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少年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少年行-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叶少缘简单梳洗了一番,便推门走出了厢房,来到了院子中。昨夜无声无息的下了场小雪,院子的空地上蒙了一层白sè的雪粒。叶少缘从院子中穿过,便留下了一串薄薄的足印。那糟了火灾的厨房,虽然隔了一夜,但仍发出了一股难闻的焦糊味。

    叶少缘鼻子一皱,看都没看那处,打开大门,径直离开了宅子。

    现在,不过是清晨时分,冬季又是夜长昼短,所以这天sè看起来还有些朦胧。街坊间的青石子小路上,铺了一层白,鲜有人的足迹。

    叶少缘对门的邻居却是起来的很早,只见一位中年男子,拿着一把大扫帚,正在扫自家门前的积雪。地上的薄雪还没有冻实,很容易清扫。他很快便在白sè的地面上,画出了一块青sè的补丁。

    叶少缘打量了一下这名中年男子,他生了张大众脸,属于那种看了一眼之后,转过身就记不清面目的人。

    叶少缘昨ri承蒙这些善邻的仗义相助,才能保得毫发无损。他虽然已经记不清对门的中年男子是否也是昨夜的恩人之一,但心里面仍存有感激。

    叶少缘堆起了满面的笑容,极为友善的朝那位中年男子打了个招呼。

    那中年男子微惊,抬起头,盯着笑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线的叶少缘看了半天。过了良久,那中年男子咧嘴一笑,道:“原来是你。你洗去了脸上的黑灰,我还真没认出来。小伙子,没想到你生得还不赖嘛。”

    叶少缘歉然一笑,道:“昨夜,还多亏大哥的仗义援手,要不然……”

    大众脸的中年男子放下扫帚,摆摆手,打断了叶少缘,道:“小兄弟,太客套了。你既然租住了我家对面的屋子,咱们便是邻居。俗语说的好,远亲还不如近邻呢。举手之劳,实在是不足挂齿。”

    叶少缘心中一阵感动,不由得感慨道:这天子脚下的长安城里,民众的觉悟真不是一般的高。难怪路上的人会传言,长安城可以夜不闭户。由此观来,此言不虚。

    叶少缘对长安城的好感又增添了几分。他想就这样和最亲密的朋友、爱人,在长安城生活下去,也会是很不错的选择。叶少缘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了这样一幅画面:他牵着石轩轩的柔荑,漫步在安逸的长安城街头。艾钱则拉着雪走,紧紧的跟在二人后面。叶少缘面上露出了笑意,觉得这画面很美,但是要实现它,却是太难。不过,叶少缘已然下定了决心,纵是再苦再难,他也要全力以赴。人只要用心去经营,总会有那么一刻是会化腐朽为神奇的。

    叶少缘回过神来,想起了正经事还没办。他向那中年男子询问道:“大哥,你知道上清宫在哪吗?”

    那中年汉子“嘿”然一笑,道:“我可是土生土长的长安人,岂会有不知之理。上清宫可是当代的“儒圣”陆德明大师传经讲学的会馆,在长安可说是家喻户晓。”

    这中年男子所言非虚,这儒家之道,在唐朝极受推崇,广为民众和统治阶级所信奉。现在儒家的繁盛程度,虽不比秦朝时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在各种文化汇聚的长安城三教九流中,也可说是一枝独秀。

    说起上清宫,这座建筑的历史却还有些曲折。追溯到隋朝之时,隋炀帝杨广为求长生,痴迷于道家的炼丹之术。道家也因此曾繁荣了一时,在当时的社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上清宫,便是那时,由道家的丹药大师吴道子所兴建。后来,隋朝为李唐所灭,唐高祖、唐太宗先后两任帝王都推崇儒学,道家迅速势微。这上清宫也渐渐被儒家的大乘者所占据,成为了儒学的大讲堂。这上清宫之于儒学,就好比大明宫之于长安,是儒学最高权威的殿堂。陆德明便是这上清宫的讲学首座,座下的弟子没有一万、也有八千。在民众眼中,陆德明是孔丘在世,圣人般的存在,拥有极尊崇的地位。

    叶少缘听到中年男子提起“陆德明”三字,不由得是喜上眉梢,脱口而出道:“没错,我正是要找这陆德明。”

    那中年男子一愣,不可思议的看着叶少缘,赶忙道:“失礼,失礼!小子,你怎可直呼陆大师的姓名?”

