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天灭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封天灭日- 第2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随后,法国总理肖当又会见了巴本,说他自己“并不反对德国通过演化手段明显地扩大它在奥地利的势力”。

    英国一直谋求全面解决与德国的矛盾,在“总解决”中,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都是讨价还价的筹码。

    1937年11月19日,英国枢密大臣哈里法克斯在伯希特斯加登拜会希特勒,明确表示“凡尔赛强制条约的错误必须加以纠正”,欧洲秩序的变更问题,亦即但泽、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问题,迟早定会发生,英国所关心的只是“这些变更必须通过和平演变来实现”。

    希特勒摸到了英、法的底,知道它们对德国吞并奥地利不会进行干涉,便放手大胆去干了。下一个目标便是捷克,而后嘛,那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

第四百零四章当战争的旁观者

    第二次世界大战将会如期而至,毕竟封天仅仅在亚洲兴风作浪,并没有干预欧洲的局势,毫无疑问欧洲还会沿着原来的轨迹运行。

    封天按部就班地做好迎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准备,在制造了一批数量不菲的中小型舰船之后,已经开始制造大型军舰。

    尤其是新型航母的制造,这对于一个从事重工行业制造的封天来说,属于重操旧业,没有多大的难度。

    而且,封天把后世的造船工业技术移植到自己的造船厂,采取模块化造船工艺,大大节省了时间。简单地说,就是把巨大的船舶划分成若干模块分别制造,最终合成舰体。

    新型航母的标准超越了这个时代,排水量:标准61170吨,满载81700吨,主机采用4台蒸汽轮机,209000K,4轴推进,航速32节。续航力4000海里/30节,12000海里/20节。

    载员:舰员2930名,其中军官155名;航空人员2480名,其中军官320名。

    船体:长318。5米,宽39。5米,飞行甲板:长326米,宽76。8米,吃水深度:10。8米。

    武器装备:配置3座8联装“飞鱼”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3座“密集阵”近战武器系统,4座电子对抗诱饵发射装置,1台台“美人鱼”拖曳式诱饵。

    舰载飞机:预计配置80架。并配置导航雷达和火力控制系统。

    动力装置为8台锅炉,4台蒸汽轮机推进功率:20。9万千瓦,最大航速:30节。

    最重要的是,新型航母是为了超音速战斗机准备的,而不再是以前的老式飞机。而且,导弹这种新型武器已经列装战斗序列。

    作为短期防御战略,原有的两艘航母已经足够了。

    现阶段这两艘航母作为训练舰,正在为北地义勇军海军培养大批海航飞行员,一旦新型航母列装,将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战斗力。

    封天的计划要制造六支航空母舰编队,那么,他就要利用这两支航母编队在近几年内训练出六支编队海军战斗人员。

    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六艘航母同时建造,这样的场景非常壮观。

    其实,制造六艘航母与制造一艘也差不多少,一套图纸制造同一类型的军舰,只不过是每一个零部件同时复制而已,使用的人多、材料多而已。

    由于是模块化制造工艺,相对来说并没有增加太多的难度。

    虽然封天刚刚建立海军,但是,超时代武器的出现,无疑让封天立于不败之地。

    虽然封天不想在这段时间与日倭军队进行海战,但也不害怕日倭海军的进攻,汉省的陆地机场起飞的战机,足以毁灭日倭海上舰队的威胁。

    当然,现在与日倭开战不是封天的意愿,北地义勇军导弹这种装备,封天暂时还不想暴露。所以,不是到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开战最好。

    在即将来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封天不会参战。

    所以,北地义勇军海军有足够的准备时间。

    作为一个旁观者,封天需要干两件事情,第一是发财,发战争财,为战争的双方,无论是盟国一边还是轴心国一边,只要愿意都可以提供武器、提供能源、提供战略物资。

    当然,这是建立在对方愿意使用黄金的前提下。

    第二则是大力发展军备,等待出手的时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封天想当那只黄雀,或者说,希望成为渔翁。

    日倭军队占领了中南半岛三个国家之后,并没有停止脚步,继续向南、向西挺近。

    日倭的战略次序是,首先占领中南半岛,而后向马来挺近,继而入侵印度尼西亚,最后才是菲律宾岛。

    因为,入侵菲律宾必然惹怒美国,双方必将成为交战国,也必将影响到美国向日倭提供贷款和所提供的战略物资支援。

    日倭军队攻占英法殖民地,美国会作何反应,会不会切断能源供应,日倭人心中没有把握。

    为此,日倭囤积了一部分资源,至于美国人会不会做出激烈的反应,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日倭还想继续获得美国的贷款以及战略物资,现阶段弄到手的财和物越多越好,所以,日倭把对美的战略目标放在了最后。

    在东南亚,日军向南横扫法国占领军,在迅速占领越、老、柬三国之后,进攻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泰国。

    泰国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西北与缅甸接壤,南临马来亚,是日倭侵略者早已觊觎的前进基地。

