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琊放下奏简,兴趣满满的开口道:“跟寡人说说,你们是如何覆灭印度国的!”
“这一战,大秋国倾国而动,耗时数月,终于抹除印度国,老弱病残全部杀光,只留青壮少妇,全部贬为奴隶,陛下,您是没看到那场景,实在是太残忍了,这样跟您说吧!”
“印度国有一条大河,名为恒河,这恒河的规模差不多与您的黄河差不多,我们大秋国勇士将那些老弱病残全部抓到恒河边上,然后手起刀落,将那些印度人的脑袋全都砍了下来,尸体全部扔进恒河内!”
“陛下,您不要怪古拉太残忍,实在是不得不杀,印度人虽落后,但人口众多,大秋国这次犯境,杀戮过重,无数印度人恨的我们牙痒痒,若是不杀光他们的有生力量,下次担心若干年后,这些人反过来杀我们大秋国子民!”古拉神色带着凝重的说道。
他并非嗜杀之人,这次实在是不得不杀!
魏琊并未多大感触,又不是杀中原百姓,杀再多也不会管,印度人灭了也好,印度人虽然落后,但不代表土地贫瘠,还是比较肥沃的。
“你这次来,不光是将消息传给寡人的吧?”魏琊似笑非笑道。百;镀;一;下;“;大魏帝国之纵横天下爪;书;屋;”;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
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亥挂帅!
古拉深深弯下腰,带着笑意作辑回道:“伟大的天可汗皇帝陛下,这次大秋国能够大胜,都是仰仗陛下赠送的强弓,下臣此次前来,非独自一人前来,携带了十万印度青壮奴隶,以示感谢!”
魏琊听了之后,并无意外之色,因为自己早就接到消息,古拉携带了十万烤着镣铐的奴隶来,毕竟十万人的规模还是很大的,根本不可能瞒住自己。
“不错,再接再厉!”魏琊满意的笑了笑。
有一个忠诚的打手,还是不错的。
接下来,魏琊和古拉继续相谈了一会,便送古拉离去,古拉一走,魏辛就忍不住开口笑道:“父皇,有这十万青壮奴隶,弛道进程就会再次加快了,据工部尚书杨右奏报,印度奴隶力气大,办事效率高,实在是劳力最佳选择,杨右还说,若是多点印度奴隶就好了,他一说,古拉就送了十万过来,实在是睡觉送枕头!”
“现在弛道修的如何?”魏琊面无表情的问道。
“呃。。。”魏辛一愣,为父皇变脸的速度感到惊讶,刚才还高高兴兴的,怎么突然就变脸了。。
“一个月之内,南弛道就完工了,两个月内,北弛道也差不多完工了!”魏辛恭恭敬敬的作辑回道。
魏琊闭气双眼,神色陷入沉思,沉思数息之后,便睁开双眼,出声道:“传高亥觐见!”
“诺!”司忠虽然疑惑,但还是迅速应了下来,随后便转身离开,让小六子去传令了。
魏辛微微皱起眉头,神色有些不解,“父皇,为何传高亥?父皇可还记得,他可是鲁国死忠,鲁国灭亡之时,若非有将士阻拦,他差点自刎!”
魏琊淡然一笑,伸了一个懒腰,“死忠鲁国,寡人不在乎,寡人在乎的,是他的文韬武略,此人虽三番两次败于大魏帝国手中,但其曾经率领五万鲁军,剿灭了二十万齐军,又阻拦二十万齐军!”
“此等战绩,足以傲视群雄,虽败于大魏,犹荣也,此人有大才,且善率骑兵,若令其率兵攻匈奴,必可增加胜算!”
魏辛微微一惊,“父皇这是要北伐?”
魏琊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假不思索道:“灭匈奴的时机已经到了,此战,寡人御驾亲征,赶在科举殿试之前班师回朝,让大魏帝国一日二喜,壮哉我大魏!”
刚刚走回藏书阁的司忠被吓了一大跳,御驾亲征?