    叶少缘自觉失言,连忙解释道:“我想到有望一睹陆大师的真容,心中激动,所以……”

    那中年男子朝叶少缘一笑,道:“要请教陆大师的的人,在长安每天都有许多。你这无门无路的,早些也没用,怕是去了也是白去。”

    叶少缘摸了摸怀里陆德明亲手撰写的信件,心道:那可未必。

    叶少缘耐着xing子向对门的中年男子打听清楚了上清宫的所在,这路途竟还颇为遥远。上清宫位于长安城的东北角,与叶少缘现在所在的街坊,刚好在对角线上。叶少缘走着去,怕要浪费不少时间,只得请出了最近使用率极低的雪走。雪走这些ri子,吃的都是草,少见荤腥,心里早已是满腹牢sāo。现在,叶少缘却要雪走干活,它自然是一千个、一万个的不愿意。叶少缘好说歹说之下,雪走才打了个极不情愿的响鼻,驮着叶少缘不紧不慢的向前跑去。

    这一人一驴,直看的那中年男子啧啧称奇,驻足望了他们的背影半天……

    雪走乃是少有的神骏之物,要不也不会被石勒一眼看中。它只是漫不经心的随意溜达,速度已经胜过凡品之马太多。

    马车要跑一个多时辰的路程,雪走只消得一半的时间便到了。叶少缘轻轻的拍了下雪走的鬓毛,它便心领神会的停住了脚步。

    叶少缘抬眼望去,长长的石阶之上,矗立着一座极宏伟的建筑。这建筑占地极广,通体用青砖砌造,呈倒下的立方体壮。它虽然只有一层,但是却有三层楼那么高。可想而知,人们走进去之后,会有怎样的壮阔之感。

    叶少缘看见墙头之上,高高悬挂的巨大匾额上面,书写着上清宫三个金sè大字。他知道是到了地方,遂从雪走背上跳下。

    叶少缘这才发现,石阶之上还有人。

    那是两名正在清扫昨夜积雪的年青弟子,暮然见了叶少缘这早早登门的不速之客,正惊疑的注视着他。
………………………………

第六十章 近年关长安不乱(6)

    ()  叶少缘来的突兀,怕惊扰了二位上清宫的年轻弟子。他连忙上前施了一礼,自我介绍道:“两位师傅早上好,在下叶少缘,此行特来拜会陆大师。”

    儒家之道,首重礼数。在上清宫的两位弟子眼中,这叶少缘虽然是生客,又不请自来的要见首座,实在是有些自不量力。但叶少缘既然以礼相待,他们二人也不能失了礼数。

    两位年轻弟子向叶少缘还了一礼,告知了叶少缘他们的姓名。这二人中岁数稍长、下巴上冒出了青茬的上清宫弟子,名字叫做孔颖达。那位岁数小些,一副正太模样的弟子叫做尹知章。他们二人所穿的是本sè长袍,布料质地也一般,深谙儒家着装“忌奢华、求简朴”之道。

    孔颖达目光望向叶少缘,道:“叶公子,你来的太早了些,我们这里还没有开门。而且你若要求见首座大人的话,还是先请了拜帖再来。”

    这名上清宫弟子说话的语气虽然极为谦和,但是话里的意思却有了逐客之意。

    叶少缘闻言却是声sè不变,轻笑道:“不妨,我在外面等会便是。至于拜帖,我就带在身上。”叶少缘想起怀中陆德明的亲笔书信,暗道:这不比那什么拜帖,好用多了。

    这名年长的上清宫弟子脸上一惊,随之浮现出了几分鄙夷之sè,他暗道:这小子满嘴胡言,陆大师这几ri一直在济世寺督导太子殿下,怎么可能会有拜帖发出?

    那年纪稍小的弟子涵养功夫还是差了些,早已是按捺不住,诘问道:“你有拜帖?可否拿出来给我们看看?”

