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黄婆卖瓜,自夸自卖,这真是他八年的心血!
“贺大人大才,我大魏之前使用过齐国的刀币,但太容易伪造,最终弃而不用,长时间都是以物换物,极为不便,之前本相就准备编造货币制度,没想到贺大人就送来了完善的货币制度!”孟歌欣喜若狂,好像捡到了一个大宝贝一般。
“八年心血,贺大人辛苦了!”孟歌露出敬佩之意道。
“辛苦谈不上,都是为王上效力,在其位谋其职!”贺秋摆了摆手,不以为然道,话是这么说,但心里却乐开的花,甚至已经做好在朝堂上满脸风光的准备了。
“若是大魏臣子,都与贺大人一样心态,大魏何愁不兴!”孟歌一阵感叹道。
人才啊,大魏国还是缺少人才,朝中那么多的臣子,领着高俸,可真有本事能力的,少之又少!
“相邦之大才,有相邦足以!”贺秋趁机奉承道,丝毫没有察觉到孟歌这句话的意思。
孟歌瞧此,内心不禁一叹,贺秋的确有本事有能力,但掐媚奉承也是一把好手,或许,这就是他的为官之道。
第二天、正云十二年五月十九日、辰时、太正殿。
“哗哗!”大雨倾盆的声音响彻在整个江南。
今天的天气不再晴朗,天色阴沉,豆大的雨从万米高空落下,击打在地面上,溅起一朵朵水花,打在人身上,让人感觉被石子击中一般。
“轰!隆隆!”一道霹雳划过天际,雷声作响。
这一场大雨,对江南诸国来说,可谓是天公作美,无数较为干枯的田地,迅速湿软起来,禾苗正蓬勃有力的生长。
太正殿之中,文武百官衣服都已经湿透,水渍混着沙泥,将干净的地板染脏。
孟歌踏前一步,神情恭敬的弯腰作辑道:“启禀王上,臣有事要凑!”
“凑!”魏琊淡然回道。
孟歌从怀中掏出一道凑简,司忠见此,当即走过去接过凑简,恭恭敬敬从后侧小楼梯走上高台,将凑简递给魏琊。
魏琊接过凑简,当即展开观阅,当看到凑简的内容,眼睛不由睁了睁,脸上也逐渐浮现出笑意,待看完之后,魏琊就迫不及待的对着孟歌道:“这货币制度实在是精妙,非常完善,就算是孤,也为曾找到纰漏,孟爱卿,你又立了大功啊!”
货币制度,魏琊自己早就想建立了,因为每次发军饷和俸禄,自己都感觉很繁琐,每次大臣领俸禄,最少带上几十人,甚至百人来扛粮食回去,一个大臣如此,十个大臣也是如此,直接把国库堵死!
然,只要建立货币制度,用货币代为俸禄,即简单,又高效!
“王上误会了,货币制度并非臣编制,而是治粟内史贺大人耗费八年心血编制!”孟歌迅速解释道。
“哦?”魏琊不禁一阵意外,自己还以为是孟歌编制的呢,没想到是贺秋,想不到他还有这个想法和能力,魏琊的目光看向贺秋,只见贺秋一脸笑意的站出来道:“启禀王上,此制的确是微臣编制!”
“很好,贺爱卿真是深藏不露啊!”魏琊赞许一声。
贺秋闻言,脸上的笑容更加的浓郁,其余大臣也都带着羡慕之色看向贺秋,心想,贺秋这个家伙要起飞了,看王上兴奋的表情,指不定会赏什么。
“货币制度既然出来的,那就要实行,否则就是空谈,何爱卿,既然这事你想出来的,货币制造就交给了你了!”魏琊毫不犹豫的说道。
“谢王上!”贺秋再次一喜!
“传令,贺爱卿出货币制度有功,封五级爵位大夫!”魏琊毫不吝啬的封赏道。
PS:“推荐票,推荐票,推荐票,打赏!打赏!打赏!打个几十亿就行,不求多!”
