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王国之南亚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王国之南亚风云-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德国这次前来秦国的人员中有秦孝泉的老朋友奥尔德,他是这次的谈判大使,其实做主的还是军方的人员。

    对于德国的到来,秦孝泉用脚趾头都知道他们的用意。但是他不得不重视起来。

    以前日本的来使秦孝泉可以把他们赶出去,因为他讨厌日本人,秦国和日本距离这么近,还有日本侵略祖国的事情,秦国注定和日本不是一路人,而是天生的敌人。

    但是德国就不同了,德国的军事力量再强,它也只能在欧洲称王称霸,第一就是德国的人口基数太少只有几千万人口,就算将来与德国为敌,德国也不可能派出百万大军前来远征秦国。秦国只要不予整个西方世界为敌,不让他们联合起来共同的对付秦国,秦国基本上就相安无事。

    第二就是即将到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注定是失败的角色。秦孝泉现在是能从德国捞多大好处就捞多大好处,没捞到也没什么可惜的。因为他主张的是自力更生。

    秦孝泉为了能够让德国重视秦国,展现独立军的军事面貌,秦国对德国的接待规格是相当的高。德国的这次来访人员是非常的低调。

    两艘巨大的飞艇先后降落在锚位后,奥尔德一行人伴随着21响礼炮的声响走下悬梯,蒋百里作为秦国军委会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上前迎接奥尔德一行人,两人算是旧识,拥抱过后,就进入正式外交礼仪蒋百里介绍秦方人员,

    奥尔德介绍德方人员。等介绍完毕后,蒋百里对奥尔德笑道:“为了迎接贵国的到来,国主特意为你准备了仪仗队检阅。”

    随后蒋百里带着奥尔德站定位置后,只听远处,传来一声宏亮的口号声“正步走——”,只见四列纵队,踢着正步从远处走来。203名仪仗队队员的选拔都是身高在一米八体重在一百六十斤,身着独立军军礼服,每一名队员的长像都是经过精挑细选。走在仪仗队最前面的是一名擎旗手和两名护旗手,随着仪仗队越来越近。

    突然一声“立定的”口令,仪仗队列顿时定在原地。向右转。向前五步走,向后转。连续的几个口令下答后,等擎旗手和护旗手调整好位置后,仪仗队指挥官,手持军刀走到琼斯身前十五米处,拔刀、撇刀、立刀、托刀、举刀后声音宏亮地吼道:“特使阁下,秦国独立军仪仗队列队完毕请您检阅!”

    做为一名军人,奥尔德顿时就被秦国仪仗队的风采给迷住了。听完翻译用德语说道:“开始检阅!”

    仪仗队指挥官手持军刀转身撇刀,随着《歌颂祖国》的乐曲响起,放慢了正步的速度在前面引路。蒋百里做为陪同琼斯检阅,稍微落后了半个身位。

    检阅结束后,奥尔德又回头看了仪仗队足有两分钟的时间,点头对蒋百里说道:“这是我见过最好的仪仗队!”

    蒋百里也自豪地说道:“我也一直这么认为,他们是我们独立军的楷模!特使阁下你的老朋友国主正在等候您的到来。”

    奥尔德一行人坐上礼宾用的马车。驶向京城的标志性建筑京城大礼堂。京城大礼堂门前已经设立了几道警卫线。

    全南校区一身黑色的独立军军礼服,笔挺的站在台阶下面,看着远方。直到奥尔德一行人下车,秦孝泉才转过身,向前迎了几步。与奥尔德握手时说道:“欢迎你我的老朋友。我们终于又见面了”

    “是的,我亲爱的阿拉丁·秦,我太想念我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了。你的仪仗队真的很棒,我到现在脑里装的还是那些小伙们的身影。让我更想不到的是,至你我一别到现在不到六年的时间,你就成了一个国家的领袖,一个国家的国王,真是令人难以置信。我皇陛下让我带他想你问好。”奥尔德笑着说道。

