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在御书房门口的总领太监安寿阮见到皇甫晋与陈远陌朝这边走来,面上立刻露出谄媚的笑容,行礼请安道:“奴才见过五皇子殿下。”
皇甫晋见御书房里不太平,试探着问道:“安公公,父皇是不是现在很忙;没空召见我们?”
“怎么会,这是定好的时日。”安寿阮笑着道:“奴才这就去通传一声。”
“可是房里……”皇甫晋虽然来过御书房,也从未撞见大臣们互相争论的场景,他怕进去了万一说错话,岂不是被群臣攻击。
安寿阮看出了皇甫晋心里的顾忌,于是悄声道:“殿下,没事的,是杨国公与郭太师他们因南蛮之事有所分歧,皇上都被他们吵得头疼了,您与陈公子进去,刚好能岔开这档子事。”
南蛮位于大楚国的最南边,那里以前虽不属于大楚国的疆土,但也没有自立为国家,在那片土地上,有几十个个大大小小的寨子,一个寨子就相当于一个小部落或者小村庄,他们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这些个小部落小村庄联合在一起,被称之为“南蛮”。
当年先皇继位,皇帝的三皇叔皇甫允治迁往藩地,那藩地就是与南蛮接壤的城池赤松城。前几年,皇甫允治就像普通藩王一样,年年上贡,只有皇帝的召见时才进帝都面圣,后来他的小动作就多了起来,开始悄悄派使者进入南蛮。南蛮人大都善良淳朴,面对皇甫允治的故意接近,他们没有丝毫的防备与戒心,只把他当做一个这是一个新搬来的热情的邻居。
皇甫允治开始频繁的出入南蛮,摸清了南蛮的地形,风土人情,以及各个部落之间的关系,直到有一天,他露出了锋利的爪牙,吞掉了第一个部落,然后第二个,第三个……,直到十年前,他统。治了整个南蛮,建立陈国,自立为王,他这一做法,狠狠的打了现任皇帝的脸。
其实在此之前,皇帝早就派兵敲打过皇甫允治,可那是皇甫允治已经带兵进入南蛮之地,南蛮易守难攻,派去的人转了一圈连个人影都没瞅到,好不容易找到进入南蛮的山路,可还没到路口就身陷埋伏,近乎全军覆没。
如今南蛮之中到底情况如何,谁都不知晓,但是皇帝通过从其他国家的探子处获得消息,得知皇甫允治以陈国国主自称,开始对外进行商贸往来,因为南蛮地域的缘故,其草药,蛊毒,以及手工制品,都是其他国家争抢之物。
如今南蛮的气焰越来越嚣张,虽然他们还轻易不敢出山,不敢与大楚国正面相对,可是边界上的大小纷争不断,大楚国次次吃亏,这让皇帝怎么能咽下这口气?!他做梦都在想着怎么铲除南蛮!
皇甫晋点点头,算是明白发生什么事了,他从小就对南蛮之事耳濡目染,知道那是自己父皇心中的一根刺,“有劳公公通传了。”
安寿阮推门而入,不到片刻就出屋道:“五皇子殿下,陈公子,皇上让你们进去。”
皇甫晋与陈远陌先后进了御书房。
御书房内,皇帝坐在书桌前,脸上没什么表情,不知在想些什么。而书桌前方的大堂之上,左右黑黑压压的站着两拨人,手握重兵的杨家与第一世家郭家。
支撑整个大楚国的三股势力,文官,武将以及宦官。
其中文官的代表为第一世家郭家及其党羽,当权者郭太师,控制政阁与舆论,影响经济命脉。就连陈远陌的祖父陈瑾儒,也是站在郭太师身后行事。
武将是杨国公与其部下,杨国公的妹妹乃当今皇后,太子为其亲外甥,当初皇帝能登上皇位,杨国公立下汗马功劳,杨家手握重兵,靠军功上位。其部下党羽大都驻守边关。
至于宦官领头人物,就是守在门口的总领太监安寿阮了。
或许随着历届皇帝的不同,其领头者会出现相应的变化,但这三股势力却一直存在着,它们此消彼长,互相制约,才能达到大楚国表面上的平稳。
皇甫晋和陈远陌在门口听见巨大的争吵声,就是杨国公发出的,他是武将出身,虽然年过五十,看着比二十岁的青年还强壮不少,由于常年带兵操练和奋勇杀敌,身上隐隐约约的显露着丝丝戾气。
进来的皇甫晋与陈远陌根本不被杨国公放在眼里,他看也不看对方,更不管皇上召他们进来的意图,而是继续刚才的话题,杨国公道:“皇上,老臣深知南蛮是您的心病,想为您分忧,还请皇上别听信小人的谗言,错过最佳攻破南蛮的机会。”
“杨国公这说的是什么话,什么叫做小人?什么叫做谗言?难道世上就你一人为皇上分忧不成?”郭太师也不甘示弱的说道:“皇上,老臣也是为大楚国着想,杨国公的确可以带兵攻打南蛮,但是他自己还身负镇守边关的重任,倘若他贸然离开去南蛮,那边关的安危谁来负责?!”