………………………………
第一百零六章 一千匹战马到手! 5/5
自从实施二十等军功爵制,满朝文武的爵位全都变动了,不管大臣之前是什么爵位,反正是铜印级官员,一律一级爵位公士,银印级官员,一律三级爵位簪枭,金印级官员,一律五级爵位大夫!
所以说,魏琊直接给贺秋升了两级,比肩孟歌!
“谢王上!”贺秋大喜过望,感觉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值了!
虽然只连升两级爵位,但他并不在意爵位,作为货币制度的编制者,他深知货币的重要性,如今魏琊将货币一事全部交给他来办,可以说,他算是掌控整个魏国经济!
相对于这莫大的权利,区区两级爵位算什么!
接下来,朝堂君臣说了几点,便宣布退朝了。
时间缓缓流逝,一天天过去,这些天,魏国相安无事,边境无战事,是魏琊登基后,难道的太平生活。
贺秋掌控货币之后,建立了造币司,用于生产货币,按照货币制度,货币分为三种,一种是铜钱,一种是银子,一种是金子,金银单位为两计算,铜钱则是用文计算。
一两金子等于十两银子,一两银子,等于一百文铜钱。
铜钱为圆形,中间一口,正面刻画着云、雨图案,在东南西北四面刻着四字:“风调雨顺”,反面刻画着一条鲮鱼在水面跳跃,东南西北四面刻着四字:“年年有余!”
铜钱全部由黄铜制造,中间不空,为实心铜。
银子金子为元宝,实心银,元宝底部刻着:“大魏钱庄”。
铜,魏国不却,金银,魏国也不缺,如今魏国的金银,都是来自南国国库,或者鲁国一些城池的县库,不光不缺金银,也不缺珍珠玛瑙等宝石。
货币制度不仅如此,还规定物品的价格,比如一斗米的价格规定是三文钱,十斗米也就是一石米,为三十文钱,各种物价都有严格的标准,不许私自提高价格,一但因此导致货物膨胀,判城担(苦工)三十年,抄没家产。
若在灾难时期,大发灾难财,判车裂,抄没家产!
由于现在刚刚建立造币司,货币存储量不大,货币制度暂时不事实,处于筹备期间,待货币存储量大,则建立大魏钱庄,彻底实施货币制度。
正云十二年五月二十五日,流离城郊外军营!
此时的军营,非常热闹,这热闹并不是将士在训练,而是在观看马群!
身为一国之君魏琊,此时也身穿冕服,头戴九串旒珠冕冠,脚穿黑舄,王者风范十足的看着上百羌族勇士驱使着马群奔腾,司忠、赵华则是站在其后紧紧守护。
这马群自然是孟里和古拉的马群,禅城县守方信也在这里,与古拉和孟里站在魏琊身后。
“好马!”魏琊赞叹一声。
见魏琊满意,古拉和孟里感觉这笔买卖肯定成了,方信见此,也不禁笑了笑,若是这事成了,自己这份功劳,肯定少不了!
“可惜啊!”魏琊忽然叹了叹。
方信、古拉和孟里嗓子眼顿时提了起来,一脸的紧张,可惜是什么意思?这马不好吗?难道这笔买卖黄了?
“才一千匹战马,太少了!”魏琊又冷不丁的来一句。
听到这句话,方信松了一口气,而古拉和孟里不由浮现出惊讶之色,一千匹战马可不少啊,你说若是对齐国来说,一千匹战马是少,但对于魏国来说,一千匹战马绝对是天文数字!
“古兀,你觉得这些战马怎么样?”魏琊对着旁边不远处的古兀说道。
古兀闻言,当即转过头看向魏琊,咧嘴傻笑道:“这批战马比上一批好多了,有精神,跑的快,壮实,而且俺感觉这群马,很有默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羌族人赶马的原因!”
“默契?”魏琊不禁疑惑一声,马还有默契?