“父皇,你还御驾亲征?不如,让儿臣去吧!”魏辛顿时急了。
魏辛早就打算好了,北伐匈奴的时候一起去,上次平定百越,去了没打成,没过战场上的瘾。。
“你去什么?好好待着!”魏琊没好气的说道。
“父皇,要不这样,咱两一起去?”魏辛试探性的问道。
魏琊毫不犹豫的摇头拒绝,“你是寡人儿子,也是大魏帝国未来储君,父皇御驾亲征,你就留在天京城,处理父皇的政事,多熟悉一下皇帝的政要,顺便体验一下皇帝的感觉是如何!”
我体验个屁啊,我已经体验了很多年了。。。魏辛内心腹诽着,但也没有继续说什么。
“儿臣告退,去给母后请安了!”魏辛作辑行礼告退,魏琊点了点头,魏辛便转身离去。
时间缓缓流逝,大约一炷香时间之后,高亥便走进了藏书阁,此时的高亥,两鬓已白,面容苍老,皱纹密布,犹如六十岁的老头子,他实际年龄才五十余岁。
高亥走进藏书阁,看了一眼坐在帝位上的魏琊,内心五味杂乱,情绪复杂。
他终究坐上天子之位,终究灭了鲁国,横扫了天下,自己对他,充满恨意,又充满感激,恨,是因为他灭了自己的鲁国,感激,也是因为他灭了鲁国,灭了天下诸侯,一统天下,安万世太平,令天下百姓再也不用受战乱之苦,再也不会时时爆发大小战争,天下百姓安居乐业!
“草民,拜见皇帝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高亥行就将木的弯腰作辑行礼道。
魏琊从帝位起身,目光也有些复杂的走向高亥面前,看着苍老的高亥,不禁想起二十三年前,自己率兵攻鲁的场景,那个时候,自己二十岁,意气风发,控制魏国不久,高亥则是鲁国太尉,位高权重,手握兵权,威风凛凛!
一晃二十三年过去,物是人非事事休,鲁国没了,魏国也没了,天下诸侯国都没了,万国合一,生而大魏帝国!
轻轻扶起高亥,语气带着笑意道:“二十多年过去,你老了,寡人也老了,这些年,过的如何?”
高亥低着头苦笑一声,语气淡然道:“仰仗皇帝陛下,过的很好!”
“可拿的起刀?”魏琊似笑非笑道。
高亥不禁抬起头,神色有些惊讶,不禁问道:“陛下的意思?”
魏琊双手着后,昂起头颅,抬步缓慢行走,意气风发的开口道:“昔日彭城一战,寡人跟你说了,寡人志不在天下,而是志在横扫八荒四海,前年,寡人挥八十万大军南下灭百越,耗时半年,百越灭亡!”。
“缠绕中原数百年的百越,在寡人手中彻底灭亡,百越百万里沃土,皆入大魏帝国版图,百越之民,毅为魏民,可寡人还不满足,除却百越,还有北边的匈奴东胡,此二族,当初经常掠我中原百姓!”。
“如今我大魏帝国强盛,尔不敢南下,但若大魏帝国衰弱,二族必挥师南下,趁火打劫,皆时我大魏子民生灵涂炭,名不聊生,于此,寡人趁我大魏帝国强盛之时,覆灭匈奴东胡,将其领土子民划入大魏帝国!”
“高亥,可否愿意出征,与翼鶸,罗异人一同率领大魏铁骑,纵横草原?”。
魏琊目光紧紧看着高亥!
高亥毫不犹豫跪俯在地,俯首喝道:“高亥老身,今日陛下不嫌,高亥愿以老身之躯,为中原千万百姓而战!”
此战,他不为大魏帝国,只为中原三千万百姓而战!
………………………………
第四百五十七章 司法为何?
“好!”魏琊大叫一声好,当即喝道:‘昔日你是鲁国武隆君,寡人今日封你武隆大将军,你善骑,寡人给你二十万步卒,你立即将他们训练成骁骑,训练完成之后,立即挥师北上,与翼鶸罗异人回合,合兵四十五万铁骑,给寡人扫了匈奴东胡!’
