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花萼楼。
李隆基、杨国忠等人已经吃完午饭。
“爱卿辛苦了!刚才杨相公说,那安禄山有近日起兵的造反的征兆!朕以为这肯定是有人造谣,不知爱卿怎么看?”
“陛下,微臣以为,知人知面不知心!那安禄山狼子野心,已经显露!微臣也刚接到河东急报!说叛军准备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谋反!
如今河北河南均没有像样的军队布防,叛军一旦南下,必定势如破竹!两京危矣!微臣恳请立即布防反击!”
杨游一说完,高力士和立即杨国忠松了一口气!可是那李隆基却勃然变色:“可有直接证据?可有边将或是太守急报?”
杨游和杨国忠都摇摇头!
“既然没有急报,还是等等再看!朕不相信他会造反!”说到动情处,李隆基唾沫都喷到杨国忠脸上了!他也不敢去擦拭!
杨游心里感叹:这李隆基也是性情中人,对于一个蕃将如此爱护,千古罕见!
“陛下!微臣的判官张巡,极度怀疑安禄山!所以,他派出的探子到范阳探来的消息不可能有假!微臣可以肯定,各地太守的奏表,不出七日必到!”
此话一出,李隆基有些半信半疑:“既然杨爱卿深信不疑!杨相公,你速派六百里加急,刺探河北军情,随时奏报!翰林学士院取消休假!中书门下二相轮直!北衙、南衙各军暂停换班!”
“遵旨!”
却说杨游刚走出殿门,那高力士赶了上来:“杨郎!安禄山造反果真?”
“千真万确!其明日誓师!晚生是飞鸽传书,从范阳得来的消息!可惜圣上还是怀疑!”
杨游很无奈,因为已经有十几个说安禄山要造反的人,都已经被李隆基送给安禄山处置了!
要不是自己和杨国忠地位高,怕是也难免!
高力士一听,不由得勃然变色:“依杨郎之见,可几个月平定叛军?”
杨游一听,差点没气得晕过去!你当是当年武则天平定徐敬业叛乱啊?
那徐敬业带领的是乌合之众,这安禄山带领的可是大唐最精锐的铁骑!是正规军中的精锐!
“阿翁,如果不早作打算,晚生以为,判军一个月就可攻下洛阳,至于西京,就要看运气了!”
一听东都可能一个月不保,高力士十分震惊:“老奴知道了,老奴”
他怏怏而去!
五日后,中午,杨游正在翰林院值班,思考今后的大局。此时京中小道消息已经满天飞,王维、郑天皓、胡应都听说了那些安禄山已经起兵的消息。
三人一起来询问杨游。
此时王维已经加给事中衔,郑天皓加工部郎中,护应加了户部员外郎衔。
“掌院,外边消息铺天盖地,可都是真的吗?”
杨游一看,也不好再瞒,估计今日或者明日,京城就要戒严了!于是道:“据某所知,此消息千真万确!你等也要做好心理准备,随时听候圣上召唤!”
杨游一说,三人皆惶恐不安,不过也不知道前线军情究竟如何,估计杨游也不知道,于是默默退开!
………………………………
第二百五十二章 京畿防御使
杨游见众人都惊恐疑惧,便笑道:“你等也不用担心,只要潼关不失,关中自然安全!”
正在此时,外边有人来报:“启禀杨监,翰林院使杜公到!”
“请!”
杜朝贵走了进来,脸色极为惊恐:“杨公,圣请杨公火速到长生殿议事!”
杨游一看这杜朝贵的表情,就估计李隆基已经知道安禄山反叛的消息!
果然,路,杜朝贵道:“杨公!圣接到颜杲gao卿太守的紧急牒报以后,倒像是老了十岁!还请杨公多说些好听的话!”
“好听的话?杜公,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我看洛阳不出一个月,就会失守!就剩下潼关天险一道!”
“话虽然如此说,不过圣春秋已高,也经不起太大的打击!”杜朝贵默然道。
进得殿来,杨游看见北衙各军大将军、二相、高力士、左羽林大将军封常清、右金吾卫大将军高仙芝全在。那李隆基神色灰暗,喃喃自语!
“陛下!人都到齐了!可以开始了!”高力士在一旁轻轻道。
李隆基猛然惊醒,接着脸色又瞬间涨得通红:“是朕看走了眼!是朕看走了眼,养虎为患!”
“陛下,微臣早就说过,这安禄山会造反!陛下就是不信,天下人也不信!如今怎样?不过圣不要惊慌,只要圣一声令下,天下勤王之兵四起,不出三月,必定击溃叛军!”
他这话一出,殿内一个迎合的人都没有!他望望众人,倒是很尴尬。
这里大部分都是军人,都知道形势逼人!这杨国忠除了会吹牛,实际此时什么也干不了!
李隆基抬头看了看杨国忠,又看了看杨游,最后把目光停在封常清身!
“封将军,你以为如何?”
“陛下!微臣以为虽然叛军前锋已经到了赵郡附近,来势凶猛。不过那三十万人乃是虚数!加大部分乃是胁从,绝不会死心塌地跟随安禄山!因此圣不必过于担心!