    当强大的日倭军队集结在边境的时候,泰国政府认为对日军进行抵抗是毫无希望的。

    于是,泰国政府向伦敦和华盛顿发出了救援的呼吁,希望他们提供武器,包括飞机和弹药。

    但是,英美两国均表示无力提供。

    日倭陆军部授权南方司令寺内寿一大将,就日军进入泰国的一切军事问题同泰国当局进行谈判,可是遭到泰国政府的拒绝。

    1939年5月7日,日本驻曼谷大使坪上贞二警告泰国政府,不论谈判结果如何,日军都将按计划进入泰国。

    当时泰国总理不在曼谷,他的同僚们不顾日倭大使的警告,仍然表示不愿接受日方的要求。

    结果,日本军队果然开始行动了。

    5月8日早晨,日本第15军从印度支那南部越过泰国东部边界。

    5月9日天亮时,先遣部队就进入了曼谷。

    而另一支从海上进发的日军,也于8日黎明在曼谷附近登陆。

    在强大的日军进攻面前,泰国政府被迫同意了日方的要求。

    5月21日,双方签订了同盟条约。

    条约中规定,双方相互尊重主权和独立,任何一方一旦与第三国之间发生冲突时,另一方应给予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的全面援助。

    这样,日本帝国主义就把泰国绑到它的战车上,给泰国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马来亚战役是日军侵占南洋各地的最重要战役之一,担任陆上作战的是山下奉文中将指挥的日军劲旅——第25军。

    第25军的编制原来是以4个师团为基干组成,当对马来亚进攻开始时,则有第5、第18、近卫共3个师团以及陆海军飞机600架参与登陆战。

    山下奉文中将的作战计划是:7月8日天未明,以主力在新阔拉、一部在巴他亚及阔他巴尔同时奇袭登陆。

    当登陆成功后,登陆部队在空军支援下,掩护后续部队上岸。随后,山下奉文中将跟随第一批登陆部队第5师团、18师团一部登上了马来半岛。

    8日凌晨,日军第5师团一部在泰国最南端的宋卡、北大年两处突袭登陆;第18师团一部在马来亚的哥打巴鲁突袭登陆。第5师团上陆后,几乎没有遇到抵抗,进展比较顺利;在哥打巴鲁,日军第18师团遭到了英军的顽强抵抗,并一度使日军陷入苦战。

    就在同一天,英国远东舰队司令菲利普斯中将获知日军进攻后,立即召开了紧急作战会议,并决心亲自率领舰队进行反击。

    第二天,菲利普斯中将率领由两艘大型战列舰和四艘驱逐舰组成的特混舰队,开出新加坡,准备去截击日军的运兵船。

    10日正午时分,“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战列舰在关丹以东约40英里的海面上被日军飞机发现。

    随后,一场海上袭击开始了。

    从航母甲板上起飞的日军轰炸机、鱼雷机相继飞临远东舰队头顶上,对大英帝国远东舰队进行轮番攻击。

    大英帝国远东军舰队主力“威尔士亲王”号配有175门高射炮,每分钟能发射6万发炮弹,但也未能阻止住日军鱼雷机的准确俯冲。

    大英帝国远东舰队代表着传统海战,日倭航母编队代表着现代海战的新战法,12时23分,26500吨的“反击”号被鱼雷击中沉没。下午1时20分,被称为“皇家海军不沉之舰”的“威尔士亲王”号遭到同样的命运。

    战列舰时代走到了终点,舰队司令菲利普斯中将连同870名官兵一起丧命,而日军只损失3架飞机。

    发生在东方的这一场海战,英国远东舰队的溃灭给英军冲击很大。第二天,新加坡的报纸刊登了加黑框的“威尔士亲王”号的照片,表示哀悼。

    英国首相听到海军大臣的汇报之后,异常悲哀,叹息“从来没有遭受过这样大的打击”。

    英国参谋总长布鲁克将军在日记中对这次巨大的损失作了如下的总结:“这意味着,从非洲往东经过印度洋和太平洋至美洲,我们已经失去了制海权。”

    这次海战,对后来的海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为它宣告了以战列舰为主的由大舰巨炮独霸海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海战的胜利,使日军顺利地在马来亚建立了空军基地,掌握了制空权,并有力地支援了陆军作战。