    “感谢德皇陛下的问候。仪仗队小伙们也为此付出了许多努力和汗水。这是他们应该得到的赞赏。至于我能有有幸成为一国领袖,是侥幸而以。未来我相信我们秦、德两国间会有着更广泛的合作。特使阁下我们里面请,这里以为你准备好了欢迎的酒宴。”

    接待奥尔德一行人的宴会厅并不大,酒席也不是十分丰盛,秉承热情、真诚、低调,秦孝泉接待奥尔德一行人。

    席间秦孝泉与奥尔德两个老朋友开始了愉快的闲聊。德国人是比较较真的民族,尤其是外交场合都比较严谨务实,没有风花雪月高谈阔论的垫场、蒋百里一行人直奔主题地与德国代表聊了起来。。。

    德国这次来秦国的目地有二,一是希望在亚洲扶持拉拢一个国家,将英、法两国的兵力无法从远东转移到欧洲上来。二是打算让秦国当德国的炮灰,让秦国在远东和英法死磕。

    这些天德国代表参观了秦国一些在建的基础设施、大型工业项目、军工企和大型工厂,比如兵器制造厂,汽车生产厂,柴油机制造厂,汽油机制造厂,齿轮厂等重要的工厂。其间德国代表也在不停地向秦国推荐他们先进工业设备。并且还以愿意承认秦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为诱饵,想把秦国绑上他们的战车。
………………………………

第80章德国来拉拢

秦国现在还是一个不被其他列强各国所承认的国家,英法所在的协约国有英法这两个强敌在,其他国家是不可能承认秦国独立的。

    而德国所在的同盟国也因为有这么一个强势的德国在,如果德国不承认秦国的独立,同盟国的其他成员国是不会提前去承认秦国的。

    所以秦国现在在世界的面前现在算是一个黑户,而且还是一个有点实力的黑户。

    秦孝泉也不在乎秦国是不是被其他列强所承认,第一是因为现在还处在秦国与英法两国的军事战争中,没有英国这个世界头号强国点头其他国家也不会应为承认秦国独立而与英国交恶,不过现在嚣张的德国除外。

    德国的嚣张、高傲不是评嘴上说出来的,是戴在他们的脸上,他们的骨子里的。

    德国开出的条件就是德国和他的同盟国承认秦国独立的事实,但是德国要求秦国必须听从他们的指挥全力的进攻英国在远东的军事力量,为此德国还准备支援秦国一个军的陆军装备,一百门120mm火炮。岸防炮也可以支援秦国二十门,但是秦国必须掏钱购买。

    秦孝泉感觉德国太开不起人了,这是在打发叫花子的节奏啊。德国的陆军装备要来有何用,秦国上下现在用的是后世天朝的八一半自动步枪优化改造设计而来的中华一式步枪(钢铁不合格)和后世俄国的AK设计而来的中华二式自动步枪(合格的钢铁产量太少,只能装配到排以上的部队,当轻机枪使用)一百门120mm火炮秦国倒是有用,秦国现在的70mm、100mm、120mm、150mm型号的火炮总月产量只有35门(合金钢铁产量限制太大)。不过在‘共工计划’成功实施后,英国的近两千门各种火炮落入秦国的手中,德国的这一百门火炮可有可无。

    岸防炮对现在的秦国几乎无用,因为秦国现在有水雷封锁几乎没有海上贸易往来,但可以拿来研究研究为秦国海军舰炮储备技术。现在的舰炮和岸防炮的原理都是通用的,不同的就是岸防炮威力和后座力太大,不能直接的搬到舰艇上去,但是降低和解决后坐力后基本就可以直接使用了。

    秦国开出的条件是秦国可以再远东牵制英法的军事力量,但是仗怎么打、怎么牵制由秦国说了算,德国只有建议的权力。

    再有就是无偿的支援两座一万吨的船坞,200门150mm火炮,30门岸防炮。并给秦国提供2000万马克的有息10年贷款,用来购买德国的发电设备、平炉炼钢设备、机械设备、合金钢材的配方和一些其他方面的专利。

