏坚决反对怎么办?”

    刘院主摇摇头,“那是朱家内部的事情,我们不用管,不过,万幸的是,朱佩不是朱元骏的孙女。”

    https: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m。


………………………………

第三百一十二章 家族恩怨

    媒人在婚姻中的地位极为重要,所以自古就有明媒正娶的说法,媒人上门属于婚姻六礼的第一步,叫做纳采,又叫议婚。

    媒人代表委托人来试探性提出联姻的可能,如果被拒绝,求婚者也不会颜面扫地,毕竟是媒人被拒,双方可以当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这在面子社会里极为重要,媒人的作用就体现在这里,适当的维护了求婚者的颜面。

    刘院主代表范家前来提亲之事立刻传遍了整个朱家,在朱家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

    在柳家三次求婚都被朱元甫以各种理由拖延或者婉拒的情况下,他却答应了范家的议婚,无疑会严重恶化朱柳两家的关系,这让致力于维护朱柳两家关系的朱元骏一房深感忧虑。

    朱元骏的长子朱孝臻在得知范家的媒人上门后,便第一时间亮明态度,极力反对这门婚事,他在劝说大伯父的同时,又用飞鸽传信的方式,将这件事紧急告诉了身在京城的父亲。

    这天下午,一艘船迅速驶来,停靠在朱家码头上,朱孝臻脸色阴沉地走下船,快步向府中走去。

    朱孝臻年约四十岁,按照祖父的安排,朱家三房中,老二朱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