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臣哗然,纷纷表示不可思议。
李承乾从他们的眼睛之中看到了些疑惑,还有一些不屑。
同时他也看了一眼李世民的老婆们,真心没有几个看好他的,有些还冷嗤一声,虽然声音小得紧,但他在这些人边上,却是听得一清二楚。
“陛下,这八岁孩童能作甚文章?莫要是大人为其所做,有碍圣听!”
李承乾认得这人,正是大唐第一大奸臣许敬宗,此得生得面相极差,让人有些作呕,他生活奢侈无度,其他人不知道,但李承乾从文选之中得知后世对其评价,便可窥见一二。
此时的许敬宗不过三十来岁,与孔颖达两人都是为秦府十八学士之一。
他的话立即得到了附合,众臣已是开始讨论起来,没人肯信之。
李承乾倒是无所谓,反正,你们不信,老子自然有法子让你们信。要知道,我的脑袋里装的文学才气可不是一点半点,尽管嘲笑,冷漠,那样的话,脸打起来才更爽!积分嘛,蹭蹭蹭的往上涨。
李世民似乎知道势必会有此等情况,脸色有点不好,毕竟他想说的不是李承乾厉害,而是自己方法牛逼,这许敬宗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普天之下,谁能作出此此文?若能,道出何人,能为我所用者,必加官进爵之!”
李世民始终还是见过世面的,能当上皇帝的,手段必然不少,更别说是将这些大臣治得服服贴贴的。
但总会有一些不开眼的。
“陛下,太子殿下涉世未深,所作出的文章恐怕稍显稚气。”
许敬宗说的是世界观还不足,如此能作出好文?
李世民不悦,便大声道:“你们听听便知!完后可以当面考之!”
众臣却是依然还想说什么,但却听得李承乾站了出来。
“你们这些人,不本王文章,便妄加揣测,仅凭个中之言,就一棒打死,认为本王无才?质疑陛下的教导方法?未免太过儿戏,那与我这八岁孩童有何区别?”
李承乾懂得借势用力,而且这力,还是大力。
让李世民一听,不由得一直点头。
长孙皇后亦是看了一眼李世民,而后又端详起李承乾,目光之中充满了母性光辉。
李承乾的这一些回应,满分!
长孙皇后悄悄的对着李世民道:
“陛下,高明有您年轻时候之威风!”
李世民笑了笑,小声道:“观音婢,你给我生了个好儿子,往后我大唐将兴万年也!”
观音婢是为长孙皇后的字,有时长孙皇后叫李世民为二哥,当然这仅是私下在叫,像这种正式场合也仅是小声传达。
李承乾的话,让所有人都哑然了,毕竟他都还没开口呢,文章也没念出来,同时又是李世民突然召集他们的,可以见得这一件事,十分重要。
许敬宗看了看四下,便道:“太子殿下,那请!”
若是有人再说下去,恐怕要让李世民不开心了,谁出头,谁背锅,显然没有人肯这么干。
李承乾冷然一笑,稚气未脱的脸上突然一变。
让人感觉到一丝寒冷,这种感觉,如坠冰窟。
“你们听好了!”
李承乾开始踱起了步子,像极了一个诗人一般,他身上竟然有一种读书人的气质。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省略全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文章可以说是他今天念的第四次了吧,读得他是口干舌燥的。如果有一杯茶水喝一下,那便爽了,但此时在朝堂之上,可不敢如此。
当他念到最后一句的时候,整个太极宫内的群臣,还有李世民身边的妃子们都惊呆了。纷纷开始交头接耳起来,毕竟这给他们的震撼还是十分之大。
众臣此时最想说的一句话说是,这……这明显不是一个八岁孩子做出来的文章。
李承乾从他们的表情上看到了震惊、疑惑,少了一些不屑,毕竟无论怎么样,这一篇文章不管是不是他写的,能弄到这一文章的,必不是普通人。
而李世民也看到了众臣的表情,脸上挂满了自豪,似乎在说,我李世民培养出来的孩子,是多么优秀。
但是李承乾看来,这些人的震惊还不够,不能为系统所捕捉到最大值,此次装逼的收效不佳。
所以,他要加一把火,给他们来点厉害的。
趁着众人还未曾反应过来,他又道:“这文若是配合上乐器,那必是相得益彰!所以,我想给大家示范一件乐器,配合这等文章。定让大家耳目一新。”
哗
众人哗然
他们的太子殿下还会乐器?
这一点李世民可是也不知道的呢!
连长孙皇后也是不知道,何况于众臣与众妃子呢?
望着这些人的表情,李承乾知道,他即将得逞,不由得嘴角上扬。
…………………………
s,都看到这里了,顺便给个收藏吧,感谢!
………………………………
第9章 在群臣前装了13
“来人,为我拿一面琵琶!”