“诺!”高亥铿锵有力的喝道!
“嗯,下去准备吧!”魏琊神情肃穆的挥了挥大袖。
“诺!”高亥再次作辑应道,慢慢退步,转身离开藏书阁。
高亥刚刚踏出藏书阁,就看到迎面而来的孟歌,两人相互对视一眼,互相行礼,便各走各的,孟歌走到藏书阁门口,再次对小六子行了一礼,“禀告陛下,本相有事求见!”
“诺!”小六子恭敬的作辑应道,转身走进藏书阁。
小六子进去之后,没多久又走了进来,对着孟歌做出请的姿势道:“陛下有宣,相邦请进!”
“有劳公公了!”
孟歌点了点头,迈步踏入藏书阁,此时的魏琊又坐回帝位上,孟歌低着头走到魏琊身前不远处,就弯腰作辑行礼道:“臣孟歌见过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魏琊虚抬一手,等孟歌挺直身体,便接着说道:“何事需禀寡人?”
孟歌淡然一笑,从袖中掏出一张灰色绸绢,司忠立马走到孟歌面前,将绸绢接过,然后将绸绢展开,放在魏琊面前的案桌上,魏琊凑过身体,往上面漂了一眼。
“哦?有意思!”
魏琊看到内容,顿时来了兴趣,仔细端详上面的内容,看完之后,魏琊浮现出笑意,随即抬头望向孟歌道:“这是何人而写?果真妙,为官者,应当舍私利重国、民利!”
“陛下,此乃扬州东阳郡一名士子在科举中所写!”孟歌带着笑意的说道。
魏琊一听,挑了挑眉头,随而飒然一笑,“看此人文章,宛若活了千年的老官,将为官之道的精华尽数写出,看来此人祖上,必是连世官吏,司忠,请太子来,让他好好看看!”
“诺!”司忠作辑应道,转身离开藏书阁。。。
“陛下这下你可看错了!”孟歌脸上露出浓浓的笑意。
“看错?”魏琊一愣,只听孟歌接着道:“此人祖上十八代,未出一名官吏,哪怕是在官府打杂的小卒都没有,他家世居东隅,以捕鱼为生,直至陛下举办科举,其高中东阳郡案首,受当地官员赞赏!”
“有意思,能写出此等文章,必定经纬天地之才,可记名,日后重任!”魏琊毫不吝啬的说道。
对于人才,自己是以大海一般包容一切!
“臣就等着陛下一句话,哈哈!”孟歌开口笑道。
“父皇,找我何事啊?”
这时,魏辛大步流星的从殿外走来,神色有些疑惑,自己刚刚待在太宁殿,还没有说上几句话,就被司忠叫了回来。
魏琊将案桌上的灰色绸绢扔向魏辛,魏辛匆忙接住,然后疑惑无比的展开一看,看到前面关于匈奴东胡的一段,魏辛大感无趣,这不是废话吗?若是不打,肯定修长城啊,若是打,可能派兵啊!
完全是废话,也不知道父皇为什么把这个给自己看。
“嗯?”
魏辛看到第二段,眉头一挑,顿时来了兴趣,嘴巴也不禁念叨起来,“为官之道在于舍小利而成大利,轻私利,重国利,以民利为本,以国力为重,视私利为鸿毛,民乃国之根本,无民则国亡,民衰而国衰,民富则国强,民强则国富,若天下官吏皆可舍小利成全民利,帝国方可延续万年,长治久安!”
“父皇,这第二段写的好!”魏辛忍不住称赞起来。
“后面的呢?”魏琊面无表情的说道。
“呃。。。”魏辛一愣,稍微犹豫一下,便开口道:“后面写的的确好,但是吧,与我帝国司法冲突吧?司法乃国之根基,更是国之脊骨,而文章却崇倡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如此,还要司法干甚?”