皇帝也不是傻子,他哪能不知道这两个爱卿心里的小算计呢。
自从皇帝打算发动南蛮战争时起,朝堂上就出现了主战派与主和派,主战派乃杨国公,是太子的支持者,他常年征战沙场,打了数不清的胜仗,攻打南蛮之事他当然乐意,巴不得在自己的伟业的军功上再添隆重的一笔。而主和派的郭太师是二皇子皇甫政的支持者,他们自己没有可以领兵攻打的人,却又不想让杨国公再战军功,给太子增添筹码,所以以国库空虚,没有军饷为由,极力反对。
皇帝是铁了心的要打南蛮,既然被反对说没银子国库空虚,那他就把主意打到了金陵徐家的头上,虽然中间出了点变故,但还是筹到了六千万两白银,如今国库满得不能再满,主和派也没有其他理由去反对这场战争。
不过郭太师依旧不死心,如今阻止不了皇帝攻打南蛮的决心,那就阻止由杨国公他们领兵出战,这就有了御书房里的这场争吵。
郭太师请奏道:“皇上,杨国公的爱国之心老臣可以理解,但也要量力而行啊,边关那帮蛮人,谁都不怕,就怕杨国公,实在不能让他离开边关。”他这话是给杨国公戴高帽子,故意挑起皇帝的不满,什么叫做“谁都不怕,就怕杨国公”?这名头怎么可以压过皇帝本人呢!
“郭太师实在太抬举我了,他们怕的是我,而是大楚国的强盛,皇上的威名,”杨国公怎么可能轻易被算计去,他早就想好了对策,“我也没说我自己亲自出兵啊,可以派我的长子去,他从小就在军营里长大,年纪轻轻就立下不少战功,他也有行军打仗的经验,还有骠骑大将军张延震也可以,若是郭太师觉得张将军也不能轻易从驻扎之地撤出,那就派他的儿子去,他家那两个小子,皇上曾经也赞不绝口呢。”张延震是杨国公的心腹,俩人在朝堂上一个鼻孔出气。
郭太师这下可被杨国公杀个措手不及,他没想到还有这出,连忙向皇帝建议道:“皇上,其实也可以派其他人去出战的,不一定非要从边关调人,像是上届的武状元……”
“算了吧,郭太师,还武状元呢,”杨国公对郭太师的提议嗤之以鼻,“那都是纸上谈兵的人,他有什么实战经验?几十万领将士的命都握在他手里,我怕他承担不起。”
“杨国公这话说的好生刻薄,难道还不能给晚辈一个机会?……”
……
御书房里杨国公与郭太师吵得越发的厉害,皇帝头疼的闭上了眼,按了按太阳穴。
其实两位大臣说的话,也是皇帝说顾虑的。
就私心而言,杨家手握重兵,功高震主,皇帝已经对杨家起了铲除之心,只是铲除之事要慢慢筹划,不能轻举妄动,更不能表露出来,所以在这个节骨眼上,皇帝不希望杨家再立战功。可是纵观大局,除了杨家之外,皇帝实在无法找出第二个担任此次重任之人,正如杨国公所嘲讽的,郭太师推荐的人都是纸上谈兵之辈。
就在皇帝心里左右为难之时,一道清冷的声音插。入,“南蛮之战,草民倒是有个法子,让皇上与两位大臣都能满意。”
众人闻声望去,只见是站在皇甫晋身后的瘦弱少年。
………………………………
第148章
148意料之外
皇甫晋以为自己的耳朵出现了幻听,怎么刚才在众位权臣激烈争吵之时听见了陈远陌的声音?!