虽然自己前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但前世根本没有骑兵这个兵种,所以说,自己并不是特别了解马匹。
“这位将军观察真是仔细,这些战马从小到大都是在一起牧养的,经过时间磨练,自然而然形成一种默契,若是贵国骑兵骑着这些战马冲锋陷阵,威力会更加强悍!”古拉带着笑容的说道。
“原来如此!”古兀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行吧,既然古兀觉得可以,那就可以,司忠,带着远方而来的勇士去国库领粮食!”魏琊对着司忠说道。
按照一匹战马三十七石粮食计算,总计支付三万七千石粮食,国库还剩下十三万石粮食!
“多谢魏王,在下斗胆一问,若是下次有马,不知魏王是否还愿购买?”古拉满带期待之色的说道。
若是能与魏国这个大“顾客”达成长期合作,以后贩马就不用满世界跑了,省时省事。
“当然,你们有多少孤要多少!”魏琊嘴角抹起一个弧度,自己不怕多,就怕少,很多国养不起骑兵,是因为粮草,毕竟战马每日消耗的粮草,是三名士卒的量。
古拉闻言一喜,但却面露担心道:“恕在下无礼,您养的起那么多骑兵吗?”
“不要怀疑孤的能力,更不要怀疑大魏国的实力!”魏琊淡淡说道。
古拉和孟里闻言,顿时感受到眼前这位魏王的雄伟气概!
一段时间之后,古拉和孟里在司忠的带领下,去了国库领粮食,而一千匹战马也进入古兀的“腰包”里,加上抢夺江鲁铁骑的战马,先锋营的规模达到了两千!
两千骑,足以横扫子男国,就算再次面对鲁国,丝毫不怂。
战马补充完毕,古兀开始从公孙信部下挑选悍兵,组成两千人的先锋营,组成之后,开始训练!
时间飞速流逝,一晃一个月!
经过造币司一个月的努力下,铜钱、银子、金字各种量的货币制造而出,存储充足,魏国三郡十五县,各县都设立了大魏钱庄,县级各钱庄存储一万文铜钱,一百两银子、十两金子。
郡及钱庄,储存十万文铜钱,一千两银子,一百两金子。
………………………………
第一百零七章 《商法》! 1/5
“咚隆!即日起,百姓可用物品前往钱庄换取等价钱财,铜钱、金银购买任何物品,凡是商贩或个人不收者,格杀勿论!”
“咚隆!即日起,百姓可用物品前往钱庄换取等价钱财,铜钱、金银购买任何物品,凡是商贩或个人不收者,格杀勿论!”
“咚隆!即日起,百姓可用物品前往钱庄换取等价钱财,铜钱、金银购买任何物品,凡是商贩或个人不收者,格杀勿论!”
各地官兵瞧着铜锣,对着大街两侧的百姓或者商贩大声喊着,宣告魏国进入货币时代!
正式宣告之后,孟歌第一个拿出家里没用的布匹,以及刚刚领到手的俸禄去钱庄换取铜钱、金、银,孟歌的动作,好像是在做一个表率,其次就是贺秋,也将家中粮食换取等价钱财。
看到贺秋和孟歌的动作,大臣似乎懂了,也学着孟歌贺秋拿出粮食,换取等价货币。
跟在大臣后面的是,是贵族,如今大魏有上万名贵族,当他们也都拿出粮食去换钱财之后,百姓也都跟着去换了,不得不说的是,魏国二十多万百姓,其中一半户人家,家里都有一个贵族。
魏国进入货币时代,丝毫没有受到任何阻拦,顺风顺水!
贵族和大臣得到了钱财,钱庄也得到了大量的粮食,钱庄拿到这些粮食,并没有充进国库,而是开设粮庄。
不管是开设钱庄也好,充入国库也罢,都不妨碍国家,只要国家需要,完全可以从钱庄调走粮食,反正目前魏国的钱庄,都是国办的。
王宫、藏书阁!
“长恭啊,对于商人,你是如何看待?”
