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穿我的吧!”
蒋俨正好也是正八品,他跑回房间拿了一套官服和官帽出来,“这套官服是新的,估计你能穿,先穿去面圣吧!”
范宁随即换上官服,戴上双翅官帽,这才坐上内侍们带来的马车,向皇宫方向疾驶而去。
。。。。。。。。
一直来到紫微殿前,范宁还是一头雾水,他怎么也想不通天子为什么会突然召见自己?
他以为这三年都不会见到天子赵祯,没想到自己上任才十几天,赵祯便召见了。
范宁站在台阶前,有些忐忑不安地等待着,这时,一名御书房小宦官跑了出来,急声道:“官家召见,范官人请随我来!”
范宁跟随着他快步走进大殿,一直来到御书房门前,小官人向范宁摆摆手,“稍等片刻,待我去通报!”
小宦官进去了,片刻便出来道:“请进吧!”
范宁整理一下衣帽,这才跟随小宦官进了御书房,这还是范宁第一次走进传说中的御书房,御书房分为里外两间,外间坐着两名当值学士,他们随时听宣拟旨,两人肃穆端坐,目不斜视,看起来就像两尊庙里的泥菩萨。
门口则站着四名宦官,左右各两人,他们则负责跑腿和收拾御书房。
范宁见没有人阻拦自己,便直接走进里间,里面给他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房间很大,足有百余个平方,但布置却很清雅,两边有书架和古玩架,摆满了书和各种小玩意。
范宁一眼便看见拜访在墙角的田黄石香炉,正袅袅冒着青烟,使房间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檀香。
御书房里坐着天子赵祯,正在批阅奏折。
范宁连忙上前跪下行大礼,“微臣范宁,参见陛下!”
第一次面圣都要跪下行大礼,这是惯例,以后就不用了。
“小爱卿免礼请起,待朕批完这份奏折。”
“谢陛下!”
范宁站起身,垂手站在一旁,目光却落在御案右上角的镇纸上,正是自己送给堂祖父的溪山行旅石,朱哲用田黄石雕刻的作品,居然在天子的御案上。
这时,赵祯放下朱笔,把批好的奏折搁在一旁,饶有兴致地打量范宁一下,忍不住呵呵笑道:“你今天是第一次穿官服吧!”
“陛下怎么知道?”
“感觉得出来,你举手投足还是常服的习惯,没有穿过官服的自然。”
“回禀陛下,微臣在国子监没有什么公务,大部分时间都是坐在书库里读书,实在没必要穿官服。”
“有道理,朕在宫里也是喜欢穿常服,感觉很自在。”
说到这,赵祯又从桌下取出一只盒子,把盒子打开,里面竟然是满满一盒绽放的棉铃,他微微笑道:“这是高昌国王去年进献给朕的礼物,朕一直不知,就放在内库中,这两天整理内库才发现它,这就是你说的棉花了,对吧!”
“正是!这叫棉铃,里面有棉籽,外面白色绒毛是它的花,也就是微臣所说的,替代木绵和麻的最好纺织原料,亩产量很大,它能使天下百姓在冬天时都穿上暖和的棉袄,夜里盖上暖和的棉被。”
范宁也是从贫苦中过来,很清楚贫穷人家的疾苦,有钱人家冬天可以穿兽皮,或者用绵来充填衣服被子,绵就是木绵花,产量比较低,只能官员或者大户人家使用。
而贫寒人家在冬天只能靠多穿衣服御寒,晚上被子大多胡乱填些鸡鸭的毛,条件稍好一点,家里有一两张老羊皮,睡觉就能稍微暖和一点。
但如果有了棉花,那整个大宋的纺织工业都会焕然一新,加上新式纺纱机器,大大提高纺织效率,使大宋经济得到一个很强力的支撑,就像英国资本主义刚刚兴起时,纺织工业带给社会的巨大变化。
赵祯点点头,“朕打算做一个试验,先在北方种上几百亩看看,如果真有很好的效果,那就再大规模推广。”
范宁连忙道:“陛下最好从高昌请来有经验的种植人,让他们传授种植方法。”
“朕明白,已经派人去高昌了,过几个月就回来。”
赵祯把盒子盖上,又笑道:“还有你上次说的东南流求大岛,朝廷已决定先设立澎湖县,隶属于泉州,然后澎湖县为中转,逐渐向流求移民,力争十年内将流求大岛并入我大宋州府。”
“陛下圣明!”
