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神级太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神级太子- 第1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上官仪,字游韶,陕州陕县人,唐朝宰相、诗人,才女上官婉儿的祖父。

    上官仪早年曾出家为僧,后以进士及第,历任弘文馆直学士、秘书郎、起居郎、秘书少监、太子中舍人。他是初唐着名御用文人,常为皇帝起草诏书,并开创“绮错婉媚”的上官体诗风。

    上官婉儿也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啊,是武则天时期的女宰相,也是我国历史之中第一个女宰相!

    能出一个上官婉儿,说明上官仪的实力也是斐然也!

    所以,迎面便问道:“上官仪你早年出家为僧过?”

    李承乾还是要再确认一二,所以便问道。

    这话一出,众人哑然。

    还有这么问的?

    李承乾如何知道上官仪出过家?

    倒是上官仪显得大方的问:“太子殿下知道小人的过去?”

    看样子就是如此了,那么,上官仪这人一定要收为自己所用才是。

    没想到通过欧阳询却是将上官仪给请来了。

    那便是极好的,如果有了上官仪的相助,未来将更是一片光明啊。

    众人也是不知道为什么李承乾会对上官仪如此上心,似乎已经偏离了主题。

    李世民也是纳闷的问道:“高明,你认识他?”

    “陛下,民间有传闻,此人颇有才气,定能助儿臣做好教育也!”

    这话一出,让欧阳询的脸上也是有光的!毕竟人是他招来的,说什么也要沾沾光啊。

    但李孝常却不以为意,他道:“有才无才,试试便知,既然听太子殿下如此看重于上官仪,那么便让上官仪先造诗一首如何?再进行考核!”

    这家伙真是不甘心,但李承乾会让他服气的,毕竟上官仪以后可是中了进士,那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的,整个大唐有数千万人,能在这些人之内脱颖而出,那必是一个强大的存在。

    “好!有请太子殿下出题!”

    上官仪再次无视于李孝常,因为这人实在是招人烦啊。

    李承乾走了几步,看到房间之中的屏风之后道:“便以画障为题吧!”

    画障,就是屏风上面的绘画,以画为诗,难度不小。

    所以李承乾的题目不算容易,但上官仪却一口应了下来。

    “是!太子殿下!”

    他的答应,让众人为他捏了一把冷汗。

    不想上官仪走了数步之后,开始手付于身后,完全是一副读书人的模样。

    “芳晨丽日桃花浦,珠帘翠帐凤凰楼。

    蔡女菱歌移锦缆,燕姬春望上琼钩。

    新妆漏影浮轻扇,冶袖飘香入浅流。

    未减行雨荆台下,自比凌波洛浦游。”

    不等李承乾说什么,李世民先道:“此诗对仗工整,是为一首好诗啊!好一句自比凌波洛浦游!好好好!”

    对于诗而言,李世民的鉴赏能力也是不错的,长孙皇后更是如此。

    “此时造得十分卓绝,没有才学是无法在如此短时间内完成!如此才情,不考功名,真是可惜!”

    她的话一出,看得李世民是越来越满意。

    而李承乾也看在眼中,可不能让李世民将上官仪给抢了去,这家伙就得帮他才是,而不是帮李世民。

    一边的李孝常却道:“诗我是不懂,陛下说好,那便是好的,但我想考考你关于人心的说法如何?”

    这家伙竟然主动考核起来,真是不怕死啊!

    上官仪却是道:“尚书有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小人以为,专心守住不难,唯有初心坚定,能方坚持一条不偏不倚的正确路线。”

    “好!”

    他的回复让底下人们不住的拍手称好,李孝常那是一肚子的憋屈,他哪里知道,他选了一个最强大的存在,会作诗,还会辩论,并且有大度!

    看得李承乾也是十分满意,但李孝常这一块他还得解决才是,于是便道:“李尚书,你觉得如何?还要考吗?服不服?”

    他的话引得了众人关注,让得李孝常却是尴尬不已,他才想起,一会就要轮到他了

    李承乾可不会让他再作妖了,便又道:“看样子李尚书没有问题,来人,奉茶,让李尚书好好伺候这二百来个老师!不可怠慢。”

    这话一出,惹得二百三十六人哈哈大笑起来,特别是欧阳询亦是笑得十分开心,这算是松了一口气了。

    这会,李孝常大概知道惨了吧?

    服侍二百多人,那可不是小数字,一轮下来,光是端茶就要二百来次,那可不是一个人可以做的。

    就算他是武将,那又如何?

    也经不起如此折腾啊。

    “陛下……”

    李孝常试图向着李世民求救,却被李世民打了回来。

    李世民不可能帮他,这是一个人的诚信问题,而且他也觉得:

    “所谓礼贤下士,先人们已经做得十分之好,我们做为现代人怎么能比他们差?”