此时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两人面面相觑,他们心中势必在想,李承乾什么时候会弹琵琶了,李承乾也没有到过乐府之中学过任何一样乐器,这怎么示范?
趁着琵琶没来,李承乾先是道:“我曾经无数次望着手艺人不止于一次调拨着那琵琶的弦,也知那四弦所能发出的声音不止于千万种……所以闲时也拨弄过这弦,悟出了新的弹奏之法。”
他竟瞎扯着,听得众人是一愣一愣的,仿佛是信了。
哪知道,李承乾穿越前是一个乐手,精通吉他,这琵琶和吉他,还是有共通之处,他也曾经试完过,也曾经在某站上看过一大师操演过。
很快,琵琶便拿到,这一是面红漆琵琶,整个造型十分优美。
只不过这等东西放到李承乾面前,宛如庞然大物一般。
他连拿起都有些吃力,倒是引起众人大笑。
若不是李世民在于此,恐怕他们早就笑翻了。
“这……”
长孙皇后有些心疼,试图要去帮忙,但却被李世民拦住了。
“让高明自己来,我大唐皇子要对自己说出去的话负责!”
李世民的严格,众所周知。
李承乾却是也没求人,这是他的事,不能让人看扁了。
如果是之前,这重量真不算什么,但是八岁孩童确实有些吃力,不过还好,他找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点,将琵琶横了起来。
不料这一横,却让众臣嘲笑了起来。
本来全场鸦雀无声的,却因他这种行为,引得一人出列制止道:“太子殿下,你这是为何?琵琶可不是这么弹的!”
所有人都着急了,但凡是使用过琵琶的人都知道,这琵琶是要竖着弹,像他这么横着算什么回事?
已经有人脸上露出一丝怀疑的甚至不屑神色,在他们认为,这是对于琵琶的亵渎,如此包容万象的乐器,怎么能如此对待它?
在他们认为,李承乾就是一个不懂得乐器的孩子!不过是哗众取丑罢了!
同时众人看李承乾的目光也变得怪怪的,有些人已经开始怀疑李承乾是否在诓他们!可他是太子殿下,就算是这么做,自然也会有李世民去惩罚。
当
琵琶声起,更是引得众人不屑。
有明白事理的人先是道:“太子殿下一定是在试音,都还没弹了,你们着急什么!”
或许只能如此解释了。
但李承乾直接立好琵琶说道:
“谁说琵琶不能这么弹了?谁规定的?只要弹得顺,弹得好听,我爱怎么弹就怎么弹。”
大有一种,不然你咬我的架式!
许敬宗直接提出质疑:“太子殿下琵琶的弹奏方法可是上古时代一代代传下的,你这么做,可不妥啊!”
李承乾转头,没有理会许敬宗,这货不值得他去争论什么。
“诸位听我说来,我这文的配乐有所不同,必须这么弹才能相得益彰!”
虽然李承乾这么说了,但是没有一个看好他的。
在他们固化的思想之中,这琵琶只能竖着弹,不可横着弹,这也是祖先传下来的规矩,不可破之。
还有一些人简直是为李承乾孽了一把冷汗。
李承乾倒是笑了笑,这样最好,这样带来的震惊,可以为我带来更多的积分。
李承乾对于一切世俗眼光,表现得不屑一顾。
他手中握着的琵琶,如同以前握着吉他的感觉。
当他胯着琵琶的时候,竟然有一种吉他的感觉。
琵琶是为四弦,而吉他却有六弦,这两种乐器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如果从相同之处,弹出不同感觉,也算是一种进步。将琵琶弹出吉他的效果,放在这个时代,他绝对是第一人。
(口说无凭,有视频为证,详见李承乾站《国乐大师将琵琶当电吉他弹》体会)
李承乾可不是用吉他弹出曲子的旋律,而是用它来做为伴奏,要赋予新的和弦。
咚
李承乾稚嫩的手拍到了琵琶上,发出了咚的声音。
他想说,这一下,有些痛,果然这一具身体还是太过于娇小。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这一声咚,让四下的人们惊讶无比,人们不知道,这就是所谓的鼓点,是敲打板子带来的节奏感。可以使得整首曲子更有生命力。
从现在起,一把琵琶变得了两种乐器。
一阵清脆,一阵雄厚
李承乾开始弹起了和弦,不得不说,这和弦让众人听得是有些奇特。
伴随着让他熟悉的前奏,他开口唱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里的每一句都会有和弦相伴,他用其有些稚嫩的声,开始吟唱着。
让在场的人听得是如痴如醉,特别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他们却是听出了新的感觉。
李承乾表现越好,对于李世民来说,就越有面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当他喝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所有人顿了好久,才意识到,原来是唱完了,不得由拍手叫好。
太极宫内的所有人,包括群臣与宫女等等,他们都是出自于内心的叫好。
许敬宗此时,也没有再说什么,毕竟这乐器的演奏已经证明了一切,不管那文是不是李承乾写的,单从他的琵琶横弹上看,这绝对是一高手的存在。
这一剂猛药下得正好。
因为此时,李承乾的脑海中,已经接连有不断的声音响起。
“恭喜宿主,收获十点积分。”
“恭喜宿主,收获十点积分。”
“恭喜宿主,收获二十点积分。”
……
这一来,至少给他带来了两千多积分,现在他已经到达两千五积分,距离五千还有两千多,应该算是不慢的。
但是,自己的手已经红肿,实在是痛!