赵祯摇摇头,“每个朝代都在考虑开疆辟土,每个帝王都希望能建立丰功伟业,大宋和朕也不例外,大宋最大的期望就是能收复河西走廊,重新打通丝绸之路,重塑汉唐雄风,这也是朕的梦想。
但西夏和辽国互为唇齿,战略上进行结盟,尤其辽国,利用西夏来牵制大宋,使大宋西进之路困难重重,也因此不得不发展海运,从海路打通和西方大食的贸易,这是大宋海上贸易发达的根本原因。
自从上次你提到向海外开辟疆土,朕就一直在考虑此事,总想找个机会再与你聊一聊这个话题,你认为向海外开疆辟土,对朝廷而言,最关键点是什么?”
范宁沉思良久道:“微臣认为,最关键之处有三点!”
赵祯顿时有了兴趣,他又令人搬来一只绣墩,请范宁坐下,笑眯眯问道:“说说看,具体是哪三点?”
https: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m。
………………………………
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海之策
范宁着实没有想到天子赵祯召见自己,居然是要和自己聊聊开疆拓土的问题。
当然,范宁心里也明白,这只是私下间的闲聊,估计是自己在科举面试时的一番话打动了赵祯,若是正式谈话,那需要相国和大将们在场,不过那时也轮不到他开口的机会了。
范宁稍微整理一下脑海中的思路,这才缓缓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微臣认为第一个关键是拥有强大的造船技术和一支强大的水军。”
宋仁宗笑道:“大宋造船技术已经很高明,无论江船、海船,每年造船达数千艘之多,在杭州、明州、温州、泉州、广州都有官办的船坞,同时还有大量民办船坞,打造的神舟万石巨船可以远航万里,抵达大食,在造船方面朕不担心,但建立一支强大的水军,朕有点不太明白,难道我们是要去抢夺别的土地,要远征作战吗?”
范宁微微笑道:“建立强大的水军是为了保护商船和运输民船,南洋海盗出没,南洋的土地上还有很多尚未教化的土著,就算我们不抢夺他们的土地,他们也会来抢夺我们的财物和人口,只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才能保护移民在海外的安全。”
停一下,范宁又道:“再说建立一支强大的水军也有利于我们和辽军作战,比如辽国大举南侵,这时我们有一支数万人的水军在燕山府营州卢龙一带登陆,切断辽军的后路,使南侵的辽军腹背受敌,是不是有利于宋军在战场上作战?
微臣一直认为虽然辽军有战马的优势,但我们有水军的优势,为什么不充分利用这种优势?
再比如我们和西夏作战,不定非要在延安府或者庆州和党项人激战,我们完全可以在黄河上建立一支强大的水军直捣兴庆府,相信在水面上,辽军和西夏军都远远不是我们的对手。”
大宋的造船业极其发达,堪称站在世界之巅,但无论大宋的君主和大臣们都从未想过,利用发达的造船业建立一支强大的水军,而范宁的一席话,如拨云见日,使赵祯心中竟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
不过赵祯想到的并不是大宋主动撕毁盟约进攻辽国和西夏,而是万一辽国和西夏大举攻宋朝时,他们可以利用水军来攻其后路。
赵祯站起身来到墙边,刷地拉开了一幅帘幕,墙上一面巨大的大宋万里江山图出现在范宁面前。
赵祯取过一根细细的木杆,递给范宁,“你从地图上给朕说!”
