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刘英案仍未了,济南王刘延又谋反事发。汉帝国举国震惊,汉明帝更是雷霆大怒。
宗正刘般迅速铁腕查办,韩光、谢弇因罪被杀,其供词牵连涉及到五百余人,全都被诛杀或流放。鉴于刘延行为恶劣,宗正刘般与永平初年处理刘荆案的雁侯樊鯈一样,铁面无私,上奏明帝,请求诛杀罪魁刘延。但汉明帝刘庄以为刘延所犯的罪行轻于楚王刘英,所以仅去其封国,并迁刘延为阜陵王,食邑改为两个县。
这场惊天动地的谋反大案,虽然与楚王刘英案一样影响深远,无数列侯、功臣之后和朝廷重官卷入其中,但最终因汉明帝的铁腕、严厉和仁慈,一场闹剧惨淡收场。也只有东汉初年才能如此宽仁,换任何一个朝代,犯谋反大罪的刘荆、刘延、刘英三王则必死!
耿忠是战将,可窦固不仅是战将,他还是先皇的驸马,他比耿忠想得要更多、更远。帝国时时处在风雨飘摇中,皇帝命四路大军同时出征,虽然分散了兵力,但却避免了边将拥兵自重。毕竟,刘英与刘延未掌兵权。可谁又能保证掌兵的将领,不会与某个心存异志的诸侯王有联系?
治河刚毕,这个功在千秋的浩大工程,从永平五年开始筹划,历经七年准备,到永平十二年正式开工,永平十三年告成。这个造福千秋万代的伟大工程,耗资一百三十多亿钱,耗尽了府库,汉帝国财政虽然未到捉襟见肘之时,但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永平年间,虽然国内灾难频仍,但总体上仍是年年大熟,物价大幅下降。举国一片太平盛景,栗每石仅三十钱,人民安居乐业。
当时朝廷按“三十税一”收取田租,各种末业税外,按丁、口征赋的算赋、口钱和更赋,以及与外族互市之关税、外族的朝贡和奴婢赋税等,每年大司农和少府收入加起来,财政总收入高达八十亿钱左右。
但除去官员俸禄、边防开支、赈灾等支出,每年朝廷仅能结余约二十亿钱。
一个治水工程,已耗尽了朝廷整整七年多的财政结余。此次出征,除各地郡兵由朝廷与各郡共同供养外,刑徒兵需赐弓弩衣粮,募集世子从军,供养南匈奴、鲜卑、羌人等夷兵,总支出当达数十亿。作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北征迫在眉睫,事关帝国兴亡,皇帝不得不谨慎小心。
窦固深知,由于得到了他这个汉军主将的“军令状”,皇帝的分兵策略,仍是建立在能取得北征胜利的基础上进行的。说白了,他窦固必须确保北征胜利,否则,最终北征失败的罪责,只能由他一人承担。
窦固不想多去思考宫廷之争,作为先皇驸马,他见多了宫廷权术。四路大军中,他的兵力并不占优,但作为汉军主帅,作为承担主要攻击方向的一路,皇帝对他寄予厚望,他只能确保成功!
他端坐在沙盘前,整整长考了几天后,突然做出了一个重大而隐密的决定。他对中军掾吏樨子道,“秘传班司马!”
……
正月初二,凉州大营的大校场之上,黄沙阵阵,军旗猎猎,三军整肃,长枪如林,金鼓和号角齐鸣。从大军离开雒阳起,众将佐们一直盼望的高台点兵拜将典礼,正式开始了!
………………………………
第四十五章 高台拜将
窦固、耿忠从雒阳带来的五千劲骑,又编入了张掖、敦煌郡兵和卢水羌人一万余骑,此刻,二将麾下主力一万四千余铁骑,加上班超别部二千余刑卒,在漫天的小雪花中,整齐静列于校场之上!
