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范宁一眼看见曹诗,便向他挥挥手,曹诗眼睛一亮,立刻笑着跑了过来道:“师兄,你怎么来了?”
由于苏亮有时也称范宁为师兄,大家都觉得这个称呼比较好,既亲切,也不看轻范宁,大家都跟着叫了起来。
毕竟范宁是他们这批童子科进士中第一个出任京官的前辈,叫一声师兄也理所当然。
范宁晃了晃手中请柬,得意洋洋道:“我可是有正式请柬,怎么不能来?”
曹诗挠挠头,“我怎么不知道还请了师兄?宾客名单还是我抄的。”
范宁一怔,他随即笑道:“或许我是临时加塞的,我要问你两件事?”
范宁把曹诗拉到一边,问道:“给你祖父送寿礼有没什么忌讳?”
“和一般人家差不多吧!”
曹诗想了想,似乎祖父没有什么特殊忌讳,范宁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座田黄石的观音像,大约一尺长,朱哲的作品,雕刻得非常精细生动。
“这个寿礼不错,我祖母信佛,她肯定喜欢。”
曹诗仔细看了看又笑道:“这就是最近很出名的田黄石吧!”
“就是它,上等的冻石田黄,名家雕刻,皇后也非常喜欢。”
“那就过去吧!”
“等一等!”
范宁摆摆手道:“我还有一个疑问,估计你不知道,但最好你帮我打听一下。”
“什么疑问?”
范宁把请柬递给他,“为什么我的请柬是十七号?”
“啊!”曹诗一声惊呼,竟然是十七号,这可是极为尊贵的客人才能编到这个号,为什么范宁会是十七号?
他忽然觉得不对,自己在抄名单时,十七号好像有人了,但肯定不是范宁。
“我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要不我帮你打听一下。”
范宁点点头,“那就拜托了!”
范宁当然知道曹家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给自己十七号请柬肯定是有什么原因。
而且直觉告诉范宁,或许还不是一般的原因,并不是朱元丰所说,自己获得一面免召金牌那么简单。
https: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顶点手机版阅读网址:m。
………………………………
第二百六十一章 曹府祝寿(中)
曹诗将范宁带到父亲曹牷面前,“爹爹,这位就是范宁,我给你说过的!”
范宁连忙躬身行礼,“晚辈给伯父请安!”
曹牷脸上顿时绽开笑容,拉着范宁笑呵呵道:“范少郎的大名我早已久仰,一直希望少郎能来府中坐坐,今天终于如愿以偿!”
“伯父太客气了,晚辈早就该来拜访伯父!”
“现在来也不晚,来!我带你认识一下。”
曹牷随即将范宁介绍给其他曹家子弟,众人一一见礼,这时,曹傅也走过来笑道:“可是范宁来了?”
“正是!”
曹牷给范宁介绍道:“这位是诗儿的四叔,也是皇后胞弟,对你一直很关注!”
范宁听说过曹皇后有两个胞弟,一个崇尚道家,淡薄名利,后来被列为八仙之一,另一个却是纨绔子弟,年轻时斗鸡走马,到处惹是生非,连大词人柳永也在青楼被他暴打,应该就是眼前之人。
范宁迅速打量他一眼,见他年约三十余岁,穿一身禁军高官军服,但脸色苍白,眼睑浮肿,身上倒是少了几分暴戾,估计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惹是生非了,但依旧看得出是个酒色之徒,被女人掏空了身子。
范宁还是躬身行一礼,“晚辈参见曹四叔!”
“范少郎太客气了!”
曹傅连忙将他扶住,在他耳边小声笑道:“你给官家说的那番话我可是清清楚楚。”
范宁心中惊疑,却又不能多说什么,便拿出寿礼笑道:“这是给老太爷祝寿的一点心意,上品田黄石观音像,希望老太爷喜欢。”
曹傅高声称赞,“田黄石,刚刚崛起的珍品,官家最珍爱之物!”