微臣请旨,带领南衙宿卫的两万人,立刻奔赴洛阳,打开金库,再招十来万勇士。然后挥鞭度过黄河去,不出几日,必定提安禄山人头来见!”封常清信心十足!
李隆基一听,瞬间脸色变得大喜:“好!就依封将军!翰林院即刻拟制!任命封将军为范阳、平卢节度使!加御使大夫,即刻带兵赴东都组织防御!
再派左金吾卫将军程千里,赶赴河东募兵五万,就地训练!以防贼人!任命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出井陉,进攻常山郡!命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出云中,攻击叛军侧翼!
任命高仙芝将军为潼关防御使,招募勇士十万人训练,再派左龙武军三千人给他,以防备潼关!
解杨游翰林学士及殿中监、河东采访使。任命其为左散骑常侍兼京兆尹、摄御使大夫,京畿防御使,参与机密。统领神威军火枪一营,戒严京师!命其余各节度,带兵赴京勤王!”
“皇圣明!”
杨游一听,这摄御使大夫,必须要出翰林院,也是正常。这“参与机密”,乃是很多年不用的称呼了,意思是可以列席宰相会议!当然,皇帝也可以咨询意见。战争时期,一切都没有章法了!
左散骑常侍,却是正三品职事,不过是虚的。
…
待所有军将离去,李隆基又把二位宰相、杨游、高力士单独留下来,安排了一些马匹、武器、钱粮方面的事务。
最后李隆基道:“朕等勤王的军队到达以后,将御驾亲征,亲自会会这叛贼安禄山!”
这时杨游突然道:“陛下!微臣以为,封将军虽然勇猛无敌,不过新招的士卒,怕是时间太过于仓促,难以成军!
加之洛阳无险可守,防御难度极大!为了以防万一,臣恳请让神威军副都头张将军带领三营神威军,以保卫洛阳!”
“陛下,臣以为不可!神威军乃是保卫陛下和京城的中坚力量,不可轻出!
微臣相信,封将军战功显赫,必定能克敌致胜!不日就得捷报!”杨国忠道。
“朕也相信杨相公之言,神威军暂不轻动,先看看形势再说!爱卿还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既然如此,微臣还另有二建议!臣管理的清海军在江南外海缉捕盗贼,微臣恳请派其进入淮水警戒,以防叛军南下江南!
其二,如今很多郡县长官,不敢阻击敌军,望风而逃!微臣的河东采访使判官张巡,极有才干和胆识。臣恳请派其担任侍御使兼巡防特使,以钦差身份巡视并督导河南防务!”
“准!”
……
京兆府。
杨游把张巡找来,告诉了对他新的任命,然后道:“某以为,洛阳几乎不可能守住!你以的速度赶往河内、睢阳、谯郡、汝阴一带,与颜真卿一道,组织军民撤退。
有条件的郡,必须予以坚决阻击!某已经派蒋鹏率领清海军进入淮水!必要时,你可以联系他!”
“卑职一定不让叛军进入江南,请主公放心!”
“好!”
待张巡走后,杨游又把石云山、方强、邓三、萧南找了来。让其加足马力生产火器,也许很快就要用。
“这些人的训练如何?”
“还不错!卑职遵照主公指令,赶走了四百多名想来混饭的士兵!主公,难道洛阳守不住吗?”邓三道。
杨游点点头。
……
“陛下,洛阳武器库兵器大部分人无法使用,封将军招募了六万余人,只有一半人有残缺武器。其进驻武牢后,碰到安禄山军队的进攻,已经土崩瓦解!残部已经退守陕郡。
河内郡太守颜真卿组织居民一万余人,抵抗了十余日,终因敌我力量过于悬殊,城破。颜太守带领五百余人,与河南巡防特使张巡一道,已经退防陈留郡、睢阳郡,以防叛军南下。”
中书主事把紧急军情牒文读完,那李隆基面色惨白!杨国忠也哆嗦起来,就是高力士,也不时拿眼瞅着杨游和李隆基。
“封常清误国!军器监误国!可恨!撤销封常清一切职务,以白衣在高仙芝军前效力。将军器监东都少监即刻斩杀!
命陇右、河西增援之各部统一归高仙芝指挥!朕将命太子监国,朕亲赴潼关,看看那安禄山如何攻下潼关!”
“陛下!万万不可亲往!”高力士和杨国忠都苦劝不已!
尤其是杨国忠,一听皇帝要御驾亲征,命太子监国。那他的小命不是就完了吗?
………………………………
第二百五十三章 拜相于危难
原来,杨国忠与太子关系极差,其曾经与李林甫一道,数次要谋换太子。
试想,如果太子监国,战争时期,找个理由把杨国忠杀掉,不是轻而易举吗?
不过李隆基似乎态度很坚决:“各位爱卿回去吧!”
杨游摇摇头,心想,到晚上,几句枕头风一吹,你恐怕就不会如此想了!
果然,到了第二日,丝毫没有见到李隆基要太子监国的制令!他也丝毫没有要亲征之意!