各营序列分别是:
屯骑营,由三千卢水羌兵组成的铁甲重骑营,主破敌阵。屯骑校尉渠耆,河西羌人,四十岁,早年被窦固改汉名为渠耆。他使一对流星铁锤,有万人不挡之勇,是窦固手下第一员虎将。屯骑营军司马耆莫,使丈八长矛,有万人不挡之勇。
越骑营,由二千南匈奴胡骑组成的轻骑营,主快速掠阵。越骑营校尉赵统,南匈奴人,四十七岁。使一根浑铁棍,号称万人敌,擅骑射,尤擅马上速射、连射。越骑营军司马庄曾,披发着甲衣,使一根长鞭,勇力过人。
长水营,由二千鲜卑骑兵组成的铁甲重骑营,主破敌阵。长水营校尉孙喆,汉楚地人,四十岁,使一柄精铁大刀,号称楚地军神。长水营军司马仇崮,使一杆丈八长矛,勇不可挡。长水营本为水军编制,征漠北无需水军,借其编制也。
汉骑营,名义上由二千酒泉﹑敦煌﹑张掖郡兵组成的铁甲重骑营,主破敌阵,护卫中军。实质由北地游侠组成,号称游侠营。汉军将军府下设五营(部),分别由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营。窦固军中不设步兵,便将步兵营编制改编为汉兵重骑营。
汉重骑营校尉刘莱,汉青州东牟夷人,四十三岁,使丈八蛇矛,早年随窦固征战时,即有万夫不挡之勇。而汉重骑营军司马苏安,是马上剑士,也是一名百战骁将,万人敌。
射声营,又称骑弩营,由三千骑弩兵组成,均持快速劲弩,主骑射、压阵、远程杀敌,兼后军。射声校尉曹钱,汉人,四十岁,使丈八长矛,擅马上弩射,更擅长马战。而后军军司马李东,使丈八长矛,擅马上弩射,功夫精绝。
汉军别部,又称刑卒营,由一千七百刑卒和三百五十余名太华山士卒组成的铁甲重骑营,主偏师,任奇兵。由于是刑卒组成,因而别部并非汉军正式编制。别部假司马班超,四十一岁,使长矟,勇力过人,有大汉第一剑客之称。
抛车营,由八百抛车兵和千余工匠、辎重兵等组成,擅制作投石车或抛车,主攻城、破障。抛车营司马永元,兼兵曹掾史,能马上骑射,擅制作器械。
斥候营,由数百名功夫超群、敌后侦察技艺高超的斥候组成,主全军整肃、除内奸、刺探敌情等。刺奸掾史波绍,擅侦探,能飞檐走壁,此时正带着他的部下,早已经潜入天山,刺探匈奴军情……
点将仪式开始,鼓乐声起,窦固和耿忠在隆隆的战鼓声中,迈步登上点将台。台下旌旗猎猎,各营军容整肃,战马萧萧,士卒抖擞。两位百战老将,看着麾下战阵,不禁金戈铁马,豪情满怀!
建武年间,光武大帝裁撤郡兵,汉军大规模缩减,战斗力大幅下降。汉明帝自定计北征以来,便下决心练兵。历经三年训练,现在的汉军主力,战力已经大幅回升,已经成了一支虎狼之师!
窦固在点将台上扶膝坐定,耿忠立其身侧,挥动令旗!
“轰!”
一声炮响,旗杆下的十二名刽子手举起手中的鬼头汉刀,大刀如冷月闪电一般落处,鲜血溅起如桃花朵朵,十二颗头颅瞬间滚落黄沙之上,十二名罪行累累的掠边匈奴俘虏,已被鬼头大刀斩首祭旗!
鼓乐声停,窦固开始拜将,并由耿忠高声发令:“壬申年癸丑月癸亥日,奉车都尉曰:令屯骑校尉渠耆为前军主将,行先锋之职!屯骑营军司马耆莫,为前军副将!”
渠耆健步登上点将台,先向窦固行军礼,并庄重接过窦固手中的军旗,并手举战旗,返回军阵。而他身后,三千余体格健壮的披发羌人,则举起兵器,齐声呐喊欢呼!
“令越骑校尉赵统,为左军主将!越骑营军司马庄曾,为左军副将!”
赵统健步登上点将台,先向窦固行军礼,并庄重接过窦固手中的军旗。然后手擎猎猎飘扬的赤色战旗,返回军阵!
……
“命别部假司马班超,为别部主将!别部刑卒、假军侯淳于蓟,为别部副将!”