    秦孝泉也提出了想要德国帮助秦国制造两台机械式计算机的想法,他的理由是为了统计秦国的人口。

    机械式的计算机早在17世纪就开始了,欧洲一批数学家就已开始设计和制造以数字形式进行基本运算的数字计算机。1642年,法国数学家帕斯卡采用与钟表类似的齿轮传动装置,制成了最早的十进制加法器。1678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制成的计算机,进一步解决了十进制数运算。

    英国数学家巴贝奇在1822年制作差分机模型时提出一个设想,每次完成一次算术运算将发展为自动完成某个特定的完整运算过程。1884年,巴贝奇设计了一种程序控制的通用分析机。这台分析机虽然已经描绘出有关程序控制方式计算机的雏型,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而未能实现。

    巴贝奇的设想提出以后的一百多年期间,电磁学、电工学、电子学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在元件、器件方面接连发明了真空二极管和真空三极管;在系统技术方面,相继发明了无线电报、电视和雷达……。所有这些成就为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准备了技术和物质条件。

    机械式计算机发展到现在已经经历了近300年的历史,也即将发展到极致。下面的发展就是迈入电子式计算机时代并将迅速的发展起来。

    秦国想要进入计算机的研发制造工业,必须先从逻辑最简单的机械式计算机入手,弄懂了机械式计算机的运行原理,秦国才能进入电子式计算机的研究和他需要运行的语言的编写等等工作。

    现在秦国的521基地里面已经制造出了电子管、二极管、三极管,虽然工艺粗糙、电子元件也不稳定,但是秦国现在已经具备了制造电子计算机的硬件基础,如果秦国再把计算机的原理搞清楚。

    在结合秦孝泉从后世带回来的计算机做参考,那么华夏民族真正属于自己的计算机就会从他的手中诞生。

    秦孝泉为什么想要从德国人的手中购买两台机械式计算机,因为现在的机械式计算机个头都非常的大,重达几吨。数量还非常的稀少,研究的人也很少,而且都在国家的控制之下。

    虽然这种简单的计算机运用的领域非常有限,但是各国管控的还是非常的严密。秦国对这方面没有任何的研究,就必须借鉴他国的技术来发展自己的计算机技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秦孝泉手中有后世的计算机,但是那是高度集中化后的计算机,对研究电子计算机起到的作用不大。只有这种简单的机械式的计算机才是最适合现在秦国计算机的研究和发展。任何产业的发展都是从最基础做起,把基础夯实了,秦国的工业发展才能快步的进行下去。才能让秦国的工业遇到瓶颈时,不用去求助别人就能凭借自身的积累解决问题。

    接下来几天时间秦、德的谈判陷入了僵持,双方都不太肯让步。直到德国人实在承受不住压力的一天早晨,德国代表对着蒋百里拍着桌说道:“我们决定回国了,这是一次失败的谈判,秦国毫无接受德国的诚意让我们非常失忘。”

    蒋百里笑了笑:“特使阁下,你错了,我们秦国一直是抱着非常诚肯的态度与贵方谈判,显而易见。我们理想的合作对于贵我双方都是有大利可图的,我们这些天一直在由贵国向我们转让合金配方、贷款的事情上坚持着,那么今天我们不妨开门见山的表个态,配方、贷款是秦、德合作的大前提,这是我们国主的意思。如果德国方面同意与秦国合作,我国可以把中华二式自动步枪的图纸免费的赠送个德国。”

    听了蒋百里的话德国代表都楞住了,接着有一喜,他们最想要秦国的中华二式自动步枪,但是先前秦国一直都没有松开,为此奥尔德也找过秦孝泉。

    德国代表看了看左右随行的人后对蒋百里说道:“我建议今天上午的谈判就到这里。关于贵方刚刚的提议,我们要慎重考虑一下才能给出答复。”

    那晚德国人所住的宾馆灯亮了一夜,在次开启谈判的时候,德国人表态十分明确,如果秦国向德国支付全额的四艘战舰的定金,德国将无尝的转让合金配方、有息10年的1000万马克的贷款,还将向秦国派出船坞建造的工程师和熟练工人。甚至包括了对未来战舰上海军人员的培养!