可那不是幻听,因为皇甫晋可以感受到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质疑的目光。超快稳定更新小说;本文由 。。 首发
这时,杨国公冷哼一声,道:“刚才说话的人是谁啊?”
皇甫晋只觉得腿都软了,他下意识的缩着脖子,想把自己的存在感降到的最低。
“是我啊,杨大人。”陈远陌那清冷的声音再度传来,他从皇甫晋的身后走出,与他并排站着。
“哼,你是何人?!”杨国公颇为轻蔑的道:“嘴上无毛的黄口小儿,居然敢在御书房胡言乱语!”
“嘴上无毛,黄口小儿”这八个字让陈远陌颇为耳熟,前世他第一次与杨国公正面交锋时,杨国公就是这么评价的他,那时陈远陌根基尚浅,哪里架得住杨国公的气势,当场就蔫了。可经历了那么多之后,陈远陌面对这种情况已经习以为常,他面带笑意的回答:“草民陈远陌,今日有幸得皇上召见,前来报告修葺太庙筹款一事,进来后听见众位大臣们争吵不休,又觉得你们每个人都有道理,刚才草民灵光一闪,想到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办法。”说着,陈远陌抬起头,看着面前穿着明黄色龙袍的气势威严的人,道:“还请皇上给草民这个机会。”
陈远陌的这个表现恰到好处,在皇帝与其他大臣的眼里,这不就是出身牛犊不怕虎么。站在郭太师身后,身为当朝丞相的陈瑾儒在刚才的争论之中,都默不作声,可他这孙子倒是个胆子大的,真不知该说他勇猛,还是说他傻。
皇帝对陈远陌的印象不错,上次他的毛遂自荐,就为自己轻而易举的筹来六千万两,这次何不给他这个机会。
想到这里,皇帝道:“你倒说说看,南蛮战事的派兵,你有何人选?”
“是这样的,”陈远陌拱手道:“之前草民与五皇子殿下入宫时,半道上遇见了燕王殿下,草民听说燕王殿下也是会打仗的主,骁勇善战,奋勇杀敌,西疆在他的保护下逐渐变得繁华而昌盛,那些个胡人对燕王殿下闻风丧胆,既然胡人都怕燕王殿下,想必那区区南蛮,对燕王殿下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反正那皇甫少燕早死,算算日子,也就是明后年的事,那与其被胡人算计而亡,还不如派他去打南蛮呢。
陈远陌对朝堂上的时局分析的太透彻了,他相信这个建议,不管是杨国公还是郭太师,他们都愿意妥协,理由很简单,现在的皇甫少燕日益壮大,保不齐再过十几年,等皇帝驾崩后,他就是下一个自立为王的皇室。到时候不管哪一个皇子继位,都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实在不能在出现第二个“陈国”了。
如果派皇甫少燕攻打南蛮,不管能不能攻破,反正可以削弱皇甫少燕的实力,让他死在南蛮更好!
杨国公与郭太师这两只老狐狸将这利益关系一算,立刻站在统一战线,“皇上,老臣认为陈公子这个建议好,咱们就派燕王去吧。”
“如果派燕王去的话,老臣也同意,燕王的确有这个实力。”
陈远陌微微垂着头,眼里划过一丝得意,一切都向他计划的这样,皇甫少燕对于太子和二皇子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隐患,杨国公与郭太师定会把握住这次机会除掉他。
“派燕王去?!”皇帝脸色略有凝重,他轻轻的敲了敲桌子,“让朕想想。”
让朕想想?!怎么会是这个回答?!陈远陌微微一怔,他了解皇帝,他不可能算计错的!难道皇上不为他的儿子铺路吗?