耿忠发完令,大校场上如微风掠过湖面,士卒们小声地骚动了一阵。人家各营都是一名二千石校尉和一名一千石军司马,为主副将。可别部竟然是一名假司马、一名假军侯,为主副将。而且,这名假军侯,还是一名无点滴军功、背着二百余条人命、大罪在身的待死刑徒,这不能不让人震撼!
“假军侯”这三字从主帅窦固嘴中说出,淳于蓟这个“假军侯”已经名副其实。大战将至的时候,窦固重用淳于蓟,全军上下无人不服。惟能者上,跟着这样的将军打仗,你只有叹服!
但窦固、耿忠如此“厚待”别部,并非所有将领都心服口服。
主将是全军的核心,副将平时要管理别部三曲,战时可是要领军冲锋陷阵的。由一千余死罪刑徒组成的别部,领军副将竟然也是一个重罪刑徒。仅仅因为勇力超群,便能胜任别部副将之职么,便能帮助班超打胜仗么,这让众将校心里忐忑不安。况且,本来众将对主将班超就充满怀疑。因此,此时的校场之上,疑虑气氛在阵列在蔓延着。
汉骑营校尉刘莱怒视着将台上的窦固和耿忠,如果班超是功臣、列侯之后也就罢了,可班超不过是小小的徐令之后。他对百战名将窦固仅仅因窦班两族世谊深重,便不顾大局,无视尊卑,如此重用班超,感到难以理解,感到困惑。
别部是汉军奇兵,所谓正奇相合,方能取胜。刘莱是骁将,窦固率领万余兵力承担着攻击白山呼衍部二万余铁骑的重任,而且还几乎在皇帝面前立下了军令状,按理老成持重、用兵谨慎的窦固应该择一位战功等身、众望所归的可靠之人将别部。包括刘莱在内的众将领,对头顶着史家之后和剑客光环,只会玩弄商贾美姬的班二公子,心里是一点信心都没有。
雒阳城早有传言,西域商贾权鱼的两个美姬小鱼儿、曼陀叶,都与小书佣班老二有一腿。当年的盗窃典藏案,班超为了一个女人,竟然冒着族诛的危险,偷窃先姑班婕妤真迹,令人匪夷所思。这样一个浪荡子弟,即便他曾经取得过茂陵之战的胜利,刘莱等将还是从心里排斥班超!
………………………………
第四十六章 自备军粮
刘莱看着意气风发、正雄赳赳走上点将台的班超,心里恨恨地骂道,“小书佣啊小书佣,如果汝这头死驴坏了汉军北征大业,吾将第一个宰了汝!”
其实,与刘莱有一样心理感受的大有人在,大校场之上不断地有人摇头叹息。但班超不理会众人的恬噪,他健步登上点将台,先向窦固行军礼,并庄重接过窦固手中的军旗,然后双手举着战旗,返回军阵!
入列后,将军旗递到淳于蓟手中。淳于蓟则高举战旗,位于班超身后。这是一面红色战旗,用雪白的马鬃做的旗缨。战旗杆尖,是银制的、闪着白光的旗枪尖儿。旗中心,则用黑缎子绣着一个斗大的“班”字。
一阵黄风袭来,战旗迎风招展,斗大的“班”字迎风飘扬!
点将仪式结束,窦固大宴三军,为全军壮行。壮行宴后,大军便要移住敦煌郡玉门关内的大营内,随时准备出塞!
汉军征战过程中,伙食极其简陋,只能以粟黍(注:即谷)为主,麦(注:即小麦、大麦)菽(注:即黄豆)为辅,按每月每人一点八石携带。副食为咸面酱,盐每月三升。马料亦以粟黍为主,每月每匹按三点三石携带。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粮秣主要是粟黍。大军出征,有专门的辎重部队负责运输粮秣辎重。
汉时军队战时的饮食主要是歠飦粥(注:即喝稠粥),说白了就是全军喝很黏稠很黏稠的厚粥,通过副食咸面酱来下饭并补充盐份。行军过程中,如运气好可以狩猎或鱼猎,可那也仅是打打牙祭,不是主流。
但别部是奇兵,自然不能有累赘的辎重兵,所有粮秣装备必须刑卒们自己携带。冥水河西的大军主力大营内正在大宴三军,可冥水河西的别部大营内,却炊烟袅袅,麦香醉人,所有人都在热火朝天地在学习制作特殊军粮。窦固、耿忠带着亲兵们过河来慰问,见到的一幕让他们大吃一惊。
班超和淳于蓟冒着寒风,正策马匆匆忙忙地要过河至中军大营,有要事向窦固与耿忠禀报,不断两位都尉同时来了,双方在冥水河桥上相遇。
见来的恰是两位都尉,班超背着风喊道,“都尉,班超有紧急事务,欲至中军向都尉禀报!”