李世民龙心大悦。
“来人,将这曲《明月几时有》给抄入乐府之中,并入传世之作!”
这就厉害了,如此那是相当看重李承乾的呀!
同时此曲也将被流传出去,闲时,李世民与众臣还能听上一次,在他们认为,李承乾能做出此曲,定是偶然。
所以也没有再次要求他再作曲,毕竟他是太子,理应以学业为重,而不是搞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
第10章 两个老师一起教
李世民今天兴致十分之高,也没有忘记刚才召集群臣过来太极宫的正事。
便道:“高明的情况大家也看过了,现在我准备实行一种变革,从皇子们开始,从今天起,满三岁即可教导皇子读书写字,不得懈怠!往后,我想对整个大唐实行《灌输教育》,以强我大唐实力!”
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李世民这么做也是为了以后大唐会更好。
可是,这下子李承乾大概会被那些皇子们恨透了,孩童的大好时间,却因为他的出头而变得暗无天日,他们要再领教一次李承乾所遭遇的枯燥无味的学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但这一切与李承乾何关?没有关系!那关我屁事!只要我能解脱就好。
生在帝王家,就应该是这种命运,普通人还没有这种待遇,他们应该窃喜才对。
众臣领了命。
接下去,便会有人会去做这方面的事。
“是!”
“好,今天也便到此!若无异议,那便退朝。”
对于太子的引发的教育观念施展成功,那李世民也算是爽够了,这种自豪感,让他心情舒畅。
李世民甚至于忘记了孔颖达的存在,他可是来辞去太子太师一职。
太师,太傅,太保,都是东宫官职。太师教文,太傅教武,太保保护其安全。
因为李承乾还小,这太傅似乎还无人担当。
孔颖达这时正要出列,却被许敬宗给抢了先。
“陛下,我觉得太子殿下能作出此等文章,是以前人为鉴!但是往后还有许多路要走,不可懈怠!我现觉得让李纲与孔颖达协同教导,定能成大才也!为陛下排忧解难,兴我大唐!”
在李承乾认为,这许敬宗可以说是别有用心,他怎么不知道李纲是谁?
80岁的两朝老臣、太子杀手、李纲辅佐两朝三任太子,结果前两任都被杀,最后一位被废,这最后一位便是李承乾了(数年后因为造反被废了),如此奇葩经历,也难怪后世为他取了个“太子杀手”的绰号。
“许敬宗,你说得不错,准了!李纲,从今天起你就是太子太师!与孔颖达一同教导太子!不得有误!”
李世民认为,既然一个教不动李承乾,那就两个老师一起来,能作出此等文章,可能还是偶然的。
李承乾收走了这些的积分,也没有再行搞出新的玩意,后手可不能一次性使出,一定要留在后面,才能更加出彩。
所以当许敬宗说出这些的时候,他也没反驳什么,他就需要许敬宗这种人,时不时的给他搞点动静出来。
但这时李纲却是出列道,他显得有些老态龙钟,都八十岁了,还能在唐当官,历史之上,可谓少有。
也是因为李世民的欣赏,否则怎么可能受此重任。
“陛下,老臣恐怕不能教导太子殿下,一则我腿脚不便,不能久站,二是我年岁已高,早该归隐……”
不料却被许敬宗喝道:“李纲,莫要多说,这可是光我大唐之良机,太子强,往后大唐才能强!”
李纲被说得老脸涨红,喝道:“你行你来!”
这不明摆着让他一定要坐上这个位置吗?
许敬宗却是不慌不乱的说道:“只怕我才疏学浅,不能教导出好太子殿下,否则我为了大唐与是会尽心尽力。”
许敬宗目前才三十五岁,说实在,确实还不够资格,但这话说得李纲无言于对,十分无奈。
李承乾则想说,我是那么不好教的吗?根本不用你们费什么心好吗?自学,不!连学都不用!就可以横扫大唐所有才子!我的实力已经天下第一,给你挂个名字,你还不要,真是傻了……
其实,越是这样反差越大,李承乾就可以越顺利的进行装13,他还巴之不得。
李纲被许敬宗说得是不好反驳。
“你……”
就算他才气好,碰到这种情况也是没有办法应对,毕竟这事已经得到上面的同意。除非他想忤逆李世民。
李世民开导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