    自己挖的坑,自己就要去填,他李世民可不会反大势,就算是他受到重用也是如此。

    李孝常无语,只好如李承乾所说的那般,带着茶杯一个个伺候过去,而当他走到第一人的时候,这人十分不屑的表情,让他想发火,却又看到李世民与李承乾在场,想发也不敢啊!

    只好耐着性子说道:“老师请喝茶!”

    姿态可谓是十分之低,这个时候的他大概快速将李承乾给骂了个狗血喷头,这不怪李承乾啊,要怪就怪自己,为什么非得参一脚进来呢?好好的看着不是挺好的吗?

    真是自讨没趣!

    “嗯!不错,孺子可教也!”

    那读书书也装了一次逼,让得李孝常越来越是憋屈。

    今天有两人可谓是成为众人的瞩目焦点,第一是李承乾,光是考核一事来,他能出题,并点评之,说明对于这些古文了然于胸。

    第二便是上官仪,他以一首诗艳压众人,让李孝常无话可说,并且在那里不住的点头伺候二百来人。

    而李承乾也想好了,如何在这里人面前装一把,毕竟这可是一个好机会,还能在他们面前树个好榜样,同时他将目光汇聚于两人的身上。百;镀;一;下;“;大唐神级太子爪;书;屋;”;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

第354章 骑虎难下(第五更)

    没有人去理会李孝常,他怎么样也与众人无关,是他自作自受,没有人去同情于他。

    而且这二百多人也不是什么好伺候的存在,他们还给这个李尚书挑骨头,让他生气却又不敢气出来。

    李承乾也不理会之,就让他去折腾吧,他对着李世民道:

    “陛下,儿臣有一个想法。”

    “喔?什么想法?”

    李世民疑惑的问道。

    李承乾则道:“既然欧阳学士如此为我大唐之教育着想,儿臣想将学府托于他来管!并命他为校长!何为校长,便是学府之最高领导人也!他们承于国子监,却相对独立!”

    那欧阳询可谓是骑虎难下了,因为刚才他还说是自己愿意为大唐来着,现在李承乾将计就计,将一大事交给他,这下有意思了。

    欧阳询想拒绝,大概也是不能吧?而且这职位似乎不错的样子。

    真是自己说的话,后果也要自己吞啊。

    同时不由得对李承乾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这家伙,真的十分会说话啊。

    不等欧阳询说些什么。

    李世民先是道:“嗯,朕也有此等想法,高明你最近需要做的事太多,如果再抓教育的话,显然有些分身乏术了!如果能让欧阳学士一起管理的话,那这事方能更快进行。”

    两父子一喝一合,不谋而和,完全不给人家反驳的机会,而却苦了欧阳询,那可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

    那怎能怎么办?只好答应了。

    “欧阳学士,你可愿意?”

    李承乾的问题直接让欧阳询做出选择。

    愿意?不愿意?只有两种答案。

    那么众人将目光汇聚于他身上,却只有李孝常一人却在那里憋屈着一个个奉着茶。

    无心理会场上的一切。

    “是!一切仅凭太子殿下安排!”

    欧阳询无解,只好这么说道。

    而李世民则是哈哈大笑道:“好!如此一来,这教育之改革定能完全实行!我大唐能有欧阳学士之协助,那可真是形势大好啊!”

    李承乾更是明白的认为,有了欧阳询的加入,天下名士大概也会趋之若鹜吧?并且他还道:

    “至于你们这二百名老师,都将成为骨干人物,往后大唐都要靠你们,而你们则可享受六品大员之俸禄,享受大唐补贴,接受万民敬仰,大唐人们以为你们为荣!而欧阳学士则是享受四品大员之俸禄,管理你们的日常工作!”

    让人干活不给钱的话,是不可能长久的,就算是他们有一腔热血,碰上现实问题,谁还能保持下去?

    大家都不是傻瓜,李承乾更不是,他懂得拉拢人心,给他们人人一个虚职,让他们挂职拿钱,这也是他们为大唐教育事业奉献之后所得到的回报,这是他们应该得到的。

    所以他的话一出时,二百来人为之振奋。

    人人都高呼:多谢陛下,多谢太子殿下!

    所以,今天的事情就算是完了,但在李承乾认为,这还没完呢,接下来他还做出了另一件事。

    “上官仪,你的才能,本王十分欣赏,不知你可否愿意助本王一臂之力!”