“不妨事,别部满营飘香,吾先看士卒,后至汝帐中说话!”窦固一边说着,一边与耿忠一起策马向营中走去,班超和淳于蓟只好策马跟在后面。
别部营内此时已经空空如也,仅有辕门前有四卒在当值。这让耿忠大为不悦,班超便将二位都尉带到不远处的西部都尉府内。
进入破败的大门,只见别部人员已经全部集中在西部都尉府内,这里有高墙挡风,刑卒们三三两两,在内外城内的空地上,有人在舂米,有人围着碾子赶着驴儿碾米,更多的人围着一张张案板劳作,说着笑着,叫着喊着,其乐融融。
每个队(注:一队五十人,由一名队率统领)都有一个铜鏊(注:即类似于今平底锅),一位刑卒先在鏊炝子下面点着木材或柴草,使鏊子热透,再炝一下兽油。
然后把粟黍面团擀得又薄又圆,像一片偌大的荷叶,放到热腾腾的鏊子上。另一刑卒则拿一根扁竹劈,快速地上下一翻,一张烙馍就做好了。但这还未完,另一刑卒会用把子(注:即刷锅把)快速将咸面酱涂上烙馍,再两张烙馍这么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张。至此,军粮成了。
尤其是华涂的中军,一个个身手利索,做出的烙馍做得脆、薄、香、咸,惹人舌底生津。各队都派出士卒来中军学习,回去参照着做。寒风中,栖身这个都尉府中的十几户牧民,则都在舂米碾米帮忙。
这忙碌的景象和士卒们娴熟的工夫,让窦固和耿忠等人看得眼花缭乱。夜晚天黑,班超、淳于蓟陪着二位都尉在西部都尉府遗址内里里外外转了一圈,只见别部大营内此刻无一闲人,一个个面团在刑卒们手下飞快地起舞、翻滚、旋转、跳跃着,瞬间就变成了一迭迭“军粮”。
窦固和耿忠兴致勃勃,在华涂的中军,分别拿起身旁的“军粮”便大嚼开了。香脆、咸咸,口感极好。两位都尉的亲兵们也都拿起一张品尝,俱连连称叹。众人一起来到班超的中军大帐,耿忠已吃完一块,口里连连称好,“这是谁的主意,本尉要记其首功!”
淳于蓟说,“禀报都尉,此班司马之功也!”
班超谦虚地道,“禀报都尉,先翁过世后,吾家贫,便回三辅五陵原农桑。农忙时节,来不及做饭,徒附们便烙粢饼,晾干为干粮。别部需轻装方保快捷,不能携带烹煮器物,更不能携带运送粮秣之役夫,将军粮、马料制成干粮,晾干后月余不馊不迂,极为方便。”
耿忠道,“窦将军命大宴三军,汝却在制军粮,须知士气可鼓而不可泄!”
班超道,“都尉勿怒,别部均为刑卒,憋着气欲杀敌立功、赎身为民。朝廷大宴之资,已尽变成无数鏊子、石舂和碾子。现军中无酒,实在抱歉!”
“别部此法,全军可用!”窦固虽然心有大事,不想纠缠这些枝节小事,但别部的携带给养方法,还是让他深受启迪。“出征日期未到,移师敦煌玉门大营后还有月余才能出塞,军粮做早了会不会坏?”
淳于蓟道,“都尉请放心,此次只是全军习做军粮,仅做够十余人小队一月之食即可。大军出征之前,才会做出别部全军军粮!”
前汉时,因牛马不足,汉军出塞远征,为保证一名骑兵供给,常要有三至五名役夫运送给养。也就是一支万人大军远征,辎重、给养人员就要占去约八成以上。
后世正史所载,秦汉时的历次远征,往往只记出征人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