周围宾客见范宁如此受曹家器重,都颇为惊疑,当他们得知眼前少年就是科举第四名,童子科第一名时,脸上露出恍然之意,原来这个少年就是得到天子免召金牌的神童范宁。
待范宁拿出田黄石观音像,周围宾客再次被吸引住了,这段时间田黄石在京城大出风头,但大多数人都没有见过,他们纷纷围上前观看这座细腻如凝固蜂蜜般的田黄石,在一片赞叹声中,范宁签了自己的名字,进了曹府。
曹府虽然占地广阔,但目前的曹府却还不是最大之时,到后来宋英宗登基后,感怀曹皇后的恩养,再次厚重封赏曹家,将北面大片空地赐给了曹府,使曹府面积达到五百亩,那时曹府再次重建,成为京城著名的府宅之一。
但此时的曹府也十分壮观,毕竟占地两百亩,大宅高楼,飞檐斗梁,气势雄伟,光中庭就有近七十亩,到处是花园池塘,随处可见亭台楼阁,完全可以容纳近千名宾客。
女宾客们都进了内宅,男宾客三三两两聚在一起闲聊,大多都是身穿军服的军人,这也难怪,曹家在军方拥有崇高的地位,一直是军方利益的代言人,曹老爷子过寿,大量将领自然会前来祝寿。
刚才范宁在来宾登记簿上看到了堂祖父范仲淹的名字,也看到了庞籍、包拯和欧阳修的名字,但他走了一圈,都没有找到他们。
这时,范宁听到一个略略有点熟悉的声音,似乎是从亭子那边传来。
“宋军提高装备固然紧迫,但军队的素质也至关重要,我觉得必须两条腿走路,光提高装备,不训练军队,依旧很难打赢胜仗。”
声音是从一座亭子里传来,里面坐着七八个高级将领,侃侃而谈之人范宁却认识,正是他新宅的前房主杨文广。
四周坐在六七名将军,个个身材魁梧,腰挺得笔直,目光炯炯,左边一名中年将领尤其出众,他是亭子里唯一穿着文官服的人,但显然也是军旅出身,脸上轮廓分明,俨如雕塑,神情异常刚毅,当他回头看范宁时,锐利的目光俨如刀子一般。
范宁对他笑了笑,找一个位子坐下,听他们继续谈论军事,那名中年文官颇为惊奇,但也没有反对范宁坐下。
这时,杨文广说完,一抬头便看见了范宁,顿时又惊又喜,“范少郎来了,可是和令祖一同前来?”
范宁微微欠身笑道:“我是单独前来,不过祖父也来了,但不知道在哪里?”
中年文官听说范宁姓范,心中一动,便笑问道:“文广,这位小官人是?”
杨文广笑着介绍道:“这位范少郎便是范相公的堂孙,今年科举童子科第一名,范宁,目前任国子监督学!”
中年文官恍然,连忙起身笑道:“在下狄青,曾得令祖诸多恩惠,也久仰小官人的名气!”
范宁听说眼前男子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狄青,不由肃然起敬,再次深施一礼,“晚辈才是久仰狄将军威名,狄将军为国杀敌,护佑大宋百姓平安,请受范宁一礼!”
范宁这一礼顿时让众人刮目相看,大宋向来是文官看不起武将,要么视而不见,要么高高在上,范宁身为进士科第四名,居然表现得对狄青如此尊重,令人心生好感。
狄青连忙扶住范宁,摆手笑道:“范督学不必多礼,请坐!”
这才算正式邀请范宁坐下,狄青笑道:“我们正在谈论大宋装备问题,不知范督学有什么高见?”
范宁微微欠身道:“末学后进,哪有什么高见,晚辈愿倾听各位前辈的高见!”
狄青微微一笑,“范督学见识高博,胸怀锦绣,连天子都赐给免召金牌,又何必如此谦虚?”