    叶少缘一愣,没想到他随口的一句话,却惹来了他们如此大的反应。他搔了搔头发,从怀中取出了那封牛皮纸封就的信,故意略带迟疑的道:“不知道这封陆大师的亲笔信,当不当得拜帖?”

    孔颖达和尹知章二人闻言,心中便更是不信。陆德明乃是当代的书法大家,一字抵得百金。况且陆德明轻易绝不留下墨宝,便是仕族大家中的贵胄们求字,他也是多番推辞。叶少缘这个无名小卒,怎么可能会有陆大师的亲笔书信。

    尹知章满面皆是狐疑之sè,从叶少缘手中接过了信笺。他将信笺展开,拿到了师兄孔颖达的面前。

    尹知章看见了信纸上那太过随心所yu、有如鬼画符般的四个大字之后,哑然失笑道:“师兄,你说可笑不可笑。这字如同黄口小儿任xing涂鸦的图案,会是首座大人的真迹?哈哈……”

    叶少缘听到他的嘲讽,眉头不由的一皱。但是他也不能出言反驳尹知章,因为这几个字乍看之下的确如同儿戏一般,寻常人绝看不出是当代巨匠的手书。

    尹知章望向师兄孔颖达,笑容却瞬间僵住了。因为孔颖达的神sè十分凝重,极认真的在盯着“至上清宫”这四个大字看。

    孔颖达点点头,沉声道:“字里行间,形散却神不散,架构浑然天成……尤其是这封信惜墨如金的简练文风,更是独一无二。这信的确是首座大人的亲笔所书。”

    孔颖达对书法颇有研究,尤其是对陆德明的笔迹最为熟悉,所以他做出的的判断定然无差。

    尹知章大吃一惊,不由得对眼前的叶少缘刮目相看,没想到他说的话竟然是真的。

    叶少缘长出了一口气,暗道:好在还有识货之人,要不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叶少缘从他们二人的神情中,便知道这封信定然是十分珍贵之物。他从孔颖达手中收回了信,仔细揣进了怀中收好,灿烂一笑道:“怎么样,我没骗你们。上清宫开门之时,还请二位,通报陆大师一声,我在此等候,劳烦了。”

    孔颖达虽然不知道首座大人为什么会亲自修书,邀请眼前这个毫无名气的年轻人来上清宫。但是,他知道这少年既然能够得到首座大人的青睐,那么必定有特异之处,需要当成贵客来招待。

    孔颖达一改方才逐客的初衷,十分真诚的笑道:“小兄弟,你当真是说笑了。你既然握有首座大人的亲笔邀请函,那自然是我上清宫的上宾,焉能让你在此受冻,请随我进宫。”孔颖达言罢,做出了个请的姿势。

    叶少缘想早点见到陆德明,所以也不客气,道:“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有劳师父带路了。”

    叶少缘随着孔颖达迈到了长阶的尽头,站在了高高的汉白玉平台之上。他抬眼望向上清宫,许是离的近了,更见其气势恢宏。二十根粗大的雕龙石柱擎住了这硕大的宫殿,显得安稳无比。两扇比之长安城的城门,大小也不遑多让的玄铁sè大门,开启了一线,只是能隐约看见里面的景物,却是不能容哪怕一人通过。

    叶少缘对这扇有数人之高的大门有些好奇,走到近前,右手发力推了一下,触感冰凉,竟然是纹丝不动。他“咦”了一声,暗自称奇,这门居然真是纯铁打造。

    叶少缘双手齐出,使出全身的力气,去推这扇铁门,却还是没有任何的动静。叶少缘摇摇头,道:“这门也太沉重了,怕没有五、六个壮汉休想推动。”

    孔颖达颔首笑道:“这上清宫原本乃是道家炼丹的场所,所藏的贵重丹药极多。为了防盗,上清宫的建筑才修建的如此封闭。这扇巨大的铁门,也是当初特意打造的,重达四千五百斤。寻常盗匪只是看见这门,就会心生惧意了。”

    叶少缘双手抱胸,道:“那现在这上清宫已然是今非昔比,成了学者的讲堂,怕也没什么宝贝可盗了。如此沉重之门,岂不是来往不便。”