“哈哈!”魏琊轻笑一声。
“父皇为何发笑?”魏辛忍不住带着疑惑之色问道。
“文章写到治村之道,大村百户,小村十户,村中人少,抬头不见低头见,往上数五代,为本亲,毅不可以严法治之,否村中人定会憎恶,不利于治,从而当以仁义而治,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与村中人团结一致,于利益捆绑,方可大善!”
“辛儿,此人已经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缘由吐露而出,之所以要化解事情,是因为村民都是自己人,往上数五代,说不定大家的祖辈都是同父同母的兄弟,他们若是处罚司法,以这种关系,怎么能用司法治之?”
“你要是公办,用司法治之,村民必认为你铁血无情,从而内心讨厌你,憎恶你,这样的治,怎么能成?所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办法,是正确的,这样,村民就会拥戴你,你要办事,村民也会支持!”魏琊带着笑意解释道。
“难道是因为自己人,就不要司法了?”魏辛有些不理解!
“当然要!”魏琊神色一正,“司法,是为官者手中的棘刺,更是国之脊骨,怎能弃之,文中的大事指的是鸡鸣狗盗,聚众闹事罢了,若是犯了杀人罪,区区一个村长也没有权力化小!”
“小事,自然可以化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懂了吗?”
魏辛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当即作辑回道:“儿臣明白!”
“司法,律法,是为官者或当权者手中的双刃剑,有利有弊,司法的用处,文章写的很清楚,它是一个规则,这规则不能太严也不能太松,松了,百姓就会放飞自我,无法无天,严了,百姓就感觉自己就像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鸟,会感到压抑失去动力!”
“这种情况若是经过十年乃至百年,会越发越严重,会逼的百姓造反,幸儿,父皇不可能永远陪在你身边,有些事情,需要你自己判断,帝王的判断力非常重要,若是不准,极有可能让帝国摇摇欲坠!”
………………………………
第四百五十八章 北伐匈奴!
“朝廷就仿佛是一艘大船,百姓则是水,水能承载大船,也能倾覆大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魏琊语重心长的教导着魏辛帝王之道。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短短八个字,深深印进魏辛的心中,孟歌更是忍不住露出赞叹之色,陛下不愧是千古一帝啊,什么金语都能说出。
“儿臣谨遵父皇教诲!”魏辛神情恭敬的弯腰作辑道谢道。
“这个人叫什么名字?”魏琊面向孟歌问道。
“青慕!”孟歌直接脱口而出。
魏琊点了点头,示意明白,随而继续开口道:“东阳郡郡守办事不错,换做其它官员,可能不理解下文的意思,觉得与司法冲突,视司法为无物,而他却能看懂,并敢上呈于寡人,即有勇气,又有察人之识,他担任东阳郡郡守有多少年了?”
“禀陛下,十二年!”孟歌恭恭敬敬的作辑禀报道。
“十二年。。。是一个老官了,百越四州,给他一个太守名额吧!”魏琊神色淡然的开口道。
“诺!”孟歌弯腰作辑应道。
时间缓缓流逝,日子一天天过去,始武三年正月一日,各州开办科举乡试,青慕夺得扬州解元,青慕之名,彻底名扬扬州,受到扬州太守孟非亲自接见,东阳郡郡守贾羽也如愿以偿获得百越四州之一的太守名额,皆大欢喜。
同时,公孙信、百里宏、牤牛三人从百越带回了三十万精锐,也被高亥抽出二十万悍卒训练成骑兵,天京城外的军营,日日夜夜都热闹无比,北伐计划正式展开!
在高亥训练骑兵的同时,魏琊大手一挥,着令户部尚书唐央抽调辎重粮草押往幽州边境,唐央得令之后,令幽州太守从幽州粮库抽取五千万石粮食押往北境长城!
在十万印度奴隶的帮助下,南北两条弛道,耗时数年,终于修缮完毕,让帝国实力再上一层楼,加大帝国各州交流来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