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并州战役中,杨侗的损失和李渊比,几乎是忽略不计,李渊在潼关、蒲津关等重要关隘没有什么兵力,如果杨侗趁虚而入,至少有七成把握打进关中,但他打下并州以后,却果断的停止了征战的步伐,对于他这异常的举动,所有人都感到不解,原来是辽东那里出了问题,迫使杨侗停下了征战的步伐。高句丽倒是会选时机,居然救了李渊一命。
一下子,裴世清也无法开口了。
作为正统的汉人,在民族大义上,他本人十分欣赏杨侗对外族的霸道。
“粮食,我是真的借不了!”杨侗再一次强调过后,接着说道:“不过,我可以换一种方式支持燕王兄。”
裴世清忙问道:“殿下要如何支持?”
“我这里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铜铁、布匹、绸缎、木材、牲畜、药材、笔墨纸砚我都要,只要你们送到河内郡温县我都全部买下。洛阳也因此商业繁荣、商税大增、钱财滚滚而来!有了钱,你们可以去巴蜀、江南采购粮食。”杨侗顿了一顿,接着说道:“我知道你们大世家大门阀都有一些特殊的门路,千万不要和我说世道混乱什么的!而这也是我唯一能帮到燕王兄的,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帮他。”
沉默良久,裴世清道:“殿下当真什么都要?”
“不能以次充好!”
“殿下不是很反感世家门阀么?”
“商业往来是各取所需、合作双赢的正常交易,完事以后,一拍两散,谁也不欠谁、谁也不认识谁。不瞒你说,我过两就去河东,一是交割战俘,二是和李建成商谈商贸事宜!”
裴世清目瞪口呆,有些接受不了杨侗这种与虎谋皮的举动。但他商归商、政归政的区分,似乎也没错。
各取所需嘛。
“我裴氏可以和殿下通商!”裴世清不是不知道这样很对不起杨倓,也不是不知道杨侗曾经抄底过洛阳的粮食。
但世家、士族都是大商行,在家族利益面前,国家利益都得靠边站。更何况,在杨侗得到实物、自家得到巨额钱财时,杨倓也得到了数目巨大的商税,这是皆大欢喜的三赢局面!
杨侗笑了一笑,裴世清的反应在他意想之中,道:“我有大量钱财堆放在神武宫、黎阳仓里,少说也有万万吊,你们裴氏一家吃不下,而我急着要打高句丽,最好是发动关东世家一起拿下!”
“喏!”裴世清听得怦然心跳。
这是一个铜本位的时代,金银价值是得到世人的承认,但主要作为一种馈赠和收藏的贵重金属,与充当货币价值的铜不同。万万吊钱绝对是一笔惊人的逆天横财,容不得裴世清不动心。
杨侗微微一笑,又谈妥了一笔生意。
他的新钱币政策只是银本位的开启罢了。
白银具有金融储备职能,也曾是国际贸易支付的重要手段,华夏对白银的认识和利用有悠久历史,白银很早就被制作成工艺品和货币,只不过白银用作货币大量使用的时间,是在唐宋以后的事……
到了元代,银本位制才得到强化,政府把白银作为最重要的货币,即有了银锭、元宝的出现,到了明清,银本位制得到了巩固加强,到了明朝,银钱成为正式货币。
国家一旦重新统一,民间越来越富庶,商品流通越来越频繁,大宗交易也会越来越多,一次贸易往往便需要耗费几万吊、十几万吊铜钱,太笨重、太麻烦。而黄金价格昂贵,能够弥补铜钱低贱、笨重的缺点,但产量少,无法成为主流货币。若在金贵铜贱两者之间,将白银作为法定货币,更合适、更科学。
关键是世家门阀一直把黄金、纯铜视为财富的储藏手段,对于位处老二的白银并不重视,他们认为白银不像铜银能用,又不如黄金有价值,各家即使有白银也不多。
当白银取代铜钱,盛行天下时,他们会觉得自己很惨很惨。这可是掠夺天下财富啊……
白银,杨侗不缺。
在他控制的地盘里,白檀郡丰宁牛圈和承德姑子沟、雁门灵丘支家地、突厥南部汗庭以东的乌兰察布地区、襄平北扶余城的四平山都有典型银矿矿床,这些地方的银脉只浅浅的埋在土表下,稍加挖掘,便是一处处丰盛银矿!
