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找死。
裴寂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坚守太原城,将希望寄托河东郡李神通,希望他破开困局。
………………………………
第111章:野蛮战术
河东郡,被裴寂寄予厚望的李神通同样陷入困境,他手中原有七万大军,但是在隋军的调动下,先后派出三万大军增援长平、上党、临汾!之后在裴仁基、尧君素在绛郡纵横驰骋时,又分走了他一万大军。
当杨侗亲率四万大军席卷河东全郡,他手中可用之兵不足两万。无奈之下只得迅速弃守河东各县,集结全郡兵力入驻河东城,效仿当初的屈突通,行固守待援之策,但哪怕集结全郡力量,损兵折将的河东城仅有三万五千兵力。
他一面急报关中,请求李渊派大军增援。同时急令潼关守将史万宝,率领潼关、蒲津关驻军火速支援河东郡。
而对于杨侗来说,他必须在李唐援军抵达之前,拿下河东,如果失去河东郡这个战略要地,唐军随时可以向并州文城、绛郡、河内发起反攻,并州将永无宁日,自己必将如同后来的宋朝一样,要花费巨大的代价来防御唐军,这会严重破坏杨侗策划了近一年的天下大计,故而这一仗必须要赢,而且还必须速战速决!
史万宝是隋朝大将军史万岁之弟,他原本是长安豪侠,与李神通共同在鄠县起兵,担任李神通的副职,当他率领二关三万大军赶到河东。
杨侗率领的玄甲军、怒涛军、海啸军、飞羽弓骑也业杀到。决定并州归属的至为关键一战,即将在河东城东南郊拉开序幕。
“殿下,这一仗,交给末将来打!”尉迟恭有些心急,并州几路大军,都立下了不小的功绩,只瞧得他心痒难耐。现如今除了太原城跟河东城,并州已无李唐势力,对于对峙的三万唐军,他是眼馋之极,“就这三万杂碎,哪需要全部上啊?交给末将便是,末将以项上人头担保,保证他们一个也进不了河东城。”
“这我相信。”
杨侗毫不犹豫的道,尉迟恭的骁勇善战是出了名的,而且还具备统帅之才,只要给他足够的兵马,没有道理打输,可杨侗还是拒绝了,笑道:“这一仗不是打赢这么简单,我们不仅要打赢,还要将河东城里的李神通引诱出来。以李神通的持重,只有我亲自出马才能奏效。”
尉迟恭是豁达之人,见杨侗的决定不可更改,便道:“既如此,那殿下就安排吧!甭管哪项任务,包管完成得妥当。”
杨侗道:“仗打到现在份上了,太原已经是瓮中之鳖,不足为虑,能否一战定并州,归根到底还是前方的河东城。但是它实在太硬了,我们又不能硬取!所以城外这一仗,我们要打得格外的艰难。只有让李神通看到胜利的希望,他才会孤注一掷的杀出来。你的主要任务,是给我吃掉城中援军,不能让他退回城里。次要任务是借机拿下河东城。”
尉迟恭眼前一亮,登时大悟,兴高采烈地退下去了。
接着,杨侗又让水天姬带着飞羽弓骑配合尉迟恭
如此一来,能够与史万宝于郊外作战的军队只剩下人数一万五的玄甲军和怒涛军了。
想想统帅十几万大军的李靖的奢侈。再想想自己的拮据,杨侗心中就有十几万匹“草泥马”。
他从河内总计带来七万大军。但是先给裴仁基一半兵力去收复绛郡,现在又一分兵,可用之力变得有些拮据了起来。
当前的局势,必须吃掉史万宝为首三万援军,以及从河东城出来的李神通,同时还不能让他们退入河东城,从而为尉迟恭争取到打下河东城的时间!更要命的是还要假打……
如果让唐军进入河东城,那便意味着唐军防守兵力与自己对等。这攻城方本就吃亏,兵力再来对等,更别提胜利了。等裴仁基调过头来,关中唐军也到了。
这一战直接关系到杨侗的未来,胜负尤为重要。
“殿下,根据前方传来的消息,史万宝的三万援兵还有半个时辰就到了。此战至关重要,我们应该怎么打,还请殿下示下。”亲自负责打探消息的秦琼匆匆赶来。
“确切来说,还有一个时辰。”杨侗笑着说道,对于敌军的了解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史万宝、李神通都已经得知并州全线失守的消息,我在昨天还放出了假消息,说李靖十万大军将于明天抵达,所以,他们也急于打败我们,然后入城坚守,而这里离河东城不足五里,战局的变化尽在河东城眼中,只要战事陷入僵持,李神通就会出兵。这五里距离足够敬德打穿城中援军,顺势杀入河东城了。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休息,什么都不用做,等史万宝上门来就好了。”
秦琼先是错愕,随即大悟,作揖道:“殿下高明,原来一切都在殿下掌控之中!”