狄青现在可不是边疆将领,他现在官任枢密院副使,对朝廷的一些秘闻还是比较了解,虽然范宁得到免召金牌只是少部分人知道,但狄青显然也是少部分人之一。
周围人都很惊讶,纷纷问道:“枢密使,什么免召金牌!”
“此事说来话长,不如让我们先听听范督学的高见。”
狄青虽然是武将出身,但也并不鲁莽,他知道有些话必须点到为止,不能多传,至少不能从自己这里传出去,他便不再提免召金牌之事。
“范督学,说几句吧!”杨文广也鼓励道。
众人也不多问,纷纷请范宁多说几句。
范宁推辞不过,这才笑道:“那我就班门弄斧,随便说几句,说得不对,请大家多多见谅!”
“范督学请说,我们洗耳恭听!”
范宁整理一下思路道:“刚刚杨将军提到军队训练和武器装备是战斗的两条腿,缺一不可,这个观点我完全赞成,其实我觉得现在宋军的战斗力尚可,如果和辽军以及西夏军没有骑兵,大家都用步兵作战,那赢的一定是我们。
我今天先不谈训练,且聊聊装备问题,我也很清楚,很多时候宋军在一次战斗往往击败了对方,却无法击溃,因为对方高速机动,一败就立刻撤走,然后重新整顿军马再战,或许等宋军疲惫后再战,宋军就会先胜后败的情况。
这其实就是一个战争主动权问题,因为我们在速度上跟不上对方,作战主动权始终掌握在对方手中,何时作战,何时出击都由对方决定,所以宋军才会作战惨烈,耗费巨大,但收获却不大,大家都是实战将军,不知我说得对不对?”
范宁一席话引起了众人的共鸣,一名大将道:“我曾经驻扎丰州,经常和越境打谷草的辽军有小规模冲突,他们都是骑兵,来去如风,每次都给边境百姓带来深重灾难,我们军队也常常伏击他们,但他们盔甲坚固,我们弓箭远射不透,只能近距离和敌军厮杀,对付一名辽军骑兵往往要三个宋军士兵。
实际上我们每次所谓获胜,也只是因为对方没有抢成而撤退回去,对方伤亡极小,我们伤亡却是对方的两倍,所以如果我们弓弩能够提高,能够远距离的射杀敌军,我们就算是步兵,也能和敌军骑兵一战。”
狄青叹口气道:“宋军作战惨烈,耗费巨大,收获却很小,范督学说到根子上了,大宋国力强大,但每次战争都耗费数十万贯,伤亡惨重,但西夏却没有什么国力消耗,这就是西夏小国也能和宋军打仗的缘故。
他们打不过就后撤,等宋军追上去,他们再绕道打击宋军的后勤补给,前方宋军只得被迫撤军,然后被敌军骑兵伏击歼灭,这样的情况发生多少次了,没有战马始终是大宋的一个巨大短板,不解决这个事关战斗主动权的问题,西夏战事不会有成果。”
杨文广又问道:“那范督学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https: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m。
………………………………
第二百六十二章 曹府祝寿(下)
范宁见一双双期待的目光望着自己,便笑道:“我前几天蒙天子召见,也提到过和辽军以及西夏军的作战问题,我觉得我们的优势是战船和水军,为什么不发挥自己的优势,从海路进攻辽国?或者从黄河进攻西夏?”
众人这两句话让众人面面相觑,这个建议实在出乎他们的意料,他们都无法想象水军作战会是什么情形。
这时,杨文广迟疑着问道:“这种方案有成功的先例吗?”
“当然有成功先例!”