这时郭太师说话道:“皇上,有什么好想的呢?这也是试探燕王的一个好机会啊,老臣知道燕王是您一手带大的,可人心隔肚皮,他在西疆呆了那么多年,保不齐心思有什么变化,若是他还像以前一样敬爱您,定会答应出兵。”
皇帝皱着眉道:“朕说了朕会考虑,郭太师何必如此心急?就算出兵也是明年的事,不必非要现在敲下来吧。”
对此郭太师委屈极了,这一开始不是皇上您非要吵着打南蛮,非要早点定下来么,怎么就突然变卦了。虽然心里这么想,但郭太师面上恭敬依旧,“是老臣心急了。”
********
从御书房出来后,皇甫晋拍拍胸脯,深吐一口气,有些心虚了,之前还说要在御书房里照应陈远陌呢,可进去之后他一句话都不敢讲,倒是陈远陌有条不紊的回答所有问题。
“远陌,你真聪明,居然能想到派小皇叔去打,”皇甫晋由衷的夸赞道:“就连杨国公都不说话呛你了,说明他也赞同你的主意呢。”
他赞同有什么用,可皇上不赞同啊。陈远陌面色不虞,苦思冥想之下也不知自己哪里说错做错了。
皇甫晋见陈远陌没理自己,转头看去,见他表情沉重,心不在焉,于是伸手在他眼前晃了晃,“远陌,远陌,回神了,你在想什么呢?”
“没什么。”陈远陌立刻露出了他那招牌式的如沐春风般的笑容,“今日多谢殿下作陪了。”
“没什么啦,我也没帮上忙。”
皇甫晋送陈远陌离开皇宫,两人走到宫门口,见陈府的马车还在门口等候着。
这时车帘拉开,陈瑾儒探出头来,“远陌,跟祖父一起回去吧,别麻烦五皇子殿下了。”
“是。”陈远陌应声,然后对皇甫晋道:“我就坐祖父的马车了,殿下回去吧。”
“哦,好吧,”人家祖父都在那边等着了,皇甫晋实在不好抢人,他道:“远陌,你腊月二十五有空吗?我们可以出来坐坐。”每年的腊月二十五,在帝都的护城河前,会放美丽的烟花,他想约他。
“那天不行,”陈远陌想也不想的就回答了,“我约了人了。”
“约了谁?”
“淼淼啊,”陈远陌笑着道:“回来后忙里忙外的,我还没见他呢。”
看着陈远陌的笑容,皇甫晋心里一阵刺痛,难受得要命,他突然觉得陈远陌很残忍,明明对自己绝对忠诚的扶持,为什么心里会喜欢别人。可是这种质问,皇甫晋不敢说出口。
“既然殿下没有什么事的话,我就先走了。”
………………………………
第149章
。老夫人冷哼一声,道:“既然如此,我也乏了,就先回去休息了。”就此老夫人在郭氏的搀扶下,走出正厅,当然,路过陈远陌的时候,还不忘狠狠的瞪他一个白眼,低声道:“真是没脑子!过了这村儿没这店儿了,以后你哭着要回来,就不见得二皇子殿下会接纳你了!”
老夫人离开后,陈瑾儒也走了,整个厅里的人就剩下陈远陌与陈远其两人。
刚才老夫人的话实在不怎么好听,陈远其上前安慰道:“远陌,刚才祖母的话你别放在心上,祖母她就这样,心直口快的,但没什么坏心眼。”
“她是长辈,我怎么可能会记仇呢,”陈远陌摇摇头,坦然道:“堂哥不用放在心上。”
“你真的不来帮二皇子殿下吗?”陈远其依旧不放心,追问道。
“你见我何时出尔反尔过?”如今长辈们都不在屋里,陈远陌说话也就没那么好避忌的了,“而且不去帮助二皇子殿下,对你也算少一威胁吧。”
“远陌!”陈远其没想到他会说的这么直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