    德国人妥协之后,双方的谈判在次回到快车道。生产合作。技术交换,以物易物式的产品资源交换等等。从军事到民用,涉及到的谈判项目多达五十多项。交易基本还算是比较平等的,当然秦国在某些方面还是吃了一些技术上的亏。但长远来看,这个亏吃得并不亏!毕竟工业技术上的有些东西不是拿钱就能买回来的。

    当一系列淡判尘埃落定的时候,一位参与谈判的德国科学家翻看完厚厚的一份合作意向录后,对同行的人说道:“虽然秦国现在工业上的成就远远落后于世界列强,但今天我敢肯定的说,十年之后,秦国一定会成为世界上第一流强国!”

    德秦双方这份合作备忘录以不对外公开的形式签属完毕的。之后秦孝泉邀请德国人在京城大礼堂举办一场丰盛的庆祝晚宴。。。
………………………………

第81章再回祖地

    卫国军在掌控了西藏地区及云南之后,第二军开始向越南发向的法军扑去,两军在越南的边境形成了对峙。第一军翻越昆仑山,来到南麓,居高而下如猛虎般虎视眈眈的和英军对峙。

    独立军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战斗,开始进入战略防御期,在暹罗、恒河北岸等地,大量的修建防御工事。像旁观者一样,看着暹罗的义军、印度的叛军及尼泊尔军队、伊斯兰军队和英法军队的战斗。并且还不时走出防御去,来一次对英法军队的短时接触战,以牵制英法军队,让英法军队无法全力的剿匪。

    秦国在成为战争的大后方,没了战争威胁的秦国,在‘一五规划’的指导下,开始全力发展工业。以增强秦国本身的战争实力。

    以前的秦家堡,现在的秦城早已变幻了模样,没了任何牵制的它如脱缰的野马快速的发展、扩张,成为华东区的直辖市。

    在秦国成立初年,秦孝泉为了均衡的发展秦国的工业。做出了一次秦城市部分企业迁移的举措。但是,两年过去了。秦城一批新的企业又发展起来了。也成为秦国各市中,工人所占比例最大,教育、医疗最完善,研发实力最强的城市。这不得不说秦孝泉为秦城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秦城,作为秦孝泉的起家之地,秦国的工业起源地。它在秦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五规划’是否能够圆满收尾,还要看秦城的工业实力是否能支撑起秦国全国的工业发展。

    秦孝泉在离开秦家堡三年之后再次回到这里。秦孝泉及其他人员,乘坐着汽车,沿着以修建好的盘山公路,一路走走停停的来到秦城。此时已经是1911年,年底。

    在得知秦孝泉回秦城过年的消息,秦城人民一下沸腾起来,这种热情自打进了华东区以后,秦孝泉的随行人员就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每到一座华东区的城市,秦孝泉都要下车,那怕在小的城镇,秦孝泉也要走上圈。人们对秦孝泉的拥护和爱戴所有人都感受得到。

    但没想到秦城人的热情超过了任何一座城市,人们对秦孝泉的拥护可以用狂热一词来形容,还没等进入秦城,汽车就已经无法前行,公路两边站满了欢迎秦孝泉回家的人群,山呼海啸般的喊着‘国主万岁’的口号!

    秦孝泉也被这种热情感染,心潮澎湃地下车,与欢迎他的人们握手。警卫被秦孝泉这一突然举动吓得直冒冷汗。作为秦孝泉的侍卫长秦勇好说歹说才把他劝回马车。

    但秦孝泉执意要站在天窗中,向两面的人群招手、示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