“王上,商人逐利,为了利益不择手段,通常联合其他商人,将物价抬高,导致百姓买不起,特别是旱灾水灾之时,那些商人更是将粮价物价抬到一个天文数字,让不少灾民卖儿卖女才买的起粮食!”
“你说的不错,孤再问一句,天下有那个国家允许私人卖粮?”
“粮乃国之根本,岂能私人买卖,臣从未听过那个国家允许私人贩粮,只听过有不法商人,走私贩卖!”
藏书阁之中,魏琊与孟歌正在商讨商人之事。
在这个时代,粮、盐的重要性与武器盔甲重要性相同,都是国之根本,绝不允许私人贩卖,因为这其中的利益太大了,只要商人串通一气,能把粮价抬到国君都买不起。
数百年前就有一个叫备国的国家,一个伯爵国,发生了一次洪灾,精明的备国商人见到其中的利益,纷纷串通一气,将粮价提高到一个见者止步的恐怖数字,粮价太高,备国君臣都不舍得买粮食去赈灾了,只能让灾民自己解决,导致很多灾民为了买一斗粮食,卖儿卖女,最终引起大量灾民极度不满,直接造反!
虽然灾民最后没有成功造反,但也让备国喝上了一壶,国力大损,渐渐衰弱,最终被吞并,彻底灭亡!
备国这个遭遇,直接变成各国君主的教科书,为了避免本国成为第二个备国,纷纷下令禁止商人贩粮,轻则抄家,重则连坐三族。
“孤想下令,允许私人贩粮!”魏琊语出惊人的说道。
作为前世现代人,魏琊深知商业的重要性,国家的商业越发达,国家财力越雄厚,只是现代的制度与此时的制度不同,但制度是可以改的!
“什么?”孟歌浑然一惊,面带不可思议之色,心想,王上不是糊涂了吧,开放私人贩粮,这是给自己挖坑往里跳啊!
“或许你们以为,商人逐利,为了利益不择手段,但在孤看来,这无非是没有律法压制,孟歌,孤记得,贺秋编制的货币制度,其中就提到,不允许私人提高物价,否则判城担(苦工)三十年,抄没家产,若在灾难时期,大发灾难财,判车裂,抄没家产!”
“孤认为,这条律法非常好,严重限制了商人的权利,让他们只要买卖,不能抬价!”魏琊语气不紧不慢的说道。
作为穿越者来到这个世界,收获最大的不是系统,而是思维!
这个时代的人类,想事情特别简单,从备国一事就可以看出,在古人看来,哎呀,这事情太严重了,必须斩草除根,以绝后患,禁止商人贩粮,而在现代人看来,根本无需下令禁止商人贩粮,只需加几条律法限制即可,这就是思维。
当然,这不是说他们笨,而是一种正常现象。
现代人知道这么多,也不是聪明,而是看的多,见识的多,听过的多,碰到事情有前车之鉴可以借鉴,而古人呢?他们看的少,见识的少,听过的也少,他们没有前车之鉴可以借鉴,完全靠一步步摸索而出。
可以说,没有古人的“愚昧”,就没有现代人的“聪明”!
人类的历史,就相当于一个婴儿成长为成年人,就比如原始人类,他们一开始,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生火,不知道吃熟食,更不知道制造强大的武器,但随着时间推移,有人摸索出来,他们就知道了,他们知道,后人也就知道了。
这个世界的人,不傻,魏琊也聪明不过他们,只是想办法的思维不同,往往超乎他们的意料之外,令他们招架不住。
“是啊,臣怎么没有想到,可以用律法限制!”孟歌恍然大悟,大脑一阵激灵。
“光是律法还不够,必须要完善的商法才能彻底限制,这件事,孤准备亲自办,你先行下去吧!”魏琊面色淡然的说道。
“诺!”孟歌一脸敬佩的弯腰作辑告退道,随即便离开了藏书阁!
孟歌走后,魏琊就开始动工了,专门编制“商法”,一套用于商业的法律!
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