杨游已经以京畿防御使的名义,请旨组织了团练兵五千人,不过虚报的两万人,以便多领些给养。
他并不想多招人,而是坚持少而精的策略。这些人以自己的卫队为主,有一半的卫队士兵都当了校头、队长等军官。两个特别优秀的当了副将。
再加上自己的几百名庄丁,又从李帛家里面征调了六百匹战马,从闲厩里面挑了四百匹马,倒是组织了一千名骑兵,四千名步兵。
武器当然都是京城武器库精良的刀甲、弓弩。为了得到这些武器,他还找军器监,花了两千贯送礼。否则像封常清那样,不但招了一群乌合之众,而且连兵器都没有,就上战场了,打个屁的仗!
当然,那些步兵,也只是抓紧训练些队形、军令而已,弓弩训练时间不足!这在当时的条件下,也算精兵了!
当然,杨游任命的教官,训练很严,已经杀了几名不听军令的士兵。
不过,杨游给的待遇很好,其他人给不起,所以,这些士兵都非常愿意在杨游麾下效力!
这五千人,杨游把方强要过来当了副都头,自己兼任都头。苟军担任行军司马兼都虞侯,萧炎担任副将、衙牙,并统领骑兵。
元晟担任判官兼书记、副衙牙。方强升任中郎将,苟钧加兵部郎中。
战争时期,皇帝对于上报的军官一律签字。其实,在安史之乱时期,一个普通的及第举子,如果有人推荐,三、五年当上宰相也可能!比如张镐!
反正那火器生产已经进入正轨,也不要方强亲自指挥,杨游让萧南担任了火器坊主事。
他在等机会!一个上位的机会!
不久,机会很快就来了。
因为皇帝杀了高仙芝、封常清。
原来,安禄山攻下洛阳后,急于称帝,并没有着急进攻潼关。
潼关守军已经集结三十万,其中有五万人是河西、陇右、禁军中的精锐。洛阳敌军不过十几万而已,还是虚的。
李隆基和杨国忠经过试探,认为帝**队反攻时刻已经来临,决定命令高仙芝、封常清主动出击。
而高仙芝、封常清二人却认为,自己的军队,根本不是敌军的对手!所以只能防守手,以消耗敌军。待郭子仪、李光弼从侧翼不断袭扰叛军,几个月后,敌军缺粮,自然后退。
李隆基和杨国忠当然不满意,不过诱发杀他二人的原因有二:其一,皇帝命他二人在潼关外的陕郡组织一道防线抵抗。二人认为抵挡不住,未经请旨,便私自带领十几万人,退守潼关!
但在退守途中,私自打开了帝国大仓库,把物资分给士兵。结果被安禄山追上,物资大部分被其抢了去,还损失了一半的人!这让李隆基非常恼火。
其二,是监军边令诚诬告他二人贪污受贿,克扣军粮!当然,这其实不是主要原因。二人不听指挥才是主因。
因为有了安禄山叛变的教训,李隆基已经不信任大将,开始在支部队里面都安排宦官监军。
李隆基与高力士商量继任的人选。
“这高仙芝、封常清的确可恶!高将军,如今斩杀他二人后,谁可为大将?”
“老奴以为,现在只有两个人选,其一,哥舒翰。其二,杨游。老奴推荐杨游!因为听说哥舒翰目前病得很重,已经瘫痪在床!而他可能也会拒绝领兵。
杨游虽然年轻,也没有组织骑兵和大集团在平原作战的经验,不过他有西山、安南的经验,而且还未尝败绩!
加上这神威军也还是他创建的,臣以为,派他统兵,定然可以很快平乱!”
“高将军与我想的一样!这杨游点子多,也还算忠心!他推荐的颜真卿、张巡也都不错。另外,还是让边令诚监军吗?”
“老奴以为,这监军也要换!边令诚与高仙芝曾经在安西共事多年,他监督高军很合适!
这监督杨军,还是要派杨游认识的人,毕竟指挥权还是在他身上!二人搞僵了也不好,只要监督他是否忠心即可!”
“高将军之言有理!那就任命杨杜朝贵担任监军!提升其为左监门卫员外将军同正!”
花萼楼。
李隆基把杨游、杨国忠、陈希烈、高力士等召集在一起,商议派杨游镇守潼关一事!
“朕经过认真考虑,决定任命杨游为兵马副元帅!顾邕,宣制!”
“正议大夫京兆尹摄御使大夫上柱国开国县伯杨游,可银青光禄大夫、户部尚书、御史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天下兵马副元帅;范阳、平卢、河南节度使!余如故!”元帅是荣王李琬
“微臣谢主隆恩!微臣还有一请,只要圣上应允,不到年末,微臣就会将匪首安禄山的人头提来!”
“讲!”
“微臣恳请将神威军调往潼关住防!京城防御有万骑、飞骑一部足矣!假若潼关不保,京城靠这几千神威军也不可能守住!所以,这精锐放在此处,是闲置!”
“朕也有此意!准!中午举宴,朕亲自为爱卿送行!”
“臣多谢陛下!”
杨游想,你已经给封常清、高仙芝在此处也送过行,还把他送到另一个世界去了!
不过自己不是封常清,也不是高仙芝!希望自己能把安史之乱的危害减小到最低限度!
杨游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