而他所知的佐渡岛佐渡金山是一条储量巨大的金银矿,前前后后出产黄金近百吨,白银两千五百多吨……石见银山、足尾铜山开采简易、矿床绵延,几乎取之不尽,数十上百年内,几无断绝之忧!嘿嘿,急于打造水军为的是什么?不就是征服倭寇,夺下这几个宝地嘛?
感觉思绪有些扯远了,杨侗整了整面容,严肃道:“听说王世充很不安分?”
“王世充的确掌控着东都洛阳的军权,不过军粮一直由朝廷供应。两者虽有矛盾,却也是为了大局着想。”
裴世清长叹一声,“主要是王世充太贪婪了,催粮催得紧,而含嘉仓的粮食也磐尽了,只有紫微宫太仓还储藏十万石粮食,这是用来济民的救命粮,当然不能全部给军队,军队对朝廷有所误解。”
杨侗立刻听出了两点端倪,首先是王世充手中还有数目不低的粮食,但是出于自己自立的打算,便打救命民粮和钱财的主意,所以杨倓才不肯给他;其次,王世充故意克扣军饷,故意在军中说杨倓和重臣无情无义,激起手下将士对朝廷和皇帝愤恨不满、离心离德,从而为了下一步夺权做准备。
不过杨倓这一派的反应真有意思,居然想在军粮上控制王世充,难道军心所向的王世充不会抢么?难道王世充不会发动一场类似江都宫之变的洛阳政变?
如果他是杨倓,肯定会组建忠诚于自己的军队,要么问他杨侗借兵,毕竟,兄弟二人从始至终都没有红过脸。但想一想也不可能,和有所制约的王世充相比,杨倓其实更怕的是他杨侗才对,一旦杨侗的势力进入洛阳,那就是正宗的引狼入室了。毕竟,王世充是臣子,还需要杨倓在军粮和政治上的支持,比较好对付。
就算杨倓想要引自己入洛阳,世家门阀也不会同意,怕自己改了他们的。仔细想想,杨倓这个皇帝当得也挺无奈、无聊、无安全的。
“江都宫政变是一个深刻的教训,难道你们一点都不长记性吗?”杨侗盯着裴世清,道:“这年头的皇帝由军队说了算,别的都没半点用处。你回去让燕王兄组建一支属于他的精兵,听我的准没错。”
杨侑年纪小,又善良孝顺,有卫玄穿针引线,兄弟二人感情一直就好,而且他们孤儿寡母没什么势力,杨侗十分乐意接受这个懂得感恩的弟弟,也非常尊敬拿得起放得下的嫡母;但杨倓就另当别论了,他当过皇帝,体会过皇权的快乐,肯定不甘心当一个逍遥王,重要是他还有一大堆追随者,这些人一旦没有得到权力,自然会怂恿杨倓干着扯蛋的事情。若是盛世,他们根本掀不起风浪,但现在是乱世,自己没心思、也没精力应对内斗,更不希望大好局面被一群老鼠屎葬送,所以只能任杨倓自生自灭了。
………………………………
第131章:迂回
“下官北上前,受荥阳郑氏之托,问殿下一个问题:如果荥阳郑氏接受殿下的条件,郑氏子弟能不能参与科考?能不能北上安居?”
说完了杨倓的国事,裴世清突然一脸期待的抱拳道。
“哈哈!”听到这话,杨侗狂笑起来,无比揶揄道:“他们不是说我杨侗霸道暴戾、凶残狠毒、狂妄自大,今之夏桀、商纣吗?如今想着向我妥协了。”
裴世清脸色通红,讷讷无言,心说,大势所趋,不妥协不行啊!