范宁接过木杆看了看地图,地图最北面只到辽东,再向北就没有了,范宁笑了笑道:“微臣姑妄言之,陛下姑妄听之!”
赵祯笑道:“你尽管畅所欲言,朕自会分辨!”
范宁用木杆指着辽东以北道:“微臣曾经见到过一幅唐朝的安东都护府地图,在辽东北方有一条大河叫做黑水,又叫黑龙江,这条大江腹地可以直达契丹人和奚人的老巢。
而在黑水出海口不远有南北两座大岛,南面大岛叫做毛人岛,紧靠倭人之国,倭人叫它虾夷地,当地只有一些土著人生活,此岛土地肥沃,森林茂密,草原一望无际,南北东西各长千里,非常适合养马。
再向北还有一座大岛,就紧靠黑水出海口,这座大岛微臣叫它库页岛,面积相当于江南东路,几乎无人居住。
微臣的意思是说,如果大宋在这两座大岛上建立军城和养马基地,一方面可以给大宋提供源源不断的战马,另外一方面为大宋从水军进攻辽国北面创造了条件。”
范宁天马行空的想象,让赵祯听得匪夷所思,虽然从黑水进攻辽国老巢有点遥远,但如果能在那里养马,倒是一个极好的办法。
大宋之所以缺马,就是没有养马之地,宋朝一心想收复河西,就是为了得到一块养马之地,而辽国支持西夏,也是为了破坏宋朝获得河西走廊的国策。
如果大宋也有百万匹战马,有了强大的骑兵,宋军就完全可以和契丹骑兵一战。
赵祯之所以对养马基地动心,关键在于大宋已经有运马之船,每船可运战马上百匹,而且宋朝海船常年往来泉州和大食,航行数万里,完全不惧深海中的风浪。
解决了运输问题,范宁建立养马基地的方案当然令赵祯血脉贲张,他立刻喝令道:“给朕把唐朝地图悉数找来!”
御书房旁边就是一座图书库,里面有大量书籍和地图,唐朝留下地图也有。
片刻,宦官们抱来数十卷地图,他们都惊讶之极,从未见过官家这样和大臣谈话,两人居然跪在地上,在地图上寻找着什么?
范宁明白赵祯的意思,但他也有点担心,唐朝地图上会不会有北海道和库页岛的地图?
范宁和赵祯各自打开地图寻找,这时范宁无意中找到一幅渤海国进贡给唐朝的地图,他打开地图,惊喜地发现上面竟然绘有库页岛,只是标注为苦寒之地,无人居住,他连忙对赵祯道:“陛下,臣找到了!”
赵祯连忙起身过来,将地图摊开,范宁指着北面的库页岛道:“微臣说的黑水出海口外的大岛就是它,微臣叫它库页岛,目前依然属于无人之岛。”
赵祯注视半响,叹口气道:“地方倒是不错,可惜太遥远,就怕战马在船上长途运输承受不住。”
范宁也发现赵祯对养马基地更感兴趣,暂时还考虑不到水路攻打辽国。
其实攻打辽国倒不急,只要能在北海道和库页岛站稳脚跟,攻打辽国将来自然会水到渠成。
范宁也不提水路攻打辽国之事,他现在当务之急是让大宋占领北海道和库页岛,日本要到十六世纪末的明朝中后期,才由松前氏渡海前往北海道,此时的北海道还是无主之地,生活着少数土著人,完全适合大宋养马。
范宁微微道:“微臣建议可以运用漕运之法,设立中转养马地。”
他一指地图上的济州岛,“这座大岛叫做耽罗岛,不属于新罗,方圆近千余里,也可以养马,非常适合做战马的中转地,目前岛上有个小国叫做耽罗国,人口不足万人,大宋可以灭之,将人口迁移到中原来。
这样,耽罗岛就成为大宋战马的中转之地,从北面的毛人岛运输战马到耽罗岛,战马可以在岛上休养中转,再从耽罗岛运送到大宋,一年下来大宋获得二三十万匹战马完全没有问题。”
范宁一席话使赵祯抑制不住心中的兴奋,他在御书房来回踱步,对范宁道:“继续说下去!”