“传令下去,在河东城守军未出之前,先假打一段时间。”
“喏!”
传信兵立即下达作战命令。
隋军的斥候一直不断的给杨侗传递史万宝援军的消息,对于他们的行军速度了如指掌。
直到史万宝离他们还有五里的时候,杨侗等到了唐军全军减速的消息。
这消息传到,杨侗没有片刻犹豫,将三万五千大军分作三路:尉迟恭率领海啸军为北路军,秦琼率领怒涛军为南路军;玄甲军为中军,飞羽弓骑为后军,以便随时脱离战场。
任务下达,三万五千大军齐动,一口气来到了史万军的唐军阵前。
两支军队已摆开阵势,旌旗招展,矛戟如林,史万宝目光注视着两里外的近三万五千隋军,眼中流露出忧虑之色,对方竟然有三万五千人,其中骑兵两万以上,这是他统军以来的最严峻的一次考验。
史万宝看了看河东城城头,城内还有三万五千唐军,可惜这三万五千唐军不能出来参战,一旦他们出城参战,很可能会导致城池陷落。
虽说李神通说会伺机而动,但史万宝心中却没有一点把握,因为在同等兵力的情况下,在旷野作战中,在骑兵上有着强大的优势隋军,不可能会处于下风的。
此时正值晌午,日照当头。
这是雨后的第一个晴天,太阳格外明亮,在地平线的另一端杨侗早已得到唐军的消息,他们选在一次宽阔原野列阵,意图将他们兵多的特性发挥到极致。三万五千大军列成方阵,明晃晃的长枪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生辉,气势恢宏。
杨侗看着严阵以待的唐援兵,没有给予对方太多布置时间,也没有说什么战术打法,只是在万众之中高呼道:“将士们…跟我杀过去…”
这话音方落,他已经领着玄甲军从正面冲杀过去,就如莽夫一般无脑。
阻击战就在他如此出乎意料又急切中拉开了序幕。
杨侗的前部分为两拨,一拨是他亲自率领的两千骑兵,跟在后面的是罗士信为首的三千骑兵,接着的飞羽弓骑同样一会为二,前面由随军将军张镇周统领,后面是水天姬!
面对杨侗的突杀,唐军军阵的中后方发生了变动,数千弓手移动到了近前,他们麻利的弯弓射箭,在杨侗冲入一箭之地的时候,松开了弓弦……
密密麻麻的箭羽如乌云一般向着杨侗方向压顶而来,密集强劲。
对于弓袭,杨侗早有应对之法,将披风挂着裂天槊上,猛力转动,偌大的披风在他狂舞之下,将丈余之内的箭矢通通抵挡在外。不但保护了自己,身旁的兵卒亦在保护之内。不过他这一手,保护的兵卒终究是在少数。
斗篷范围之外的将士,依旧受到箭羽的扫射。
好在玄甲军早有准备,都是人马披甲,在敌人的第一波箭雨中损失并不多。
玄甲军素质在这一刻一览无遗,中箭兵卒并没有减缓速度,而是一手高抬手臂牵着缰绳,以护腕护着面门,习惯性的将武器含在口中,伸手将箭羽扯断,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减缓速度。没有中箭的将士更是冲的更欢:因为大家知道这一波箭羽没有射到自己是幸运,下一波也许就没这运气了。而闪避箭羽的最佳方法不是逃,而是近身!因此个个毫不畏缩、奋勇争先。
面对隋军不要命的冲刺,唐军第二波箭羽来不及射出,杨侗就已经先一步对上他们的枪阵。
枪阵,对全速突击的骑兵威胁极大!