杨侗见裴世清默然,呵呵一笑,心头却是一片雪亮。
大业七年王薄起兵于齐郡,刘霸道、孙安祖、高士达、张金称、窦建德起兵于冀州,同年,翟让起兵于东郡,王当仁、王伯当、李公逸、周文举以及不知名号的起义者不可胜数。
天下从那以后动荡不安、民不聊天,乱世之中,五姓七宗这些诗文传世的世家门阀饱受摧残,纷纷四散而逃,就算没有灭族,也是损失惨重。
如今,失去秩序的青州成为王薄、徐圆朗、窦建德的战场;中原,则是成了李密和南隋角逐之地,掌握洛阳军权的王世充一朝得势,那么,本就与王世充有怨的杨倓追随世家绝不会有好下场。
他们能去哪儿立足?
江南?
那是宇文化及、杜伏威、李子通、沈法兴较力之处,乱得很,那王谢陆顾等江南士族的传统势力范围,去了也不会有作为。
荆州?
是萧铣与林士弘等人的角斗场。
关中?
虽有四塞之险要,但似乎也不保险,北有梁师都、郭子和,西有薛举、李轨,南有吃人狂魔朱粲,东有杨侗,别的都是小势力,就怕杨侗啊,太原王氏因为支持李渊,年长者被他灭了,年少者流放边郡,能不能活得下去,只有天知道。自己去投奔李渊的话,如果李渊再败,结果估计也是太原王氏这样的下场。
重要的是,关陇权贵对关东极不友好,因为关东士族曾是杨广对付关陇权贵的走狗,到了仇敌的地头,大家能有好日子过吗?
想来想去,还是一统冀州、幽州、并州的北隋最安全,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都会争取,哪怕再苛刻的条件也会同意,这时候,活着才重要。
至于权势,还怕没有吗?
只要他杨侗答应士族子弟以私人名义参与科考,以子弟们衣食无忧的学习条件,难道还比不过一边读书一边耕种的寒士?
杨坚、杨广的科举为什么不成功?
根子还是在于教育!教育优势集中在衣食无忧的世家门阀手中,寒士除非特别优秀,才有一线机会,但这只是凤毛麟角,如果杨侗现在放开门禁,源自穷苦大众的寒士毫无优势可言。对士族寒庶一视同仁的话,结果还是门阀士族的天下。
史上的武德贞观两朝,科举为什么可有可无?无非是怕和隋朝一样,吃力不讨好不说,还会令科举还成为世家门阀子弟的通天梯。
如果杨侗答应了所谓的‘荥阳郑氏’的要求,那么,这些关东士族就会蜂涌而来,有了入仕机会,就会连成线、编成网。
两代,不,只需一代人,士族死灰复燃。
很显然!
是裴世清见到自己与他们通商,误以为松了禁制,故以‘荥阳郑氏’借口探底。但占据主动的杨侗也觉得这是一个探底的机会。
“‘郑氏’能给我什么好处?”
“倾族之力支持殿下一统天下。”裴世清一字一顿的说道,正如杨侗所料,这的确是他突发其想之举,他也不认为瞒得过杨侗,只不过借着荥阳郑氏来说,哪怕合作不成,也不会撕开颜面。但他觉得还不够,意味深长的加码道:“听说殿下勤政,冀州、幽州、并州才有如今这种繁荣景象,只是国事要贤淑,子嗣也很要紧呐。”
杨侗呵呵一笑:“依先生之见……”
“下官不敢替殿下作主,不过觉得殿下应当赶紧多找几个温柔贤淑的女子,殿下还没有一儿半女,估计殿下麾下的臣子们也该急了!若不趁年轻多生几个王子出来,将来这万里江山又要给谁呢?”裴世清笑着说道:“殿下,荥阳郑氏培养出来的女子可是很不错的。”
联姻一直都是世族门阀巩固自家地位的手段,尤其是号称五姓七宗这七个站在最顶尖的士族,更是如此。
五姓女一出生下来,就失去了自由:她们在孩提时就接受最好的书香教育、最优秀的礼仪熏陶,同时还要接受永远以家族利益为先的各种洗脑。所以,五姓女大多知书达礼、华贵大方、温文尔雅,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刺绣女红、厨艺医术无所不通,一个个都能用完美形容,堪称是女人中的典范。
但她们的价值只有三个,首先是与其他士族通婚,以保证血统的纯正,也能将士族的利益盘根交错在一起,形成同气连枝、唇亡齿寒的依存关系。其次,许给外姓中和寒门中的天才、妖才、鬼才,从而将他们收为己用,牢牢的绑在自家战车之上。
正因五姓女有着既定的去处,只有极少部分流落在外,是以自两晋以来,天下人莫不以娶到五姓女为荣,以拥有一个近乎完美品行的夫人为傲,并以此来彰显自己身份、地位、实力、影响力!