    良久未发一言的尹知章,却是插了一句,道:“那可未必,我们上清宫的子弟都可以单手推开这门。”

    叶少缘眼神中闪现出了一丝惊疑,望着身子板并不如何强壮的尹知章。

    尹知章轻笑一声,道:“你不信?我这就给你开门。”
………………………………

第六十一章 近年关长安不乱(7)

    ()  叶少缘仔细打量了下尹知章,实在不敢相信这弱不禁风、一副斯文模样的他,能推得动这奇重无比的铁门。

    只见尹知章屏气凝神,单手捏了个诀,旋即一掌推出。尹知章也不如何发力,手掌只是轻描淡写的缓缓贴在了这玄铁sè的大门之上。

    叶少缘目前对周遭天地元气的变化,感应极其敏锐。他不需要刻意的去感知,便体会到了周围环境中元气异样的流动。他的脸上现出了诧异之sè,这充斥在四周的天地元气,像遇到了无形黑洞的吸噬,正在急速的流动到一处。叶少缘望向尹知章贴着大门的手掌,感知到了无数肉眼不可查的天地元气凝聚于其上。

    叶少缘暗自思忖道:这尹知章好生了得,能纳天地气息于体表,正是展现出了武道三境中的金刚之境。

    尹知章双眼jing芒暴涨,嘴角仰起了自信的微笑。他掌中汇聚的元气越来越多,猛然喷薄而出。这其中蕴含的气劲之大,竟不输于十名正常成年男子的合力。

    只见那沉重的玄铁sè大门缓缓开启,发出了一声十分难听的“吱呀”之响。方才,叶少缘奈何不得的大门,竟然被尹知章如此轻松的便推开了。从前,叶少缘只是从卓元君和陆德明口中,听闻过武道三境,从未见识过其中的厉害。今ri,他可说是大开眼界。尹知章方才露的这一手,不过是金刚境的初阶,居然便有如此神威。可想而知,如果他一旦修炼到般若、甚至天象之境,岂不是强大到能视千军万马如浮云?

    不过,叶少缘心中却并没有因此而失落,反而是对他自己的未来在武途上的前景,产生了极大的期待。

    叶少缘的自信源于他修炼的无名功法,能感知到比尹知章多出太多的天地元气。叶少缘相信他只要踏入武道的大门,进入了金刚之境之后,可利用的天地气息将远胜于尹知章,定然能施展出比他更为惊人的力量。

    尹知章望着叶少缘一脸向往的神情,自觉方才折了的面子找回来了不少,自得的笑道:“叶公子,请进。”

    孔颖达站在二人身后,见尹知章如此作为,却是摇了摇头。儒家养心,神培正气。尹知章故意在叶少缘面前炫耀他的手腕,有失心境的平和,倒落了下乘。

    叶少缘收回神驰的心思,对尹知章颇为自傲的举止也是不以为意,随他迈入了上清宫的正殿。叶少缘从外面观上清宫,没见到几扇能通风、透光的窗户,以为里面定然是极暗。但是,他走进了大殿之后,才发觉自己错了。这里面竟然是亮如白昼。

    叶少缘抬头望下高高的殿顶,上面挂着数十盏黄铜烛灯,每盏烛灯上又都有二十个圆盘形状的小煤油灯。

    叶少缘点点头,暗道:难怪这大殿里面如此明亮,原来是有如此的设计。

    其实,这黄铜烛灯托盘之上燃着的原是蜡烛。只是时代的齿轮旋转,到了李唐的年代,道家没落,上清宫成了儒家学者讲学论道的聚集地。儒家讲究节俭,与之背道而驰的是这烛灯燃着的蜡烛消耗过快,太是浪费钱财。为了减少开支,上清宫的儒家学者们,才决定将这黄铜烛灯上的蜡烛,换成了更经久耐用的煤油灯。

    叶少缘环视了一眼上清宫正殿,其之雄伟高大乃是他生平仅见,不由的生出了自身渺小之感。叶少缘正前方的石台上,供奉着儒家的孔孟二圣。这石台上原先摆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