杨侗在逼近百步的时候,便已独自跃纵而出。
离弦箭爆发力非常恐怖,百步距离眨眼即到,杨侗向前猛力一撩,系在裂天槊的斗篷卷住了挡在他马前的十几柄长枪,马槊一挑,十数柄长枪脱手而出,往天上冲去。
少了枪尖阻拦,杨侗没有片刻犹豫的切入敌阵,他没有如同以往那样强行撕裂一道口子,而是在正前方左突右杀,将枪阵搅得一塌糊涂。
紧随他冲刺的骑兵见枪阵已不足给他们造成威胁,倍受鼓舞,加快了冲刺的力度,几下呼吸的功夫,狠狠地楔入枪阵之中。
弱小!
这是唐军给杨侗的感觉。
唐军真的很弱吗?
完全不然!
杨侗没有战术的野蛮战术,恰好是最高明的战术……
直接让唐军战力下降……
………………………………
第112章:活捉杨侗
唐军从潼关支援河东,一路长途跋涉,极为疲累。杨侗又传出虚假消息,诱惑他们加快行军,增加援兵体力上的消耗。而随军却在原地休息,以逸待劳。
隋军养精蓄锐,一直将战力维护巅峰之境,此消彼长。隋军战斗力和战斗意志,不可避免随着体力的消耗而消耗。假若让唐军多半天时间休息,兵将得到充分休息,将会是另一个局面。
但很明显,以杨侗对战局战机的把握,他是绝对不会放弃这到手优势的,得知唐军意图休整,便毫不犹豫以野蛮攻势展开了强攻。
唐军军阵确实宏伟,杨侗却知道这是一个假象。唐兵素质哪里再好也是人,再强的兵士体力也有限。他们现在不过是绷着一根筋,凭着一口气撑着,只要他们打断了那根筋,这伙援兵必败。
杨侗这近乎野蛮的打法,实际上深合兵法之旨。
远道而来的疲乏之旅与养精蓄锐之师胶着在一起,胜负显而易见。
只是杨侗第一波冲刺就已经让隋军占据了优势。
杨侗三军主帅,又是冀州的领袖、魁首,难得有上阵机会,此刻再度冲杀在战场前线,那种久违的杀伐感觉涌上心头,就如猛虎出笼。全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
“杀!”杨侗高呼一声,手中裂天槊盘旋飞舞,咆哮着纵马向前!银白色的裂天槊如若死神镰刀,击碎数层人潮,将二丈间距的敌人通通斩杀,形成了一个地域真空,在绝对领域之内,凡进入者,必定一击毙命!