范宁对众人道:“当年隋军大举征讨高句丽,陆路三次大败,但唯独来护儿率领的水军取得了胜利,当然,我不是说全靠水军作战,主要还是以陆地战为主,但水军是一支奇兵,它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从而扭转战局。”
狄青摇了摇头,“这里面涉及很多复杂因素,比如水陆双方怎么配合,双方靠什么传递消息等等,敌军骑兵一夜可奔数百里,战机稍纵即逝,水军就算能突破敌军封锁,也一样也很难抓住战机,真的很难。”
狄青对范宁歉然笑了笑又道:“水军还是不太实用,我认为还是应该务实,从骑兵和弓弩上来提高,骑兵问题或许一时难扭转,但弓弩应该可以改变,枢密院和军器监早已经提出高额悬赏,如果谁能解决弓弩射程和穿透力的大问题,将重赏一万贯。”
狄青一席话令范宁笑而不语,其实他的出发点并不是和敌军作战,而是摧毁敌军后方的城池和居民点,针对契丹和党项人口稀少的薄弱点,针对平民和城池进行杀戮摧毁,这是比较残酷的釜底抽薪之策,估计不会被朝廷采纳,所以范宁此时也不想过多解释。
范宁又笑道:“请问狄枢密使,朝廷有没有悬赏解决战马问题?”
“目前还没有,只有火器和弓弩有悬赏,难道范督学有办法?”
“我倒是给天子提了一些建议,不知能不能采纳,不过天子似乎很感兴趣,此事不能多说,以后有机会我们再细谈!”
范宁起身向众人告辞,这时大家也要回房去了,范宁走了十几步,却听见后面有人叫他,他一回头,只见狄青匆匆追上来,范宁停住脚步笑道:“枢密使还有事情吗?”
“你刚才言犹未尽,难道你真有办法解决战马问题?”
狄青听出范宁的话中之意,似乎范宁有办法解决大宋战马不足问题,他相信天子一定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赐给范宁免召金牌,他心中充满了激动,觉得自己一时一刻都等不下去,急于知道答案。
范宁微微一笑,“大宋已经和西夏签订了盟约,战争应该结束了,枢密使还这么关心战马?”
狄青叹口气,忿忿道:“别再提那盟约,真的很耻辱,表面上是西夏臣服于我们,然后我们给他们岁币,但我知道,李元昊在西夏的说法却绝不是臣服,而是我们求和,愿意用岁币换取停战,朝廷同意谈判停战也是不得已,如果我们能有十万骑兵,相信西夏也好,辽国也好,我们就绝不会再给什么岁币,至少我狄青绝不会答应!”
范宁同情地看了一眼狄青,历史上的狄青自从进了朝廷后便处处被文官们排挤,出任枢密使仅仅数年后便被弹劾免职,最后郁郁而终,死时还不到五十岁。
说到底还是因为大宋和西夏签署了停战盟约,没有边境战争之忧,狄青也失去了他的价值,自然飞鸟尽,良弓藏,如果自己的养马基地建议能够实现,那会不会改变历史,也改变这个历史名将的命运呢?
想到这里,范宁便坦然道:“我们大宋境内确实很难找到养马之地,但海外却有,在日本国北面,有两座沃野数千里的无人大岛,上面都有一望无际的草原,如果我们拿下,大宋就有了养马的基地,我对天子说,二十年后,大宋也将有百万匹战马!”
狄青激动异常,一把抓住范宁的胳膊,“方案可行吗?”
“应该可行,大宋海运发达,有大型运马之船,往来中途还有不少岛屿可以作为中转,使战马可以休养,免除长途跋涉的劳累。”
狄青捏紧双拳道:“如果是这样,我愿向天子请缨,率军前往海外开辟大宋养马基地。”
“这件事至少还要准备两年,要先派人去探查,我估计枢密使很快就会出征南方,等征战回来再向天子申请,或许天子会批准。”
狄青愣了一下,“你是说源州蛮人侬智高反叛之事?”
范宁微微一笑,“听说侬智高造反声势浩大,攻陷了邕州,威胁到了广州,现在岭南很混乱,朝廷屡战不利,我觉得枢密使与其困坐朝廷为官,还不如率军南下平叛,枢密使的价值应该体现在战场上,而不是在朝堂上,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