到了贞观王朝,位列士族之首的清河崔氏,仍然不屑与李氏皇族结亲,可见他们的猖獗程度。有了皇族当反面教材,士族和五姓女的地位当然飙升,以至李治时期的宰相薛元超,一生享尽荣华富贵,却以未能娶到五姓女而遗憾终生。
如今虽没那么嚣张,那么疯狂,但五姓女在众所吹捧、物以稀为贵、以及士族宣传的广告效应下,五姓女成依旧是女人中至高无上的品牌。
“五姓女啊?”杨侗呵呵一笑!
裴世清捊须而笑,“没错!嫡女。”
杨侗点头道:“的确是好东西。”
裴世清笑容为之一僵,陷入了东西和不是东西的纠结之中。
“无福消受!”杨侗淡然道:“首先,本王很讨厌、很痛恨那种不惜挖掘夫家根基,去填补娘家的心机表,心机女人;其次,‘郑氏’在本王身上打不开通往权力核心的大门,所以把主意打到我未来的儿子身上,先合力干掉其他儿子,然后把五姓女生的那个儿子推上秦王世子之位,接着再干掉我这个当老子的,最后,让那个儿子给予‘郑氏’赫赫权位!‘郑氏’要走的路线,跟你们裴氏把大嫂许给燕王兄一样,其实吧,自古以来你们就是这么干的,很老套,没一点新颖的地方。”
杨侗呵呵一笑:“太原王氏完了,你们裴氏也死了半截!郑氏又能强到哪里?论起玩阴的,我杨侗并不比你们这些老狐狸差,最关键是,我有二十万雄兵和千万百姓为武器,只要我以兵进中原为借口,就算燕王兄不会动手,王世充也可以让郑氏灭绝!所以说,阴谋,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屁都不是。”
裴世清心里苦笑连连,真不知道一个少年人,怎么心思就跟五六十岁的老头子一样,什么都看得透透的……强笑道:“就算殿下禁止,但士族子弟也可以用寒士为名参与科考呢。”
“前不久,的确有不少人冒充寒士来参与科考,参与‘三馆一阁’五品学士选拔,结果!你猜怎么着?”杨侗笑道:“我给他们安排了一个非常好的职务——去襄平郡挖矿五十年,有一些人,则是成为我鉴别真假的眼睛,核实一人,减刑半年。”
“知道本王缺人,居然给我送来了近千名矿工,真的挺感谢‘郑氏’们!”
杨侗森然一笑,户籍可以做假,但是要分真假并不难,手和脸的颜色、茧子、走路姿势,以及气度都是士族子弟与寒士区别地方,稍稍留意即可分辨!
如果他们光明正大来砸场子,杨侗大可一笑置之,但渗透进官员对伍的恶劣企图,不可饶恕。
这一番话听得裴世清心惊肉跳,这里有裴氏子弟吗?当然有!必须尽快回去和各大家商议补救之法。
………………………………
第132章:怒杀
暮色黄昏,神武宫举办一场家宴!
地方,还是湖心亭,食物还是火锅。
人,却多了一个。
女的!
她叫裴月华,是已故御史大夫裴蕴的小孙女,杨倓的小姨子。
美,端庄秀丽。
很美、很睿智……很五姓女
杨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