“哈哈!殿下发威了,兄弟们跟着碾死唐的杂碎!”罗士信为人足够机警,一直以来都能够配合杨侗的打法。
杨侗固然骁勇,但在万军之中,匹夫之勇所起到的作用其实很少,但若有强兵配合着将杨侗打出来成果扩大,将会撼动全局。
玄甲军本来就是隋军第一强军,人人有校尉之勇,此时见到杨侗神威大展,击破了多层人潮,在敌军内部纵横驰骋,顿时都毫不犹豫的将杨侗开辟的开口杀去。更何况堂堂秦王都如何不顾性命,个个都是倍受鼓舞。
有了将士们的支持,杨侗率领着玄甲军层层突进,直接将唐兵打的节节败退。
史万宝站在一处较高的丘陵向战场俯视,将不乐观的形势尽收眼底。原先他还觉得就算在体力会逊色对方,但也可以所战事拖入僵持阶段,从而给城内的李神通发生致命一致机会。
但是这一交锋,史万宝才发现隋军战力高得离谱,尤其是如同煞星一般的杨侗,只是单枪匹马就将他的枪阵搅乱,轻而易举就撕裂摧残了他至关重要的阵型。
此时他面如止水,看不出丝毫变化,但心中着急不已。
才一接触,自己已经落入下风,一旦消耗下去,兵卒体力存在的问题立马体现,双方的差距将会越拉越大,最终让隋军击溃。被隋军击溃的后果,绝非他能够承受起。
他率领的三万大军,是近期内能够支援河东的唯一军队。他若是败了,短期内是不可能再有援兵支援辽东了。
更关键是,这一仗就在河东城三万五千多名守军的眼皮底下打,如果败了,守军的士气立即为隋所夺,人心惶惶三万多守军,如何是挟大胜之势而来的十几万隋军的对手?
河东城一旦失守,并州全境沦陷!唐军以后想要夺回来,谈何容易。
反之,若是保住这个东进的桥头堡,隋军将时时刻刻处于李唐的威胁之中,到时候,不得不分大军坐镇文城、绛郡,以及沦陷的河东各县。
可是实力上的差距,史万宝真想不应对策略。
但是随着战事的进展,他发现唐军居然顶住了隋军的如潮攻势,原因不是唐军变强,而是隋军北路军始终没有使尽全力。
稍微一思索,史万宝立即明白北路隋军的主要任务是防备河东城内的守军。
史万宝看得出隋军的顾虑,站得更高的李神通当然更看得更为清楚。
城外的战事一开始,李神通便死死的盯着战场,时刻等待着战局的变化,这一战,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容不得半点留情。
当他发现北路隋军不敢尽力的时候,即已察觉到这是一个机会。于是迅速的权衡了起来。
出城?不出城?
这两个选择!
让李神通的眉头皱成了一个倒八字型。
此时此刻,李神通与其说是关注战事,倒不如说是在进行做一个极为艰难的选择。
随时时间的流逝,战场上的激战已经进入白热化,激战一个多时辰后,双方皆已死伤数千人。
战场上尘土飞扬,黄尘弥漫天空,遮蔽阳光,使天日无色,鼓声、喊杀声声震四野。战争之惨烈使每个士兵都俨如在地狱断崖前挣扎,士兵的体力就成为了决定胜负的关键,而体力就在于平时的训练。
尽管双方都是精锐之师,但是近两个时辰的鏖战还是使每个士兵都变得筋疲力尽,都处于一种体力崩溃的边缘,战争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也在这个时候,一直引而不发的北路隋军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这也使得城外隋军变得芨芨可危。
李神通心急如焚,艰难的选择让他早已汗流浃背。
可是,当他目光掠过攻势渐弱的中路隋军,以及撤换下来的那名银甲大将时,目光一阵狂热。
那是北隋之首——杨侗!
只要把杨侗生擒亦或击毙——
隋军立即崩溃。
北隋将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就算杨侑继承兄长基业,在短时间内也挽救不了纷乱的北隋。到时候,只要关中大军速度足够快,不仅能够迅速收复并州,甚至还能一举夺下冀州。
一念及此,李神通眼中却流露出浓厚的杀意,心中也顿时有了取舍决断:杨侗这个对手非常厉害,即有身为统帅的冷静头脑与足够的判断力,又不缺乏舍身忘死的勇气,这种人最是可怕。对他和大唐王朝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只有将他杀了。才能将这个坏事变为好事。
“杨侗活着,待他崛起,必成大唐祸害!”
“隋军全线突击,若再犹豫,史万宝必死。仅凭三万五千士气萎靡的守军,根本不是十几万隋军对手。”
“隋军已无余力可虑!此时不出击,更待何时?”
几个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