“微臣建议先占据耽罗岛,然后水军再以耽罗岛为根基北上,占领毛人岛,利用倭国来进行粮食物资补充,也可以招募倭国劳力开发毛人岛,十余年后,等大宋在毛人岛完全站稳脚跟,再北上占领库页岛,在库页岛上继续养马养羊。
有大海阻隔,契丹人也无法入侵破坏,微臣估计,二十年后,大宋也将拥有战马百万匹,收复幽州指日可待。”
赵祯已经激动得难以自抑,他知道攻打辽国的时机远远不成熟,一旦提出来,必然会找到满朝文武的反对,毕竟檀渊之盟已让大宋享受了四十余年的和平,没有人会轻易去废除这个盟约。
但建立养马基地就不一样,这是大宋朝廷最喜欢做的兴办产业,由于中间有耽罗岛为中转,又有大宋强大的造船业和远洋海船为保障,完全可以施行。
再利用与新罗或者日本的贸易获得粮食物资作为后勤补充,赵祯觉得只需要准备两三年,这个方案便可以施行了。
想到这,赵祯对范宁道:“朕给你三天时间,给朕详细写一份可行方案来,一旦朕认可这个方案,朕必有重赏!”
“谢陛下!微臣立刻回去准备。”
虽然范宁的言论让赵祯心中着实震惊,他也很想知道范宁为什么会了解这么多,但现在他还暂时顾不了这么多。
赵祯从抽屉取出一面金牌递给范宁,“这是朕的免召金牌,有这面金牌你可以随时进宫,不需要禀报!”
范宁接过金牌,躬身行礼,“陛下厚爱,微臣感激不尽,微臣告辞!”
范宁走了,赵祯独自站在地图前久久凝视着东北方向,他的思绪早已越过了波涛万顷的大海,去寻找那一望无际的草原,他仿佛看见百万匹战马在草原上奔腾,从此支撑起大宋强大的战斗力。
https: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顶点手机版阅读网址:m。
………………………………
第二百五十七章 饮茶夜话
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范宁得到天子召见,并赐给免召金牌的消息很快便秘密传开了,这让很多权贵和朝官都感到震惊,大家都知道范宁是罕见的神童,并非书香门第,却能一举夺取童子科第一名。
但神童千千万万,为何独有范宁受天子垂青,令很多人都百思不得其解。
不过也有人猜到了一些端倪,恐怕和范宁在科举面试中的答对有关系,比如天子对范宁建议经营流求大岛很有兴趣,已经建立了澎湖县,下一步就要迁移贫苦流民前往流求大岛定居。
再比如范宁在答对时提到了棉花,令天子深感兴趣,居然派官员赶赴高昌国了解棉花种植,一些有头脑的官员便猜到,必然是官家又对范宁的奇思妙想感兴趣了。
入夜,范宁在旧曹门的住处奋笔疾书,给天子赵祯写下海外兴业九策,包括上篇、中篇和下篇。
他现在写的是上篇,主要谈及在毛人岛和库页岛建立海外养马基地,以耽罗岛也就是后世的济州岛为中转地,使战马免除了海路长途跋涉的辛劳。
毛人岛也就是后来的北海道,此时主要被森林和草原覆盖,居住着少量的阿伊努人,还不属于日本的领土,那里气候温和,冬天寒冷,牧草丰美,牧场广阔,非常适合蓄养战马。
而且辽国的造船业极为低下,根本无法渡海作战,日本国内皇室同摄关家族矛盾重重,皇室内部争权夺利,延绵数百年,完全无暇顾及外界土地,一直到明朝中后期的战国时代,本州的大名家族才开始渡海北上。
最后一直到明治维新,日本才开始大量移民北海道,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