    这个时候,他可不能让李世民抢了先,于是便先是如此道。

    李世民哑然,心中必定在想,这小子的动作还很快啊。

    所以,李世民看了一眼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只好道:“高明以一人之力要力挽狂澜,那压力自然不小,而其他大臣能为他所提供的帮助也是有限,毕竟他们也是需要为国出力,还有自己的份内事,所以,他招募上官仪倒也在情理之中。”

    长孙皇后可谓是十分懂人心啊,连李承乾想什么,她都知道,人家说母子连心,果然是如此。

    经过长孙皇后的这么一解释,就证明了李承乾没有异心,更多的是为了教育而行。

    李世民只好说道:“说来也是,让上官仪辅助高明,不失为一件好事。朕还想招募他入我朝常之中出力,现在看来,只好等以后了。”

    以后,那上官仪势必会被李承乾给洗了脑,那个时候李世民再委之以高任,那么他一切还是得听李承乾的。

    所以李承乾并不怕,只要现在上官仪答应即可。

    上官仪迟疑了,毕竟他不是为官之人,也不必为这朝政之事而烦扰。

    但李承乾既然提议了,那么他就得好好的思考,是去还是不去。

    不料李承乾早知道这家伙的迟疑定有因,于是便说道:“本王略懂一些佛法,或许可以讨论一二!”

    这下魏征直言道:“当时,太子殿下还曾让高僧玄奘信服,那时的佛者可让人听了十分信服啊!”

    魏征的话,引得上官仪的注意力。

    因为上官仪出过一段时间的家,对于佛法也略有研究,这算是碰上知音了。于是道:

    “好!那小人恭敬不如从命!小人愿意辅助太子殿下!”

    李承乾兴致很高。

    “好好好!往后你就是我东宫之人了!”

    以后等在东宫之中立个功什么的,那么进入朝廷之中也是十分容易的事。

    “不知小人最近可有何事可为?”

    面对着这个八岁的孩子,众人有说不出的感觉。

    感觉他就像是一个大人一般,让人们是觉得十分怪异,可又说不上哪里怪。

    上官仪的问题倒提醒了李承乾,他接着又道:

    “前期你可以先帮着欧阳学士!对了,你的俸禄本王想给你五品大员相仿,不知你认为如何?”

    反正是大唐国库出钱,他也无所谓,能给多少就是多少。

    “是!小人遵命!”

    都现在了,不给钱,他又能怎么样?

    况且还是一个五品大员相仿的钱,这俸禄自然也是不少了。

    众人欢呼,他们在看向李承乾的眼神之中充满了大量的崇拜,但是这种崇拜还没有到达顶端,李承乾还要加把劲才是。

    于是李承乾想了一会之后,又道:“陛下,儿臣对于教育还有一个想法。”

    这下众人再次安定下来,他们都想知道,这想法是什么。

    他们知道,这一定又是一个震撼人心的想法。百;镀;一;下;“;大唐神级太子爪;书;屋;”;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

第355章 改革科举(第六更)

    “陛下,儿臣对于教育还有一个想法。一个能改变大唐之未来的想法!”

    李承乾的声音十分响亮,让全场所有人都听得明明白白的。那么他对于教育是有一个什么样的想法呢?和大唐未来又是有相关的想法?

    在场的二百来人同时也觉得十分神奇,同时又是好奇得很,要知道他们经常在外面听说太子的能力十分之强,是一个不甘于现有状况的存在,是一个改革者。

    从之前的种咱表现上来看,李承乾的所做所为,得了民心又让万民崇拜。

    “高明的想法一定是十分独特的存在,妾身想听听。”

    长孙皇后如此说道。

    一边的李孝常直接停下了侍奉这二百来人,也在那里专心的听着,甚至走出了人群。

    “朕也想听听高明对于教育有何看法。”

    教育是为国之本,为整个国家提供可用之才,让整个国家运转起来。教育做得好,那么国家就可能好。

    李承乾要做就要惊天动地的去做,所以当他说出两个字时,众人轰然。

    “儿臣要对科举进行大改革!”

    科举!二字一出,果然,所有人都为之沸腾,所有人都为之震惊。

    李承乾的敢做敢为,让所有人都敬佩,但这次却要拿科举下手,可谓是胆子十分之大啊。

    当然,他敢这么做一定是有他的道理存在。

    科举萌发于南北朝时期,科举真正成型是在唐朝。常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

    科举考试共分为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

    1、凡应考生员(秀才)之试者,不论年龄大小,皆称儒童,习惯上称为童生。

    2、乡试每隔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参考者为秀才,考中的为举人,可称老爷。

    3、会试是在乡试的基础上进行的,时间是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地点在京城礼部官衙,举人参加,考中后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4、会试合格后即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或钦命大臣代理主持的殿试。合格的统称进士。殿试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人们对于李承乾的决定投之以惊诧之目光,但多的是震惊,为什么要对科举改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