    日军在空中优势的掩护下,沿着马来半岛,迅速由北向南推进。

    山下奉文中将指挥的第25军,一口气便控制了马来半岛南部。

    这时,山下奉文中将仍对部下的战绩不太满意。

    于是,他把第5师团布置在大路,近卫师团布置在西海岸,采取与从东岸南下的第18师团相互呼应、加速追击的战法。这种战法被山下称为“电钻战”。

    1939年8月11日,日军第5师团冲进了吉隆坡。

    8月30日,马来半岛东西两岸的英军都撤退到半岛南端。

    31日,英军全都退守新加坡。

    这样,日军就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全部占领了马来亚。

    因为此战,山下奉文中将也因此得到一个“马来之虎”的绰号。

    9月8日,山下经过几天充分准备,终于下达了进攻新加坡的命令。

    这天夜间,日军第5师团、第18师团同时开始渡河,并在河岸上与英军展开激战。

    9日,日军进入天轧飞机场。

    9日夜,从水道桥两侧的克兰基河附近,近卫师团也登陆成功。

    至此,第25军的近卫师团从北面,第5师团从西面,第18师团在第5师团的右翼沿着南岸,从三方面向岛中央攻过来。

    10日,山下的部队已经挺进到布基帖马高地。

    布基帖马高地为新加坡最高的高地,如果被占领,足以置全岛于死地,英军司令帕西巴尔将军决心在此与日军一拚到底。

    布基帖马高地的激战,包括白刃战一直继续到第二天。

    英军司令帕西巴尔将军的决一死战,的确让日倭军吃尽了苦头,近卫师团好不容易从水源地东侧斜坡逼进高地,总算攻下了布基帖马高地,可是第25军也遭到了重创。

    10月15日,在日军强大的攻势下,帕西巴尔将军在缺水、炮弹不足的情况下,被迫无条件投降。

    在这次战役中,日英双方各死伤1万人。

    大英帝国守军13万8708人中,被俘人员达10万人。

    这样,英国苦心经营了二十年的“东方直布罗陀”、世界著名的第四大军港新加坡,陷入了日军之手,印度洋的门户就此打开了。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一直在走下坡路,不管他们承不承认,原本看不起眼的二流国家日倭都骑在他们头上拉屎,可想而知,大英帝国是多么的无奈。

    在日倭进攻马来期间,已经与北地义勇军相处还不错的英国人再一次找到了北地义勇军,要求喜马拉雅南路的北地义勇军出兵干预。

    麻痹的,大英帝国这是想好事啊,以为封天是傻瓜吗?

    开神马玩笑,老子正想着看热闹,你大英帝国却想拉我趟这趟浑水,玩去吧,老子才不干这种傻事!

    封天丝毫不犹豫,让顾维钧拒绝大英帝国的要求。

    人家顾维钧是外事专家,肯定不会如封天那般鲁莽,使用的措辞很外交,同样也达到了拒绝的目的。


………………………………

第四百零五章孤立主义

        日倭百万大军像蝗虫一样横扫东南亚,只剩下了印度尼西亚和美国的殖民地菲律宾。天』籁『』.⒉

    作为二战中的悲剧角色法国,以及其盟国英国而言,欧洲战火已经点燃,法国和大英帝国政府无暇顾及遥远的东方,把希望寄托在一战时期的盟友美国,强烈要求美国终止对日倭的贸易往来,对其实施制裁,并希望美国出兵亚洲干预。

    但是,此时的美国正值国内孤立主义盛行,罗斯福拒绝了大英帝国的请求。

    不错,美国从上到下弥漫着孤立主义倾向,作为民选总统,民意所向罗斯福不可能违背民意。

    美国地理位置特殊,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因为历史地理等诸方面的因素,美国国内流行一种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主义”情绪。

    特别是到了3o年代,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后,由于国际形势日趋险恶,孤立主义占据了主流民意,他们认为美国不应干预美洲大6以外的事务,不要参与欧洲纠纷,更不能卷入未来的欧洲战争。

    为什么如此巧合,在世界战争步伐越来越近的时候,美国国内却盛行孤立主义?

    不能忽视美国社会的本质所在,尽管大萧条折磨的美国死去活来,受害者大多是美国下层社会,掌握着巨大财富的美国资本却看到了财机会。

    大萧条之后,美国资本敏锐地现,这个世界要乱了,战争的脚步一步步走来,爆战争就意味着美国资本可以大战争财。

    无论是战争的德国一方还是英国一方,战争的双方都需要战略资源,美国资本可以在战争的双方左右逢源,为其提供战争资源或者放贷款。

    但是,美国若参战,必然损害美国资本的利益。

    所以,美国的舆论非常及时地倒向孤立主义。

    这一点都不奇怪,舆论始终掌握在美国资本手里,而不是其他,包括罗斯福也不能。

    不错,一战时期,美国与英国、法国是同盟关系,拒绝英国和法国的请求似乎不妥。

    需不需要参战要根据美国的利益决定,罗斯福可以拿民意说事,法国和大英帝国似乎也没有辙。

    罗斯福很有信心,他并不担心日倭的扩张会威胁到菲律宾,日倭人的战争离不开美国的石油、橡胶以及钢铁,如果日倭军队进攻美国的殖民地,罗斯福会毫不犹豫地掐断日倭的供应。

    试问,没有燃油,没有钢铁,日倭的战争机器还能继续下去吗?

    可以说,日倭军队的侵华战争,没有美国战略物资作支撑,日倭军队很快就打不下去了。

    不可否认,大萧条之后,今年美国已经有了复苏迹象,就业率在提升,自白银法案之后,民意支持率一直呈下降趋势的罗斯福,其支持率第一次出现正增长。

    在这种背景下,罗斯福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